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比较 想象
2022-04-27王藏妙
王藏妙
在阅读的全过程中,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复杂的心智活动和复杂的情感活动,总是有机结合、难以分割的。在这三个复杂的活动中,心智活动(即“思维活动”)是核心,它既是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和复杂的情感活动的源点,又是这两种活动的归宿。可见,阅读教学应重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思维的物质外壳。离开语言,人们就无法进行思维活动;而离开思维,语言也就失去了内核。所以,只有在培养学生语言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评判能力及运用能力中训练思维,才能提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从上述特点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下面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谈谈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思维的训练。
一、分析式
分析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对学习对象的整体进行局部的分解,并逐一对其各种因素和矛盾的各个方面深入考察研究的一种学习方法。它往往从感性的具体走向理性的抽象,通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过滤,舍弃那些非本质的东西,抽象出那些本质的东西,从而在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我们平时往往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把握词义,但有时分析语句只单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还不能完全准确地把握其含义,因此,要想真正理解一篇文章,还必须注意训练学生运用语法知识来断定词义的能力。如:在鲁迅的小说《药》中,有一段叙述一帮茶客在华家茶馆里的对话,刽子手康大叔一闯进门,便对老栓嚷道:“吃了么?好了么?老栓,就是运气了你!你运气,要不是我信息灵……”这句话是这个刽子手在小说中的第二次出现时说的,语言直接反映了他的性格特点。经过引导,学生发现这句话中连用的两个“运气”在句中处于不同的语法位置,同其他词语构成不同的语法关系,词性和意义发生了变化。通常情况下,“运气”这个词是名词或形容词,而从康大叔的口里说出,两个“运气”都成了动词,作谓语。第一个“运气”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你得到了好运气”;第二个“运气”是“你碰到了好运气”。鲁迅先生刻画刽子手康大叔时,把明明只能作名词或形容词的“运气”当成动词用,且带上了宾语,正暴露了这个刽子手的粗野无知,对刻画人物性格起了重要作用。
二、比较式
比较式的展开首先必须建立在学生旧有知识和认识的基础上,去充分感知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各个侧面,各种联系物及其属性特征。其次是要有确定具体的比较点。它既可指向确定对象的共同点,也可指向差异点。但都必须建筑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只有在明确的指导目标的指向下,才有可能通过“比较”实现知识的升级和认知的飞跃,使学生的思维登上新的台阶。遣词造句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符合表达的需要,由于需要不同,即使是描写同一事、同一物、同一人,也可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句子以取得不同的效果。
三、想象式
想象能力的训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其特殊的意义。这是因为入选教材的相当一部分课文属文学作品,作者呕心沥血创设的意境、塑造的形象,都与想象结下了不解之缘。而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这些作品时,又必须以自己的经验,凭借想象来还原、充实作品的意境,帮助学生将“文字”转换成有血有肉的“形象”,这样,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的内蕴。同时,语文一旦有了想象的介入,会显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有些课文的结尾言犹未尽,十分含蓄,能激起学生的联翩浮想,在学习这类课文时,教师可因势利导,诱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我教授《项链》时,一上课,就让学生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给小说设计一个结尾。接着组织交流,谈个人的设想与依据,最后回归课文,展开论辩,选择最佳结尾。在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为了证明自己设计方案的高明,进而推翻他人的方案,就必然要认真研读课文。通过“想象”这一思维媒介的参与作用,在阅读与争辩中,学生就从文字的平面中解脱出来,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课文”,对其作了立体式的解剖,既学得有趣有得,也加深了对作品主题的认识。
可见,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多方位的语言实践活动,持之以恒,学生在不断的分析、比较、想象中,就一定会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