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类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探索

2022-04-27陆花刘云霄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艺术类高校实践路径课程思政

陆花 刘云霄

摘 要:北京电影学院围绕“三全育人”有序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把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导向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相统一的原则,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建立“红色影音资源库”和精品示范课等方式,“三步走”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全覆盖,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浸润作用与知识传授中的主流价值引领相融合,形成各类课程、资源、力量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打造出具有电影学院特色的“课程思政”育人大格局。

关键词:艺术类高校;“课程思政”;实践路径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对艺术类高校而言,我们承担着为文化强国建设培养人才的光荣使命,师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直接影响着其作品所传递的价值观,是抓好社会意识形态的关键一环。作为国内领先的艺术类院校,北京电影学院(以下简称学校)从建校之初就一直注重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教学和艺术实践中将政治认同、党史校史、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其中,以培养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和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接班人。这与“课程思政”的路径要求不谋而合,也为系统化、整体化、创新化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相较于“思政课程”的显性教育而言,“课程思政”是一种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它不是思政课的替代,更不是把所有课程上成思政课,而是形成一种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体系教育有机统一的教学理念,是通过挖掘和发挥非思政课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功能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和方法。两者不存在升级、包含的关系,而是相互配合,从而实现协同育人的目标。它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到大学生的头脑中,使他们在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在思想观念上有所升华,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具有更强的亲和力和接受度,因此往往会产生更深入人心的育人效果。

坚持党建引领,配齐建强队伍

高校党委承担着立德树人、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要牢牢把握好思想政治工作这一生命线。只有强化党委的集中统一领导,结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学校特色做好顶层设计,才能由上而下统一思想、形成合力,激发行政系统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党委既要把握“课程思政”的大局和方向,又要指导各部门建立完善相关的机制体制,同时推动落实,才能使学校的各级组织和系统聚力于思想政治工作,各种资源能得到有效整合和合理配置,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有更加强大的组织保障、人力保障以及其他资源保障。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统一领导、统筹规划、系统推进,成立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和分管学生思政工作的副书记任副组长,建立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教务处、研究生院、人事处、学生处、人文学部、思政部等职能部门会同基层党组织书记各负其责的协同工作机制,并将“课程思政”纳入教育教学质量改革立项。

第一,各二级教学单位成立“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组,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具体落实推进本单位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第二,各教学院系的院长(主任)及教学副院长(副主任)从教学改革及课程建设层面将“课程思政”推进工作与本科“专通融合实验班”、研究生“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建设相结合,使“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党政”双保险的推进模式。

第三,任课教师充分承担起课程育人的主体责任,大力参与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价值引领主渠道作用,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组建多学科支撑、多方法补充、多途径互动的育人共同体。

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是推动“课程思政”实施的首要条件。学校党委明确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要以“大先生”的标准要求自己,在政治方向、育人方向和文化统一上达成一致,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上,要把人的思想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追求高质量艺术创作的同时,增进对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国情的理解,厚植文化自信和愛国情怀,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发展成就、反映人民幸福生活的作品,实现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育人目标。

充分挖掘资源,融入特色教学

有一种观点认为“课程思政”等同于在课堂上讲授狭义的政治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等,非专业领域的教师知识储备不足,讲不好、不敢讲。有的教师生硬地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传统思政课程的一些概念和说法,认为这就是“课程思政”,不仅没有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反而让学生产生反感。这些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课程思政”不是在其他课堂上重复、沿用思政课的内容和话术,而是在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的基础上,挖掘课程资源中相关的育人元素,通过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的讲授,让课程能回应学生对物质世界、思想心灵以及生活经验等领域的提问,让学生从某一角度或某一场景中获得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鸣,从而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价值观、艺术观,实现育人目的。

学校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深化“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艺术家”的“三人民”艺术观教育。利用艺术专业优势,精心打造“红色影音资源库”,深入挖掘、系统梳理学校70余年历史中的红色基因,将师生校友们在开国大典、抗美援朝战争、原子弹爆炸、神州飞天、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重要历史时刻和重大历史事件拍摄记录的珍贵影像资料整理起来,收集数万张图片;近五百位教师与校友访谈的人物访谈、影视音频图片资料库,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充足的资源供给。专业教师在课程中注重方向引导,在从专业角度解答学生关心的创作问题、现实问题、艺术问题的同时,将正确的思想认知、价值观点传递给他们,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党和国家的自信与认同。

实践教学是学校的特色和传统。在指导创作的过程中,学校强调教师要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艺术观,并对作品的意识形态进行把关,发现问题及时介入、疏导,引导学生创作出兼顾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优秀作品。走出校园,我们将社会实践、艺术实践、劳动实践结合起来,深入农村、厂矿、军队采风创作、志愿服务,引导学生走出“小圈子”,融入“大时代”,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同时,学校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北京“四个中心”建设为己任,鼓励引导师生胸怀“国之大者”,将创作实践融入党和国家发展大局、融入电影强国梦和文化强国梦的伟大实践。例如: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学校二百余名师生承担了艺术创意、技术创新、影像拍摄、音乐录音、引导表演、志愿服务等多项重要任务,为这场盛会提供关键技术支持和创意人才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学校三百余名师生参与了群众游行、广场阅兵虚拟仿真演示和《奋斗吧 中华儿女》电影制作等任务;建党100周年的重要时刻,学校师生校友投身天安门广场庆祝大会、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演出及拍摄、《党旗飘扬的方向》演唱和诸多主旋律影片创作中,以家国情怀、奉献精神保障了国家重大活动。学校摄影系和摄影学院拍摄图片和纪录短片等,记录了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感人画面。新时代电影学子将专业所学与爱国情怀相结合,用多种形式艺术创作鼓舞精神、凝聚力量、提振信心,用电影人特有的方式表达着对人民的深情、对党和国家的热爱。在这些第二课堂的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于无声中实现了育人的目的。

打造示范精品,“三步”覆盖全校

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要提炼核心课程,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北京电影学院通过“三步走”,有序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全覆盖。

第一步,全类别覆盖。教学名师带头,打造八门覆盖研究生、本科生的“课程思政”示范课,涵盖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集中实践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学科通识课,实现了影视史论评和实践等核心课程的全覆盖。充分发挥专业负责人的关键作用,组织团队教师开展集体备课,针对课程精选教学内容和案例,鼓励教师间开展相关课题和项目的合作,在共同探究中掌握“课程思政”建设的要点,推进思政与艺术的交融,有效发挥了示范类课程老带新,出成果、树标杆、推经验的作用。

第二步,全院系覆盖。选拔青年教师读书会和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两个平台涌现出的优秀青年教师参与建设,共有29门课程入选,实现了每个院系至少1门“课程思政”示范课。加强培训交流,开展“重走习近平不忘初心之路”和“让思想之花开出行动之果”系列活动,让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方法及重要性,在行动上自愿、主动参与其中,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有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当前,第一步和第二步的“课程思政”建设已经初显成效。2021年度,在北京市教委开展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评选中,学校共有5个普通本科项目、1个研究生教育项目、1个继续教育项目被认定为“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围绕示范课程,学校在官方微信平台上策划推出了系列报道,对相关教师及团队进行采访,推广先进经验做法,吸引了更多教师主动加入到“课程思政”建设的队伍当中。

第三步,全课程覆盖。学校党委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组织召开教学改革研讨会,开办“课程思政融入金课建设研修班”,支持协助每个教学单位打造3门~5门院系级“课程思政”示范课,未来力争涵盖全部教师和课程,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学校党委要站在坚守意识形态阵地的高度,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的要求,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结合前期探索,学校在“课程思政”建设的道路上进行了有益尝试,未来还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扩大范围、完善机制、推广经验,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发展需要,发挥好办学优势及特色,让每一位教师、每一门课程都加入到“课程思政”建设的队伍当中,构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创作实践体系和管理体系的特色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培养好社会主义电影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单位: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宣传部、教师工作部)

[责任编辑:翟 迪]

猜你喜欢

艺术类高校实践路径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艺术类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打造团队促建设坚持创新彰显专业特色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艺术类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研究
艺术类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