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生活·真情
2022-04-27应洁
应洁
文章合为情而作。在我看来,语文课堂只有充满情感,才是理想的课堂,才是学生们喜欢的课堂。那么,怎么才能使语文课堂教与学有“四情”呢?
首先,对课堂教学能倾情。
倾情于课堂的教师会对学生形成巨大的感染力。教师在课堂倾情投入的主要表现:按时上课,兴趣盎然地讲课,使课堂节奏环环相扣,并能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语言抑扬顿挫,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甚至妙语连珠,通常能激发学生情感,引起学生共鸣;同时善于运用恰当的手势,丰富的表情以及能沟通心灵的眼神,学生因此而沉浸于情理、情趣相生的教学艺术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讨论、谈话、辩论、小组合作、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在讲授《安塞腰鼓》时,除了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诵,老师也随着配乐进行一段激情昂扬的朗诵,这样不仅能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更能感染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安塞腰鼓的魅力。对课堂教学报以倾情的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第二,演绎文本有激情。
一位在课堂上充满激情的语文教师,其课堂才有一定的高度。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教育需要激情,需要教师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笔者认为高效课堂应该是激情课堂,教师要充满激情。激情课堂就是老师用激情去进行教学,用激情去濡染学生,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碰撞,智慧得到启迪,潜力得以发挥。
语文教师只有在课堂上激情四射,才有可能获得富有情趣和魅力的课堂。纵观名师们讲课,哪一个不是激情满怀、绘声绘色、娓娓道来?像王君、魏书生等老师,都能把课讲得风生水起,富有魅力。
第三,联系生活有真情。
学习是为了生活。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教学时真情流露的教学才是真教学。如:教学散文《背影》时,就让学生联系自己和父亲的关系,来解读朱自清和他父亲之间的真情。学生说之真切、悟之深刻,就让课堂教学拥有了一定的温度。
第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学生一旦对所学科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教师要学会散发自己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在反复朗读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阅读中,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亮点,恰当、合理地进行评价,激励学生大胆地抒发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总之,语文学习是一种特殊的心智活动形式,如果不能投入充足的感情,就无法完成这项活动。所以,只有当人进入状态进行的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一个完美的语文课堂是老师能从多方面投入“情”,更好地去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必须以培养学习情感为先》 龙文教育
[2]《对在高中语文阅讀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问题的研究》 王威 《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