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的音乐

2022-04-27刘昕言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吕剧雷鸣神坛

刘昕言

听过吕剧《下陈州》唱段:“听说老包要出京,忙坏了东宫和西宫,东宫娘娘烙大饼,西宫娘娘剥大葱。”

忍俊不禁。

想起先秦时期,音乐甚至成为人与人之间不可僭越的等级划分标志,被孔子推崇为神性的工具,奏乐前必是斋沐焚香,赏乐者必是恭敬肃穆。嵇康写了《乐赋》批驳此观点,认为音乐是心灵相通的渠道,情感倾诉的载体。

文人学士争论不休着音乐的道德教化作用,品格塑造作用,可民间兀自唱着“娘娘烙饼”式的乐曲,反倒更令人心生亲切。

前者将音乐捧上神坛,而后者,将音乐唱成了生活本身,或者说,将生活本身,唱进了音乐里。

听,多么俗气——山东的吕剧中娘娘烙饼剥葱,那么换了山西,大概就是做刀削面了吧?如此实打实的乐曲,给人以丰腴的朴实感,映得见日常生活的小针脚,窥见民间稚拙而纯朴美丽的价值取向。

隐士高人尽可以幽堂长啸,君子淑女尽可以轻抚雅琴。阳春白雪高山流水,自然震撼人心。可在弦歌不辍中,我们总免不了忽然地,被雅拙到近乎滑稽的呂剧打动。

我想,这亦是音乐之大幸。屈原曾痛斥“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如果抛开其比喻象征义,我倒是愿意见到黄钟不必毁弃,瓦釜也可雷鸣的场景。仅就音乐而言,瓦釜的雷鸣既不可笑,也不可怕。秦腔里条凳都可被敲得铮铮有声,一嗓子直喊得天地苍凉,黄土尘飞,这一声吼背后,是鲜活的,赤裸裸的生命力,是农人直击要害的情感要素表达。

想起《边城》里的翠翠问祖父第一个做小管子的人是谁,爷爷说:“一定是一个最快乐的人,同的也是一个最不快乐的人!”这种理解是多么妙——音乐与人生,音乐与生活,就是如此紧密相连,相生相长。

自此,音乐走下神坛,重新回归它最初的模样,是那样的简单而又美好。

猜你喜欢

吕剧雷鸣神坛
瓜田篱下系列二十七——家乡的吕剧
吕剧进乡村
彩虹
吕剧进校园 唱响家乡戏
动物可笑堂
我爱吕剧
Capital Market Analysis
坑人的兄弟
故宫文化是该走上“神坛”,还是该沐浴“人间烟火”f
电子书跌下“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