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图形组织者培养听障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

2022-04-27程颖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组织者导图思维能力

程颖

在普通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很多科学而有成效的方法,但在弱势群体教学中,特别是有听力障碍的学生,由于听力的障碍,接收语言的渠道减少,语言发展滞后,而语言又是思维的工具,他们的语言能力又相对低下,所以听障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缓慢,与同龄的普通儿童相比,他们的思维水平明显偏低。

视觉也是听障学生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所以,图像思维比起语言思维来,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在大脑中的反应速度也更快,所以在他们的沟通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境——问:“吃完饭了吗?”

学生会回答:“吃饭完了。”在图像中,吃饭是一个动作,完了是一个动作。而“吃完饭了”对他们来说是四个动作,是重复的表达,是比较麻烦的,所以,他们明明会说“吃完饭了”,但是他们还是喜欢说“吃饭完了”。

图像思维的直观和感性也造成了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停留在眼睛能看到的层面上,在深层次的逻辑思维层面上却表现乏力。在日常的学习中,这些也深刻影响着听障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形成,对他们进入高一级学府深造造成了障碍,也对他们在融入社会、参加工作、与人沟通等方面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新课标中,把发展学生的思维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在《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6年版)》中,关于思维能力培养的内容则更加明确、更加具体:“能调动自己的潜能,在提高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也把“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作为重要的语文素养。因此,我们应尊重他们的视觉思维特点,充分发挥听障学生的视觉优势,来弥补语言缺失造成的影响,探索图形组织者这一思维工具在聋校语文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心理学家佩维奥提出了双重编码理论,他强调:“在信息的贮存、加工与提取中,语言与非语言的信息加工过程是同样重要的。”“当学习者用言语和表象两种认知系统表征相同的材料时,如果言语信息和图画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一致,则在编码的过程中就会形成言语表征和视觉表征的连接,从而增加学习者提取信息的路径,形成有效的学习并提高学习效果。”脑科学的研究也带来了“认知科学”的发展。人们通过双耳(听觉)、双眼(言语视觉和图像视觉)、双手(动觉)学习,产生脑的思维活动,刺激神经元释放讯号,传导至其他神经元,建立神经元的突触连接。突触数量的增加,能使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增多,从而产生更多的学习成果储存,形成记忆。视觉思维让听障学生更直接地和世界发生联系,与文字相比,图像在大脑中的反应速度要比文字快好几倍,运用图形组织者这一思维工具,结合思维训练的方法,将“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推理”等思维的基本方法,在运用图像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落脚点,实现图像与语言、图像与思维的深层次链接,从而弥补听障学生在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上的缺失,从而更好地发挥听障学生的优势智能,寻找到适合听障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路径。

1987年,比克(Piccolo)首先提出图形组织者,以倡导教师传授学生知识内容的结构。图形组织者(Graphic Organizer) 是一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Visual Thinking Tool),又称图形组织器、组织图或图解思考。它往往以一个主概念为中心,用线条或图像化符号连接次概念,以表达知识间的关系。它来源于图式理论,通过可视化组织,它可以帮助形成促进思维发展的引导框架和网络,从而把抽象的文本变成可视化的图表,便于教师和学生快速、清晰地把握文本信息、主旨大意和文本内在的逻辑结构,促进阅读和写作的深度融合。它能够帮助学习者进行知识的再认,能够有效地帮助使用者将新旧知识相互关联,从而更新、完善旧有的知识体系,所以图像成品的结构可能是完整的,也可以是半结构形或开放性的框架,其主要作用就是,让学习者在使用时,能够更清晰地观察自己和他人的思维过程的不同。研究表明,图形组织者还有助于使学生成为一个“投入型”学习者,且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激发联想交流。

一、图形组织者的四种常用形式

1.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英文是The Mind Map,又名心智导图,它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图文并重,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猜你喜欢

组织者导图思维能力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培养思维能力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培养思维能力
导演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最节电的人
我军早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周逸群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