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原市社区居民对“体医融合”认知浅析

2022-04-25吴爽爽杨永红山西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杨建海山西财经大学张海莉山西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体育风尚 2022年5期
关键词:体医融合体医体育锻炼

吴爽爽 杨永红 山西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杨建海 山西财经大学 张海莉 山西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自2014-2016年国务院先后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将国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提到国家战略层面。体育与医学的深度融合发展成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如何推进“体医融合”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社区因其服务职能和服务范围涉及面广,面对人群多,作为“体医融合”服务落地的最小阵地,通过社区可以直观了解太原市社区居民对“体医融合”的认知情况。

一、开展“体医融合”的意义

“体医融合”作为一个从体育看医疗,从医疗看体育,重新认识运动,重新认识健康,重新认识疾病的过程,用一个全新的角度组合了体育与医疗的关系。

当医疗和体育都回归到增强人民体质、保障人民健康,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本源上来,两者只有充分地结合,用科学的方法指导运动,用医疗的手段服务运动,才能最终实现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这一目的。

二、社区在社会中的特殊性

社区作为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是“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根据我国社会发展情况,社区服务机构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为社区成员提供如:卫生保健服务、设置家庭病床、指导计划生育、免疫接种等社区服务,这样的职能决定了社区能够直接面对着广大“体医融合”的最终受益者。通过社区可以直观了解社区居民对“体医融合”的认知情况。

三、主要研究内容

以太原市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对该人群在“体医融合”认知程度等方面展开调研,分析研究太原市社区居民对“体医融合”的认知情况。

四、问卷发放及回收办法

运用问卷调研法,随机选取太原市11 个社区居民展开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 份,现场回收问卷200 份,回收有效率为100%。应用spss22.0 统计进行分析处理。

五、结果

(一)被调研人群基本情况

根据数据显示,被调研人群女性略多于男性,按照20-35岁和36-60 岁两个年龄段划分,分别为20-35 岁组:男子39人、女子59 人;36-60 岁组:男子43 人、女子59 人,总计200 人。(见表1)

表1 被调研人群年龄分布数据表(单位:人)

(二)被调研人群对于健身活动积极作用的认知情况

根据被调研人群对于健身活动积极作用的认知情况可知:94%的人认可健身活动是一项积极向上的活动;95.5%的人认为健身活动有益于身体健康;79%的人认为健身活动可缓解焦虑等不良情绪;83.5%的人认为其可以增强人的意志。数据显示被调研人群对健身活动的积极作用认可度是较高的。(见表2)

表2 被调研人群对健身活动积极作用的认知情况(单位:%)

(三)被调研人群对于体育锻炼的主观认知情况

根据被调研人群对于体育锻炼的主观认知情况可知:83%的人认为体育锻炼很有用;35%的人认为体育锻炼并不浪费时间;16%的人认为体育锻炼容易使人受伤;51.5%的人认为体育锻炼的体验是使人愉快的;34%的人感觉体育锻炼过后,并不影响做其他事情。作为参与体育锻炼的主体,虽然大家认同体育锻炼的积极作用,但参与体育锻炼时的情绪体验和本体感受依然是“体医融合”推广过程中影响民众接受程度的难点之一。(见表3)

表3 被调研人群对体育锻炼的主观认知情况(单位:%)

(四)被调研人群对于掌握及传播体育技能的主观认知情况

根据被调研人员对于掌握及传播体育技能的主观认知情况可知:29.5%的人并没有真正掌握正确而科学的体育锻炼技能;25.5%的人已经或有计划主动咨询专业人士有关体育锻炼技能;41%的人愿意说服大家一同参加体育锻炼。(见表4)

表4 被调研人群对于掌握及传播体育技能的主观认知情况(单位:%)

(五)被调研人群对于“体医融合”概念认知主要获取渠道情况

通过被调研人群对“体医融合”获取信息渠道限选排序选择后,按照排位第一的选项赋3 分,排位第二的选项赋2分,排位第三的选项赋1 分的记分方法,统计汇总后显示人群对于“体医融合”概念认知的主要获得渠道为:通过新闻报道获知排第一;通过看资料(书刊、视频、报纸)获知排第二;通过体育机构宣传获知排第三;通过社会体育指导员获知排第四;通过医疗康复机构宣讲获知排最后,说明在认知获取渠道上多数人是从新闻报道中了解有关“体医融合”的信息,通过“体医融合”执行机构获知的人群并不多。人们对于“体医融合”相关信息认知少,了解渠道狭窄,对“体医融合”的推进是不利的。(见表5)

表5 被调研人群对“体医融合”概念认知的主要获取渠道

(六)被调研人群对于“体医融合”推进积极意义的认知情况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作为推进健康中国的行动纲领,明确提出要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根据被调研人群对于“体医融合”推进意义的认知情况可知:90.5%的人认为推进“体医融合”有意义;仅2.5%的人认为意义不大。作为“体医融合”的最终受益方,民众对于这一理念的理解和接纳程度对于切实推进“体医融合”的实施落地影响重大。(见表6)

表6 被调研人群对于“体医融合”推进意义的认知情况

(七)被调研人群对于“体医融合”相关信息自主关注度情况

根据被调研人群对“体医融合”相关信息自主关注度情况可知:仅6.5%的人能经常关注“体医融合”相关信息;57.5%的人只是偶尔关注;36%的人并不会自主关注相关信息。提示大家自主关注“体医融合”相关信息的内源性动力不够。(见表7)

表7 被调研人群对于“体医融合”相关信息自主关注度情况

六、讨论

(一)当前大众对“体医融合”的理解

当前界内对于“体医融合”的概念尚未统一标准,但其核心理念基本一致。主要指运用运动与医学共同干预的方式,在促使人们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增强体质,增加免疫力,预防疾病发生的同时,通过运动锻炼对疾病进行综合治疗,增进其康复效果,将预防和治疗有机结合。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因此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医疗负担,“体医融合”作为维护人类生命全周期的新型防控体系,能够为民众提供更加全面的健康安全保障与效果评估,两者的有效融合是实现全民健康宏伟目标的有效途径。

(二)社区在推进“体医融合”中的重要作用

社区作为“体医融合”最终受益人群的集聚地,是宣传“体医融合”网格化落地的最小阵地,也是最终目标。社区人群对“体医融合”的认知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众对体医服务的真实了解状况。“体医融合”要想广而深远的开展,做好、做深对广大民众认知理念的宣讲与体育锻炼技能的科普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体医融合”能够实现深远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七、结论

1.被调研人群对于体育锻炼所带来的积极作用有较高认可度,但参与体育锻炼人群的主观认知和本体感受依然是直接影响体育锻炼效果和“体医融合”推广时民众对其接受程度的难点。

2.人们对于“体医融合”了解渠道比较狭窄,人群对其认知程度低对于“体医融合”的广泛推进是不利的。

3.“体医融合”推广的最大化离不开全民对其认知程度的最大化和支持意愿最大化,民众作为“体医融合”落地后的最终受益方,他们对“体医融合”的认知和支持是重要基础。

4.被调研人群对于“体医融合”相关信息自主关注度不高,需要在政府部门加大宣传与支持力度的同时在社区积极开展广泛而多样的宣讲,积极探索适合社区自身特点的融合模式,构架良好的社区宣传框架。

八、建议

本次调研反映的现状并不乐观。人们对于新生事物的认知程度决定了该事物发展壮大的平台与基础,调研显示对于“体医融合”相关信息被调研人群的认知程度还有待提高。

1.建议继续全面加强“体医融合”理念、模式宣传力度,条件合适开展更大规模、不同层面的调研活动,从上而下发掘制约我省“体医融合”推进发展的深层原因。

2.建议加强“体医融合”宣讲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做好让民众了解“体医融合”的宣传工作,并将其作为实现山西全民大健康的重要窗口之一。

猜你喜欢

体医融合体医体育锻炼
后疫情时代安徽省体医融合现状的调查研究
健康中国视域下体医融合的理论基点与践行向度
边界与可能:体医融合中的身体、技术与知识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关于体医融合人才培养的探析
“体医融合”下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
体医融合背景下社区医疗与体育健康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体医融合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创新模式与路径选择
在社区实施:“体医结合”促进健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