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学分析与研究
2022-04-26刘潇娴
刘潇娴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人们喜爱的俄语文学作品有很多,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上尉的女儿》《安娜·卡列尼娜》《静静的顿河》《死魂灵》《父与子》《复活》等。这些优秀的俄语文学作品,陪伴着人们的生活,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让人们感到幸福、踏实、充满斗志。在一部优秀的俄语文学作品中,“语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关系到读者的阅读体验,也关系到整个作品的内在价值。深入分析俄语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学问题,是为了更好地走进俄语文学作品,全面理解俄语文学作品的现实意义。
一、俄语文学作品的发展历程
回顾过去、分析现状,俄语文学作品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古代文学时期”“近代文学时期”和“现代文学时期”。这期间,涌现出大量优秀作家、优秀作品,带给世界人民难以估量的精神财富。
第一阶段:在十七世纪、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俄语文学作品处于典型的“古代文学时期”。在这个时期,代表作家主要有西密翁·波洛茨基、苏马罗科夫、德米特里耶夫等。西密翁·波洛茨基属于杰出的宫廷诗人,苏马罗科夫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和剧作家,德米特里耶夫则是感伤主义派的优秀诗人[1[。这些作家乐于歌颂理想、批判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正是因为这些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推动着早期俄语文学作品健康发展。
第二阶段: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俄语文学作品正式迈入“近代文学时期”。这是俄语文学作品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时期,代表作家主要有德鲁日宁、费特、列夫·托尔斯泰、库普林、蒲宁、普希金、契诃夫等。在这个时期,俄语文学作品的形式开始丰富起来,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俄语诗歌、俄语小说。这些诗歌、小说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情怀,成为俄语文学作品区别于其它文学作品的一种鲜明特色。也是在这个时期,基于欣欣向荣的发展环境[2],俄语文学作品开始出现不同流派,深刻影响着俄语文学作品的发展走向。
第三阶段:从二十世纪初到现在,俄语文学作品开始进入“现代文学时期”。相对而言,这个时期的俄语文学作品,并不像近代文学时期那样蓬勃。这主要与社会政治变革有关。受到社会政治变革带来的各种影响,俄语文学作品展现出“内部分裂”“外部融合”的发展特点。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家是特里丰诺夫、帕斯捷尔纳克等。
时代在不断更迭,俄语文学作品不可能不发生任何变化[3]。只不过,在复杂、深刻的变化之中,俄语文学作品始终持有自己的语言学特色,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去孜孜不倦地探索。
二、俄语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学分析
社会在不断变迁,俄语文学作品在不断发展。当前,优秀的俄语文学作品很多,深刻影响着世界文学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精神生活。关于俄语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学分析,可以围绕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家展开,比如说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等。透过这些作家的俄语文学作品,可以充分展现语言学的深邃和社会价值。具体分析如下。
(一)普希金的俄语文学作品
谈及俄语文学作品,不得不说到具有浪漫情怀的普希金。普希金出生于一个贵族地主家庭,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是俄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作家、诗人。在他的创作中,以诗歌居多。回顾普希金一生的创作生涯,他发表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亚历山大·普希金诗集》《鲁斯兰和柳德米拉》《自由颂》等。这些优秀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在世界文坛上闪闪发光、占据重要地位。年轻时的普希金才华横溢,结识了心爱的妻子娜·尼·冈察洛娃。两人婚后幸福、甜蜜,直到1837年[4]。由于法国籍纨绔子弟丹特斯多次纠缠娜·尼·冈察洛娃,普希金与对方展开了一场激烈决斗。最终,普希金在决斗中身负重伤,不幸离世。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普希金所创作的大部分诗歌,篇幅并不长,语言风格偏向简洁、凝练,整体行文结构比较紧凑,带给读者的感觉是精致、清丽脱俗。在普希金的诗歌作品中,涉及的语言风格比较“多样化”:第一,包含浪漫、温馨的诗一般的语言,如“像你一样,磅礴、忧郁、深远,像你一样,顽强而又坚韧……”。第二,包含朴实、真挚的生活用语,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第三,包含一些乡野民间的俚语词汇,如“拿破仑就是在那儿长眠,他在那儿的苦难中安息……”。正是因为语言风格多样化,带给读者的体验也相当丰富。除了诗歌,普希金还创作了大量小说、戏剧[5]。在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上,其语言风格都带有一些诗歌情怀,读起来颇具韵味,让人感觉浪漫而质朴。
(二)列夫·托尔斯泰的俄语文学作品
在俄语文学漫长的发展史上,列夫·托尔斯泰就像一颗与众不同的璀璨之星,照耀着俄语文坛,并深刻影响着世界文坛。列夫·托尔斯泰出生于1828年,他虽然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但生活并不平静。在列夫·托尔斯泰很小的时候,便失去了父母,从此常年寄居在亲戚家。1844年,列夫·托尔斯泰进入喀山大学。在求学期间,列夫·托尔斯泰的综合成绩并不好,但表现出对文学的强烈兴趣。在1851,列夫·托尔斯泰加入高加索军队,在军队中服役[6]。正是在这个阶段,他开始进行大量文学创作。人们熟悉的《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都是列夫·托尔斯泰极具影响力的代表作。步入晚年之后,列夫·托尔斯泰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在1910年,病逝于一个小站。
列夫·托尔斯泰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之一,作品中传达着深沉的批判思想。他曾多次参与农奴制改革,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行为上,列夫·托尔斯泰都极具社会责任感,对当时所处的社会格局有清晰、深刻的个人理解,对底层的劳动人民也有真挚的关怀。正是基于这份社会责任感,在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上,列夫·托尔斯泰提倡朴素、简洁、具有一定思想性,强调以语言来传递人性关怀。而且,在列夫·托尔斯泰的人生理想中,一直渴望建立“乌托邦式”的平等团体,这使得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多了一份“纯真”[7],更加容易触动读者。
(三)契诃夫的俄语文学作品
契诃夫(1860年—1904年),1879年正式进入莫斯科大学医学系,接受系统化教育。这段学习经历,对契诃夫一生的文学创作,都产生重要影响。在1884年,契诃夫顺利毕业,从此一边行医,一边进行文学创作。契诃夫的作品多次入选教科书,如《套中人》《变色龙》等[8]。在俄国十九世纪末期,契诃夫的作品影响力极大,他被人们称为“二十世纪世界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关于契诃夫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风格,可以从这些视角去理解:一方面,由于学医、行医经历,契诃夫往往会以医生的视角,细致地观察事物、呈现事物,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细腻程度,容易引起读者共鸣。这一点,通过《第六病室》《外科手术》《乡村医生》等作品,均可体现。另一方面,在契诃夫的情感经历中,出现了两位非常重要的女人。一位是初恋米齐诺娃,另一位是妻子克尼碧尔。以米齐诺娃为例,契诃夫与她相恋9年,当米齐诺娃移情别恋时,契诃夫创作了《跳来跳去的女人》,其语言风格既浪漫,又带有伤感、无奈、离别、遗憾。
(四)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的俄语文学作品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年—1883年),是俄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出生在奥廖尔省的贵族家庭,曾在莫斯科大学、彼得堡大学进行系统化学习。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屠格涅夫结识了许多优秀的作家朋友,如莫泊桑、都德、左拉、龚古尔等。与这些作家朋友的深入接触,带给屠格涅夫很多启发,深刻影响其文学创作。屠格涅夫代表作品主要有《贵族之家》《处女地》《父与子》《罗亭》《前夜》《阿霞》《初恋》等。1883年9月,在法国巴黎,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因病离世。
从儿时到暮年,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屠格涅夫并没有因为自己是贵族出生,漠视底层人民的苦难、无助,他一直厌恶农奴制度。这种厌恶的情感,可以体现在他的诸多文学作品中,逐渐成为一种有特色的语言风格。在1847年,屠格涅夫开始为《现代人》杂志写稿,其语言风格十分犀利,又不失优美,主要立足自由主义视角、人道主义视角,抨击农奴制度的阴暗面,唤起人们的自我思考。在1847年—1852年,屠格涅夫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完成其代表作品《猎人笔记》,这是一部反映农民和地主之间复杂关系的文学作品,整个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就是农奴制度。在这部作品中,屠格涅夫写道:“农人带笑把一切讲给我们听,仿佛讲的是别人的故事;可是他那双眯拢的小眼睛里噙着泪水,嘴唇抽搐着”,“任何人在社会上都有一个地位,不论是什么样的地位,都有交往。不论是什么样的交往”,“任何不幸都是可以承受的,天下没有走不出的困境”……凭借质朴、细腻、唯美的语言风格,《猎人笔记》这部作品走进许多读者的内心世界,影响着一代代读者。反农奴制度的社会责任感,成就了这部伟大的作品,带给屠格涅夫许多荣誉,但作品中流露出来的反农奴制度倾向,也引起当时政局的极大不满。当屠格涅夫追悼果戈里时,当时
政局以此为理由逮捕了屠格涅夫,并将他放逐出去。然而,在这段被放逐的特殊时期,屠格涅夫没有丧失斗志,没有放弃文学创作,他开始进入文学创作的旺盛期,陆续创作出一系列优秀的文学创作,比如说,1856年的作品《罗亭》、1859年的作品《贵族之家》、1862年的作品《父与子》、1877年的作品《处女地》……苦难使屠格涅夫的文笔更犀利,其语言风格更加有自己的特色。回顾屠格涅夫的一生,他的文学创作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毫无波澜,但他走的很坚定,始终不忘自己的初心。
三、结语
从过去到现在,俄语文学作品一直在变化、发展,其语言学带有鲜明的特色,值得人们深入学习、研究。需要注意的是,对俄语文学作品语言学的研究,不能过于封闭,要打开思路,要结合各种客观因素。未来,为了更好地了解俄语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学特点,相关人士既要从语言学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也要建立“语言学+”视角,从“语言学+政治”“语言学+经济”“语言学+历史”“语言学+艺术”等融合视角出发,展开详细分析。这样一来,人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俄语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