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情境—陶冶教学方式在高中历史传统文化教学中的运用

2022-04-27郑卿

关键词:高中历史传统历史

郑卿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壁垒和束缚,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程中强调学生的自我意识,着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研究、合作和创新的能力。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介绍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最先进的教学方法,弥补以往传统文化教学模式的不足,激发高中生学习历史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并整合情绪和其他非学术方面的教育因素,从而促进学生技能的发展,实现创建高效历史课的目标。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 情境教学 运用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4.024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历史课应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独立体验,独立于历史经验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更多师生的认可。如何将学生的自主阅读热情、学习热情和历史观相结合?为此,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认真考虑历史传统文化教学情况,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其本质是以人为本,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情境教学法的意义

第一,情景学习作为高中历史教学的一种新形式,能够整合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其次,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材,创设真实的学习方式,一个真实且非常有趣的情景,可以让学生获得沉浸感,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根据具体的学习需要,将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运用教育方面的因素,对学生产生全面影响的一种方式。情境学习应根据学习者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进行设计。只有关注情境教学的方方面面,才能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和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师生互动,从而达到教与学的统一,取得积极的教学成果。

二、情境教学的意义

1.情境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扬弃

新课程的目标之一是改变现行课程的实施方式,摒弃死记硬背的灌输式教学。通过鼓励积极参与、积极探索和积极实践,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发现新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交流和协作的能力。新课程的转型不是彻底摒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方式,而是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引入新的内容,为传统教学方式注入新的活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教学,要创造情境引导学生,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

2.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

虽然学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营造情境环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有趣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学生不仅获得知识和享受学习,还创造了一个学习环境,让学生理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得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呈指数增长。

3.情境教学是历史教学中体现教师专业素养的需要

历史课上的情境教学包括新的信息和未知的信息、学生的需求和学生的潜力。它的创建基于掌握学生的心理,以及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因此,对历史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创设历史问题情境,才能真正帮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实现新历史课程转型的目标。

三、现阶段高中历史课堂传统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1.历史教学内容被考试所束缚

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经常把课本上的信息原封不动地讲给学生,遇到重要的部分,就标上“重要考点,大家要记住”等字眼,因此忽略了学生的想法,也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看出,学校教师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学方法较为死板,这对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学生们对历史的兴趣越来越少,情况越来越糟。

2.教师忽视了图文史料的运用

在历史书本中,每课都有各种精美的图片,可以更好地帮助高中生理解课文中传统文化的表象并强化特定部分的记忆,这是利用学生的兴趣改进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然而,许多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并没有使用这些图像,只是在书中解释了文字。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师不擅长使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法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高中历史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短视频,丰富课堂学习,提高教学效率。数据显示,高中历史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传统文化中的故事、人物、故事等图片,有些学生可以保持注意力集中约40分钟,这展示了多媒体学习创造的学习环境的重要性。

4.很多教师对历史缺乏足够的重视

教学需要新方法,需要新鲜血液。高考不应被视为学习的结束,从而影响教学质量。此外,语文、数学和英语是高中的主要科目,历史一直是副科,一些教师在讲课中显得随意,不重视历史教学,这也导致学生对历史学习失去积极性。

四、高中历史传统文化情境教学的策略

1.运用生动的语言,营造历史传统文化情境

语言情境是借助语言创造的状态,赞科夫曾经说过,当教学能够影响学生的情绪和他们的精神需求时,这种教学方法会非常有效。新的课程变化鼓励教师要少说话,但是,教师应负责呈现每节课的主题,重点和难点,以及总结内容,这些内容对于教师在课堂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来说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到这一方面,语言要简短明了,要引起学生的感受和思考。这不仅唤醒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加深了他们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在政治制度的教学中,可以講解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政治背景,内容以及影响,使得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并在整个背景下进行思考,让学生真正明白我国政治制度改革给我国历史进程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然后,根据学生的分析,教师总结内容:我国各朝代的政治制度以及相应的统治效果。通过讲解,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我国历史朝代的政治制度,让学生们感受历史中的传统文化。

2.预先设计或及时生成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思考”这个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开始。在学习情境中,我们必须要着眼于解决问题,并使用表征、分析和解决问题作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工具。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前编写或在课堂上创建,应根据课程的3D教学目标提出,并涉及学生心理发展的最新领域。提问时要注意学生的反映,还要注意中国古代知识与外国知识的关系,尝试提出开放式问题。如果答案不是唯一的,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当然,不应忘记历史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的影响,同时应鼓励高中生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在中国古代的法治与礼教中,可以设计问题:从先秦时期开始,我国封建制度的统治思想都是什么,学生回答,先秦时期采用的是德治与法治,德治能够爱国爱民,而法治则是富国强兵,政令统一的需要。之后教师开始讲解我国历朝历代的统治思想,让学生将历史知识与传统文化联系在一起。例如日后在复习历史进程的时候,可以从先秦联想到德治与法治,从隋唐联想到法律与教化等等,将传统文化与历史形成串联,使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够增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多方搜集各类材料,创设传统文化情境

“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一种基本形式,是高中历史传统文化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为此,课程改革第二阶段“高中历史课程”明确要求结论源于历史,历史源于实证;证据与历史一致,历史与理论一致。课程改革后,高考的内容不仅考虑了不同版本的教材,更强调对“新事物”“新情况”的创造和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有效解决问题,利用史料创造新的传统文化情景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必然趋势和主要方法。

如何创造情境,提高历史课教学效果?首先要明确主题,然后收集史料,根据选定的史料提出问题。在收集和选择史料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原则:去伪存真,提炼精华:找同证,孤证不成立:直观性图片,图形和抽象文本结合;提高学术性;传统文化与自然科学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注意适时、适度、适中。历史内容的教学可以让学生逐渐熟悉“论从史出”,提高对历史传统文化材料的解读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历史文化情境

所谓历史再现,又称为“事件情景再现”,即利用希沃白板、电视节目或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历史事件的发展方式或场景,让学生可以了解史实,并分析历史,领悟传统文化内涵。这种教学方法在学校历史课上使用得越来越多,事实上,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准确再现过去的历史,还可以通过多种信息,影响学生的不同感官,让学生更容易阅读,也更容易理解历史知识。

比如,在部编版课程中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介绍中,可以让学生们先对教材进行阅读,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紧接着教师可以播放三段有关三次革命的短视频,届时,学生将会牢牢记住三次革命分别发生在什么领域,学生会对三次革命的具体内容形成十分深刻的印象,当被问到三次革命的相关问题时,学生能不假思索地回答,最后,教师对课程进行总结,给出结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本次课程主要对三次革命的时间、具体领域进行学习和掌握,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时间的把握和分配,可以对相关视频内容进行剪辑,以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

5.通过写作、辩论、表演等,创设传统文化活动情境

2008年以来,高考开始注重考察学生的能力,试题角度新颖、灵活,在考核层面只要有关键词,就可以得分。例如,论证梁启超的观点:认为《钦定宪法大纲》是“吐饰耳目,敷衍门面”。要求学生:对题目准确理解;历史与理论结合;逻辑清晰;言语通顺;字数约200字。这道题说明具体的历史题已经变为采取意思得分。如果不练习这样的题型,学生成绩可能会受到影响。如果通过讲故事、小组辩论和角色扮演演示来创造有趣的体验,学生将变得更加自信和热情,并且会更多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充分领略中国文化的艺术魅力;通过展示历代书法家的代表作品,体会其不同的艺术韵味,将结果用于实践,不仅可以增加视野,还可以加深理解。所获得的知识可以培养技能,包括写作和语言技能,以及获取知识的能力。当然,高中的历史课很少,这种方法无法长期使用,但可以偶尔使用,对学生来说很有帮助。

这个所谓的扮演,就是在历史的框架内,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學生们一起讨论情节和效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色彩和结构,展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精彩纷呈的表演充分激发了学生们的热情,让他们了解了各自领域的历史知识。在这种学习模式下,课堂环境功能性很强,可以帮助学生熟悉现代历史的语境,改变过去历史教学的枯燥。

关于中国近代史,笔者邀请了三组学生,分别代表洋务派、改革派和维新派。通过每个学生的表演,重新发现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变化和发展过程。这不仅激发了学生阅读历史的兴趣,而且增强了他们对历史的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这三类的内容。在讨论中,学生们也意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走向胜利,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进步的必然结果。

6.引入小组教学,构建竞赛情境

在课堂中引入竞争模式可以使课堂学习更加集中和具有对抗性,也可以激发学生的个人胜负欲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同时,在比赛中找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 在小组教学中,营造竞争环境,提高师生互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历史教学的可持续性。在小组教学中,首先将要学习的内容和信息点结合起来,然后用选择题和简答题代替信息点,使题目贯穿于要讲解的内容。其次,可以将班级划分为各个小组,最后,竞争模式采取抢答的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也激活了课堂环境,创造了更富有成效的教学成果。

7.巧用课本中的插图创设情境

历史书中包含许多清楚地描绘历史事件的插图,非常有趣且与历史相关,但大多数历史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会忽略这一点。因此,教师应在教材中发挥插图的作用,鼓励学生阅读,利用插图促进学生与历史的互动,营造相关的历史教学情境,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内容时,可以先向学生讲解春秋争霸的过程,然后让学生看图。在书中了解每个国家的位置,了解整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材中使用图画可以增加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进而深入历史世界,构建历史场景,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在当今的高中历史传统文化课堂中,许多教师面临教学挑战,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情境教学可以强化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领悟传统文化内涵。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更深入地理解情境教学的含义,学习情境教学策略,并将其运用到历史传统文化课堂中,以提高高中历史传统文化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谢晶晶《高中历史课堂情境教学的运用实践》,《新课程导学》2021年第30期。

[2] 陈春红《刍议传统文化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教师》2021年第9期。

[3] 董维霞《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性探究》,《高考》2020年第2期。

[4] 李国仁《基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与实践》,《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年第1期。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传统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少年力斗传统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