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中华》报发行科长钱希均

2022-04-27郑德金

百年潮 2022年3期
关键词:毛泽民红色中华中央苏区

郑德金

钱希均

钱希均的一生充满传奇。她1925年入党,1926年与毛泽民结婚。曾任中共中央出版部发行科科长、交通员,协助毛泽民创建并扩大中共在上海的秘密出版发行工作。1931年秋,钱希均到达江西瑞金中央苏区政府所在地后,在身兼数职的情况下,努力克服物质条件的种种困难,建立起了《红色中华》报通往各地四通八达的发行网。在她的努力下,报纸发行由最初的3000份,发展到1934年间的4万份,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广的报纸,得到毛泽东的表扬。

钱希均,原名钱汉英,1905年农历十一月十一日出生于浙江诸暨县王家宅村。出生后仅仅两个多月,就被嫁给同县水霞张村张秋人做童养媳。

幸运的是,她的丈夫张秋人,中学毕业后赴上海。1921年,张秋人在上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春,到上海平民女校初级班教授英语。

1922年1月30日,张秋人给家中去信。信中嘱咐家人让钱希均赴上海做工读书。钱希均到上海后,就读于上海平民女校初级班。平民女校是中国共产党于1922年2月在上海创办的第一所培养妇女干部的学校。学校校长为李达,教员有陈独秀、张秋人、邵力子、沈雁冰、沈泽民等。学校共有学生30多名,年龄从12岁到30岁左右,有文盲,有初中生,尽管参差不齐,但有一个共同点,多向往革命,渴求真理。钱希均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如饥似渴地接受新思想。

1923年2月,钱希均先期回到水霞张村。不久,张秋人也从长沙回到自己家乡,与钱希均举行了简单婚礼。后张秋人返回长沙,向毛泽东及中共湘南区委汇报工作。1923年9月,钱希均转入免费的绍兴女子师范读书。1924年9月,张秋人补选团中央委员,任团中央农工委委员。25日,张秋人任《中国青年》编辑。11月,钱希均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

同年12月,张秋人通过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发表与钱希均协议离婚的告示。文中说:“我们二人自己商量好,共同签名告知各人的家长。”“现在我们为免掉这种痛苦起见,情愿脱离夫妻关系,正式宣告离婚。自此以后,秋人以汉英为妹,汉英以秋人为兄。”并承诺:“汉英在最近二年间(1925—1927)求学费用,仍由秋人负担,但每年不得超过百元”。不幸的是,1927年9月29日,张秋人在杭州被捕。1928年2月8日,在杭州被国民党杀害。

1925年1月,经中央组织部分配。钱希均被派往上海怡和纱厂任工会书记。在怡和纱厂,她办夜校,教工人识字,组织工人运动,同时继续在上海大学中学部读书至毕业。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将自己原来的名字钱汉英改名钱希均,意为希冀天下公道均平。

1925年冬,中央决定调毛泽民出任中央發行部经理,主要负责上海书店的秘密发行工作。来到上海后,毛泽民首要的工作是搞好上海书店的各项经营。他在上海书店内部进行调整,分门别类地建立发行系统。

1926年8月,为加强上海书店的力量,钱希均被调任上海出版部发行科长兼中央秘密交通,协助毛泽民工作。共同的工作使他们走到了一起。年底,他们在上海结婚。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上海、武汉、广州、长沙、宁波等地都有了书店,就连香港和法国的巴黎也有了代售处。全国建立了党的报刊发行网。不到半年,书店的数量增长一倍多。1928年12月8日,毛泽民致中共中央常委信,信中汇报说《向导》发行达8万份,《共产主义ABC》发行达8万份。

毛泽民

钱希均回忆说,来到中共中央上海出版部后,她经常送《向导》《中国青年》《红旗周报》及文件给陈独秀、周恩来、王若飞、瞿秋白、郑超麟、李立三、彭述之等。她还回忆,毛泽民接手中央发行部的时候,经济上比较紧张。中央拨给《向导》每月60元广告费,而《向导》每月仅在《申报》《新闻报》《民国日报》三报的广告费实际就要72元。毛泽民努力扩大发行,使《向导》迅速发行到8万份,改变了经费不足的状况。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毛泽民到了汉口,担任《汉口民国日报》总经理。7月15日,汪精卫公开叛变革命。毛泽民根据党的指示,回湖南准备秋收暴动。

1927年11月,毛泽民奉命二次回到上海,仍担任发行部经理。他经常往来于中央发行部机关和党领导下的上海协盛印刷所之间,组织党的地下出版发行活动。1929年春,毛泽民奉周恩来之命,率领钱希均等九名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由上海到天津,创办华新印刷公司,继续从事党的内部读物、文件、传单,以及河北省委主办的《北方红旗》等刊物的印刷工作,有时还翻印一些马列书籍。

1931年1月,毛泽民夫妇返回上海,在上海建立秘密印刷厂。4月,因顾顺章叛变,中央决定毛泽民、钱希均撤至香港。七八月间,毛泽民、钱希均离开香港,进入闽粤赣苏区上杭县白沙,分别任闽粤赣军区经理部部长和闽粤赣苏区经理部会计主任。10月上旬,钱希均与毛泽民、王观澜、危拱之、李伯钊等一起,从长汀抵瑞金叶坪村。到达瑞金后,因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一苏大)即将召开,组织安排他们全部参加大会筹备组工作。毛泽民为筹备组负责人,钱希均负责接待,安排三个区的出席代表食宿,直至大会闭幕。

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叶坪召开。当天,红中社成立,并用无线电播发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第一条消息。12月11日,中央苏区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报创刊,它与红中社是一个组织机构。《红色中华》报发刊词在谈到该报的任务时,称:“发挥中央政府对于中国苏维埃运动的积极领导作用,达到建立巩固而广大的苏维埃根据地,创造大规模的红军,组织大规模的革命战争,以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的统治,使革命在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以达到全国的胜利。”这也是当时红中社的使命和指导方针。

钱希均担任了《红色中华》报发行科长。发行科刚成立时,只有三个人,报纸一出来,他们三人就按根据地的报刊数字分数、包装、打捆,写上收报单位机关或姓名,然后由交通送出去。也有秘密带到白区的,需要严格伪装。如用国统区的报纸卷好,伪装秘密带送。钱希均在回忆这一段经历时说:“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后的文件就是用毛笔沾米汤抄在白布上的,米汤一干什么也看不出来,但用一种药水擦拭后字都显出来了。这个东西抄好后,说是带到上海去。这个工作交给了我,一匹布一匹布地写,累得腰酸手痛。我实在抄不了那么多,就请发行科的一位小同志帮助抄,我又换做他的工作。这位小同志很能抄,才算把这项工作很快完成。”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叶坪召开,钱希均负责接待工作。图为大会结束后与其他参加接待工作的同志一起合影,后排左起:康克清、钱希均、周月林、贺子珍,前排左起:彭儒、曾碧漪

刚开始,《红色中华》报每期印刷3000份,发行的对象也不多。根据毛泽东的要求,报纸不仅要打破敌人军事“围剿”,还要突破新闻封锁,发行到根据地以外的地方,打破敌人文化“围剿”。钱希均通过各种方法,逐步建立起了通过苏区“红色书店”、邮政快递、党的秘密交通,以及“推销代派处”“叫卖队”等多种发行方式。

一种是利用中央革命根据地在瑞金、兴国、博生、胜利等县设立的红色书店,又称“赤色书局”来经销发行《红色中华》报。

另一种是,利用邮政发行《红色中华》报。1932年5月1日,中央邮政总局在瑞金叶坪中石村成立。总局下设各省邮务管理局,各县又按地域大小、军事交通需要,分设了甲乙两种邮局,县以下较大的乡或要道则设立邮政分局或邮政代办所。蘇维埃邮政业务除邮递信件外,也邮递《红色中华》报等中央苏区出版的报纸。

《红色中华》报及其号外

钱希均长征中使用过的军毯

《红色中华》报的发行工作中值得一提的是周恩来亲自领导建立的从上海通往中央苏区的红色地下交通线。1931年11月7日,《红色中华》报创刊时,中共中央机关还在上海,每期的报纸出来后,就是由钱希均他们打包后,通过中央苏区与上海中共中央之间的地下交通线,秘密送到上海,给当时在上海的中共中央领导人阅读的。正如邓颖超在《红色中华》报1933年8月10日第100期纪念文章中所写的:“利用一切的关系和交通的可能,把《红中》活跃到各苏区,活跃到环绕苏区的白区,活跃到中心城市,活跃飞舞到全中国劳苦群众中去。”

经过不断努力,《红色中华》报由最初的3000份,发展到1933年至1934年间的4万份,超过当时国内著名的《大公报》的发行量,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发行量最大、影响面最广的报纸。1934年2月14日,毛泽东在“二苏大”报告中充分肯定了《红色中华》报的成绩:中央苏区现在已有大小报纸34种,其中如《红色中华》从3000份增至4万份,证明群众的文化水平迅速提高了。从1931年10月到达中央苏区,到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长征,钱希均在江西苏区工作了三年。这三年间,钱希均除担任《红色中华》报发行科长,还担任包括红中社在内的临时中央政府机关党支部书记、总支副书记。1932年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成立,任命毛泽民为行长,钱希均兼做会计工作,同时兼任中央政府机关合作社主任。

长征途中,钱希均任国家政治保卫局检察员、中央红军纵队运输大队指导员,开展救护工作,成为中央红军著名的30位女红军战士之一。

猜你喜欢

毛泽民红色中华中央苏区
与毛泽民的最后一面
毛泽东在《红色中华》报的新闻实践与探索
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
红色管家毛泽民
《红色中华》与中央苏区经济动员
新时期学习中央苏区精神内涵的启示
漳州: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铁肩毛泽民
铁肩毛泽民
中央苏区反腐廉政建设的经验及其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