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点式学习:小学音乐学习的有效途径

2022-04-27巫晨璐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8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

摘要:支点式学习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音乐、深入体验音乐为目标指向,通过在教学重点处、难点处、创新处、转折处,设置沉浸式支点、直观式支点、体验式支点、耦合式支点,提升学生音乐素养,重构音乐课堂的生本模型。

关键词:支点式学习;沉浸式支点;直观式支点;体验式支点;耦合式支点;小学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2)02B-0089-03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指向课堂核心关切的支点式学习研究”(XC-c/2020/08)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1-12-15

作者简介:巫晨璐,南京市百家湖小学,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音乐教学。

随着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音乐教育教学改革也围绕提升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进行着课堂教学的探究。笔者在深刻领会音乐教学本质特点的基础上,通过研究课例、完善教法等方式,寻找撬动学生音乐学习的“支点”,探寻小学生音乐学习新样态。

一、音乐支点式学习的提出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关系”[1]。如何在音乐课堂引导学生实现音乐学习的目标,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笔者尝试搭建音乐学习的支点,构建以学为中心的音乐课堂。

支点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会学习为目的,通过教师具有科学性、趣味性的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的关键点,找到学习方法和策略。结合音乐课堂实践,笔者认为支点式学习是教师站在学生视角,设置教学支点,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解决学生音乐学习的困惑、开发学生音乐创作的潜能、实现音乐审美体验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围绕四个教学的要点,设置学生学习的支点,提升音乐学习效率。

一是在教学重点处设支点。音乐教学重点是依据教学目标而定,是对教材进行科学分析的结果。教学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是音乐素养螺旋上升的支撑点。因此,将学习重点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支点,是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作用点”。二是在教学难点处设支点。音乐知识与技

能的学习往往是音乐学习中的难点,教师通过多元教学方式,为学生解决教学难点,设置学习的支点,解决难点是提升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必经之路。

三是在教学创新处设支点。教学创新是音乐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创新之处不仅仅局限于教师预设的创新,最精彩的创新往往生成于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创新处设支点,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培育创新型思维品质。

四是在教学转折处设支点。教学转折点,是指在教学环节中,衔接不同教学环节、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点和融合点,具体表现形式是教师的过渡语言、过渡动作等。正确把握教学转折点,有助于课堂环节的有序展开。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教学转折点恰是教学研究中最困难的地方。教师要深入研究转折點,在转折处设置支点,引领学生将新旧知识与经验巧妙衔接。

二、音乐支点式学习的实践

音乐课程内容包括四大领域,分别为:感受与欣赏、表现(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识读乐谱)、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在课堂学习中,教师设置沉浸式、直观式、体验式、耦合式等不同类型的支点,调动学生主观学习的积极性,在支点式学习的驱动中体验音乐、欣赏音乐、创造音乐。

(一)设沉浸式支点,搭建学习感受与欣赏的桥梁

“沉浸式”意为参与者在设置好的环境中感到快乐和满足的感受的方式。沉浸式支点是利用情境、语言,在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础上,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舒适的体验之中,搭建感受与欣赏的桥梁,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如歌曲《妈妈的歌》的教学重点为在音乐活动中体会母爱与亲情的可贵,感受摇篮曲风格的音乐特点。通过创设沉浸式支点,可以让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感受摇篮曲风格。因此,笔者将本单元打造成“沉浸式睡觉音乐课”,学生可以选择舒服的姿势聆听音乐,也可以在课堂中“睡觉”。正是因为沉浸式支点的成功设置,让爱动的低年级学生进入沉浸式聆听之中,充分感受摇篮曲的风格特点,激发了对音乐的深入感受。聆听后,师生继续沉浸其中,用小声说话的方式交流对音乐的感受和体会,学生用稚嫩的语言说出了对音乐的理解,用速度、音高等音乐要素整理出摇篮曲风的特点。

(二)设直观式支点,呈现艺术表现的独特魅力

艺术表现包含了音乐元素中的节奏、音高、情绪等音乐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展现。音乐产生于音符的流动之中,因此,直观式支点的搭建,可以巧妙地解决艺术表现的“技术问题”,通过语言直观和图谱直观的方式锁定学习式支点,辅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习音乐。

1.语言直观的支点

语言直观就是我们常用的示范,包括范唱、范奏。自古至今,人们在学习音乐时,采用较多的都是口传心授的方式。虽然现在的音乐课堂不提倡一句句教唱,但对于戏曲类和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在教学时,还是需要采用语言直观的表达和示范。如歌曲《灯官报灯名》导入部分的教学,教师通过语言描述,让学生了解京剧,感知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课中,教师将京剧唱腔以示范演唱的方式呈现,调动学生参与模仿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学生通过知识内化、模仿学习的方式领悟戏剧韵味,从而加深对京剧唱腔的理解和体会,提升对京剧唱腔的艺术表现能力。

2.图谱直观的支点

音乐图谱的使用已经成为音乐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它能将流动的音乐通过可视的方式加以记录,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图谱的设计具有直观性、易理解性和适用性。如歌曲《采莲谣》有大音程跨度,为了很好地突破这个难点,首先需要教师根据学情制定图谱方案:如果是循序渐进学习音乐的班级,教师可以直接呈现大跨度的“音符莲蓬”;如果是音准较弱的班级,可以慢慢呈现递进式的“音符莲蓬”。教师通过设计“采莲”的音乐游戏,演唱可视图谱(即“音符莲蓬”),解决演唱时音准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巩固音乐基础知识,提高音准能力。

(三)设体验式支点,激发创造的无限潜能

依托体验式支点,激发学生创造的无限潜能,是音乐学习的最终目标之一。针对小学阶段的音乐创造,教师要让生活与音乐紧密相联,让音乐创造不限于课堂,不限于学校,引导学生真正感受创编带来的快乐。如欣赏课《打花巴掌》,教师通过大单元整合的方式,将音乐与生活联系起来,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音乐,探究生活音乐特点,通过自身生活体验,不仅创编了各种打花巴掌的花式拍法,在课中还开展小组讨论,探究歌词创编的规律,即兴创编了班级打花巴掌的童谣。课后部分学生还写出了更多更精彩的打花巴掌童谣,并在班级进行分享,结合生活的体验式支点成功激发了学生的无限创作潜能。

(四)设耦合式支点,促多元综合知识的掌握

耦合式支点的设置,将音乐与相关文化进行无缝衔接,一方面关注音乐学科特点,另一方面耦合式支点成为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超级索引”,尊重理解音乐的多样性,为持久的音乐学习兴趣奠定基础。如在教授《小宝宝睡着了》后,学生还欣赏了解了舒伯特《摇篮曲》的创作背景。教师结合舒伯特用《摇篮曲》换一顿土豆烧牛肉的故事,采用糖果换购绘画作品的方式,激励和引导喜欢画画的学生用绘画表达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这就是一次耦合支点的设置。学生通过理解和自己再创作相结合,将小宝宝睡在摇篮中,创作成睡在云端、睡在飞船中等,让音乐与美术结合;同时又了解了著名音乐家和他创作音乐的故事,扩展了音乐文化视野。

三、音乐支点式学习的反思

阿基米德提出: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支点式学习搭建音乐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桥梁,是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从音乐感性认知到理性理解、从音乐知识技能学习到音乐实践体验的过程。通过支点的设置,并巧妙利用支点,可将其转化为教学中的亮点。学生通过支点式学习深入音乐体验,达到提升综合音乐素养的目的。教师设置的支点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通过支点式学习提升自己认知感受,生成自我对音乐的感知、理解,完成音乐审美的实践体验,形成音乐课堂的生本模型。支点式学习的课堂,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支点式学习是激发学生音乐学习主体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在支点式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对音乐学习的体验,实现自主发展。

二是呈现学习的体验性。支点式学习突出“学”,学生在探究中完成学习过程,呈现音乐学习的体验性。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支点,通过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达到助力学生多元发展的目标。

三是表现音乐的创造性。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音乐作为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学生在支点的激发下,通过支点式学习不断激发对音乐创造的兴趣,自主想象的空间得以扩展,为音乐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

责任编辑:贾凌燕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教学
关于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试论小学音乐教学的对策分析
以新型信息技术为手段,推动小学音乐教学多元化生生互评
小学音乐教学中互动教学法的有效运用
重视儿童心理特点,完善小学音乐教学
用流行音乐激活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研究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