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岁宝宝不听话,是成长还是叛逆

2022-04-27陶诗秀

家庭医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礼貌宝宝家长

陶诗秀

事实上,3岁的宝宝已有自己的思想和处事方式,不听话并不奇怪。宝宝2~3岁的时候,是自我意识开始萌发的重要阶段。不再是那个吃喝拉撒什么都依赖妈妈的小婴儿了,这时的孩子探索外部世界的欲望增强,借此确认自我概念的意识也随之增强。

由于妈妈此时会感受到孩子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觉得孩子不再是那个什么都听妈妈话的“乖宝宝”了,就感觉这是“宝宝叛逆期”。事实上,这个时期称为“宝宝快速成长期”更为合适。

并不是每个两三岁的宝宝都会让家长头痛。每个宝宝都会经历快速成长、想要向外探索世界的阶段。如果宝宝表现出旺盛的精力,强烈的好奇心,明确的自我意识,知道什么自己想要,什么自己不想要。这对妈妈的挑战比较大,照料也比较辛苦,但对于宝宝来说,却是一件大好事。但每个孩子的天然个性不同,每个家庭的教养方式也不同,所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的状态也是各不相同的。

有些家长常会问,什么样的宝宝会比较叛逆、不听话?其实,“不听话”是个相对的概念。说宝宝不听话,一般指两种情况:一是指宝宝不太服从家长的日常指令;二是宝宝遇到一些原则性的情况,采取不配合的态度。

如果宝宝不服从家长的日常指令,那家长需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孩子虽然年龄小,但仍然有自己的自主意识,想穿怎么样的衣服,想吃什么口味的东西,孩子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从小给孩子更多的自主选择的体验,才能培养他更强的决策能力和为自己负责的能力。无论孩子年龄再小,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家长需要减轻焦虑,给予孩子更多的信任。

但如果是第二种,比如遇到危险,或者出现伤害自己或他人安全的情况,宝宝还是不听,执意要做。这时,家长可以恰当使用权威,坚决地告诉孩子一些原则和规则。

处于“宝宝叛逆期”的小朋友常常会在行为上表现出来。比如,有的孩子一定要自己选衣服来穿,对于妈妈建议的一些衣服完全不愿意穿,这让妈妈觉得很头痛。

宝宝出现这类情况,说明自己已经有自己的选择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妈妈应该觉得高兴才是。妈妈有时觉得头痛,因为自己买的东西被浪费,给妈妈增加了麻烦。

还有个别孩子,见人不喜欢打招呼,很害羞。妈妈觉得孩子总是这样很没礼貌。其实,宝宝慢慢长大之后,会开始选择哪些是自己喜欢的人,乐于亲近,哪些是自己觉得很陌生,并不想接触的人。个性安静是宝宝的特点,而不是缺点。不喜欢和人打招呼同样是自我意识萌发的一个表现。

作为妈妈,首先要知道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然后给孩子做示范,如何跟人打招呼,例如碰到女性长辈,说声“阿姨好”。另外也可跟相熟的朋友私下打个招呼,告诉他们,自己的孩子个性比较安静,但要避免在宝宝和朋友面前说他很害羞没有礼貌,这只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强化的影响。

当孩子还是不爱跟别人打招呼的时候,家长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孩子本身的内心舒适,比我们家长的面子重要许多。这不是孩子没有礼貌,是孩子生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的表现。

3岁宝宝爱说不的时候,父母与其对孩子大吼大叫,甚至对宝宝动手,也許可以换另一种方式与宝宝沟通,试着跟从宝宝的想法,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

做个聪明的妈妈,首先要做个有心的妈妈,去留意观察自己孩子的特点。科学地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对孩子的行为表现有理性的认知。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对孩子不够了解,出现把孩子的“成长”当作“叛逆”的误会。

教育是一门大学问,家长们普遍只是抱着自己原先的认识,或凭着感觉在养育孩子,而并没有经过真正系统的学习。所以遇到孩子成长中比较棘手的问题,又无法解决的时候,就采取严厉责骂的方式。

以责骂、严厉的方式教孩子,只是宣泄了家长的情绪,对孩子的发展并不能起到促进的作用。虽然能起到即时效果,父母看到孩子停止哭闹了,屈服了,以为这个责骂起作用了。于是下次面对孩子的问题时,再把严厉责骂这套搬出来用。其实,只是一次次把孩子真正想沟通的话憋回了心了,孩子可能会在无意识中等待下一次“搞破坏”的机会。更严重的是,孩子无法和父母这个“权威”角色愉快地互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现在和学校老师,将来和公司老板等“权威”角色的和谐相处。

猜你喜欢

礼貌宝宝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当诚实遇上礼貌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好丑的宝宝
小猴买礼貌
BABYPIG/宝宝猪 BXS—212
家长请吃药Ⅱ
可爱宝宝超级秀
可爱宝宝超级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