红外偏振光联合微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2022-04-27麦迪娜买买提艾力丁慧敏
麦迪娜·买买提艾力,丁慧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八人民医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02)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是以颈项、肩背、上肢疼痛或麻木为临床表现的疾病[1],常以物理治疗为主[2]。文献发现,应用红外偏振光联合微波治疗可明显改善CSR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较快地减轻患者痛苦[3,4],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现就本院58例CSR患者进行红外偏振光联合微波治疗的分组对比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7年3月~2019年9月收治的CSR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58例,其中常规组男19例,女39例,平均年龄(44.6±3.2)岁,平均病程(26.7±7.5)个月;实验组男17例,女41例,平均年龄(45.3±3.1)岁,平均病程(27.8±8.2)个月。两组患者上述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CSR疾病诊断标准;②年龄在35~60岁之间;③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相关临床资料整齐。排除标准:①年龄<35岁或>60岁者;②存在重大脏器疾病者;③其他类型颈椎病;④曾经或现有精神障碍者;⑤接受过其他疗法;⑥无法判断效果或资料不全者。
1.3 治疗方法
常规组予以曲度牵引和微波治疗仪治疗:①采用型号Radarmed微波治疗仪(荷兰西贝,主要技术参数:波长306 px,频率(2450±50)MHZ,输出功率:连续模式140 W,脉冲模式200 W),患者取坐位,将照射器对准颈部,具体按就近取穴的原则如风池、风府等,同时配伍申脉、照海、列缺、悬钟、环跳、等穴位;根据患者的临床辩证不同,配伍不同的穴位。照射的部位距离表皮15 cm左右,调整功率30~40 W,2次/d,15 min/次,10次为1个疗程。②采用型号QYQ-02型三维多功能颈腰椎牵引床(杭州强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将患者颈部固定在仪器上,取仰卧屈膝位,屈度0~20°,牵引重量以不超过患者耐受程度进行灵活掌握,一般5~10 kg,牵引20 min/次,1次/d,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实验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再加用红外偏振光治疗,用法如下:采用型号ZZ-IR-I型红外偏振光治疗仪(北京庄志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患者卧位,垂直对准病灶部位进行照射治疗,距离约30 cm。每部位10~15 min左右,1次/d,照射2个部位/次。所有患者治疗10 d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4 观察标准和评定
效果评定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痊愈:症状减轻或消失;显效:症状大部分减轻或消失,颈椎偶现不适,可从事轻度体力活动;好转:仅部分症状改善或减轻,仍进行治疗,只能从事轻微体力活动;无效:无明显改善。
疼痛情况判定:采用简化McGill量表,主要包括3部分:目前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疼痛分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以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ore,VAS),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高。采取Borden氏测量法测量颈椎生理曲度,具体包含颈椎曲度、椎间孔及椎体棘突和中线距离。
1.5 统计学分析
依据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常规组总有效率为82.76%,实验组为94.8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5;P<0.05),见表1;两组PPI、PRI、VAS分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常规组椎体棘突和中线距离明显大于实验组,颈椎曲度和椎间孔小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判定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颈椎生理曲度比较
3 讨论
中医认为CSR是虚标实证,是由于受损或外伤的颈部风寒湿邪、气滞血瘀,进而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治疗原则是祛风化湿、理气止痛。微波是介于300~30万MHz之间的电磁波频率,通过高压电流使电子在相互垂直的电场和磁场中激荡,产生高频振荡,进而产生微波。人体内的带电粒子、极性分子等在微波的作用下能够高速旋转、摩擦、碰撞,从而产生热能,使人体组织温度升高,产生血运丰富、蛋白坏死等生理反应。微波治疗仪是治疗CSR的有效方法,具有软组织的高穿透性和产热功能,可有效解痉止痛、消炎退肿。红外偏振光疼痛治疗仪是结合传统中医经络理论和现代红外技术的治疗仪[5],将波长0.6~1.6 μm人体透射窗口范围内的光波,经过直线偏振(偏振度达91%以上)处理后直接照射,对人体组织有效作用深度可达5 cm以上。通过偏振光对机体的光电效应、磁场效应、光化学效应和热辐射效应,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心脑血管、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进行调整,从而改变机体的病理生理过程,使之恢复生理平衡和维持内环境稳定,达到治病的目的。其产生的红外偏振光作用于穴位或痛点,可有效起到扩张血管,降低肌肉和纤维结缔组织的张力,使肌肉松弛,加速疼痛代谢产物排泄以及组织活性物质的生成,实现消肿镇痛的目的[6],红外偏振光亦可直接作用颈椎部,起到消炎、镇痛的效果。此外,其照射深度可达5~7 cm,快速作用于深处病灶,特别是急性期使用效果明显,联合微波治疗的疗效更好。两者协同作用,疗效稳定持久,且副作用少,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抑制神经兴奋,放松颈部肌肉,解除神经压迫,促使水肿吸收[7]。本研究显示,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83%,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PI、PRI、VAS分值均明显降低,且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椎体棘突和中线距离明显大于实验组,颈椎曲度和椎间孔小于实验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在曲度牵引基础上给予红外偏振光联合微波治疗CSR,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值得临床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