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统手作缠花研究与创新实践
2022-04-26杨林谭秋凤冯慧王江红姜菊
杨林 谭秋凤 冯慧 王江红 姜菊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为了探索缠花手工艺如何在现代环境下进行有效的传承与推广,现今将以英山缠花来详细解析民间缠花的民俗蕴涵和手工技艺。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得知民间手工艺缠花多应用于人们的出生,结婚等民俗活动等。手工艺缠花虽然看似简单,实则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它结合了中国风的元素,然而中国风元素在国际舞台上大展经纶,所以很多高端品牌服装设计师都把目光转向中国风,制作更多旗袍之类的服装。然而,现今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很多像手工艺缠花这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的流失,很多技艺已逐渐生疏以至于被遗忘,其主要原因是人们保护能力,宣传能力还不到位。因此为了民间手工艺的长远发展宣传到位,要坚持走向多元,走向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让民间手工艺缠花发扬光大。
一、研究区域
民间手工艺缠花常用于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网上的资源学习到各个地区的缠花技术,每个地区的手法都各不相同,都有各自独特的手法。我们主要研究的是湖北省英山县的英山缠花,由于条件有限,我们只能从网络上获取资料、视频以及通过阅读文献等来研究。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后知道,英山缠花其实并没有详细的历史资料,现今这些缠花爱好者和学者都是通过老人以及一些爱好者口中得知。缠花始于唐宋时期,随着时间流逝人们对缠花的工艺进行改良,最终到达巅峰期。现今的缠花传承人制作的是官商大户人家缠花,工艺完整。还有缠花中所用的材料蚕丝线尤为重要,这些因素促使英山缠花的发展。它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以及审美表现形式蕴含着英山人民的精神和心理追求,结合了几代人思想观念逐步推广的民间艺术形式。
二、研究方法
本文是关于湖北省英山县的民间传统手作英山缠花的创新实践与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通过网上查阅大量的资料以及通过知网、贵州数字图书馆和万维书刊网等阅读大量的期刊和文献了解英山缠花的所有情况,实现对民间手工艺缠花最初印象的构造。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研究英山缠花有着重要意义,方法上的借鉴和在成果上更深层次的研究和传承。首先,我们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对英山缠花的传承及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的研究和了解,确定了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然后,利用中国知网、贵州数字图书馆等相关网站进行检索并且收集有关非物质文化英山缠花的文化传承和其他的民间手工艺文化传承的国内外文献进行归纳和分类,最终得以对理论资料做对比得到更准确的结论。
三、民间传统手作缠花发展的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也有所改变,正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当今社会来说非常难得,人们要想不断传承优良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要与时俱进;然而现在,甚至有的已经失传,所以应引起重视。我们不能盲目地坚持老套的传统手艺,要学会适应当今时代的变化,才能更好地使之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流传千古。需要对常规方法适当进行改进,创新和改变缠绕花的风格和表现形式,借鉴多种元素,制作出更多花样,符合时代的更多产品,让更多的人去了解缠花,学习缠花手艺。缠花这项传统手工艺在目前社会中,传承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在发展的同时也有不少的影响因素。
缠花艺术发展的影响因素有:产品影响力不够、制作周期长和制作过程繁杂,在市场销售上难以掌握。1986年,鹰县文化中心对“纠结”花进行了发掘整理,收集了少量原作和部分副本。缠花在社会上也具有很大的艺术价值,然而知道这种艺术的人却非常的少,就当地人了解的都不多,更别说其他地方的人了,所以要重视缠花传承。
缠花工艺的传承大多还是以师徒相授、家族传承等方式,且相关的文献记载非常少。现在喜欢缠花的人主要是缠花产地,还有部分汉服爱好者。汉服爱好者喜欢把缠花戴在头上,作为发髻装饰,不仅符合汉服搭配,还别有一番风味,更加突出缠花的特点。缠花传承方式少,以师徒相授和家族传承,然而这些手工艺人大多数没有经过美术基础训练,缺乏理论指导和缺乏现代化的设计意识,使其缠花作品过于传统化。于是就要去不断的改进制作工艺方法和创新更多出更多的花样,结合当今社会背景时代元素,打造出更多符合现在的缠花花样,吸引更多的人的眼球并且爱上缠花,使缠花发展趋势不断上升。
和其他传统艺术一样,包装鲜花的艺术也由师徒传承,只有极少数人掌握了这项手艺。缠花是一项很独特的手工艺品,成品非常的精美,把缠花当作头饰和插花或者服饰搭配;缠花的制作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丝线和铜线在花样纸板上慢慢一圈一圈缠绕出来的,有各种花、蜻蜓、蝴蝶等样品,花类有梅花、凤街花、彼岸花、双生花、菊花等,花样各式各样。生产企业专注于英山打结的设计、制作和组合。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分工,所以很难提高产量。
纯手工制作的缠花工艺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制造不易,使得缠花发展空间小,市场前景不良;被现代机械化时代下大批量、快速、成本低的其他工艺品所抢占先机。
传统的缠花首饰配色大胆,色彩过于艳丽,不符合现代审美。在这个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之下,基于社会主义新时代人们审美能力的不断提升,对美的需求的提升,让缠花首饰不得不改变。
四、缠花现状
近两年,随着对文化信心的增长和中华文化的复兴,让许多人有勇气穿上汉服,他们走上了街头、走到了国外。形成古色古香氛围的不仅仅有汉服,还有那些精致的发夹发饰。虽然说许多的发夹发饰都可以用机器制作实现批量生产,然而传统手工制作的发饰还是很受欢迎,例如缠花,受到了大众的青睐。但是,强烈的购买欲望往往会因为其售卖的价格而打起退堂鼓。其中,不仅仅是因为手工制作的发夹发饰价格远远高于机器制造的发夹发饰,还有工期长、保存困难的问题。因为缠花大多数都是硬纸、蚕丝线、铜丝缠绕而成,平时在佩戴、保存时要格外注意。也有用铜片制作缠花的手艺人,但是,用铜片制作的缠花,缠的过程中相对于硬纸来说更加容易勾丝、露白,且容易划伤手,成本也会更高。缠花忌水忌油,不论是硬纸还是铜片制作,因为其制作材料的特殊性,其保存时都需要格外的注意。对于制作缠花的手艺人来说,制作艰苦、成本上升和耗时耗力是现如今最大的问题。但是仍然有许许多多的人入坑缠花,在许多平台上我们都能够看到她们的身影,我们称这些手艺人为簪娘,她们凭借着缠花可以赚钱。但是,更多的簪娘大多数是为爱发电,平时,她们和大多数人一样上下班,闲暇时间才会制作缠花,以正业养副业。虽然说制作缠花的材料不是很贵,但是制作一个缠花成品的时间有时候需要两三个小时,缠花的大小不同所需要的时间不同,不同的花型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同。虽然制作所需要的时间长,但是售卖的时候却很难卖出高价,花两三个小时制作出来的缠花可能只能卖出几十块钱。对于消费者来说,追求的是价廉物美。疫情期间,许多地区居家隔离,许多簪娘停工居家制作缠花,导致缠花市场饱和,缠花很难能卖出与其劳动付出相匹配的价格。得到与付出的不匹配让许多手艺人放弃缠花。但是,仍然有许许多多的人在坚持着,有人离开,有人加入。她们在原有的基础上继承、创新。那么缠花有着什么样的魅力呢?
英山缠花源于宋朝,盛于清朝,是由彩色丝线缠绕于人造胚架制作而成的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品,具有立体刺绣、剪纸、线雕等形态特征。主要用于人类的生诞、婚宴、寿辰、治丧等民俗场合。缠花的制作材料也有很多种,如紧捻绣线、紧捻蚕丝线、蚕丝线、绒线等。不同的线做出的质感也有区别,其中用紧捻蚕丝线制作的缠花远远的看去会有一种水波纹的光泽感,价格不菲,一般是用来珍藏的。现如今有很多的年轻人会在大喜之日选择用红色的缠花作为配饰,或是头戴的发冠、发簪,或是缠花做的捧花、或是喜扇、或是衣服所用的胸针等,美丽大方,很受欢迎。
五、缠花的创新发展建设
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可持续发展理念紧紧相依,有利于传统非遗产技艺的活态传承。手工艺品缠花是我们民间手艺的一种,在随着当今社会的整体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下,手工艺品缠花可能面临着淘汰的威胁,首先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必定导致手工艺品缠花被其他更新奇的物质所代替。其次是手工艺品缠花在时间问题上没有占到一定的优势地位,过程烦琐,制作周期较长。最后,手工艺品缠花在当代青少年或者老年人眼中见闻较少,受地方区域的影响,很多人不了解手工艺品缠花的重要价值,在大多数少数民族中,在嫁娶中会用到手工缠花的作品,代表着对自己婚姻的美满祝愿。所以,我们更应该使手工艺品缠花的价值得到传承。
缠花的可持续性发展不仅需要健康而绿色环保的元素,同时还需要具有新颖的视觉质感。给观赏者鲜明、醒目的心理感染力,才能引起人们的艺术共鸣。例如台湾缠花代表人陈惠美、林佩莹、施于婕,在其作品中大胆创新,选用各具特色的新材料加以应用。如在线材的选择方面,除了丝线外还加入了一些有助于安神醒脑的合成纤维材料、有助于血液循环的新型纤维等,甚至是具有特殊功能性的反光纱、夜光纱、感温变色纱线,不仅在缠花的光泽度上更有质感,同时也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在底板的选择方面使用废弃的包装纸盒,这类材料的二次再利用本身就契合绿色环保设计理念。未来缠花纸板材料也可选择具有一定柔韧性的亚克力塑料薄板不仅防潮、防湿、耐用,同时在丝线缠绕的过程中还可以加入珍珠、海蓝宝、金石、珊瑚石、水钻等,亦可将各色进口欧根纱、丝麻等与之搭配制作。依此,新材料的应用带来了新生缠花设计的可行性和持续性。在当今社会全球化、现代化文明的进程中,应秉持身心健康和绿色设计的理念,为其提供华丽转身的舞台。
新时代非遗传承崇尚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模式的发展,更需关注减少能源消耗、提高绿色健康和个性特征的发展方向。在此次即将举办的2022年冬季奥运会中,国家将采用手工艺品缠花来代替以往的鲜花,一方面是为了使手工艺品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到共识,另一方面是为了宣传冬季奥运会的盛大举行。其中,别出心裁的是获奖花束“奥运永恒之花”,实质是由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海派编织工艺”手工制作而成,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由残疾人士亲手制作而成,使残疾人士在空闲的时间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资源利用率高达百分之二十左右。其绒线花束不仅在中国奥运会颁奖活动仪式中得到广泛的使用,而且使运动者对此次的颁奖典礼上的花束更加期待,既实施了比较节约、健康发展的办奥理,值得永久收藏。冬奥会奖牌花束由各种花束制成,每种花的选择都蕴含着冬奥会办会的理念,特别有意义的是在冬季残奥会颁奖花束中,添加了另一种特别的花种——波斯菊,代表着坚强。“北京2022”印在花束把手的蝴蝶结缎带上,更能代表冬奥会此次活动的意义。绒花整体呈现出清新自然之感,符合2022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色调,彰显出了冰雪运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