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定理在初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2022-04-26吴建春
吴建春
(福建省龙岩市第二中学 364000)
在初中阶段的教育中,不仅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利用数学定理解决物理问题能力是重要的考查内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无论是物理定理表达,或者是物理问题解答,都需要借助数学这一工具.在初中物理解题中,数学定理应用较为广泛,借助数学定理解决物理问题,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1 初中物理解题中应用的数学定理知识
1.1 借助相似三角形定理解题
初中物理解题中,不少题目需要相应的特定条件,保证其取值范围的科学性.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需要对题目进行分析,利用相应的几何知识或定理,相似三角形定理是应用较多知识,借助其知识内容对物理知识作为形象分析,画出相应的图形,掌握其中的逻辑关系,为科学计算做好准备,保证学生能够快速解题.
例题:在图1中,某人在河边看到对岸的树EF,此树在水中的成像为E′F′,如果此人向后退6m,则不能够看到此树在水中的全部成像.已知人的身高是1.8m,河岸比水面高1m,河的宽度是40m,求树的高度.
在此题解答时,将水平面作为镜面看待,树在水中的成像和水平面堆成,因此,可以利用相似三角形原理进行思考和解答.在解题时,通过观察和分析,可以得知三角形COF′与三角形HOG、三角形BGA属于相似三角形.通过计算得出CF′为11m,河岸比水面高出1m,所以可以得出树高为10m.
图1
解根据平面成像原理分析,结合图形可以得出CO∶CF′=OH∶GH=GB∶AB.根据题目已知GB=6m,AB=1.8m,GH=1m,解答得OH=10/3m,因为CO∶CF′=10/3,所以得出CF′=11m,进而得出EF=10m.
在初中物理解题中,部分题目需要利用相应的数学知识和思维,借助相似三角形相关概念和原理,对题目做出更加细致形象的分析,有效解答物理问题.
1.2 利用函数定理解题
初中物理解题中,通过图像对物理过程做出描述,更为直观的体现出数学思想.函数知识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重要知识,借助函数的相关定理解决物理问题,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解题意,明确解题思路.初中物理教学中,函数知识的应用对学生来说较为简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解题,拓展学生解题思维,培养学生物理解题信心,提升学生物理思维.
例如,在“匀速直线运动”的解题中,在路程和时间图象理解中有着一定的难度,不利于学生的思考和解题.面对此类型的物理题目,引导学生绘制相应的一次函数图像,结合一次函数相关定理,分析和解答问题.借助这样的方式,将物理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通过数学知识和原理展现出来,锻炼学生物理解题能力.面对密度相关的题目同样可以利用函数知识原理解题,
图2
例题:如图2中所示,实心长方体的体积为V,将其放入到水中,其静止漂浮在水面,水下部分体积为V1,将露出水面的部分切除,余下部分放入水中,当余下体积处于静止状态时,露出水面体积V′和总体积V的比值最大,求解长方体的密度.
例题:饮料吸管下端加适当的配重并用石蜡封口制成一个简易密度计,并用一杯水和刻度尺来测量液体密度,如图3甲所示.(1)这种简易密度计的刻度线分布是____的.(选填“不均匀”或“均匀”)(2)现有两根仅粗细不同的饮料吸管制作密度计,为了使测量结果更精确,应选择____的吸管.(选填“粗”或“细”)
图3
目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相关函数定理知识应用包括: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简单应用,但学生应区别楚清应用不同函数的题目的特征,避免混淆.
1.3 利用方程知识定理解题
物理和数学学科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两者是相互促进和发展.在初中物理解题中,方程定理知识是常用的内容,很多的物理定理和规律可以通过函数表达,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方程知识,明确物理解题思路,提高学生解题效率和质量.
例题:两个定值电阻分别是R1、R2,通过某种形式连接接入电路,R1消耗的电功率是12W,将两个电阻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接入连接,接入电路之后,其总电流是9A,R1消耗的电功率是108W,求解两个电阻的电阻值.
1.4 利用比例知识定理解题
初中物理问题解题时,会遇到利用数学比例、比值解题的情况,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类是公式中只有两个变量.此类问题较简单,因为只存在正比(或反比)两种情况.
在学生解题时,学生利用比例和比值的相关知识定理,能够很快将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物理解题效率.
2 加强物理实验教学与数学定理应用的结合
物理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实验是物理学科的重要内容,借助数学定理与实验数据相结合帮助学生发现物理规律,并能熟练应用数学定理去解决问题.在学生利用数学定理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和能力,提高其高阶的思维能力.作为物理教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和数学知识之间的重要关系,也要了解其存在局限性,数学定理是物理问题解决的工具,实验是物理注重的内容,同样重视解题方法和思路,带领学生开展相应的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借助相应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物理学科的真谛,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初中物理解题中,利用数学定理知识分析和解题,能够强化学生逻辑思维,形成学生良好的物理意识,借助数学方法对物理抽象题目进行简化,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向纵深发展,逐渐形成良好的解题能力.实现学生数学思维和物理思维的融合,保证数学定理在物理解题有效利用,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因此,在具体解题中,借助数学定理,可加深物理知识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更好的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