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及低碳措施偏好联合分析

2022-04-27张敬京王建玲

现代管理科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居民

张敬京 王建玲

[摘要]随着工业减排效果呈现收敛和衰减态势,挖掘消费部门的消费减排成为新的重点。为制定具有长效机制的居民低碳消费干预措施、引导居民自觉履行节能减排责任,整合了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以江苏省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联合分析法对影响当前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碳标签、激励政策与信息传播方式3个重要因素进行偏好研究,并进一步模拟了所有低碳消费措施方案的市场占有率,优选出5个高效低碳消费措施方案。结果显示,影响当前居民低碳消费参与意愿的3个属性按重要程度依次为激励政策、信息傳播方式、碳标签;各属性的分值效用最高水平分别为直接经济奖励、实践体验传播、拟人化碳标签;5个优选低碳消费方案的预测市场占有率差异不大,且都不具有绝对优势,说明居民低碳消费的推进任重道远,需要多种措施齐头并进。最后基于5个优选低碳消费方案的普遍共同特征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居民;低碳消费行为;选择偏好;联合分析;低碳消费措施

一、 引言

节能减排已从区域化演变为全球化的焦点课题。我国的名义碳排放量已经超过美国,居全球首位,2019年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的27%1,来自国际社会的减排压力巨大。2015年6月,我国向联合国提交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文件,承诺我国于2030年左右达到碳排放峰值,同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度下降60%~65%2。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22日举办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减排目标: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并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3。我国正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我国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曾高达80%,在应对气候变化、降低碳排放的过程中,降低生产与流通部门的工业节能一直是减排的重点。根据世界能源组织报告,居民的能源消耗已经成为全球能耗和碳排放增长的重要来源4。有学者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估算,近年来我国能耗逐年提高,但工业行业的能耗已经开始实现负增长,而生活能耗和交通能耗在2010年后迅速攀升。这种背景下,工业减排效果呈现收敛和衰减态势,挖掘消费部门的消费减排成为新的重点[1]。

“十三五”以来,江苏省节能工作成效显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5%,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降低17%的约束性目标。其中,工业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都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重点关注的高耗能行业产量和碳排放量也基本趋于稳定[2]。作为经济大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江苏省工业和居民生活等各领域能源需求仍将保持刚性增长,江苏省“十四五”全社会节能工作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4%左右,要求将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增强全民节约意识1。因此,引导江苏居民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增强全民节约意识,是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要求。

低碳消费行为(Low-carbon Consumption Behavior)是指居民在日常消费过程中自觉实行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消费行为模式,包括购买购置、使用管理、处理废弃全过程[3]。也就是说,居民低碳消费行为不仅包括节水、节电等节能行为,还包括购买节能产品、参加垃圾回收分类和废物处理等有助于减少碳排放的消费行为[4]。从内涵上说,低碳消费行为的核心是降低碳排放,在这一点上有别于其他密切相关概念,如亲环境行为(Pro-environmental Behavior)和绿色消费行为(Green Consumption Behavior)。目前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议题:影响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因素和引导居民低碳行为的政策[3,5]。前者重点关注低碳消费行为的深层次心理归因和社会环境影响,以及其对低碳消费行为的作用机制;后者则侧重制定低碳消费干预政策,以及研究这些干预政策的公众接受度和有效性如何。以往的研究或者关注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或者关注低碳消费行为的干预措施,这两个新兴议题都有待更深入探究。本研究贡献在于整合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采用联合分析(Conjoint Analysis)法对影响当前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3个关键因素进行偏好研究,并进一步模拟所有可能的低碳消费措施方案市场占有率,进而找出优化方案,为政府和企业制定具有长效机制的干预措施,为引导居民日常低碳消费行为提供借鉴和指导。

二、 研究方法

1. 联合分析法

联合分析法是应用于统计领域评价消费者偏好的一种方法,1972年美国沃顿商学院教授Green等将其应用于商业领域,在消费者研究领域受到了普遍关注与广泛应用, 2000年之后该方法才在我国营销领域逐步传播[6]。在低碳消费经济模式的政府、企业、居民等多主体中,居民是低碳消费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对低碳消费属性的偏好决定了低碳消费引导路径。最近几年,节能低碳领域学者们开始运用联合分析法挖掘被忽略的居民偏好,如消费者对绿色产品基本属性的偏好[7]、居民对手机回收模式的偏好[8]。

联合分析法采用分解的办法,将产品或服务分解成若干基本属性(Attribute),确定每种属性有多少种水平(Level),这些不同属性水平构成了产品轮廓(Product Profile),受测者对产品轮廓进行知觉与偏好的整体评价,最后通过这些评价赋值来计算偏好参数,这些参数可以是分值、权重或理想点等,数值越大表明该属性或水平越重要。与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等常用方法相比,联合分析法具有独特优势。第一,在新产品开发实际的决策过程中,由于经费制约等原因,即使已知产品全部属性,也无法得到各个属性之间的权衡,联合分析法则通过消费者购买决策的现实模拟定量地解决了这个难题。第二,联合分析只要求受测者对各属性构成的“产品轮廓”进行总体评价,不要求逐一对各个属性进行单独评价。由于消费者的消费知识不完备、消费决策具有不完全理性等特征,因此联合分析这种总体评价更接近消费决策真实情景[9]。

2. 确定属性及水平

联合分析法的第一步是识别属性,即确定影响低碳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影响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的因素众多,国内外学者们采用归纳或演绎方式,通过定性或定量研究方法进行了若干探讨,从人口统计因素、个体心理特征和社会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Wei等对中国东部地区十个省区市进行调研发现,71.7%的城市居民属于碳成熟度能力初始级,也就是说居民的碳辨识能力较低,知道低碳但不知道为什么低碳[1]。碳辨识能力低,一方面与宣传教育即信息传播有关,另一方面与碳排放信息沟通即碳标签有关联,信息传播[3,5,10]与碳标签[11-12]这两个因素都对低碳消费有重要影响。虽然奖励这种经济激励对低碳消费行为的短期影响存在争议,但经济激励仍是当前重要的引导手段[5]。由于过多的属性和水平组合会增加受测者工作量,影响回答的准确性,本文只考虑碳标签、激励政策与信息传播方式3个影响低碳消费行为的属性。

(1)碳标签:碳标签是将产品或服务在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数值形式标示出来的一种环境标签,旨在告知居民产品或服务的碳排放量信息。研究表明,标签是用纯文字还是图形呈现对消费者的影响有所差异[13],此外,拟人化在对消费者研究的关注度中日益升温[14],即为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特征令其被感知为人,如“杜杜”(杜蕾斯)和“小易”(微软)。按信息展示方式的不同,碳标签分为4种形式:无碳标签、纯文字、图形、拟人化,形成了碳标签属性下的4个水平。

(2)激励政策:奖励或惩罚的经济激励政策密切关系到居民切身利益,对鼓励家庭实行低碳消费具有重要意义。“为己利他”是社会运行的重要机制,即公众除了关注自身的物质收益之外,还注重社会持续发展。低碳消费背景下,居民除了受自身密切相关的奖励或惩罚影响外,也有利他动机进行碳补偿[15]。因此,本研究经济激励属性下考虑4个水平:无激励、直接经济奖励、直接经济惩罚、碳补偿积分兑换树苗,其中“碳补偿积分兑换树苗”是居民参与碳补偿活动,将自己的低碳信用积分兑换树苗保护环境。

(3)信息传播方式:加大低碳宣传力度对引导居民低碳消费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传播内容的诉求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传播的有效性。王建明等通过扎根理论访谈大量中国居民,通过编码最终形成了3种低碳信息传播方式:实践体验传播、恐惧形势传播与情感激发传播[3]。本研究采用该分类作为信息传播属性的3个水平。其中实践体验传播具有实际性、实践性、体验式特征,如主题宣传活动;恐惧形势传播是通过诉诸环境持续恶化激发居民的恐惧心理,进而驱使居民避开或应对环境困境;情感激发传播是通过煽情广告,激发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情感共鸣。

3. 正交设计

本研究使用营销工程创始人、美国宾州州立大学Lilien教授等开发的ENGINIUS软件CONJOINT ANALYSIS模块,该模块主要针对应用最广的全轮廓进行联合分析,辅助进行正交因子设计,进行属性、水平和轮廓的效用估计,并可结合现有产品轮廓进行市场份额模拟。此模块分析全面而且专业性强。该软件分析限于6个属性,每个属性不能超过4个水平,市场份额模拟时不能超过8个已有产品轮廓。

根据上述讨论确定影响低碳消费行为的属性和属性水平,按照全轮廓实验共产生4×4×3=48种轮廓,即低碳消费措施方案。通常使用联合分析可包括不超过16种有待评价的轮廓,过多则使得受测者疲劳[16]。为简化实验设计,首先对上述3个关键属性和属性水平进行正交实验设计,最终生成14种模拟的低碳消费措施轮廓,详见表1。理论上这14种措施轮廓可以代替上述48种所有可能的措施组合。

4.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通过问卷形式对居民进行面谈调研,调查问卷共分为3部分:首先统计被访者的基本人口信息,以及对本人与家庭的低碳消费活动进行调查;其次为本次调研背景知识介绍,对常见的居民低碳消费活动以及问卷中涉及的碳标签、经济激励、信息传播方式这几个名词进行解释,从而使被访者对问卷中研究问题的背景和目的有充分的了解;最后是被访者对14种模拟低碳消费措施方案的打分评价。将每种低碳消费方案做成一个卡片,让受访者沉浸在这种低碳消费场景,如图1所示。采取9级李克特量表测量参与低碳消费活动的意愿,受访者依据其偏好程度对这14张卡片逐一打分。1分表示“非常不愿意参加”,5分表示“可能参加,也可能不参加”,9分表示“非常愿意参加”,分数越高表示参与低碳消费活动的意愿越强。

由于低碳消費行为与家庭紧密相关,调研在2021年7月期间采取访谈和便利抽放方式,对江苏家庭居民共发放问卷295份,剔除江苏省外家庭样本及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235份(80%)。其中男性受访者占40.2%,女性占59.8%;受访者家庭月平均收入在2500元及以下的占15.0%,家庭月平均收入在2501~5000元的22.7%,家庭月平均收入在5001~7500元的为17.9%,家庭月平均收入在7501~10000元的为18.6%,家庭月平均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为25.8%;家中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比例达84.9%,家中有14岁以下儿童的比例达26.5%;家庭居住地在南京市的占9.9%,镇江市占15.5%,扬州市占4.3%,南通市占15.5%,苏州市占10.3%,无锡市占12.9%,盐城市占5.6%,宿迁市占7.3%,江苏省其余城市家庭受访者虽然少但都有涉及,占18.7%。83.51%的受访者见过具有低碳标识的产品,样本代表性好,而且对低碳消费有一定认知,能够理解调研,因此本研究获取的数据是有效的。

三、 研究结果

1. 江苏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现状分析

对于低碳生活的了解程度,不了解的占2.4%,不太了解的占10%,一般了解的43.6%,比较了解的占31.6%,非常了解的占12.4%。居民低碳消费包括节电、节热、节气、节水、低碳出行和废物有效处置等多种行为,采用李向前等[5]对居民家庭低碳消费行为的测量,对江苏居民的6种低碳消费行为进行调研,如图2所示,调查发现:

(1)江苏居民购买节能产品比例较高

31.6%的受访者表示多数做到,27.55%受访者表示总是能做到购买节水用品,31.63%受访者表示多数做到,36.73%受访者表示总是能做到购买节能电器,购买节水和节电产品的比例都超过半数,其中节能电器普及率更高。这反映了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广、企业新产品的拉动、商家的积极参与等多方努力下,江苏节能产品推进发展良好,尤其是节能家电越来越被江苏居民广泛接受。

(2)江苏居民践行日常低碳消费相对较低

20.75%受访者表示多数做到,24.49%受访者表示总是能做到使用环保购物袋,15.31%受访者表示多数做到,36.73%受访者表示总是能做到日常节水,27.21%受访者表示多数做到,35.71%受访者表示总是能做到日常节电,17.69%受访者表示多数做到、26.87%受访者表示总是能做到垃圾分类处理,这4类行为中节约用电普及度最高,说明江苏省推行的有利于节能的价格和收费等系列政策切实有效。但总体而言,与购买节水、节电产品相比,江苏居民践行日常低碳消费的程度相对较低,体现了对日常低碳消费行为的引导任重道远。

2. 居民低碳消费措施的属性偏好分析

使用ENGINIUS软件的联合分析工具,通过受访者低碳消费行为意愿赋值计算碳标签、激励政策、信息传播方式3项属性的偏好系数以确定相对重要性,并计算各属性不同水平的分值效用以明确不同水平的作用大小。

(1)属性相对重要性分析

影响居民低碳消费3个属性的相对重要性如图3所示,居民参与低碳消费活动时,考虑最多的是激励政策,重要性达到39.6%;其次是信息传播方式,相对重要性为38.8%;排在最后的是碳标签,相对重要性为21.6%。由此得出,居民在低碳消费活动过程中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补偿,其次是用何种传播方式教育居民低碳消费,碳标签能与居民有效沟通产品或服务的碳排量信息,但因信息准确性受质疑,其认可程度相对较低。江苏省对于节能产品的补贴、履行节能义务的规定以及推行的利于节能的价格和收费政策都可归结为激励政策,从实践层面也验证了激励政策对于推进低碳消费具有重要作用。

(2)各属性不同水平的分值效用分析

属性不同水平的分值效用表示该属性各水平对于居民的效用,分值效用的均值越大,说明居民对该属性水平的偏好程度越高,分值效用的标准差越小则说明居民对该属性水平效用的共识度越高。本研究3个关键属性不同水平的分值效用均值和标准差如表2所示。

激励政策:直接经济奖励的分值效用(30.1)略高于碳补偿积分兑换树苗(27.5),再次是直接经济惩罚(20.3),3种激励政策的效用都远高于无激励(8.6),而且无激励的分值效用标准差最小(12.5),说明受访居民对无激励的效用最小达成了共识,即不提供任何奖惩的激励政策效用最低。究其原因,第一,经济奖励对鼓励家庭实行低碳消费具有重要意义,这种“为己”动机在中国家庭和居民中尤为明显,节电产品比节水产品普及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节电产品具有更多“为己”回报,“十三五”期间节能政策充分发挥了经济激励;第二,积分兑换树苗进行碳补偿体现了低碳消费有强烈的“利他”动机,居民愿意为他人、社会和环境付出,不追求自身回报,这也反映出多数江苏居民将节能工作认知内化为“我们”的事;第三,虽然惩罚具有重要约束作用,访谈时提及惩罚的居民受访者众多,但选择时则有较强的心里抵触,所以规范处罚、引导低碳势在必行,而且低碳消费工作点多、面广、战线长,难以推行处罚。

信息传播方式:实践体验传播(26.4)和情感激发传播(23.8)的分值效用远高于恐惧形势传播(10.5),而且恐惧形势传播的分值效用标准差最小(17.4),说明受访居民对恐惧形势传播的效用最小形成共识。究其原因,第一,恐惧诉求是一种有效的传播方式,反常、边缘、另类、猛烈地撞击着人们的感官和心理的承受极限,疾风骤雨地让人们快速知之,但是这种诉诸环境持续恶化的恐惧形势传播方式不能很好地让居民认同、内化,低碳消费的说服效果欠佳;第二,使用环保购物袋、日常节水、日常节电、垃圾分类等低碳消费容易参与但贵在长期坚持,走“心”的实践体验传播激发居民的心灵触动,拨“情”的情感激发传播促进低碳之行,这两种传播方式更适合引导细水长流的日常低碳消费行为,促进低碳消费的长效机制建立。

碳標签:中国电器电子行业碳标签评价编制与推广实行较早,已在LED道路照明产品与电视机产品两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2021年7月,TCL成为国内首家电器产品(电视机)碳标签评价获证企业,标志着“碳标签”正式赋能中国电器行业。碳标签可被视为一种荣誉,表彰那些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坚持低碳减排的企业,呈现碳标签需要比较碳标签4种水平的分值效用。拟人化碳标签的分值效用最大(17.7),其次是图形碳标签效用值(16.3)且远远高于无碳标签(3.9),纯文字(8.8)则紧随其后;此外,无碳标签的分值效用标准差最小(6.2),说明受访居民对不用碳标签的效用能够达成共识,即不用碳标签效用最小。究其原因,第一,拟人化这种将物品看作人的现象有助于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拉近与遥远事物的心理距离。第二,图形化碳标签比文字碳标签信息量大而直接,简化了认知过程,更容易识别,这在很多领域都得到了验证。

3. 模拟低碳消费措施方案的市场占有率分析

上述研究揭示了居民对于影响低碳消费的属性偏好,但政府和企业最终需要确定最优的属性组合以制定措施方案,引导居民选择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在实践中受财力、物力、时间、精力、市场机密等制约,无法将全部产品轮廓或方案在市场上试运行以确定最优方案。因此在低碳消费措施方案正式推行之前,有必要对不同方案的市场占有率进行预测,即模拟计算这些措施方案推行后居民的接受状况,从而帮助政府或企业设计低成本、高效率的居民低碳消费措施引导方案。

市场占有率预测通常有3种消费者决策规则,即最大效用选择规则、效用份额选择规则与Logit选择规则,其中,效用份额选择规则假定用户选择某种措施方案的概率与该措施方案的效用值呈线性关系,这种规则适用于用户介入度低且频繁发生的消费决策,大量低碳消费活动如日常节约用水用电、处置分类垃圾等属于此类消费,因此选用该规则模拟市场占有率。

以无碳标签、无激励、3种传播方式组合作为3个现有低碳消费方案,以此为基准对本研究48种可能方案的市场占有率进行逐一模拟计算。结果显示,现有的3种低碳消费方案,受访用户的认可程度差异不大,恐惧传播组合方案占28.7%,情感激发传播组合方案占34.2%,实践体验传播占37.2%。之后在现有3种方案的基准上,将可能的方案逐一引入,模拟该方案推行后的市场占有率,市场占有率份额越高,说明该方案越能推动居民参与低碳消费活动。模拟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前5个优选方案如表3所示。

表4报告了这5个优选方案的市场占有率预测值。从表4可知,这5个优选方案的市场占有率在46.8%到47.9%,范围波动很小,且都不具有市场占有率过半的绝对优势,说明居民低碳消费的推进是个长期艰难的过程,需要多种方案齐头并进。5个优选方案普遍特征为:拟人化或图形碳标签,直接经济激励或碳补偿积分兑换树苗,最看重实践体验传播。因此,为了保持低碳消费措施方案具有较好的公众接受度,高效推进居民低碳消费,政府和企业应关注优选方案的普遍共同特征。

四、 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本文在对江苏居民节电、节水和废物有效处置等6类低碳消费行为抽样调查基础上,识别出激励政策、信息传播方式、碳标签3个影响当前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关键属性及各属性水平,设计了低碳消费措施方案组合,并通过联合分析法评估了居民对以上3个属性及各属性水平的偏好程度,并进一步模拟了所有可能的低碳消费措施方案的市场占有率,优选出5个高效的低碳消费措施方案,得到以下结论:

(1)3个关键属性的重要程度依次为:激励政策、信息传播方式、碳标签,各属性的分值效用最高水平分别为直接经济奖励、实践体验传播、拟人化碳标签。居民在低碳消费活动过程中,激励政策是影响居民参与最重要的因素,尤其是直接经济奖励的方式,碳补偿积分兑换树苗紧接其后,惩罚虽然被普遍认为有效但并不受居民青睐。信息传播方式是影响低碳消费参与的第二重要因素,对普及居民低碳消费知识、推进低碳消费意义重大,其中实践体验传播效果最优。碳标签能够沟通产品或服务的碳排量信息,但信息准确性受到质疑,排在第三,其中拟人化碳标签因有助于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拉近与遥远事物的心理距离,最受居民偏好。

(2)5个优选低碳消费措施方案的预测市场占有率差异不大,且未达到过半的绝对优势。说明居民低碳消费的推进任重道远,需要多种方案齐头并进,其普遍共同特征为:拟人化或图形碳标签,直接经济奖励或碳补偿积分兑换树苗,最看重实践体验传播。因此,政府或企业在推进低碳消费的过程中,应掌握居民对于这些属性的偏好差异,才能设计出更为有效的方案,低成本、高效率地推进中国居民低碳消费。

2. 建议

每个居民看似只是一个小水滴,但如果给每滴水施加一点推力,就可能改变整个洪流的方向,从而影响着我们的行为、生活甚至全社会。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号召“开展全民行动”,营造绿色低碳社会风尚,引导社会公众自觉履行节能减排责任1。鉴于本研究5个优选低碳消费措施方案的预测市场占有率差异不大,基于优选方案的普遍共同特征,对政府和企业制定具有长效机制的居民低碳消费干预措施、引导居民自觉履行日常低碳消费义务提出以下建议:

(1)“为己”“利他”,协同激励低碳消费行为。就激励政策来看,居民对直接经济奖励的认可度最高,碳补偿积分兑换树苗的认可度紧随其后。因此,引导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应让他们从参与低碳消费中获得现金或数字人民币等奖励,让居民知道参与低碳消费是“为己”;同时还要鼓励居民的“利他”情怀,发挥行业协会、商业团体、公益组织的作用,鼓励居民参与节能减排公益事业。惩罚虽然在某些领域有效,但居民抵触反应明显,规范处罚、引导低碳势在必行。

(2)走“心”拨“情”,多种方式广泛传播节能低碳知识。定期宣传,润物细无声地传播节能低碳知识,组织“世界环境日”等大型主题活动助力节能低碳宣传。日常低碳消费活动参与简单但难在坚持,实践体验传播走“心”,情感激发传播拨“情”,这两种传播方式有助于居民发自内心认同节能低碳,更适合引导日常低碳消费行为,有利于建立低碳消费引导的长效机制。诉诸环境恶化的恐惧形势传播更有助于居民快速知道低碳消费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3)“拟人”“图形”,花式碳标签放大了节能低碳推广效果。碳标签能够赋能绿色节能产品毋庸置疑,碳标签呈现方式不同,则效果不同。拟人化碳标签不仅可以提供碳排量信息,而且能拉近居民与貌似低碳环保的心理距离,图形碳标签能够简化居民的低碳识别过程,政府和企业不仅要提供碳标签,更应充分发挥拟人化和图形这两种花式碳标签的优势,放大节能低碳推广效果。

随着工业减排效果呈现收敛和衰减态势,挖掘消费部门的消费减排成为新的重点。本研究整合了低碳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立足居民,丰富了低碳节能领域的研究,对于政府和企业制定具有长效机制的低碳消费措施具有重要启示。本文局限于仅关注居民偏好,忽略了政府或企业推行低碳消费方案的成本及收益等问题;此外,使用联合分析法可包括的模拟产品轮廓上限大约为16种组合,过多的产品轮廓会使得消费者疲劳进而影响评价,因此本研究未能考察更多的属性,这也是日后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献:

[1] Wei J, Chen H, Long R, et al.Application of the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to Evaluating the Carbon Capability Maturity of Urban Residents in 10 Eastern Provinces of China[J].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2019(148):11-22.

[2] 李永明,张明.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江苏工业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对策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21(5):20-29.

[3] 王建明,贺爱忠.消费者低碳消费行为的心理归因和政策干预路径:一个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1(4):80-90.

[4] 李向前,王正早,毛显强.城镇居民低碳消费行为影响因素量化分析——以北京市为例[J].生态经济,2019,35(12):139-146.

[5] Ding Z, Jiang X, Liu Z, et al.Factors Affecting Low-carbon Consumption Behavior of Urban Residents:A Comprehensive Review[J].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2018(132):3-15.

[6] 孙祥,陈毅文.消费行为研究中的联合分析法[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1):97-106.

[7] 葛万达,盛光华.基于联合分析的绿色产品属性选择偏好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8):49-54.

[8] 曲英,于树洋,郭玲玲,等.废旧手机联合回收模式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8,20(1):104-11.

[9] Green P E, Srinivasan V.Conjoint Analysis in Consumer Research: Issues and Outlook[J].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978(2):103-123.

[10] Staats H J, Wit A P, Midden C.Communicating the Greenhouse Effect to the Public: Evaluation of a Mass Media Campaign from a Social Dilemma Perspective[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1996,46(2):189-203.

[11] 张斌,何艳,王丹萍.碳标签食品的消费者行为相关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华东经济管理,2013,27(4):6-25.

[12] 张露.碳标签对低碳产品消费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4.

[13] D’Souza C, Taghian M, Lamb P.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Labels on Consumers[J].Corporate Communication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6,11(2):162-173.

[14] 汪涛,谢志鹏.拟人化营销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4,36(1):38-45.

[15] 谢彦彦.消费者知识、态度与碳补偿回报计划行为意向关系研究[D].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15.

[16] Lilien G L, Rangaswamy A. Tutorial to Accompany Marketing Engineering, Computer-assisted Marketing Analysis and Planning[M].New Jersey:Addison-Wesley,1998.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电子废弃物‘互联网+回收’行为的驱动机理研究”(項目编号:21YJA630088)。

作者简介:张敬京(1983-),女,硕士,三江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王建玲(1975-),女,博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消费者行为、营销科学、能源效率与节能。

(收稿日期:2021-10-12  责任编辑:殷 俊)

猜你喜欢

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左脑风暴
53.7%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
公元前500年前后意大利半岛的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