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企供热成本最优运行控制策略及定价机制研究

2022-04-26张艳ZHANGYan

价值工程 2022年16期
关键词:供热成本企业

张艳 ZHANG Yan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天津 300074)

0 引言

近年来,中国积极应对实施气候变化战略,优化能源结构、推进碳市场建设,提出了2060 年争取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在此背景下,绿色能源及清洁能源的概念不断被推广,传统供热模式在逐步被替代。目前,化石燃料消耗在全球能源消耗当中依然所占比重非常大,若要尽早实现“碳达峰”,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多种绿色能源要加速投入使用,将传统化石能源逐步替代,加强能源整合和利用。在这个严峻形势下,多能互补的供热方式将得到广泛应用,但其运行成本往往相对较高,系统控制设计相对缺乏。本文将以供热成本最优运行控制及定价机制为例,通过控制策略优化,降低了运行成本,实现了项目的可持续性发展。

1 现行供热价格机制

供热价格体系并没有包含多热源种类,北方的大多数城市供暖的价格具体以燃煤火力热耦合为主成本完成计算,并根据非供暖方式制定统一的价格体系,北京等少部分城市实行了热电联产以及天然气供热的双轨价格制度,而其他的新能源亦或者是新技术供热源却没有规定相关的价格,加热价格标准的调整没有及时到来。伴随物价价格水平日益提升,取暖费用不断在上升。每年每个城市相关成本监测和调查工作军按时完成,但供热价格标准没有及时调整,以某省会为例,自2008 年推出22 元/平方米后,10 多年来一直没有调整低温加热的加热价格,2008 年属于热源燃煤力热耦合的非居民供暖价格保持不变31元/平方米。供热管控形势的改革成本不能由热价决定,某省会城市为例,在2015 年实施了供热的“室内管道”,即在进入用户空间之前,调整了从主网末端延伸到次网末端的供热企业的管理界面。政府相关文件要求企业和政府在2000 年前共同承担旧住宅区的改建费用,主要包含供暖企业承担65%费用,其余35%则通过调整热价来解决(原来的热价不包括这些费用)。但是,因热价没有及时进行调整,这部分的实际成本仍由公司承担。

2 供热定价方法分析

对于成本定价理论来讲,就是基于补偿成本,进一步来明确价格,换句话来讲,定价取决于以下两点,也就回收产品与服务成本,由此结合目标对价格进行相应调节。要想长远发展,应该扩大再生产资本,而留存收益为其来源,因此成本为定价底限。该理论按照定价基础,一般能分成多种成本定价,比如会计与机会成本定价。基于会计成本,常见的定价方式有:①成本加成定价,它就是基于核定成本,加成适当比例利润的方式,一般情况下,根据综合盈利率,进一步来明确利润比例。②完全成本定价,当进行成本核定时,综合考量全部生产成本,同时由此计算税金及利润,进而求得产品价格。相比于上一种方法,该方式有着不同,完成对生产费用的核定后,前者根据利润比例算出利润,完全成本定价则基于分项成本,经过加权得到利润。和别的定价方式进行对比,该方法有着显著的优势,即:便于进行操作,事实上也有着不足,在费用节省上、效率提升上,不能产生有效激励。③平均成本定价,按照平均单位成本,进一步来明确价格。

3 供热企业成本的影响因素

伴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但相关供热设施还未及时更新和现代化,进而造成城市热量转化率较低,部分用户的供暖的转化率相对较低。同时,供热企业相关技术水平存有非常大的差异,许多供暖企业通过供暖方式仍然是传统的供暖方式。当前许多供热企业相关成本管理仍术语经验管理环节,在企业当中岁建立了相关管控机制,但并未真正的获得更好的实施。对于不同供热企业来说,由于其技术差异很大,而且供热方式不同,它们在供热项目中使用的劳动方式也不同,这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成本负担。就大部分供热企业而言,在所有的消耗的劳动价值当中无法转变的状况下,棋为了更好的促进供热的效果满足更好的水平,就会进行集中供热和分散供热,必然会增加成本。同时,为了节约成本,他们将主要选择工业热相对集中的电气加热厂和工厂,但是,由于这些工厂远离城市地区,在热量运输的过程当中能耗相对较大,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4 国有企业供热公司运行概况

截至2018 年底,某供热公司实际供应面积5600 多万平方米,区域内的锅炉房包含38 个,供热站有699 个,供热管网长度1800 多公里,总供热能力4642 兆瓦,负责40多万户、1300 多家企事业单位供热,业务范围覆盖所有区域。公司4 个区域锅炉房与第二热电厂、第四热电厂、第五热电厂供热管网互联,能改更好的提升城市供热综合保障工作的开展。除此之外,公司需进一步积极的推进智慧供热网发展,开通微信支付系统。现阶段棋作为供热服务面积最大的供热服务商,拥有近40 年经营历史以及丰厚的经验。不同类型的因素早晨起成本压力增大,利润率下降。因此需重视成本管控,严格按照能源指标完成相关工作,才能在供热市场保持竞争力。

5 国企供热成本最优运行控制策略及定价机制研究

5.1 制订价格体系

可以借鉴北京等地区根据不同热源类型确定供暖价格的经验,对供暖价格体系进行细化分类定价,即对热电联产(燃煤)、天然气锅炉供暖、热泵技术供暖、电能供暖、地暖等不同热源模式规定不同的供暖价格。

5.2 纠正错误的成本控制理念

要制定企业成本内部控制,解决内部控制问题,首先要从理念上纠正过去成本控制的错误观念,从而为供热企业资源配置和优化提供正确的指导。具体而言,调整成本控制的思想是指热力企业要把内部成本控制作为热力企业资本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成本控制中正确调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这一办法的要点如下:首先,成本管理者应根据现代热力企业的实际情况,从供热、生产材料加工、原材料采购等方面进行成本分析,同时加强对供热成本调节与监管关系的有效分析。其次,通过科学合理的调查方法和社会数据统计,在满足国家供热资源供给需求的基础上,合理分析具体供热需求,科学调整企业投资成本,确保当地供热工程强度满足客户实际需求。第三,在控制项目成本时,宜从综合分析的角度整合成本调整方法,避免产生单边利益问题。这一环节涉及到成本控制理念的问题,从供热成本方面寻求合理对策,到从成本控制产生的社会价值方面研究问题。这种调整成本控制概念的方法是成本控制的重要前提。

5.3 从战略成本管理出发,解决根源性问题

就当前煤价格高、煤质质量吧不佳等状,企业应争取自行采购政策,在煤炭质量和价格方面有更大的发言权,即使价格保持在目前的水平上,至少也能控制煤炭质量,有效提高燃烧的加热值,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实施收缩策略以降低成本。该战略任务的目的是消除管理冗余,集中资源,提高企业管理质量,用来完善企业整体经营的素质,促进其进一步的发展。重新定位和调整现有业务,传输附带条件的并网加热室,收回部分热业务,以达到降低成本和损失的目的。该指导战略的计划实施是指在公司现有业务领域市场活动疲软、发展活力丧失、趋于萎缩、公司市场份额被侵蚀、业务活动困难、抑或发现更好的发展领域以及机遇时,为摆脱原有领域、改变位置、寻找其他途径而进行的收缩。采用减少投资、减少原有业务领域人员的方法,调集资源开发新业务领域,为企业找到新出路,促进企业较快发展。根据热源服务企业的现状,大力通过现有的技术力量开展锅炉室的运行、维护和维修,完成热源输出的业务向技术服务业务进一步转变和发展。实施技术改造和热源替代以降低成本,对于无法接通电网的区域,更换生物质燃料、清洁能源和地下热能等热源。对替代项目完成可行性研究以及全面论证,对可行项目进行技术改造,充分满足环保标准要求,安装脱硫、除尘、硝酸盐去除设备,重点建设绿色生态环保企业,促进优质发展。

5.4 积极应用信息化成本管理手段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企业加强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企业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庞大的成本管理数据库,全面收集各类成本管理相关数据,确保成本管理数据的完整性。此外,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企业可以全面彻底地整理和分析成本管理信息,为企业发展寻找有价值的信息,提高成本管理决策的准确性。但是,企业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按计划循序渐进地推进。实现企业成本管理信息化的前提是建立硬件基础,企业应做好信息管理软件的改进工作,构建相应的数据交互平台,实现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对接和成本管理中的数据交换。

5.5 善用指标管理,严格控制成本

生产指标体系可以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状况,加热指数主要指加热面积和实际供应面积,这两个指标构成了计算企业成本的基础,必须将这两个指标结合起来,收集供热企业成本数据。清洁供暖企业的日常运行成本主要包括热能、水、电能耗、材料成本、维护成本、人工成本等指标,这些指标分为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而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应基于同行业先进企业的原值、成本目标和成本指标,而以上指标主要涵盖了企业成本管理的所有内容,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为企业建立健全生产成本管理体系,动态把握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比较分析找到企业改进的方向,结合企业实际,制定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成本目标。

5.6 控制能源消耗,建立节能降耗长效机制

为控制能耗,降低能源成本,加强能耗考核,公司制定了《能耗考核管理办法》。《办法》规定,能源数据要细化到供热站,以公司智能供热系统平台自动上传的数据为依据,考核各生产单位每周、每月的实际能耗指标,数据统一排名并在公司办公网站公示。具体内容如下:一是增强成本内部控制的独立性,也就是说要保证成本内部控制不受同级部门的制约,只由供热企业的领导来管理,所以要赋予成本内部控制一定的权力,保证成本内部控制的发展。二是明确供热企业各部门、各岗位在成本内部控制中的职责,增强部门和员工对成本内部控制实施的参与度。因此,需要构建相应的沟通机制,加强内部成本控制与其他部门和岗位的沟通,从而提高供热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三是扩大成本内部控制覆盖面。不仅要对供热企业的主营业务进行成本内部控制,还要对供热企业的其他业务经营和各种业务流程进行成本内部控制,从而在所有成本支出环节实施成本内部控制。四是落实过程监督和后评价工作。结合供热企业成本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运用合适的监督工具对成本内部控制工作进行实时监督,便于在实时监督中发现问题,向上级汇报,及时解决问题。此外,还要评估成本内部控制的结果,评价各部门的成本控制目标和效果,并据此应用有效的奖惩机制,以激发供热企业各部门和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图1 是2016 年至2018 年单位面积成本对比表。从图中可以看出,2016 年至2018 年,在我公司的供热面积随着年度增长进一步的增加、能源成本持续上升的情况下,单位面积的供热成本持续3 年呈现下降的趋势。能耗的成本占总供热成本的60%以上,因此要求企业更加重视能源管理,加强各项能源指标相关管控工作。

图1 2016-2018 年单位面积成本对比表

由图2 能够发现,能源消耗当中的成本热单位占比是最大的,其次未水单位相关成本,电单位的成本占比最小。因此,在考核方法上依次进行热单耗(50%)、水单耗(40%)和电单耗(10%)的比例加权综合排名。并将针对能耗管控良好、零投诉的生产单位,专门增设“能效节约奖”和“零投诉奖”两个特别奖,进一步推动成本控制。

图2 能源成本占比

5.7 价格体系的改革建议

市政当局可根据上述方法确定基准热价,基准热量价格和基准电流价格的区别在于,它是热量网络和用户的充电价格,基准热量价格形成后,对供热企业而言,用户用热量的差异并不会对其造成损失,用户差异只能通过数据测量和核算来确定。为了增加利润,火力发电公司一方面会尽量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会以较低的批发价格与热源协商。对于用户来说,如果采用“分栋计量,按户分栋”的话,费用是以建筑物为基础的,费用与热量消耗有关,这真的能提高用户在两个加热价格下的节能意识。对于政府来说,通过热价基准对落后企业进行检讨,可以促进热企的公平竞争和向市场化的过渡,也可以通过监督批发价来调整热价。根据这一价格制度,由于实际受热后结算,政府可直接将以前对供暖企业的补贴转为对用户的补贴。例如,可以设立一个建筑改造专项基金,以“准确帮助穷人”。建议设立一个独立的能源建筑改造专项基金,2000 年以前建造的超过标准的高能住宅的取暖费用应由该基金承担。在将“热”商业化的同时,还全面推动供热企业进入市场,将低收入群体的缓解和支持功能与供热企业分离开来。公司对自己的得失负责,不再承担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人民生计的任务。与此同时,热企再也不能要求政府补贴,实现真正面向市场的经营,谋求节能降耗,提高企业效率。此后,保障低收入群体取暖水平的所有义务均由独立特别基金承担,迄今为止分配给公用事业供热企业的所有补贴均转到基金。该基金还可以通过对建筑能源改造的投资来补偿取暖费用补贴,这样就可以根据具体的建筑物数据,实现“精确的减贫”,原来的取暖费用补贴可以完全落在社会的低收入或弱势群体身上。

6 结束语

总而言之,国有企业的供热成本要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就必须包括领导、中层和基层,完善内部成本控制体系,为内部成本控制创造良好的基础环境。

猜你喜欢

供热成本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近期实施的供热国家标准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PPP模式应用于城市供热项目分析
风电供热之路该如何走
汽轮机供热系统的技改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