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复合材料对水中染料的吸附

2022-04-26张聪璐

工业水处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碳纳米管壳聚糖染料

靳 君,张聪璐

(1.辽宁省建设事业指导服务中心,辽宁沈阳 110032;2.沈阳药科大学制药工程学院,辽宁本溪 110074)

染料废水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会产生严重影响〔1〕。工业上常用的处理方法有絮凝沉淀、氧化、吸附、生物降解等〔2〕。其中吸附法高效价廉、易于操作,被认为是一种较实用的水处理技术。与传统的吸附材料相比,碳纳米管(CNTs)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机械强度更强、化学结构更稳定,对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3-5〕等有很好的吸附效果。但碳纳米管的粒径小、分散性好,难以从液体中分离出来,会造成材料损失。

基于上述问题,笔者采用碱液沉积交联法在多壁碳纳米管表面引入壳聚糖,通过交联赋予壳聚糖酸稳定性,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复合材料,并用于水中常见阴离子染料的吸附,以期更好地发挥碳纳米管的吸附作用。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壳聚糖(CS,脱乙酰度>90%)、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茜素红(AR,λmax=422 nm)、二甲酚橙(XO,λmax=436 nm)、戊二醛、氢氧化钠、盐酸,均为分析纯。

GFL-125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D-79219电动磁力搅拌器,德国IKA公司;UV2450紫外扫描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HZQ-C空气浴振荡器,哈尔滨东明医疗仪器厂;UPtra Plus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Carl Zeiss公司;EQUINOX 55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仪,德国Bruker公司。

1.2 材料制备

采用碱液表面沉积交联法〔6〕制备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复合材料。先将一定质量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分散在100 mL壳聚糖(CS)溶液(壳聚糖溶于100 mL质量分数为2%的醋酸溶液中)中,超声处理10 min后搅拌1 h。将质量分数为8%的氨水滴入MWCNTs∕CS分散体系至pH为10~11,使壳聚糖析出形成凝胶并沉积在碳纳米管表面。将混合物加热至50℃,加入一定量的交联剂戊二醛(GA),用于交联表面沉积的壳聚糖。离心收集交联产物,用稀醋酸洗涤产物以去除表面未交联的壳聚糖,最后水洗数次至中性,在60℃下真空干燥24 h。干燥后的产物为表面疏松多孔的片状物,即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复合材料(MWCNTs∕CS),研磨成粉末待用。

1.3 吸附实验

1.3.1 pH对MWCNTs∕CS吸附性能的影响

分别取50 mL 100 mg∕L的AR溶液和50 mL 50 mg∕L的XO溶液,用0.1 mol∕L的NaOH溶液和0.1 mol∕L的HCl溶液调节pH分别为4、5、6、7、8、9,投加20 mg MWCNTs∕CS,于25℃、150 r∕min恒温振荡条件下进行吸附实验,考察溶液p H对复合材料吸附性能的影响。

1.3.2 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

分别取50 mL质量浓度为0、40、60、80、100、120 mg∕L的AR溶液和50 mL质量浓度为0、40、60、80、100、120 mg∕L的XO溶液,投加20 mg MWCNTs∕CS,于25℃、150 r∕min恒温振荡条件下进行吸附实验,不同时刻取样测定吸光度,进行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研究。

1.3.3 吸附热力学

分别取50 mL质量浓度为20、40、60、80、100、120 mg∕L的AR溶液和50 mL质量浓度为0、40、60、80、100、120 mg∕L的XO溶液,投加20 mg MWCNTs∕CS,恒温振荡器转速150 r∕min,分别在25、35、45℃下进行吸附实验,考察不同温度下复合材料的吸附性能。

1.4 分析方法

采用紫外扫描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吸光度,其中茜素红与二甲酚橙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422、436 nm;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采用红外光谱仪对材料进行分析,范围为400~4 000 cm-1。

2 结果与讨论

2.1 材料表征

MWCNTs∕CS复合材料的SEM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MWCNTs∕CS复合材料的SEM照片Fig.1 SEM images of MWCNTs∕CScomposite

由图1可见大量壳聚糖沉积在碳纳米管表面,证实了通过碱液沉积交联使壳聚糖和碳纳米管发生结合。碳纳米管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可提供丰富的吸附位点;壳聚糖含有大量氨基,可结合阴离子染料。

CS、MWCNTs和MWCNTs∕CS的 红 外 光 谱(FTIR)谱图如图2所示。

图2 CS、MWCNTs、MWCNTs∕CS的红外谱图Fig.2 FTIRspectra of CS,MWCNTs and MWCNTs∕CS

由图2可以看出,CS谱图中3 440 cm-1为—NH2和—OH的特征吸收峰,1 656、1 597 cm-1分别为C==O的伸缩振动峰和弯曲振动峰,1 086 cm-1为C—O的伸缩振动峰。MWCNTs谱图中,1 153、1 639、3 489 cm-1为C—O、C==C和O—H的特征吸收峰,其中C—O和O—H来自MWCNTs表面的少量羟基,2 860、2 924 cm-1处为C—H的伸缩振动峰。MWCNTs∕CS的红外谱图中,3 440 cm-1处的特征峰被保留,1 656、1 597、1 086 cm-1处的吸收峰偏移,且吸收强度发生变化,表明复合材料中CS与MWCNTs发生结合。

MWCNTs和MWCNTs∕CS在水中的分离性能如图3所示。

由图3可见,纯的多壁碳纳米管颗粒较小,在水中分散性良好,但是分离性能较差,很难自然沉降。而对于MWCNTs∕CS,壳聚糖和多壁碳纳米管复合后的粒径变大,在水中能够快速沉降,实现固液分离,表现出优异的分离性能。

图3 MWCNTs(a)和MWCNTs∕CS(b)的分离性能Fig.3 Separation performance of MWCNTs(a)and MWCNTs∕CS(b)

2.2 制备条件对MWCNTs∕CS吸附性能的影响

考察了m(MWCNTs)∶m(CS)、戊二醛(GA)投加量、温度、交联时间等制备条件对MWCNTs∕CS吸附性能的影响:(1)在壳聚糖乙酸溶液质量分数为2%、体积为100 mL的条件下,设置m(MWCNTs)∶m(CS)分别为1∶1、1∶2、1∶3、1∶4、2∶1、3∶1;(2)在m(MWCNTs)∶m(CS)为1∶4、壳聚糖乙酸溶液质量分数为2%、体积为100 mL的条件下,设置GA投加量分别为1.0、1.5、2.0、2.5、3.0 mL;(3)在GA投 加 量 为2.5 mL、m(MWCNTs)∶m(CS)为1∶4、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设置交联温度为30、40、50、60℃;(4)GA用量为2.5 mL、m(MWCNTs)∶m(CS)为1∶4、交联温度为50℃、其他条件相同,交联时间分别取3、4、5、6 h。不同条件下制得的MWCNTs∕CS复合材料对AR、XO的吸附性能如表1所示。

表1 制备条件对吸附性能的影响Table 1 Effect of preparation conditions on adsorption performance

由表1可知,随着CS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对AR、XO染料的吸附能力增大,可能是因为壳聚糖表面提供了更多氨基,与阴离子染料的负电基团结合,使得吸附量增大。m(MWCNTs)∶m(CS)为1∶4时吸附效果最佳,对AR的去除率达到95.71%,对XO的去除率达到85.78%。GA用量为2.5 mL时制得的MWCNTs∕CS吸附效果最好,AR去除率可达98.6%,XO去除率达到85.14%。交联温度为50℃时,制备的复合材料对AR去除率可达98.93%,对XO去除率可达98.80%。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交联剂活性增大,促进交联反应进行;但温度继续升高后会有部分戊二醛发生自聚,从而影响壳聚糖的交联,最终导致材料的吸附性能略有下降。交联时间为5 h时MWCNTs∕CS复合材料对AR去除率最高,可达到99.60%,对XO的去除率达到99.70%。

2.3 吸附性能

2.3.1 溶液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在最佳条件下合成MWCNTs∕CS,考察溶液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p H对MWCNTs∕CS吸附性能的影响Table 2 Effect of pH on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MWCNTs∕CS

由表2可见,p H在4~6时MWCNTs∕CS对AR、XO的去除率较高,其中p H为6时MWCNTs∕CS对AR的去除率达到99.10%,对XO的去除率达到99.70%。原因可能是AR和XO在酸性溶液中带负电,而复合材料表面带有氨基,两者易通过静电作用发生吸附,因此酸性条件下吸附效果最好。

2.3.2 吸附动力学

考察了不同初始质量浓度下MWCNTs∕CS对AR和XO的吸附效果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

图4 不同初始质量浓度下MWCNTs∕CS对AR(a)和XO(b)的吸附效果Fig.4 Adsorption of MWCNTs∕CSon AR(a)and XO(b)at different initial mass concentrations

由图4可见,前60 min内吸附速率较快,主要是由于吸附初期壳聚糖和碳纳米管有大量吸附位点未被占据;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吸附位点减少,吸附速率降低,最终达到吸附平衡。同时,初始质量浓度会影响MWCNTs∕CS对染料的吸附过程:随着染料初始质量浓度的提高,吸附平衡时间延长,平衡吸附量增加。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吸附传质推动力增大,平衡吸附量更高。为研究吸附过程的动力学,采用拟一级动力学模型〔式(1)〕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式(2)〕进行拟合,相关参数如表3所示。

表3 拟一级、拟二级动力学拟合参数Table 3 Fitting parameters of pseudo first order and pseudo second order kinetics

式中:K1——拟一级动力学常数,min-1;

K2——拟二级动力学常数,g∕(mg·min);

Qt——瞬时吸附量,mg∕g。

由表3可以看出,拟一级动力学的R2较低,且最大吸附量与实际吸附数据相差较大;拟二级动力学的R2均>0.99,且Qe与实际值较接近。因此得出结论,2种染料的吸附均为化学吸附过程,且吸附速率受染料质量浓度与吸附剂性能的共同影响〔8-9〕。

2.3.3 吸附等温线

MWCNTs∕CS对2种染料的吸附等温线如图5所示。分别用Langmuir〔式(3)〕、Freundlich〔式(4)〕和Temkin方程〔式(5)〕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

图5 染料吸附平衡时Q e与C e的关系曲线Fig.5 Curves of Q e versus C e relationship at adsorption equilibrium

式中:Qm——饱和吸附量,mg∕g;

KL——Langmuir常数,L∕mg;

K——Freundlich常数,mg·g-1·(L·mg-1)1∕n;

n——与表面非均匀程度有关或表面吸附点能量分布有关的常数,>1说明吸附过程为优惠吸附;

AT——与结合能相关的吸附平衡常数,mg∕L;

BT——与吸附热相关的常数,L∕g。

用OriginPro8.5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见表4。

由表4可见,3种等温线拟合的R2均>0.9,Langmiur拟合时AR和XO的最大饱和吸附量分别为500.0、519.5 mg∕g。由Frendlich方程可得n值分别为1.887、1.715,均>1,说明2种染料的吸附均为优惠吸附〔10〕。结合Temkin方程拟合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对染料的吸附不是均匀单层吸附,而是同时存在多分子层吸附。

表4 不同吸附等温式拟合数据Table 4 Fitting data of different adsorption isotherms

2.3.4 吸附热力学

将不同温度下的ln(Qe∕Ce)对1∕T作图并进行线性拟合,如图6所示,计算热力学参数,见表5。

图6 MWCNTs∕CS吸附染料时ln(Q e∕C e)与1∕T的关系Fig.6 Relationship between ln(Q e∕C e)and 1∕Tfor MWCNTs∕CSadsorption of dyes

表5 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参数Table 5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由表5可知,复合材料MWCNTs∕CS吸附AR、XO过程中ΔH<0,说明吸附均为放热过程,降温有利于吸附进行。ΔG<0表明复合材料对染料的吸附过程为自发不可逆。随温度的升高ΔG绝对值均减小,说明温度升高会使驱动力变小,即高温不利于吸附发生,这与ΔH的结论相符。2种染料的ΔS均为负值,表明吸附过程为熵减过程。

3 结论

采用改进碱液表面沉积交联法制备得到MWCNTs∕CS复合材料,对酸性阴离子染料茜素红和二甲酚橙进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MWCNTs∕CS对茜素红和二甲酚橙均有良好的吸附性能。MWCNTs∕CS对茜素红和二甲酚橙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为放热、自发、单分子层和多分子层结合的吸附过程。

猜你喜欢

碳纳米管壳聚糖染料
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复合材料对水体中农药的吸附
海绵负载双组分凝胶剂对染料吸附的研究
有机酸溶剂体系中壳聚糖膜性能的研究进展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中国染料作物栽培史
微观视角下超声酸处理时间对碳纳米管结构与形态的影响
三种不同分子量6-羧基壳聚糖的制备、表征及其溶解性
多壁碳纳米管和重金属镉的细菌毒性及影响机制
碳纳米管可控制备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染料、油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