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纤维化的中医辨证施治
2022-04-27王亚南王玉光
王亚南 王玉光
肺纖维化病因复杂,包含200余种疾病。以活动性呼吸困难、弥漫性肺浸润、限制性通气障碍、弥散功能降低和低氧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为肺系疾病疑难重症。大部分肺间质疾病病情持续进展,现代西医匮乏有效干预手段,尤其对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和难治性咳嗽更是束手无措。中医辨证施治肺纤维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肺纤维化难治性咳嗽,中医治疗有独到的见解及临床体悟。
肺纤维化归属于中医“肺痹”“肺痿”范畴。“肺痹”最早见于《素问·痹论》:“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凡痹之客五脏者,肺痹者,烦满喘而呕”。并论述了五体痹及五脏痹的关系,认为“皮痹”日久不愈,复感外邪,内传于脏,是为“肺痹”。“肺痿”则首见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治证》:“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日:为肺痿之病。”目前肺纤维化归属于“肺痹”或“肺痿”仍存在争议,大部分医家认为“肺痹”及“肺痿”是肺纤维化的不同阶段。肺纤维化进展过程是“肺痹”向“肺痿”的转化。
西医学将肺纤维化临床表型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病情可逆但也可能进展,具有自限性;另一类为病情不可逆,可能稳定、也可能持续进展。我们在中医长期临证实践中认为,应当将肺纤维化临床表型和中医辨病相结合,将肺纤维化病情可逆的一类疾病归为中医“肺痹病”范畴,将病情不可逆的一类归属于中医“肺痿病”范畴。肺痿病及肺痹病的主要临床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肺痿病。起病隐匿,病情迁延,并持续进展。多以呼吸困难、咳嗽为表现,发现本病时,影像学以纤维化样表现为主体(蜂窝、牵拉性支气管扩张、网格为主,伴或不伴磨玻璃影),不适用于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经抗纤维化治疗后影像学或肺功能难于逆转。
2.肺痹病。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程较短,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以“炎”症反应为主(磨玻璃、实变为主体,伴或不伴网格影),病因去除或经治疗后,影像和肺功能可逆转。
在肺痿系列疾病中,以特发性肺纤维化代表,病因不明确,影像学以蜂窝肺为典型表现,肺功能进行性恶化,预后差。难治性咳嗽及呼吸困难是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难点。我们临证经治数百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总结归纳了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中医症候特点。
1.肺痿病中医证候特点
(1)咳嗽特点。刺激性干咳,言语、深吸气、接触冷(热)空气后咳嗽加重,多伴咽痒,对异味敏感。平卧时咳嗽减轻,坐位及站位加重,日间重,夜间较轻,活动后加重。后期咳多兼喘,喘加剧咳嗽。秋冬季节加重。
(2)喘证特点。神疲懒言,动则喘促,活动后加重,与体位大多无关,多无肩息。危重病例可出现喘促危候,喘促窘迫。
(3)咳痰特点。以少痰多见,白痰为主,质黏,泡沫痰居多,部分病人见稀薄痰,难咳出,痰出则咳减。
2.肺痿病的辨证论治
肺痿病起病隐匿,慢性进展。多为久病、劳伤,肺叶痿弱失用。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靡、频繁咳嗽、喘促,动则诱发咳嗽、喘促加剧,畏寒、夜尿多,舌淡红,苔薄,脉虚数,尺部尤甚。中医证候以虚证为主,可伴虚实夹杂。为肺气虚与肾阴、阳两虚,肾精伤与气脱并存。《临证指南医案·喘证》云:“喘症之因,在肺为实,在肾为虚”“虚者,有精伤气脱之分。”临床治以滋肾填精、补益元气、纳气平喘。遣方用药可选用济生肾气丸、十味地黄丸、定喘神奇丹等。我们经过梳理古典医籍,结合临证经验,自拟“填精续元纳气汤”,方中重用熟地黄、山茱萸补阴填精;锁阳、杜仲温补肾阳,润而不燥,以平调阴阳;人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固脱,同时补肺金、滋肾水,人参配伍补肾填精药可炼精化气、精气互化;牛膝、阿胶珠、当归滋阴养血,引虚火下行。该方对改善患者咳嗽及呼吸困难有明显疗效。
肺痹病系列疾病中,以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间质纤维化为代表。我们临证此类疾病,多从五体痹(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五脏痹(肺痹、脾痹、心痹、肝痹、肾痹)论治。认为外邪反复侵袭是五脏痹的始动因素,如《黄帝内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内舍五脏六腑,何气使然?”“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脏腑功能失调是脏腑痹发生发展的重要基础,如《辩证录》云:“肺痹之成于气虚尽人而不知也”“肺气受伤,而风寒湿之邪遂填塞肺窍而成痹矣。”邪气伏留是致病的关键,病邪伏留体内,久则痹阻气血,更伤脏腑,脏腑功能低下,痰瘀胶着而成顽疾。
1.肺痹病中医证候特点
以结缔组织病相关肺纤维化为代表的肺痹病,多兼内证及外证表现。以抗合成酶综合征为例,其内证多表现为:(1)咳嗽,干咳,少痰,对外界风、冷、异味等刺激敏感,咳声不扬,常伴咽痒、咽堵、胸闷感;(2)咳痰量少,痰色白或黄白相间,痰黏,呈泡沫状,难以咳出;(3)喘证,胸闷、胸胀,活动后喘促加重,常咳喘并作;(4)全身表现多见燥热,头颈部汗出,口干咽干,口苦口黏而不欲饮,舌红,苔多腻。主要病因病机为湿热痹阻于肺,肺气不宣,气机郁遏。
其外证则多表现为:(1)湿热客于皮毛,营卫失和,肌肤失养,临床可见皮疹缠绵;(2)湿热痹阻,经络气血津液不达,临床表现为技工手;(3)湿热渐进,浸淫肌肉,则见肌肉疼痛,肌肉痿弱无力,抬头困难,蹲起费力;(4)湿热流注关节,气血凝滞不畅,不通则痛,则见关节疼痛,屈伸不利。
2.肺痹病的辨证论治
肺痹病多发病急,或亚急性起病,病程较短。临床表现多为胸部闷胀、痞塞,喘息气促,动则加重,或伴咳嗽,痰量少而黏,多为实脉。病因病机为风寒湿热等邪气阻滞于皮肤肌肉经络,肺气闭阻,失于宣降。外邪侵袭是起病始动因素,邪留不去是致病关键。治疗上需给宿邪以出路,以祛邪、透邪为要。病久顽疾,需内外并治,调理脏腑功能,攻补兼施,扶正祛邪。内证治以宣肺开痹、清热化湿、祛其阻遏、展布气机;外证则以清热、祛湿、凉血、通络为主要治法。可选用桑杏薏甘汤合防己地黄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和防己地黄汤、犀角地黄汤、上焦宣痹汤、中焦宣痹汤等。经中西医综合治疗,患者皮疹、技工手、肌肉酸痛等外证表现,及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可同步改善。
综上所述,肺痹病以实证为主,治以祛邪、透邪,宣肺开痹,畅达气机,部分病人病情可以逆转;肺痿以虚证为主,治以补肾纳气,可延缓病情进展。但部分肺痹病失治误治,可导致肺叶痿弱不用,由肺痹发展为肺痿。临床辨识肺痿和肺痹两类病证,有助于深化中医对于肺纤维化的认知,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