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达峰、碳中和”主题图书的出版现状与展望

2022-04-27彭晶席志武李姗姗

出版广角 2022年6期
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出版界碳达峰

彭晶 席志武 李姗姗

【摘 要】 “碳达峰、碳中和”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国家战略。文章依托中央宣传部出版物数据中心,对“碳达峰、碳中和”主题图书的时空分布、出版机构、作者状况和学科类属等进行统计分析,绘制了语义分析图,概括“碳达峰、碳中和”主题图书的核心议题:宏观政策与经济转型、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针对该主题图书出版现状,本文提出拓展学科领域、加强科学普及、强化国际传播等建议,以期推动“碳达峰、碳中和”主题图书高质量发展。

【关  键  词】碳达峰;碳中和;主题图书;战略转型

【作者单位】彭晶,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席志武,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姗姗,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CXW023)成果。

【中图分类号】G237.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2.06.009

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题为《坚定信心 共克时艰 共建更加美好的世界》的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早在2020年9月,中国便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我国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为重点任务进行顶层设计,战略部署,同时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能源革命”,走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推进“双碳”战略,是我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与担当,也是我国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实现美丽中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此背景下,出版领域聚焦“双碳”议题,推出了大量图书,有效提升了“双碳”的社会认知度,在不同领域为服务国家“双碳”行动作出积极贡献。

一、“双碳”主题图书出版:内涵与意义

主题出版是以特定主题为出版对象、出版内容和出版重点的出版宣传活动。具体来说,就是围绕党和国家重点工作和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节庆等集中开展的重大出版活动[1] 。在“十四五”期间,国家明确要推进“双碳”的顶层设计和政策体系,“双碳”已是我国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主题。本文所指的“双碳”主题图书,是在全球低碳转型背景下,出版界围绕“双碳”议题,聚焦“绿色低碳”“能源革命”战略任务及各行业践行“双碳”理念的行动措施,为国家实施“双碳”战略提供出版支撑的图书。

“双碳”主题图书出版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双碳”主题图书出版可以助力国家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双碳”行动已是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这意味着我国将在全社会、各领域、各行业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产业转型和结构升级,引领全球经济技术变革的发展方向。“双碳”主题图书涉及气候、科技、能源、金融、工业、建筑、交通、农业等领域,也关涉国际技术变革与产业经验借鉴。“双碳”主题图书的出版,可以为我国实现观念转变、产业革新、技术升级等提供智力支持。二是“双碳”主题图书出版具有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的功能。科技出版以传播科技信息、普及科学知识、推广科技成果、培育科技人才、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养为主要目标[2]。随着“双碳”战略对各行业影响的深入,我国面临巨大的“双碳”人才缺口。为此,强化国家目标、市场需求与学科建设之间的联系,加快培养“双碳”人才,成为推动国家“双碳”战略的一项基础能力建设[3]。从这一意义上说,“双碳”图书出版对实现人才保障、专业支撑、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 “双碳”主题图书的出版状况

1.时间和区域分布

笔者于2021年12月31日在中央宣传部出版物数据中心(https://pdc.capub.cn/)通过“高级检索”选项,以“碳中和”或“碳达峰”为关键词,调研“双碳”主题图书的在版编目(CIP),发现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已编辑出版或即将出版的“双碳”相关图书有68本。其中,出版时间最早的图书为张建春的《碳估算与碳中和风景区建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2020年9月以前出版的“双碳”主题图书有3本,分别为郝晓地的《污水处理碳中和运行技术》(科學出版社,2014年11月)、陈伟等人的《基于碳中和的中国林业碳汇交易市场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2015年8月)、丁雨莲等人的《乡村旅游地碳中和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18年1月)。这说明出版界关注“双碳”主题较早。

在68本已出版或即将出版的“双碳”主题图书中,北京地区出版的图书有57本,占比约83.8%。其他“双碳”主题图书有4本在上海出版,有3本在长春出版,其余的则在其他省市出版。

2.出版机构状况

自2013年至2021年12月31日,共有32家出版社参与“双碳”主题图书出版。其中,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该主题图书9本,位居榜首。其他部分出版社出版情况分别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5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3本,科学出版社出版4本,中信出版社出版4本,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3本,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3本,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2本。从总体上看,出版“双碳”图书的出版社呈现以下特征。一是出版社传统业务方向与气候、能源、产业、科技等“双碳”议题存在强相关联系。这些出版社有明确的出版宗旨,如中国电力出版社以立足电力、面向市场、传承科技、服务社会为宗旨,致力于电力、科技及相关领域的出版工作,这使其能快速对接“双碳”主题。二是出版社有成熟的运营机制,能及时把握“双碳”战略动向,发挥科技出版与科普教育的优势,快速推出主题图书。如经济科学出版社2020年12月推出《中国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可行性评估与实践路径》一书,运营机制十分成熟;人民日报出版社在推出《碳达峰、碳中和100问》时,明确此书把科普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即“双碳”对普通公众而言是一个“新生事物”,图书需要兼顾科学性与可读性[4]。 三是出版社能在“双碳”背景下充分发挥学术资源优势,以主题丛书的方式在“双碳”领域形成影响。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欧洲碳中和丛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技术丛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碳达峰与碳中和丛书”等,都发挥了出版社的学术资源优势,在出版界和读者群体中形成较大影响。

3.编者与著者基本状况

调动并发挥作者队伍的学术资源优势,是出版社在“双碳”图书出版中助力国家战略、赢得市场竞争的重要法宝。“双碳”目标作为我国国家战略,提出时间不足2年,但一些出版社能快速反应,及时推出高质量的“双碳”丛书,体现了出版社与作者队伍的良性合作机制。笔者分析“双碳”图书作者状况,将作者分为以下类型。一是学术科研团队和课题组。如机械工业出版社的《一本书读懂碳中和》,作者为“安永碳中和课题组”;中国电力出版社的《全球碳中和之路》《中国碳中和之路》《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研究报告》《中国2060年前碳中和研究报告》等书,作者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二是在“双碳”领域有较高声誉的专家。如人民日报出版社的《碳达峰、碳中和100问》一书,作者陈迎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生导师,巢清尘现任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党委书记;中国金融出版社的《碳中和经济分析》一书,作者是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中国电力出版社的《“碳达峰、碳中和”百问百答》,作者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和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的多位专家。三是国际“双碳”领域的权威机构与学者,主要在译著中出现。如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推出的“碳达峰与碳中和丛书”,作者为“英国欧盟委员会”“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以及日本“次世代燃料电池产学协作中心”佐佐木一成等人。这些作者推出的译著对我国践行“双碳”方案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三、 “双碳”主题图书出版的学科分布与内容挖掘

1.学科分布特征

根据“中图分类法”的学科分类,在当前68本“双碳”主题图书中,经济类图书有31本,占比约45.6%,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类图书有25本,占比约36.8%,两类图书总占比超八成。这意味着我国出版界主要从经济转型、产能升级、生态环境等角度关注“双碳”议题,契合全球社会注重经济模式调整和生态环境治理来应对气候变化的趋势。经济类图书中,“世界各国经济状况、经济史、经济地理”和“工业经济”子类别占主要地位,这类图书分析了“双碳”战略对中国经济社会可能造成的影响,认为一种新的国际能源秩序将在未来的碳中和时代逐渐形成。

在“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类”领域,如何解决现有经济模式、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是学界关注的另一焦点。“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子类别图书有19本,探讨了发达国家绿色低碳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管理经验。如中国环境出版集团的《碳达峰与碳中和国际经验研究》研究了欧盟、美国等的低碳发展立法、碳市场交易管理、能源结构转型、低碳技术研发,为我国“双碳”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参考。此类图书还分析了国内低碳发展进路。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福建“碳达峰、碳中和”报告》,论述了福建省实现“双碳”的优势与困难;科学出版社的《污水处理碳中和运行技术》从技术层面分析了污水处理与能源转化、低碳工艺研发等技术。

此外,“双碳”图书的学科领域还有“工业技术”(5本)、“天文学、地球科学”(4本)、“农业科学”(2本)等,这些图书从各学科和各行业视角,对“双碳”的理论与实践展开研究。

2.內容挖掘

“双碳”图书出版主要体现在两个学科:经济类(31本)和环境科学类(25本)。为了描述其出版特征,笔者对这两类图书做了关键词和语义网络分析,采用的方法是将这两个学科的图书标题和内容简介分别输入文档,依次导入ROST CM6软件,得出图1和图2的语义网络图。研究发现,国内“双碳”主题图书呈以下特征。

(1)宏观政策与经济转型是“双碳”图书的核心议题

“双碳”战略直接影响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与能源结构转型。《碳中和革命:未来40年中国经济社会大变局》指出,“碳中和”将对所有领域造成史无前例的影响,同时必将催生众多新兴领域和商业模式,中国经济社会即将产生巨大变局。《中国碳中和发展报告》指出,“双碳”目标将使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系统性变革并迎来新一轮发展。《碳中和产业路线》提出了我国践行“双碳”理念的经济发展建议。从图1看,“政策”“经济”“发展”“建设”“转型”构成这一领域的高频词,意味着经济学领域图书密切关注“双碳”政策对产业格局的影响。

(2)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是“双碳”战略的基本路径

分析图2,“绿色”“发展”“生态”“实现”等词语较为亮眼,这意味着“双碳”与我国新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密切。《碳达峰、碳中和100问》强调“双碳”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辅相成关系:实现“双碳”目标,前提是生态文明建设;深度减排、实现碳中和,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抓手。《迈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径与行动》着重从能源体系、生产与生活方式对“双碳”战略实施路径进行论述,分析绿色发展与低碳路径的内在联系。

(3)具备国际视野是我国“双碳”目标的显著特点

“双碳”是全球的公共性议题,“双碳”战略的落实也亟须全球合作。Net Zero Tracker数据显示,全球有135个国家承诺实现“碳中和”,但只有66个国家设立了目标年份[5]。从世界范围看,西方发达国家在气候、能源、技术等领域走在前列,为我国实施“双碳”战略提供了可借鉴经验。《碳达峰与碳中和国际经验研究》《欧洲碳中和2050》《全球碳中和之路》等图书聚焦世界各国绿色低碳的产业技术,为我国相关工作的开展带来重要启示。

(4)科学传播“双碳”议题,是“双碳”图书出版的一大亮点

主题图书仍是科学传播的主要方式。“双碳”主题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为构建政府、能源领域、技术产业与大众之间的联系,出版界对“双碳”议题的科学传播做了大量工作。如《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文集2021》体现了科学共同体的内部传播;《碳中和——全球变暖引发的时尚革命》《碳达峰、碳中和知识解读》《“碳达峰、碳中和”百问百答》《碳达峰、碳中和100问》等,用大众化语言介绍“双碳”的理论渊源、背景、路径等,科学性与通俗性兼备,推动了“双碳”领域的公民教育和全民行动。

四、“双碳”主题图书出版的未来方向

我国出版界基于“双碳”主题的图书出版,对推进“双碳”国家战略、贯彻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知识支撑。但目前我国的“双碳”主题图书出版仍存在学科分布不均、科学普及不足、国际影响较弱等问题。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出版建议。

一是出版界应进一步拓宽“双碳”主题图书出版的学科领域,加强“双碳”主题出版在全学科与全社会的渗透,为各行业提供政策、技术、产业等出版支撑。“双碳”战略将对全社会能源结构、生产与生活方式产生“革命性”影响,因此,出版界应围绕这一战略,聚集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与学术团队,对“双碳”主题的重大决策、技术产业领域的重大突破进行出版策划,凸显“双碳”行动主体的多维度、多元化、多层次特征,引导全社会践行“碳中和”行动。

二是出版界应加强“双碳”主题图书的科学普及,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培育“双碳”人才,提升全民气候意识,推进全民低碳行动,为个体层面实现“个人碳中和”作出贡献。 “个人碳中和”是碳中和体系的重要构成。因此,出版界应加强“双碳”主题图书的科学普及,调动“双碳”行动的全民力量,结合当前全媒体语境,采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联动方式,扩大“双碳”图书的全媒体传播范围,推进全民普及与全民行动。

三是出版界应在政策、技术、产业、生活等方面讲好我国“双碳”故事,促进中外“双碳”领域的全方位合作。这将提升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营造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国际舆论环境。“双碳”议题是我国国际传播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图书出版“走出去”的重要契机。统计显示,在68本“双碳”主题图书中,有部分图书是对国外“双碳”经验的引介,也有部分图书开始探索学术出版的“走出去”,适时推出了英文版,如《中国碳中和之路》(英文版:The Road to China Carbon Neutrality)和《全球碳中和之路》(英文版:The Road to Global Carbon Neutrality)。這一状况与我国在“双碳”领域作出的贡献不匹配。这提示我们,一方面,我国出版界应加大对国外“双碳”主题图书的引介力度,促进中外在学科领域、产业技术和公众行动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另一方面,出版界应在“双碳”图书的国际出版中强化议程设置能力,推进“双碳”图书的海外传播,向全球讲好我国“双碳”故事,引领全球气候治理,进而扩大我国“双碳”战略的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周慧琳. 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主题出版工作[J]. 出版参考,2017(1):5-8.

[2]柳恩敏. 科技情报编辑[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

[3]瞭望|双碳人才是什么?如何育才引才?[EB/OL]. (2021-10-18)[2022-03-01]. https://www. sohu. com/a/495766194_267106?g=0.

[4]《碳达峰、碳中和100问》:科学通俗的“大家小书”[EB/OL]. (2021-03-31)[2022-03-01]. https://baijiahao. baidu. com/s?id=1695726065030406006&wfr=

spider&for=pc.

[5]Florian Zandt. The Road to Net Zero[EB/OL]. (2021-11-17) [2022-03-01]. https://www. statista. com/chart/26053/countries-with-laws-policy-documents-or-timed-pledges-for-carbon-neutrality/.

猜你喜欢

碳达峰、碳中和出版界碳达峰
碳中和·碳达峰
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2030碳达峰与2060碳中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应当采用何种立法思路
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的 “碳达峰、碳中和”是什么?
造船业如何应对“碳达峰、碳中和”行动?
浅谈“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的发展与公平问题
国际畅销书作家及其作品在中国的出版及传播分析
出版界与图书馆界阅读推广合作研究
“碳达峰、碳中和”为何成明年重点任务
出版家、理想主义及其他——读《邵洵美:出版界的堂吉诃德》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