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背景下我国中小微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以江苏省制造业为例
2022-04-26徐懿雯XUYiwen施瑾文SHIJinwen张凌慈ZHANGLingci曹坜洋CAOLiyang
徐懿雯 XU Yi-wen;施瑾文 SHI Jin-wen;张凌慈 ZHANG Ling-ci;曹坜洋 CAO Li-yang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 210023)
0 引言
极端气候事件如海洋酸化、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等时有发生,对生态系统、粮食生产、经济财产甚至人类生命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其主要原因在于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形成超临界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也承诺将提出碳峰值与碳中和的目标与愿景。
2020 年9 月22 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努力实现2030 碳达峰、2060 碳中和的目标。”2021 年3 月5 日,2021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 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文章首先从中小企业着手,目标性地选择调查对象,针对相关部门进行实际调研,通过前往公司内部与相关人员联系,实地调研,以较准确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同时,联系相关方面的专家人员,以专业人员的视角来看待当前形势下的发展状况。并通过多家企业数据对比,得出更为全面的结论。最后,在政策启示方面,受众首选民众一方,通过对多数人的科普,从而带动整体社会的了解程度提高,使得政策指导与绿色金融协同发力,激发中小微企业的“双碳”潜力。
1 发展现状
1.1 国内外碳排放现状
目前而言,我国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同美国相比,我国的排放总量约为其2 倍;与欧盟相比,则为其3 倍。我国制造业规模大、增速快,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攀升,仍处于高增长高排放的传统制造业阶段。相较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40 年实现碳达峰的历程,我国承诺的“双碳”的目标至少少了十年的时间,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从图1 可以看出,我国仍面临着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消费低的问题。但2020 年天然气水力风力等清洁能源占比升高速度加快,“双碳”目标的提出加快推进了我国能源结构转型。
图1 2015-2020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
1.2 国内中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我国现阶段为“碳中和”道路前期,首要整治重点为高污染高能耗的重化工企业,而对于中小微型制造业企业来说,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政策介入,国家提出的“碳中和”理念对于现阶段中小企业的日常经营并无太大影响。
受限于经营规模、企业领导层文化程度不一等多方面因素,大部分中小微企业对于国家层面的总体规划关注度不够,对于“碳中和”理念认识不足,无法及时把握行业动态从而做出相应的战略决策。
相较于高污染高能耗企业,中小微企业缺乏相关政策扶持,享受不到“碳中和”目标下的政策红利,再加上企业本身运营模式僵化,无法迅速地进行生产结构调整。为规避风险,该类企业并未采取实际措施,而是持保守的观望态度。
目前金融市场中小微企业的绿色金融体系并不健全,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区别于大型企业拥有的资金、技术、管理模式等方面的优势,中小微企业并无余力进行绿色低碳方面的产业改革。
1.3 江苏省制造业企业发展现状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江苏省内的制造业产业不断发展,产销规模、经济体量进一步扩大;重工业高加工度化趋势更为明显;新兴产业生产实现较快增长。但相关问题较为突出;产业层次、企业结构等方面需要深入改进以响应“双碳”政策。
“双碳”政策正在稳步推进,但省内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却并未受其影响,原因如下:与同类型的大型企业相比,中小微企业的产品、制造设施存在较大差距;国家重点整治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中小企业负责人大多对“双碳”的政策理解不足;此外,缺乏资金进行生产结构调整。
2 关于江苏省中小制造业企业的调查问卷和采访分析
2.1 企业采访分析
作为线下调研的代表企业,选择了现在较热门的智能机器人制造企业苏州申翰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企业生产车间多为机器生产,耗电量大;其特色的水焊技术,耗水量巨大,企业也正在探讨用水的回收再利用问题。从对该企业负责人薛李君副总经理的采访可以得出,该企业在“双碳”政策出台后,除产业转型和能源结构改革,在各种微小的层面也做出了改变。薛副总表示,在该政策出台前,企业选择零部件和机器主要以企业利润和成本为第一考虑因素,现在会优先考虑机器能耗和零部件再利用问题,同时在办公时也会减少用电量并且做到纸张再利用,尽量不给环境增加额外的负担。虽然,在初期国家和政府主要着眼于能耗大的大型企业,但在中后期小企业是否能成功转型关系到“碳中和”目标的达成,中小企业在这一“中国承诺”里也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图2 调研结果分析
2.2 环境局局长专家访谈分析
在与泰兴市环境局郑逸新局长访谈中,他提出党中央提出2030 年实现“碳达峰”2060 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不仅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国策,也是从现实出发做出的一个高瞻远瞩的长期发展战略。这个看法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碳中和”这个长期政策体现了一个大国担当。其次,也是能源安全的需要,我国能源结构长期以煤炭为主,油气对外依存度高,改变以煤炭为主的高碳能源,电力结构转向清洁能源为主的低碳能源结构,是大势所趋,也是一个必须要走的道路。最后,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走之路,目前我国尚处于工业化的阶段,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存在牵制关系,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这些低碳新产业,是我国在加快转型发展,可持续发展,对发达国家实现弯道超车的一个现实路径。
此外,有关制造业企业发展问题他还提到许多新兴技术,如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可见在制造业实现碳排放封顶再碳中和目标上,在生产和生活领域进行深度的试探,综合技术应用是一个大势所趋,所以发展和研究出高科技技术是非常有效又不可或缺的一个方法。
最后,他还提到无论是从工业企业来讲,还是居民生活来讲,“碳中和”在未来的几十年内都是一个长期发展趋势。就目前的新闻推广来看,工业生产用电作为能源在现代产业中十分常见,未来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将成为主力能源。
2.3 调查问卷分析
江苏省自改革开放以来,作为制造业大省,轻重工业皆发展迅速。由此,基于以上情况,将范围控制在江苏省内的制造业企业,并同时获取了部分省外企业的相关信息作为对比,该问卷调查的内容大致包括企业近三年所耗能源情况、对国家出台的“碳中和”“碳达峰”政策的看法和相关应对方式
在对问卷回收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后,总结出以下几点:
①进行“减碳”改革意愿强烈。
在是否愿意支持碳排放改革这一政策上达到了超过90%的肯定回答,其中有部分企业意旨在未来十年内做到减碳先锋的程度,可见大部分企业都有为改善环境而改革自身的强烈意志。
②大部分企业认为“碳中和碳达峰中国承诺”对其中长期利好。
整体来看,“碳中和”政策的实施是对企业利好的,其中有45.45%的企业认为中长期利好;同时也有部分企业认为该政策对企业经营有压力,并认为承压时间较长。
③中小企业主张采用项目试点,逐步尝试减碳。
在关于企业实现“减碳”目标的措施上,企业主要主张从具体项目开始试点,逐步尝试,最终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主要从节能降耗提高效率和改善能源结构入手。在金融融资方面,企业主张使用绿色信贷,向低排放企业增加贷款额度,并且希望金融机构多支持绿色低碳行业,发展相关中介机构和提高专业技术。同时也希望政府能出台政策和配套方案,促进产业转型和人才培养,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制度,来支持企业向“低碳”发展。
3 江苏省中小企业发展困难及其影响因素
从上述现状和调研采访分析总结得出江苏省中小微企业在“双碳”发展道路上存在诸多问题,而影响“双碳”进程有以下因素:
3.1 技术因素
科学技术进步是带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前进、提升生产力水平的关键因素,科学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到“碳中和”进程。由于我国还处在工业国中后期,且江苏省产业结构偏重工业,燃料结构则偏重煤炭,化石燃料占比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而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在燃料供给中的占比小,减碳压力大。由于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对江苏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尤为重要,政府在考虑降低碳排放量的同时,还必须兼顾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所以高新技术的发展在江苏省实现减碳目标的过程中占最主要的一部分。而对于企业,要达到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做贡献和在“碳中和”进程中不断深入的双重目标,企业领先的科技水平则是重要基础和保证。
3.2 政策因素
政府政策是全省全面布局“碳中和”的“指挥棒”,相应的政策能够规划与监督整个社会的生产活动,可以发挥指导、调节与制约的功能。综合调查问卷内容和专家访谈,要实现这项目标,政府政策占主导地位,相关部委和企业经营都受到政府政策影响,并且企业管理者在调查问卷中指出,影响“双碳”目标的最主要外部因素就是政府政策。所以,在中央政府提出总的政策方针后,地方政府部门为中小企业发展碳减排新科技进行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扶持和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3.3 合作因素
由上述调查可以得知,由于减碳进程刚刚起步,重点放在大型重工业企业上,“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对中小微企业影响较小甚至不少企业管理者没有系统性的了解过这项政策,也没有相应的对策实施。同时,中小微企业深耕地方,受当地人民影响较大,而人们减碳意识不够强烈,不足以影响到企业发展和探索绿色科学技术。采访中有提到,“碳中和”涉及的相关领域与人民生活联系较大,因此,人们与中小微企业管理者合作完成减碳目标是一项非常有利的方式。
4 政策启示与结论
针对“碳中和”和“碳达峰”在江苏省的普适程度、民众对该政策的了解以及国家对于该项计划的事实,就以下几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4.1 提高“双碳”政策在民众中的知名度
社会群众普遍对“双碳”缺少了解,针对该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开展线下座谈会的形式,邀请当地优秀企业家与专家面对面交流,从“双碳”的政策优势、目的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入手,研究“双碳”落实到生产的途径,甚至可以请专家进入生产车间进行实地调研。
4.2 政策助力加快企业自身的低碳转型
面对“30·60”目标带来的新机遇,企业应尽早制定、公布减排计划并尽快开展减排行动,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减排计划的执行需要明确的时间表和行动规范,保障绿色转型的可持续性。各企业可以将本企业年度减排预期和存在的困难上报给政府,政府可以根据企业的预期,提出合适的建议;此外,政府可成立“双碳”指导机构。
4.3 分级优化投资结构
企业的融资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银行贷款。政府可以要求银行在给高排放、高污染的企业提供信贷时,使用更高的利率,而在给以清洁能源作为主要生产能源的企业发放贷款时,使用更加优惠的信贷利率。此外,政府机构还可对企业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方面的成本进行税收返还,对发行绿色债券等进行利息补贴,成立专业的绿色担保公司降低融资成本等。
4.4 结论
总的来说,“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提出,是我国体现大国担当的一项伟大政策,而“双碳”的落实是漫长且崎岖的,不仅需要政府用积极的态度来对待,需要大量人才和政府资金支持,同时,还需要政府建立监管机构,防止贪腐现象发生。此外,企业家们也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响应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规模效益。最后,低碳理念将逐步融入日常生活,减少碳排放可积少成多,社会公众在生活中做到绿色低碳,必然也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一份不可或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