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2022-04-26闫瑞芬邵伟张建国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研学旅行太原市高中地理

闫瑞芬 邵伟 张建国

[摘   要]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境,是有效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太原市城市地域景观研学旅行为例,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方式,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研学旅行;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太原市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04-0076-03

近年,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国内渐渐兴起一种新的教育方式——研学旅行。研学旅行通常是以班级或整个年级为单位,学生在研学导师或者教师的带领下,以集体旅行或者集体食宿的形式参与的校外体验实践活动。此类活动的目的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开阔视野,在实践中印证书本知识,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以及生活自理能力。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这表明研学旅行在国内迅速发展并成为被教育界乃至政府各部门认可的一种有益于学生成长的活动,同时也成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目前,全国各地中小学开展了许多研学旅行活动,其中存在研学主题不明确、教育效果不明显以及“重游轻学”等问题。本文以太原市城市地域景观研学旅行为例,积极探索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与研学旅行的结合点,为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设计提供参考。

一、研学旅行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又被称为 “21世纪素养”,是人适应知识社会和信息时代的需要,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一种高级能力。与工业和农业时代的“基本技能”不同,这种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和复杂交往能力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表层空间地理要素或地理综合体空间分布规律、时间演变过程和区域特征,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而研学旅行活动恰恰契合了地理学区域性的特点,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印证书本知识,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對家乡地理环境的热爱之情。与初中生和小学生相比,高中生更为成熟,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更强。相比初中生,高中生更容易遵守规则,在实践过程中也更懂得保护自身安全。因此,开展高中地理研学旅行活动是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切实有效的途径。

二、太原市城市地域景观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一)根据太原市概况选取研学地点

太原市是山西省省会,同时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太原又被称作“晋阳”。“晋阳”的叫法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晋阳在战国初期是赵国都城,后来被秦军攻下。秦庄襄王将其设为太原郡治。东汉时全国分为十三州,并州刺史部依旧设立在晋阳,这也是太原简称“并”的缘由。太原地处汾河中游、晋中盆地,煤矿储备和地下水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钢铁工业基地,机械和化工产业占据主导地位。汾河由北向南穿城而过,将太原城区一分为二。《太原市总体城市设计公示(2019年公示第295号)》指出:太原城市空间构架是构建“轴带组群式格局”,沿着汾河两岸打造出山环水绕、绿色点缀于城区之间、文化氛围浓厚的美丽太原城 。本文选取太原市较具代表性的四处城市地域景观进行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这四处分别是“汾河晚渡”景点、永祚寺、中国煤炭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其中,中国煤炭博物馆和山西博物院入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是开展高中生研学活动的极佳场所。

(二)教材分析

本次研学旅行的相关教材内容为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本节在讲述“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时从民居特色、城市格局以及建筑风格展开,分别列举了四合院、我国古代城市建设、上海石库门建筑的案例让学生体会地域文化的差异。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使用书本、图片以及影音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地域文化,而采取研学旅行的方式则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地域文化对城市景观的影响,以实践的方式加强对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研学地点简介

“汾河晚渡”景点位于太原市汾河晋阳桥段东岸,是观赏西山落日美景的绝佳之处。“汾河晚渡”是古晋阳八景之一,明代诗人张颐曾作《汾河晚渡》一诗来描述这一景致。现在此处景点包含驳岸、广场、取景平台、画舫、景石等,与周边景色共同构成了一幅汾河水碧波荡漾、晋阳桥雄伟绚丽、天际线层次分明的美丽画卷。

永祚寺,又被民间百姓称作“双塔寺”,是太原市的地标建筑,寺内大多数建筑始建于明代。永祚寺内最令人瞩目的景观就是双塔。从外观上看,这两座塔巍然屹立,雄伟异常,其为无梁砖建筑结构,做工精细,具备极高的鉴赏价值,被古人誉为“双塔凌霄”“文笔双峰”,也是古晋阳八景之一。寺内还收藏着众多书法大家的碑刻,汇集了各式各样的书体,吸引了众多书法爱好者前来参观。除此之外,寺内还培育有众多珍贵牡丹,每当花期来临之际,百花争妍斗艳,美不胜收。

中国煤炭博物馆是国家级煤炭行业博物馆,馆内收藏了许多珍贵的煤炭标本和相关研究资料。在煤炭行业领域内,此馆具备非常高的科研价值。山西作为煤炭大省,其地方支柱性产业均与煤炭有关,参观中国煤炭博物馆便于学生深入了解太原市煤炭工业的产生、发展历史和现状。

山西博物院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收藏着来自山西各地的珍贵文物,数量之多令人惊叹。山西博物院同时也承担着全省珍稀文物的保护和展览工作。它的建筑本身还具备美学价值。从外部来看,整个建筑呈现倒金字塔形,并且运用了传统院落组合手法,与院内其他景观(如水池、雕塑等)共同构造出优雅别致的画面。馆内大厅从下往上看可以发现其空间结构与应县木塔有异曲同工之处。

(四)前期准备

召开动员大会,着重对学生进行研学活动的安全教育,教导学生要遵守研学旅行规则、保障自身安全,让学生充分了解本次研学活动的时间、地点、路线和目的,要求学生预习“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一节的内容。教师准备好研学旅行意愿书、家校协议书,征求学生及家长同意。教师经过对研学路线的实地踩点,综合考虑路线的安全性和时间安排的合理性,将本次研学旅行活动分两天开展,第一天开展第一站和第二站的研学活动,第二天开展第三站和第四站的研学活动,每天出发时间为早上9点,结束时间为下午5点。

(五)研学路线及活动设计

【第一站】全体师生乘坐大巴车前往中国煤炭博物馆。学生通过参观“煤的生成”“煤炭与人类”“煤炭开发技术”等七个展厅,亲身感受模拟矿井,充分了解山西煤炭工业的产生、发展历史和现状。学生在本站的学习任务有:①通过参观煤炭文献馆,结合讲解员的解说,了解山西煤炭工业的辉煌历史及山西在全国的重要地位;②结合山西省地形图、水系分布图、资源分布图、交通区位图分析山西煤炭工业的兴盛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分析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分析工业区位布局的步骤,加深区域认知;通过实地观察,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资料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第二站】全体师生乘坐大巴车前往“汾河晚渡”观景平台。学生通过参观画舫,观看西山落日,聆听教师讲解汾河对山西人民的重要作用,明确汾河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对建成环境友好型城市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学生在本站的学习任务有:①以小组为单位,选取合适的观景地点,欣赏西山落日;②在教师的带领之下,全体学生步行至晋阳桥人行道,聆听教师讲解晋阳桥的建设历史;③听教师讲解近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后全面落实推动全省“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进程和太原市汾河景区建设工作进程;④小组讨论反思得出汾河景区治理对太原市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探究汾河对太原市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对于高中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可让学生通过实地觀察汾河景区、聆听教师讲解汾河治理相关政策,培养综合思维;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水源治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第三站】全体师生乘坐大巴车前往永祚寺,购票进入寺内,结合讲解员解说,了解永祚寺的建成历史、祗园胜景所代表的北方园林风格、永祚禅林的建筑特色,欣赏寺内牡丹盛开的美景。学生在本站的学习任务有:①跟随讲解员参观永祚寺的三进院落,了解永祚寺的历史、建筑特色、园林布局设计以及其中涉及的道家文化;②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永祚寺内的斗拱飞檐,体会明代无梁式建筑风格特点,思考“天人合一”思想在古代建筑中的体现。

设计意图:第三站的研学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地域文化在建筑风格上的体现。建筑风格往往反映了当地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永祚寺作为太原市的地标建筑,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树一帜,生动地反映了山西乃至北方的古建筑特色。采取让学生亲身参观、聆听解说的方式,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第四站】全体师生乘坐大巴车前往山西博物院。通过参观按照历史时间轴陈列的“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等七个展厅,充分了解山西两千年来的文明发展历程。学生在本站的学习任务有:①跟随讲解员,认真参观馆内各个展厅的展品,充分了解山西的历史文化;②观察主馆外观以及内部结构,感受建筑带来的美学享受。

设计意图:博物馆馆藏展品大多蕴含着浓郁的人文韵味,显示出人与社会之间的亲密关系。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当地版图随着时代变迁而发生的变化,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当地功能分区的变化,从而提升区域认知能力。

(六)研学旅行评价

本次研学旅行的评价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整个研学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表现并记录下来,最后结合学生撰写的研学旅行报告给出评价。具体的研学旅行评价表见表1。

三、总结与反思

研学旅行作为传统课堂的拓展,利用户外环境搭建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机会,可以丰富地理教学手段,有效地将书本知识与地理环境相结合,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本文中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为广大高中地理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参   考   文   献   ]

[1]  罗威,倪玲梅.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研学旅行探索与思考:以“北京云蒙山研学旅行”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5):74-77.

[2]  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10-24.

[3]  吴振华,袁书琪,贺军亮.地理核心素养视角下县级博物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以曲周博物馆为例[J].   地理教学,2021(1):59-64.

[4]  戚爽,单良,秦趣,等.基于高中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研学旅行方案设计:以辽宁省营口市熊岳镇为例[J].黑龙江科学,2020(23):16-19.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研学旅行太原市高中地理
太原市糖尿病足多学科诊疗联盟成立
太原市经济发展实现首季“开门红”
大学生研学旅行市场需求研究
对“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几点思考
研学旅行研究进展与启示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研究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