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信息技术在优化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2022-04-27范贵清
范贵清
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其便捷、直观、生动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也的确显著改善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初中语文教师应合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给学生带来更有趣的课堂体验和更精彩的教学内容。
一、探索应用点,激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通过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方式呈现和传播知识,给学生以多感官的奇妙体验,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但多媒体信息技术始终是语文教学的辅助工具,若教师在课堂上专注于如何创新应用信息技术,而忽略了知识教学、学生能力发展与文化素养形成,这无疑是本末倒置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当以教学的重难点切入,通过激发学生兴趣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长恨歌》教学为例,这首长篇叙事诗以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歌咏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极富语言美、情感美与艺术感染力。但对学生来说,由于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差异较大,加之学生对唐代历史文化背景的不甚了解,在课堂上就可以播放安史之乱以及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影视片段,通过简短的视频交代《长恨歌》的故事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二、突出学生主体,优化学习方法
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多媒体信息技术恰好能为学生创造一个相对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动性和创造力。教师应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支撑,设计丰富有趣的教学环节、课堂活动,令学生在活动中对知识生成理解和建构。如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一课教学中,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要求学生探究套子的含义以及别里科夫的形象。在明确的任务引导下,学生沟通过自主预习、网上搜索、小组讨论等形式,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根据答案反馈情况大致了解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此时再切入主题“别里科夫为什么会把自己装进套子里”,通过对别里科夫性格特点的总结这一问题也就豁然开朗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发散学生思维,对文本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首先在多媒体设备上播放一些生活中因循守旧的情境,并让学生思考我们自身是否也被套子束缚,或者应当如何看待套子。在课件的启发下,学生对各自的日常生活、学习进行了回顾反思,这不仅对他们深刻地理解文本有很大帮助,同时也将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三、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强化重难点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与小学语文相比,初中语文课程中的语言文字更加复杂,其运用也更加多样,而学生则要掌握更多的重点难点内容。由于传统教育模式具有局限性,再加上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并未充分参与到课堂中,而是直接接收教师传输的信息,所以学生对重难点内容的掌握情况并不好。多媒体信息技术则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缺陷,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学习的机会。所以,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应当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帮助学生强化重点难点。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这一课的重难点在于句子翻译与虚词的讲解。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电子白板对重难点进行强化。先用白板呈現整体课文内容,再利用编辑批注功能突出讲解难翻译的句子,然后利用放大功能对虚词进行着重强调,从而构建师生、生生互动的学习环境。学生在独立批注与相互讨论中参与到课堂中,从而实现对重难点的突破。
四、加强读写结合,提高语言能力
阅读与写作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学生通过在阅读中习得的词句、文本结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用于写作中,同时又因为写作需要而展开阅读。但从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情况来看,阅读与写作教学严重失衡,不少教师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安排给阅读教学,而安排给作文教学的时间并不多,学生仅会在作文课上进行写作练习,写作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在实际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时,教师应当加强读写结合,不仅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在优化初中语文课堂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探索应用点,激发学生兴趣,突出学生主体,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强化重点难点,加强读写结合,提高学生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