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拼音差异化教学有效性研究
2022-04-27朱琳
朱琳
【摘要】一年级新生的拼音基础差异性较大,部分同学有拼音基础,部分同学“零基础”。针对这一现象,对照《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拼音提出的要求,笔者进行了课堂教学游戏环节、作业设计等方面的探究,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有基础的同学热情高涨、更上一个台阶;让“零基础”的学生不气馁,越学越有趣。
【关键词】差异化;有效性;游戏环节;分层作业
《好的教育》里曾提到过:“不管教育发生在哪里,也不管教育由谁完成,教育的使命,首先在于唤醒,唤醒孩子的梦想,让孩子的心飞起来,有憧憬,有眺望。”作为一年级的语文老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现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每个班级都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学过拼音或者在疫情居家学习期间跟随父母或网络学了部分内容,一小半学生拼音是“零基础”;学生拼音基础差异性较大,基础好的同学,会觉得教学内容过于简单枯燥,无挑战性,出现“吃不饱”现象,零基础的同学,会出现“难消化”的现象;学生课堂积极性不高,探索欲不强,不能沉下心来好好听讲。这些问题导致两极分化严重,不能保证每名同学都能夯实拼音基础,影响今后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基于以上现象,笔者针对学生拼音基础差异性较大学情下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有效性研究,以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让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一、二年级学生学习拼音提出的要求:“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本篇论文旨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优化教学内容的设计、多元化教学手段与方法、优化作业设计等来提高拼音教学的有效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设计适合一年级学生玩的拼音游戏、闯关游戏;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教学内容难易程度有区分,随时关注学生的课堂状态;设计分层、有趣味性的作业。
一、多种游戏交织,畅享趣味课堂
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既要避免热热闹闹的迷迷糊糊,又要拒绝安安静静的明明白白,最好的状态就是热热闹闹的明明白白,这时,在低年级教学内容中设计合理有效的游戏就显得非常重要。
“开火车”“摘苹果”“把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宝宝送回家”等游戲是学习拼音常用的游戏,用得多了,孩子就会缺少新鲜感,所以在课堂上就要设计有挑战性的游戏。比如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韵母“an”的发声编口诀比赛,每一组的成员编出一个口诀得一分,后面的同学不能重复前面同学的答案,这不仅锻炼了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而且对于“有基础”的同学也是有挑战的,要不断在脑子里搜罗新鲜的词语,对于“零基础”的同学,就是不断吸纳的过程,巩固新知。实践下来,“小组PK”的游戏,不光对于学习拼音十分有效,对生字组词也很有帮助。
二、涉及分层作业,调动学习积极性
笛卡尔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指示。”设计分层作业需要充分掌握班情,了解哪些同学学有余力,哪些同学基础薄弱。针对不同的人群,提供适合他们自身的作业,既有全班统一做的作业,比如:打卡书本上当天学的音节,自主练写音节词;又有充满趣味性的作业,比如,用身边的材料搭一搭字母;还要有进阶性的作业,比如:你来做做小老师,出5个题目给同桌做一做,如:j-( )-ān→juān。有能力的同学在出题的时候潜意识里已经想好了考点,作为解题者,心中充满翻越大山的欲望,可以说,兴趣是培养能力最好的老师。
分层作业,满足了全班同学的胃口,也大大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乐学、爱学、想学、渴望学好。
一年级新生的拼音基础差异性较大,部分同学有拼音基础,部分同学“零基础”,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对照《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拼音提出的要求,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多种游戏交织,畅享趣味课堂,让有基础的同学热情高涨、更上一个台阶;让“零基础”的学生不气馁,越学越有趣。同时,设计分层作业,调动学习积极性。希望这种做法能对语文教学同仁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