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DTI表观扩散系数、各向异性分数与腰骶丛脊神经根受压的关系
2022-04-27马赛蒋雯何达
马赛,蒋雯,何达
(北京积水潭医院,1.脊柱外科;2.影像科,北京100035)
腰骶神经丛上段位于腰大肌深部,下段在骶骨及梨状肌前面,受骨性结构保护,受压或损伤相对其他脊椎段神经丛较少[1]。但也因此,腰骶丛脊神经根受压后,CT检查有时并不能完整地显示其全貌,易致诊断出现误差,从而影响临床治疗及预后[2]。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根据水分子弥散运动,对需要检查的组织结构进行观察的方法,能准确、形象地显示神经传导束走行、形态改变以及相关组织的完整性、连通性[3]。同时,利用对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ecient,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进行定量分析,可为医生提供客观的影像参数[4]。基于此,本文对腰骶丛脊神经根受压的MR DT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以进一步优化诊疗方案,提高患者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9年7月~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40例腰骶丛脊神经根受压患者设为研究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4~66岁,平均(47.69±6.58)岁;病程2.5~11年,平均(6.38±0.82)年;腰骶丛脊神经根受压位置:L4水平12例,L5水平20例,S1水平8例。经脊柱CT、血常规等检查,另选择同期的40例体检健康者设为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2~65岁,平均(47.15±6.3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有不同程度腰骶部痛、下肢麻木、膝腱反射消失等表现;③经神经传导速度及诱发电位、肌电图、MR及DTI等检查,均确诊为腰骶丛脊神经根受压;④无哺乳期、妊娠期女性,近半年内未服用过影响激素代谢、骨代谢的药物。排除标准:①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先天性脊椎畸形、骨质疏松症、脊柱结核等其他脊柱疾病;②存在腰骶椎手术史或严重感染、全身性感染疾病、恶性肿瘤疾病等;③体内有金属物质、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无法进行MR检查者;④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或神经系统病变、脑出血者。
1.2 检查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采取西门子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MAGNETOMESSENZ进行检查,检查时取头先进仰卧位,以腹部表面接收线圈采集信号,扫描范围从L3神经根起始层到S1神经根。扫描序列及参数:矢状位T1WI:TR632 ms,TE8.6 ms,FOV30 cm×30 cm,矩阵320×290,层厚4.0 mm,层间距0.3 mm,回波链长度9;矢状位T2WI:TR3350 ms,TE98 ms,FOV30 cm×30 cm,矩阵360×290,层厚4.0 mm,层间距0.3 mm,回波链长度21;轴位T2WI:TR3620 ms,TE103 ms,FOV23 cm×23 cm,矩阵260×192,层厚3.0 mm,层间距0.3 mm,回波链长度17。常规MR扫描后,采用平面成像序列技术进行轴位DTI检查,扫描参数:扩散敏感梯度取11个不同方向,b10 s/mm2,b2800 s/mm2,TR6300 ms,TE87 ms,FOV32 cm×26 cm,矩阵330×280,层厚5.0 mm,层间距0,扫描时间4 min28 s。
1.3 图像分析
由2位影像科主任医师进行分析,将MR扫描图像录入GE advantage workstation 4.4工作站进行处理。用Functool的DTI软件定量分析L4-S1层面椎间孔区域神经丛的ADC值和FA值,每个区连测3次,取平均值。选择L3-S1神经根层面,在这3个椎段同一水平左右两侧的连续3个层面上,手动勾画感兴趣区,面积25~50 mm2,分别测量研究组健侧和患侧神经的ADC值和FA值。应用弥散张量成像数据专用软件,选择两个方向相同、主体征象量接近的体素,将二者连接起来建立纤维示踪成像(fiber tractography,FT)图像,观察神经纤维束走向形态。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L4-S1神经根的ADC值和FA值,研究组患侧与健侧神经根的ADC值和FA值,不同Lindblon分级[5]的ADC值和FA值。Lindblon分级:0级:神经根与椎间盘组织无接触,侧隐窝脂肪间隙存在;1级:神经根与椎间盘组织接触,侧隐窝脂肪间隙消失,神经移位<2 mm;2级:神经根与椎间盘组织接触,神经移位≥2 mm;3级:神经根与椎间盘完全接触及被遮挡。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L4-S1神经根的ADC值和FA值比较
对照组的L4-S1ADC值显著低于研究组,L4-S1FA值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L4-S1神经根的ADC值和FA值比较
2.2 研究组患侧与健侧神经根的ADC值和FA值比较
研究组患侧的L4-S1ADC值显著高于健侧,L4-S1FA值显著低于健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患侧与健侧神经根的ADC值和FA值比较
2.3 不同Lindblon分级的ADC值和FA值比较
40例患者中,Lindblon 1级12例,2级19例,3级9例。1级患者的L4-L5ADC值显著低于3级患者,1级患者的S1ADC值显著低于2级和3级患者;2级患者的L4-S1ADC值显著低于3级患者。1级患者的L4-S1FA值显著高于2级和3级患者,2级患者的L4-S1FA值显著高于3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级和2级患者的L4-L5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Lindblon分级的ADC值和FA值比较
2.4 ADC值、FA值与腰骶丛脊神经根受压的关系分析
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ADC值与腰骶丛脊神经根受压呈正相关(P<0.05),FA值腰骶丛脊神经根受压呈负相关(P<0.05),见表4。
表4 ADC值、FA值与腰骶丛脊神经根受压的关系分析
3 讨论
脊神经根受压是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常见症状,会引起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运动及感觉障碍,并可伴血运循环障碍及脑脊液动力学紊乱、炎症、粘连等[6]。MR虽对脊柱及相关软组织有较高的分辨率,但对细微解剖结构的显示还有所不足,而DTI能够实现对人中枢神经及外周神经纤维的精细成像,清晰显示纤维束走向及病理改变,为神经功能障碍评估及临床诊疗提供有力支持[7-8]。ADC值表示的是活体组织内,水分子在各个方向上的平均扩散速度与距离[9]。研究组的L4-S1ADC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患侧的L4-S1ADC值均显著高于健侧,提示腰骶丛神经根的受压会引起水分子扩散能力的增强。在损伤早期,神经的解剖形态并不会有明显改变,其在CT或常规MR检查下,也无典型的征象,但其内部水分子的各向扩散运动已有改变[10]。因此,通过测量ADC值可以有效提高腰骶丛神经根损伤的早期确诊率,降低损伤侧神经根肢体功能障碍程度,这与徐万里等[11]的研究观点相似。但需要注意的是,神经损伤后引起的炎性水肿、椎体骨折或髓核压迫等均可引起神经内水分子运动状态的改变,在判断神经损伤时,还需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等进行分析[12]。
FA值反映的是水分子弥散方向,范围为0~1,越高表示越趋于异性扩散,越低表示越趋于同性扩散[13]。对照组的L4-S1FA值均显著高于研究组,研究组健侧的L4-S1FA值均显著高于患侧,可见正常神经根更趋于异性扩散,而受压神经根更趋于同性扩散,神经纤维束会出现走形异常、连续性中断、变细、缺损表现。神经根受压变性后,常会因IL-6、IL-10、大分子蛋白质等的刺激引起致神经细胞间隙增大,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及组织渗液增加,进而致水分子扩散不断增强,ADC值持续升高,FA值持续下降,并可伴神经脱髓鞘病变[14]。Lindblon分级越高,神经根受压越严重,尤其是由长期的腰骶椎退变导致的神经根压迫,治疗后疗效多不理想,还会因为反复脱髓鞘与髓鞘再生,出现施万细胞明显增殖,神经变粗,轴突丧失,部分肢体功能失用[15]。利用MR DTI的ADC值、FA值及FT图像对腰骶丛神经根的功能状态进行分析,则能准确判断神经损伤位置及范围,评估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反映脱髓鞘病变后的神经髓鞘再生速度及完整程度,尽早进行针对性治疗[16]。
综上所述,ADC值、FA值可准确反映腰骶丛脊神经根受压程度,当ADC值升高、FA值下降时,提示腰骶丛脊神经根受压加重。但DTI技术在脊神经方面运用还有局限性,如何更好地实现其价值,还需结合临床实践进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