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促考,教考衔接

2022-04-27陶芬兰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14期
关键词:石门百合花考查

陶芬兰

高中阶段语文教学在核心素养层面上重在培养学生们的语言能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人文精神。语文新高考Ⅰ卷试题注重对考生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的考查。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普遍强调能力的全面考查,体现在整体设计与试题设计两个方面。在整体设计上,试卷通过科学布局,实现了对考生不同能力的全面考查和综合评价。无论是现代文、古代诗文阅读,还是语言文字运用、写作,均注意了能力考查的全面性、多样性、层次性。

为促进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落实,高考语文命题丰富了现代文阅读体裁,融合了古今文化精华,提升了审美鉴赏,加强了人文精神传承。一线语文教师研究高考试题有利于在教学中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现就2021年语文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二)《石门阵》的思考如下:

一、题材趋向红色文化,选文为军旅题材

近几年高考文学类阅读选文题材多集中在有关美好人生、人性、人情、人格的探索,美好社会风尚、优良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的赞颂,反对战争,崇尚和平,对人类美好未来的畅想,人与自然的和谐的追求等等,这些构成了近年来文学类文本选文的主旋律。2021年全国语文新高考Ⅰ卷现代文阅读(二)文学作品阅读体现了以上选文命题的价值走向。卞之琳《石门阵》引导学生从革命斗争时期的社会生活中,体会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精神,汲取精神力量。小说主人公王生枝是一名木匠,在村民面前讲述鬼子扫荡的故事。他讲得妙趣横生,残酷、艰苦的抗战,在王木匠嘴里成了小品一样的故事,从而折射了中国人民对抗战必胜的信心和革命乐观主义豪情。

卞之琳是我们熟悉的诗人,他在抗战爆发后开始转向小说创作,喜欢写一些战地小说。卞之琳用小说这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扩大全民抗战影响。来到延安后的卞之琳,在阅读《论持久战》之后,对抗战必胜充满信心,这种信心和乐观精神在他的小说中有突出体现,这种信心有淡化战争的残酷性,使他的小说有着浪漫的乐观精神。卞之琳的关注点不在战争本身,他喜欢选取小人物的视角,表现中国人民的必胜信念。这样的小说,就像抗战中的速写画一样生动,非常耐读。

高考选择这样的文本,的确能够砥砺青春成长、彰显大国风采、厚植爱国情怀,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加之现在中外局势紧张,八省联考的作文也涉及“抗美援朝”战争,所以,选择这样的文本,也在情理之中。

其余省市的高考题也有很多选了军旅题材,比如2021年浙江卷《麦子》。笔者认为,这种选文应该会成为一种趋势,而现在的学生对军旅题材涉猎不多,那就需要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关注中外名家的这类题材文本,甚至要进行阅读鉴赏指导。讲到托尔斯泰时推荐学生阅读《战争与和平》,而讲到海明威时可指导学生阅读《永别了,武器》等。

二、重视基础,课内知识课外考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的权威文件。“核心素养”和“学习任务群”是其中两大亮点。为了培育核心素养,课标设置了18个学习任务群,分布在高中三年修习。而统编教材的每个单元都以一个主题为统摄,以单元任务的完成,勾连18个学习任务群。所以,统编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抓手。全国新高考卷从引导教学的角度看,试题充分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对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通过对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语言表达和辩证思维等能力的综合评价,有效呈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成果,展现了教与考的有效衔接,学与用的有机统一。

军旅题材的小说,《石门阵》与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茹志鹃的《百合花》有许多共同之处。学生们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应该对《石门阵》的阅读不陌生。通过对两篇文章的比较阅读,我们惊喜地发现:

1.都采用线性叙述。在线性的叙事结构中,情节按照具有因果关系的逻辑顺序,依靠一条主线层层推进发展。就小说《石门阵》而言,可以用以下的线性顺序概括:集会讲石门阵——假想摆石门阵——散会。而《百合花》可概括为:带路——借被——牺牲、献被——盖被。

2.都有线索贯串全文。《石门阵》以“门”贯串全文,《百合花》以百合花贯串全文。

3.都运用了反复、象征和以小见大等写作技巧。

(1)反复手法巧运用。《百合花》中这条绣有百合花的被子,一共出现了三次。通讯员身上的破洞,一共出现四次,教学《百合花》时也重点讲了这些反復的作用。《石门阵》的考题: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4分)

(2)象征手法显深意。《百合花》中的百合花、《石门阵》的门都有象征意蕴。教学时会重点分析“百合花”的象征意蕴,《石门阵》的考题:小说多次出现的“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3)以小见大彰主旨。《百合花》不正面描写战斗的大场面,一场激战作者只借助伤员的转述便极富神韵地烘托出来,作者精心选取了以小见大的视角,没有直接写到战火硝烟,而是以“我”(女性)的视角观察世界,以女性的细腻去感受和体验世界,以女性的话语来描述世界,并带领我们走向女性的生命体验,向我们充分展示了女性视野中的情感世界。《石门阵》通过一次集会讲石门阵,以小见大反映当时抗日战争的宏大背景。

这种对写作手法考查的考题,结合统编教材必修和选修的编排体例,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应重视夯实学生写作技巧方面的知识,学生应重视构建写作技巧方面的知识系统。文学类文本的研习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甚或是别的文体,都应该去解决文本写了什么,为什么写和怎么写的问题,所以说无论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除了把握文本写了什么和为什么写两大重点之外,应该非常重视把握文本是怎么写的,即突破文本的写作技巧,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之妙。

注重课堂学习,实现教考衔接,贯通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在日常教学中以“18个任务群”的活动为指导,这也应该是我们备考的方向。高考考题无论形式怎样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知识点永远在教材之内,语文能力提升不能光靠刷题,应重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将文本读懂读透,注重平时夯实基础知识,将基本功打扎实,构建语文相关知识系统,形成体系化的知识网络,以不变应万变,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地提升语文水平。

三、因文设题,注重理解鉴赏基础上辩证思考能力的考查

第6题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7题注重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第8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写作手法的能力。首先考生要锁定答题区域,在文中画出使用反復手法的语句,结合上下文语境,分别体会其作用。因为反复手法是在王木匠讲故事过程中出现的,分析效果时可从王木匠讲和听众听的角度,以及对表现人物的角度等多角度进行辩证分析。从而形成答案为:①在内容上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让听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具有渲染效果,把故事描述得更充分。②情节上具有延宕效果,迟迟不讲下文,可以抓住村民的注意力,引导听众的思绪,让听众跟着讲述者的节奏走,表现王木匠擅长讲故事的特点,也使情节紧张跌宕,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第9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及其作用的能力。此题对小说中“门” 的考查,需要梳理文本,由浅入深地辩证性深入去思考。首先依旧要锁定答题区间,然后分类梳理。文中的“门”有三类:木门、石头门、没有门夜不闭户。最后再结合小说的主旨,分别写出这三类门的作用或深层意味。

文学类文本阅读设置四道题,6、7题为客观选择题,8、9题为主观题。前两道题重在是对文本的理解鉴赏,因为是客观题,重在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并且设置为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模式,这样无疑降低了考查难度,甚至帮助学生借助选项去理解文本。在6、7题理解鉴赏考查基础上,第8、9题再对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等辩证思考能力进行综合考查,也不显突兀,学生能跳一跳去摘到果子。

根据高考题考查方向,我们在教材类似文本教学中,老师课堂研习中应该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各项能力,切记不要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盲目地让学生研讨探究。这样学生们在文本学习中会把准不住方向,甚至对文本学习望而却步。笔者认为,老师平时的教学,应该把握住班上的学情,有的放矢地教学,让学生们学有所得,学有所悟,真正地学有所获。学生们尝到了学习的甜头,才更有动力去学习,才能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之中,从而真正地实现高效学习。

四、考查文本内容的深层把握和理解,杜绝浅阅读

高考语文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直面社会现实,认识国情,读懂中国,体会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关键能力是指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时,必须具备的高质量地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独立思考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养。

现代文阅读(二)重在落实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命题原则,以学科知识为材料和介质,全面综合考查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石门阵》设置的四道考题,都需要考生有很好的阅读素养,对文本进行深度阅读,反复咀嚼、品味和思考文本,以获取知识和能力、提升自身为目的,使自己阅读向精、深、专的方向挺进。此考题需要考生能够快速抓住选文 《石门阵》讲的是故事中的故事,理清文章思路,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从而全面透彻体悟文章主旨。如果考生只停留在浅阅读层次,不能沉下心来思考文本,考生在做题过程中理解会出现偏差,导致四道考题大面积失分,第8、9题整体得分率偏低也证实了这一点。

笔者认为,在平时的阅读中,学生应该重视深阅读。结合自己阅读体验和执教感悟,我极力建议学生在平时阅读中要养成圈点勾画、边读边批注的习惯。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常抓不懈,关注学生们整个学习过程。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学习习惯的养成都不是短时间能形成的,需要师生统一认识,用恒心去坚守。

从我校学生的答题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进行辩证思维、独立做出选择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强的。综合素养就是关键能力的集中折射,是支撑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进步要求的能力,是培育核心价值、发展学科素养所必须具备的重要基础。它包括了阅读理解和信息整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应用写作的能力。

“核心素养”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与深入,高考试题对核心素养的考察越来越显现出针对性与交融性的结合。

国家考试中心刘芃曾说,中学老师需要做的是“多种树”,方能逮住高考这只“兔子”,而不是靠猜题、押题去赢得高考。笔者认为“多种树”就是深入分析高考题内在规律,充分了解与掌握高考试题的逻辑结构,注重教考衔接,方能以不变应万变,从而让语文变得更容易。

作为一线的老师对新高考是只能开心迎接和积极应对的。我们相信命题者会越来越智慧,学习者会越来越思辨,执教者会越来越睿智,越来越优化课堂教学,共同去落实语文高考的“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历史重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3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

猜你喜欢

石门百合花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例析近年高考中焓变的考查要点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北魏·《石门铭》
百合花
漂亮的百合花
游石门涧
神秘的图案
狮虎的来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