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些年,我遇见的语文老师

2022-04-27张思慧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文字文学作文

张思慧

我出生在一座小小的城,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求学时的我大多在外公外婆的身旁。在这个人生阶段,许多老师成为了我生命中胜似亲人的恩师,他们是我人生中熠熠生辉的存在。也正是那些与他们相关的温暖故事,才坚定了我成为一名语文教师的职业信念。

启蒙:忙趁东风放纸鸢

每每遇到困难,总有一段旋律萦绕在脑海,“轻轻敲醒沉睡的心灵,慢慢张开你的眼睛……”这其实是三年级时班级大合唱的参赛曲目《明天会更好》,熟悉的旋律成为了日后的一种条件反射。

我的班主任是教语文的王芳老师,在她的要求下,我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曾经的日记本已不知何处,但是翻开脑海中的记忆日记本,仍能想起王芳老师与我一起走过的美好旅程。五一假期,她牵着我一起去她未婚夫家玩耍。那是个依山傍水的村落!我们在溪水旁,自制饵料钓龙虾;在草地上,奋力挥舞着羽毛球拍;在天台上,唱着歌跳着舞为班级的“六一”儿童节准备节目……欢笑声中时光被拉长,我们一同感受鸟鸣晚风,一同看夕阳看星星。年幼的我,把所有的美妙时刻写进日记,小小日记本上涌动着我无限的创作热情,哪怕只是童言童语,哪怕已过去近二十年,曾经的朦胧的美好依然历历在目。此刻我的心中因这份童真荡起阵阵涟漪,往事种种,便又从记忆长河中翻涌而来。

那年,非典(SARS)来袭,病毒肆虐。疫情之后,征文比赛开始了,懵懂的我并不清楚非典的具体含义,冥思苦想仍无从下手,最后交了一篇味同嚼蜡的文章。王老师关心我的学习与生活,她想起我说过外婆擅长厨艺,总能变着花样做出可口的家常饭菜。在她的悉心引导下,一篇《外婆的糖醋鱼》“横空出世”,拿下了我人生中第一个作文一等奖。

同年,班级文学社成立。刊名忘却了,许是“梦的启航”,这是我赋予的名字,因为它承载了年幼的我们所有的新奇想法和惊喜体验。那是第一次看着自己的作品被印刷成册,每篇文章都配上精美插图,每名小作者笔端的文字都幻化成嘴角的笑意,原来我们都有可能成为“作家”。如今再看,作品虽稚嫩,但童趣十足。登上班级刊物的两篇作文,一是写班级春游时放风筝的事。我们在公园里自由地跑着,比比谁的飞得更高。再回想,我们便是那风筝啊,老师一缕缕松开手中的线,风筝慢慢飞远,越飞越高,追寻着外面的广阔世界。另一篇写的是家中那个有特殊意义的小盒子——存放掉落的乳牙的“宝盒”。赋予平凡小事特别的含义,这可能是我儿时所注重的仪式感吧。一行行文字记录下我的童年,讲述着成长中不可磨灭的故事。20年后,也许班级里没有谁最终成为了作家,可那会儿我们的梦被呵护着,被珍视着,那些梦想洋溢着童趣,充满着文采,充满着蓬勃的生命力。就这样,我与文学早在童年时就结下不解之缘。

待长大后啊,无论何时,望着一汪池水,瞧着一缕炊烟,眼前总能浮现曾经与她在村庄度过的梦夏,繁星点点,凉风习习。

热爱:斯人若彩虹

童年的时光是五彩的,我便是执笔作画的人,一笔一笔勾勒梦想,潘宝清老师便是递给我画笔的那个人。他戴着一副银框眼睛,文质彬彬,像极了我想象中语文老师的模样。

五六年级正是思绪飞扬时,我喜欢绘画,参加了几次比赛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竟有点翘尾巴了。语文测试时,我任性地在试卷作文部分作画,有时是贴合文意的画面,有时是装饰点缀的线条,还记得有次作文是写自己,我大胆地用蓝色笔在整个作文答题区域画下了一个女孩——我。没曾想,他从未批评,甚至还夸奖我的用心创作,鼓励我图文结合,不要放弃自己对绘画的喜爱。渐渐地,我不仅没耽误语文成绩,还在写作时更得心应手,文字和绘画的创作也更加投入,渐渐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写作方式。除了测试,在日常的习作中也不由自主地添上画作。时光斗转之间,作品垒成了一摞。

时间长了,也有怠倦的时候,有阵子我写作少了,也不画画,这引起了潘老师的关注。他恳切地与我交流,言多情重,我只记得自己流下的泪和他的教导“业精于勤荒于嬉”。重拾画笔,全因他的鼓励,他唤醒了我发自内心的热爱,这一拾起便未曾放下。从随意绘画到苦练素描到勤学水彩,没想到绘画这件事的坚持竟是缘于语文老师,当真可以说我的美术是语文老师教的。想起这段回忆,卞之琳先生的《断章》可浪漫惬意地表达我的情感。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起初,我并不理解潘老师的关爱,只觉得是自己有创意,与他人何干。岂知,这何止是一份关爱,更是一份偏爱,仅此一份的特别的爱。是他的鼓励为我的梦插上了飞翔的翅翼,是他的包容让我的梦有了出发的港湾。潘老师,您何尝不是那位看风景的人,是您的关注才让我再次注视这美丽的风景。画画装饰了我的文字,点亮了我的生活,但您绚烂了我的梦。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遇见您,格外幸运。感谢您——我的引路人,为我点亮了一盏心中的文学小灯,意外镶嵌了整片星空,也为梦想挂上了斑斓的彩虹。

漫溯:向青草更青处

整个初一,最期待的就是周五,这天我们班的语文课将上演好戏。叶老师说书课堂又要开讲了!印象里,那节课没有谁会迟到,每个人都在教室里静候,眼神里全是期待,这会儿叶老师就在万众瞩目下登场啦!她什么也没带,根本不用拿书,讲台上站定,就开始讲许三观的故事。

许三观那会儿是我们班响当当的人物,每个人都关心着他的生活,关心着小说到底会如何发展。我们屡屡被震撼,也许是因为许三观的乐观,也许是因为悲惨,也许是因为感动,也有可能是因为生活……我更是急不可耐,每周都在期待叶老师的周五语文课。后来,实在等不及了,就这样开啟了网络阅读之旅,从《许三观卖血记》《活着》到《呼兰河传》到《小团圆》,从余华到萧红到张爱玲……我把一切写进周记,迫不及待地与叶老师分享,周记里有摘抄有读后感,更多的还有叶老师的评点和书籍推荐。在她说书和荐书的魔力下,我好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有时静坐许久,便忘了时间,只为追寻人物的步伐,只为探求小说的结局,直到深夜外婆叩响房门,才肯停歇,然后于梦中徜徉书海。现在想来,那是最自由最畅快的阅读时光了。

阅读悄悄地成为了日常,我对文学的热爱也一发不可收拾。那会儿最爱逛的便是书店,不再局限于课堂上老师精彩的说书和课后老师的倾情推荐,我开始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去阅读,也搜寻着好看的记事本子,似乎要把所有少年心事都记录于此。一片片思绪的花朵绽放成一字字文稿,用少年的眼打量着世界,记下生活中的凡人小事,留下自然中的神秘色彩,写下校园中的青春乐章。把那一秒,心飞扬的瞬间;把那一分,拼搏奋斗的时刻;把那一场,青春肆意的时光全都印刻在本子里。那会儿的习作,并不追求作文的高分,也不争获他人的认可,只是在执着地记录,想要不停地写作,想要以尚且稚嫩的文字的方式与世界相识,与自己真心相会。我想,这世间的每一刻都弥足珍贵,值得我们记录,用文字记录也用心记录。

时至如今,我仍然感谢那周五的语文课,感谢叶老师,感谢作家余华,感谢《许三观卖血记》,是他们指引我走向了自己喜爱的方向。而现在,阅读余华的最新小说《文城》同样带给我震撼,这份震撼不仅来源于余华击穿读者心灵的笔力,来源于故事的传奇与叙事的奇特,更来源于曾经那个少年对文学的爱,每每想起,爱意涌动,似浪潮奔腾,带着年少的冲劲,向青草更青处漫溯,那是一股想要奋力冲进文学世界的力量。

重逢:胜却人间无数

求学的日子充盈且漫长,少了欢乐,反多了些许忧愁,也许是对高考对未来的迷茫。这会儿,学习的时间多了,仿佛更需要闲暇的阅读时间来填满内心的虚无。

高中的语文老师是我婶婶,逢年过节才会见面,亲切之余也有威严。但她并未对我有所偏袒或特别要求,只是鼓励我多阅读,以勤补拙。

住校后,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除了日常学习,最爱做两件事,一是去校园外那家大排面馆大快朵颐,二是到书店泡一下午。有家书店在那会儿很时髦,最新出炉的杂志总是摆在最显眼的位置。自行安排的生活费也为购书提供了便利,我常常把一部分钱攒下来,就为了买下喜欢的月刊杂志和小说。最妙的是,自己的书还可以和同学交换,这样一来阅读的书便大大增多了。记得有个喜欢的年轻作家过生日时,书友们发起了为他庆生的活动,我拍摄的照片被收集到祝福视频中。年岁一久,许多事情会淡忘,但闪耀在青春岁月中的那些发光的日子却格外明亮。

宿舍窗外有棵大樟树,每每洗完头发坐在阳台,任阳光透过浓密的枝丫照在身上,手捧着书,看看歇歇,待头发晾干。为了读书,我寻了不少好去处。操场的围栏后头,有一片小树林。松树旁,漫着清香,一片宁静。偶尔也能遇到同学在这里背书,但并不觉干扰,每个人沉浸着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世界中。校外公园有处小亭子,也是绝佳读书角。风过,檐铃响起,一片静谧。仍记得在此处,我读着吴念真《这些人,那些事》,伴着风铃声走入他笔下的故事,随着他的文字笑,随着他的文字流泪……虽然我从未经历他的人生,但文字却能让人产生心境上的共鸣,能感受到背后蕴含的思念、悲伤、感动、幸福,细细品味的是文字,是故事,更是人生。当一个人融入至环境里,感受阳光,感受松香,感受风声,也就进入了阅读的世界,一个思想自由驰骋的秘境。

有了智能手机后,我便率先踏上了网购道路,这么一算,自己已是网购十多年的资深用户了。但我没有什么物质需求,那会儿常在亚马逊平台购书,在等待邮政快递的时间里期待着新书。我也开始了电子阅读,阅读速度更是不自觉地提高。尤其在高考前的那年,许多难眠的深夜都在阅读中睡着,梦中,有时竟会与书中的“老友”相遇。

高中时写作的欲望大大降低,可能是因为难以招架的数学,也可能是因为太久没写出什么被认可的文字了。创作像极了人生,低谷时让人顿困,难以振作,但心中也有着一丝光亮,乞求在某刻能重新焕发光彩。当契机到来时,便可迅速抵达高点,一切豁然开朗,此前的寻觅都有了回应,哗然醒来。这个契机发生在高二,我的作文拿了最高分,也许仅有自己还记得这件事,对于那时的我而言,这是一束光,让我突然充满动力,有种自己被认可的感觉,或者也是我内心渴望得到亲人婶婶,我的语文老师的认可。表面上风平浪静,岁月静好,但内心却波涛汹涌,无比澎拜。就这样,我更关注于生活,寻觅那深埋在心底的亮光,寻觅那与风声相伴的岁月,寻觅那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寻找写作的灵感,寻找真实的自己。

我的高考作文题目是《爱拼才会赢》,限时的考场作文却迸发出了无限的灵光,具体内容渐渐模糊,犹记得当时文笔顺畅,思绪飞扬,穿梭在历史在远方在人生的美好畅想中。我想,在我们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残存着自然林间与朝晖夕阴的记忆,月朗风清与霁月光风的憧憬。而文字将这一切一一寻觅、采撷、拾掇,缀连成篇,便胜却人间无数。

生命无法计量,但雁过留痕,风过留声,文字也让我们的生命丰盈,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

那时我们有梦,

关于文学,

关于爱情,

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们深夜饮酒,

杯子碰到一起,

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那时的我有梦,关于文学,现在的我与你们分享过去的故事,手指与键盘碰撞在一起,是梦实现的声音。感谢生命中的语文老师们,感谢成长的岁月,让如今的我从事着热爱的工作,还有可爱的你们。当我在“南山初语”公众号《我们作文吧》栏目里看着少年们的文字,每一次编辑与审核都是与梦的重逢。

更幸运地是,我拥有了陪你们创造梦、实现梦的能力。我将静候你们的佳音,成为你们生命中那些年的语文老师。

听“生”说感

张老师的学生时代让我感到眼前一亮:她生命中的语文老师,陪伴着她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也指引着她通过写日记、绘画、阅读以及写作一步一步向文学艺术世界不断迈进。而文学,正如张老师所说的那样——是热爱,是美丽风景,是对世界的无限遐想,是想把每一件美好与平凡小事记录下来的冲动。在与文学相遇的追梦旅途中,她在情感和思绪洪流的迸发与流露中,丰富了生命,成就了人生,成为了真正的自己。

作为张老师的学生及语文课代表,我原对语文没有太大兴趣,有时还会厌倦,甚至不喜欢阅读。但偶尔阅读片刻很放松,躺下来回味,激发了我各种各样的思绪。仔细想想,张老师也是我生命中“那些年的语文老师”,第一次参加作文比赛就缘于她的鼓励。也许往后,文学在我心中的地位会默默改变,我会忍不住用文字宣泄我内心澎湃的情感,它们会化作一个又一个念想支撑我的人生。

——学生 郑汉河

“文學挽留了时光,文学挽留了青春”,张老师写下了她成长中的良师,而成长之旅亦是文学之旅。故事里的几位老师各具风采,他们在张老师的生命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让我感受到中国教师在教学路上独有的魅力与情感。

日常教学里,张老师也与学生为友,教书育人,以身作则,温柔而不失力量,创新而不失传统。文学之韵,定将代代相承,生生不息。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文学赋予自身的力量。心中有诗意,处处皆清欢。

——学生 金晟莹

猜你喜欢

文字文学作文
我们需要文学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我与文学三十年
种出来的“逍遥居”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