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和绝经期女性应重视子宫内膜癌
2022-04-27顾永兰
顾永兰
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病年龄平均为60岁,其中75%发生于50岁以上妇女。异常阴道出血是绝经前女性子宫内膜癌的常见症状,通常表现为月经淋漓不尽,抑或阴道大出血。绝经后女性患者的症状是阴道出血。阴道还会出现血性分泌物,晚期则有脓血样液体。此外,还有其他症状,如下腹不适或疼痛,晚期患者则有消瘦、贫血等症状。
1.内分泌、生殖失调性疾病。如无排卵性不孕或月經异常、PCOS(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因为不存在周期性排卵,导致子宫内膜没有孕激素拮抗,促使子宫内膜增生,严重的还会引起癌变。
2.高血压、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糖尿病常被称作子宫内膜癌三联征。相关文献指出,BMI(体重指数)每上升1个单位,会导致子宫内膜癌增加9%的危险。与BMI值不足25的妇女比较,BMI值处于30~35的妇女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风险上升约1.6倍;BMI值超过35的妇女,风险则上升约3.7倍。高血压患者子宫内膜癌发生风险上升1.8倍;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患者与普通人相比,子宫内膜癌发生风险上升约2.8倍。
3.绝经延迟。绝经延迟的女性,在月经的最后数年通常是无排卵性月经,增加了无孕激素的雌激素作用时间,容易导致子宫内膜癌风险上升。
4.不孕不育。不孕不育将加大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风险,反过来,每一次妊娠都能部分减少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风险。最后一次妊娠女性的年龄愈大,发生子宫内膜癌的概率愈小。
5.卵巢肿瘤。部分卵巢肿瘤,如卵泡膜细胞瘤、卵巢颗粒细胞瘤等,往往会生成水平较高的雌激素,导致一系列症状,如绝经后出血、月经紊乱、子宫内膜增生,严重的还会导致子宫内膜癌。
6.外源性雌激素。若接受外源性雌激素单一治疗超过5年,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风险上升10~30倍。如果采取雌孕激素结合替代治疗,则不会加大患者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风险。
7.遗传因素。约有10%的内膜癌患者存在家族史。若家族中存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会加大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林奇综合征亦称遗传性非息肉结直肠癌综合征,患者结肠外癌如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及胃癌等风险加大,其中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风险达到70%。
8.其他。三苯氧胺具有类雌激素功效,亦具备抗雌激素功效。到底发挥什么样的功效,取决于各个靶器官。三苯氧胺作为治疗乳腺癌及内分泌相关药物,过长时间使用会造成内膜增生,相应加大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风险。
9.生活方式。已确定一些生活习惯因素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存在关系,如不良的运动习惯、饮食习惯,以及吸烟、饮酒等。
有以上子宫内膜癌危险因素的女性,尤其是长时间服用三苯氧胺治疗乳腺癌的患者、存在遗传性家族史的患者等,应定期通过腹部或者阴道开展超声检查,观察子宫内膜的厚度和异常增生状况。
(1)月经紊乱抑或绝经后女性有异常阴道出血之类表现时,要第一时间前往医院求诊。对更年期发生多囊卵巢综合征及月经紊乱等患者,应排除子宫内膜病变,必要时用孕激素治疗,防止子宫内膜增生过度。
(2)注意饮食平衡,活动适当,管控体重,防止肥胖。
(3)不可盲目使用美容品及保健品,不可擅自补充雌性激素,若需补充时则一定要由医生给予专业指导。
(4)存在高危因素的妇女,如不孕不育、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绝经延迟、长时间接受雌激素和三苯氧胺治疗的女性,应强化相关检查。
(5)林奇综合征患者30岁后应每年一次妇科检查,经阴道超声和内膜活检。在完成生育后可预防性切除子宫及双侧附件。若家族中存在林奇综合征患者,抑或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女性,宜开展遗传相关咨询及基因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