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慢支”用药警惕五误区
2022-04-27罗光荣
罗光荣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患者数量不断上升。最新数据显示,我国20岁及以上成人慢阻肺患病率为8.6%,病死率为68/100000,居死亡原因的第三位。在老年人群疾病负担最重的前15个疾病中,慢阻肺位列第三,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和脑卒中。
防治慢阻肺,必须重视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以下简称老慢支)的防治。老慢支是由多种理化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临床认为,凡是一年中有3个月以上反复咳嗽、咳痰,并持续两年或以上,在排除其他心、肺疾病后,就可以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
老慢支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或伴有气短、喘息等,严重者会发展为阻塞性肺气肿和肺心病,最终出现慢性呼吸衰竭和心功能不全。治疗老慢支通常离不开三类药物:止咳化痰药、抗菌药、解痉平喘药。但一些老慢支患者在使用这三类药物时存在认识误区。
一些老慢支患者自恃“久病成良医”,一旦咳嗽剧烈就自己去药店购买镇咳药,殊不知这是极其危险的。特别是使用强效镇咳药,如含可待因止咳药水、苏黄止咳胶囊、强力枇杷露等,危险性更大。
老慢支患者的咳嗽是由于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黏液分泌亢进,单纯使用镇咳药会影响排痰,痰液阻塞大气道,会加重喘息症状,严重时导致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出现呼吸衰竭。因此,老慢支患者的治疗应以祛痰为主、镇咳为辅。痰液咳出了,咳嗽自然减轻。
市场上的祛痰药种类繁多,如氨溴索、羧甲司坦、乙酰半胱氨酸等,具有稀释痰液、使痰液易于排出的作用,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祛痰镇咳的中成药,如川贝枇杷膏、参贝北瓜膏等,也可使用。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多是细菌感染所致,抗菌药的应用至关重要。不少患者一出现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就凭经验自行使用抗菌药,或随意加大抗菌药剂量。殊不知这样不仅疗效不好,还容易诱导细菌耐药和体内菌群失调,严重时还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如药物热、皮疹等。
老慢支患者出现咳嗽、咳痰加重,咳黄脓痰,发热,往往提示合并有肺部感染,需要在醫生指导下口服抗菌药物。服药期间要注意观察症状是否缓解,有无加重的迹象。如果症状没有缓解甚至有所加重,要尽快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合并重度感染的老慢支患者,仅仅口服抗菌药是不够的。
老慢支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除咳嗽外,会明显出现气急、喘息症状。此时,有的患者会自行反复、大量使用短效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
慢性支气管炎并发喘息,并不仅仅是支气管痉挛所致,主要是肺通气功能严重下降。一旦受到理化因素刺激或者继发感染,则喘息症状更为严重,甚至可能出现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正确使用平喘药对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非常关键。平喘药有多种,其使用取决于不同的病情需要,尤其要注意平喘药的副作用。
当病情进入症状轻微的稳定期后,有些患者就放松警惕,治疗时断时续,随意停药。调查发现,仅约半数的慢阻肺患者遵从医嘱用药,且一旦病情缓解,不少患者会停止用药。
老慢支的病程分为“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疾病在稳定期仍缓慢进展,肺功能仍会继续下降,一旦见好就收,不仅无法获得稳定持久的治疗效果,反而容易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再次出现急性加重。因此,遵从医嘱并坚持长期规范治疗至关重要。吸入长效支气管舒张剂是稳定期老慢支治疗的首选药物。一旦发生急性加重,需及早就医治,运用短效支气管扩张剂、激素(包括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等有效治疗手段尽快控制病情,防止疾病的进一步进展,尽可能地减少对器官的损害。
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平喘时有可能会加快心率,尤其反复大量使用短效支气管舒张剂会出现严重心律失常;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如噻托溴铵)平喘时,可能加重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排尿困难。应及时告知医生,及时处理。
不少患者认为激素副作用大,偶尔用用可以,但不能长期使用。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对急性加重风险较高的患者,推荐联合吸入长效支气管舒张剂与激素,因为吸入治疗的药物可直达肺部,发挥治疗作用,药物用量较少,全身副作用少。多年的临床应该也证明,长期应用吸入激素是安全有效的。如果患者因担心长期使用激素会有副作用而拒绝用药,反而会提高急性加重的发生风险。如果急性加重,需要进行一段时期的全身激素治疗,副作用更大。而且急性加重会加速肺功能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