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黄灌区首部枢纽泥沙输移特性与流速试验研究

2022-04-25宁少雄孙耀民吴文勇肖娟赵永安赵志华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实测值泥沙流速

宁少雄,孙耀民,吴文勇,肖娟*,赵永安,赵志华

(1. 太原理工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2. 运城市尊村引黄灌溉服务中心,山西 运城 044099; 3.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48; 4. 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新疆 石河子832000)

黄河以泥沙多闻名,引水必引沙.引黄灌区沉沙池、后池、干渠泥沙含量大,淤积重,导致灌溉水利用效率低,然而灌区泥沙具有双面性.王延贵等[1]在引黄灌区一系列实测数据的基础上,探讨了泥沙启动规律和淤积机理,总结了典型引黄灌区水、沙分布的规律与特点,分析并验证了适用于典型灌区的挟沙力公式.韩其为[2]阐述并验证了泥沙起动的统计学规律.程秀文等[3]对黄河水沿垂线分布的含沙量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首部枢纽整治泥沙的重要性.胡春宏[4]针对泥沙灾害提出了资源化利用、联合优化配置与水沙调控治理方略.尚静[5]针对黄河淤积问题,提出通过水源和沉沙池两方面减沙,并通过优化输水断面等提高挟沙力.卢红伟等[6]提出减少泥沙的途径主要是减少黄河水泥沙含量或减少引水,对于引水后的泥沙主要通过沉沙池沉降粗沙来实现沉降拦截.文献[7-8]探讨了不同粒径泥沙的扬动机理,得到了一些成果与结论,但针对渠道和首部枢纽的研究相对较少.

文中为提高灌区输配水利用效率,重点是减少泥沙含量和粗沙的引入,因此急需对首部枢纽展开试验研究,提出减少粗沙引入的措施与阈值,为尊村引黄灌区泵站高效提水与减沙提供一定依据.

1 研究区域概况

尊村一级站位于黄河小北干流中段右岸尊村咀上,共有10台机组,为实现侧向进水,设计提水流量定为46.5 m3/s,灌溉面积为11.06万hm2,同时,它还承担着工业用水与城市用水.由于需水量大和泥沙含量大导致灌区淤积问题突出,其中1/3淤积在沉沙池内,1/3淤积在渠道,严重影响了干渠的输配水能力.

2 材料与方法

2.1 监测点及断面布置

试验研究区域位于尊村引黄灌区一级站,整个枢纽监测布置从泵前黄河口至沉沙池出口,长1 640 m,各监测断面距离不等,如图1所示.根据试验需求,在引黄口、前池、进水口、后池、沉沙池进口、沉沙池出口布设监测断面,选取不等距典型断面.共选取7个监测断面,分别为泵前断面Ⅰ、断面Ⅱ、断面Ⅲ、断面Ⅳ,泵后断面Ⅴ、断面Ⅵ、断面Ⅶ,如表1所示.当沉沙池关闭时,监测断面Ⅴ和断面Ⅵ,当沉沙池开启时,监测断面Ⅶ和断面Ⅵ.

图1 断面布置图

表1 断面桩号

2.2 监测及采样方案

2019年5—7月对所布置断面进行监测及取黄河水样.各机组运行稳定后,记录其工况,准备1.5 L采样瓶,采用积深法按照图2采集黄河水样,不同断面采集黄河水样时间间隔计算式为

(1)

根据《河流流量测验规范(GB 50179—2015)》[9],如图2所示,布置3条测深、测速、测沙垂线,且三者互相重合,使用Starflow 6526超声多普勒仪测量水深、平均流速和水面宽度.

图2 断面取样布设图

2.3 泥沙水处理与分析方法

泥沙水样经定容、静置,并采用虹吸法吸取上清液1 000~1 200 mL,将剩余泥沙水样倒置于烧杯中,经烘箱烘干,对烘干后的泥沙称重并记录,依据《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SL 42—2010)》[10]对其进行粒径级配分析.首先进行前处理,判断泥沙样品酸碱性.经判断,泥沙样品为弱碱性.将泥沙样品中的杂草等杂质通过筛分清理掉,取筛分后的泥沙样品约0.4 g左右,放入到试剂管中,并加入4 mL左右的过氧化氢溶液,通过产生大量气泡去除其中有机质;随后将试剂管置于电沙浴锅内,通过加热去除剩余过氧化氢溶液,待试剂管冷却后加入40 mL去离子水和0.5 mol/L六偏磷酸钠,继续加热沸腾1 h,沸腾期间,为防止去离子水蒸干,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补充去离子水;待其冷却后,采用马尔文Mastersizer 3000湿法测量分析粒径级配.

2.4 测定指标与推算

依据《河流悬移质泥沙测验规范》[11],测沙垂线上各测点泥沙含量、测沙垂线上平均泥沙含量、整个断面平均泥沙含量计算式为

(2)

(3)

(4)

(5)

上述式中:Cs为黄河水样泥沙含量,g/L;Ws为黄河水样中干沙的重量,g;V为所取黄河水样样品的体积,L;Csm为测沙垂线上平均泥沙含量,kg/m3;Cs0.2,Cs0.6,Cs0.8为不同深度测点泥沙含量,kg/m3;v0.2,v0.6,v0.8为不同深度测点流速,m/s;vm为垂线上平均流速,m/s;Qs为整个断面上的泥沙输送率,t/s;qi为第i根垂线与第i-1根垂线之间面积通过的流量,m3/s;Csmi为第i根垂线的平均泥沙含量,kg/m3;Csa为断面上平均泥沙含量,kg/m3;Q为整个断面上通过的流量,m3/s.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泵站首部枢纽泥沙变化特征

在2019年5—7月共进行了6次监测及采集黄河水样,有1次沉沙池开启(05-01),如表2所示.首部枢纽所引泥沙含量与来水工况呈正相关关系,通过监测与试验分析发现,来水工况介于6.55~8.80 m3/s时,一级站平均泥沙含量低于2.00 kg/m3.如图3所示,对于泵前4个断面,黄河水从泵前断面Ⅰ、断面Ⅱ流至断面Ⅲ的过程中挟带了大量泥沙,总体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这是由于黄河本身含沙量高、流速大所致.黄河水从断面Ⅲ到断面Ⅳ的过程中泥沙含量普遍上升,仅有一次(05-13)泥沙含量没有增加.这是由于机组引水导致流速大小不一,使断面Ⅲ流至断面Ⅳ时,底部泥沙产生冲刷或悬移质泥沙形成沉降造成.黄河水从泵前断面Ⅳ提至泵后断面Ⅴ(Ⅶ)的过程中,泥沙含量变化有高有低,且这一数值与泵后断面水深成反比,其中断面Ⅶ水深145 cm(05-01)、断面Ⅴ水深181 cm(05-13)、断面Ⅴ水深122 cm(07-14)呈现这一规律,这是由于5月单机组工况较小,流速小导致淤积从而使泥沙含量呈现下降趋势,7月中旬(07-14)单机组工况大进而产生冲刷,断面Ⅵ泥沙含量高达4.29 kg/m3,但由于断面Ⅳ泥沙含量值远大于断面Ⅳ,故造成泥沙含量下降的趋势.由于冲刷导致流速过快,水深下降,其中断面Ⅴ水深1.16 m(06-03)、断面Ⅴ水深1.11 m(06-24)、断面Ⅴ水深1.21 m(07-01)符合这一现象与规律.黄河水从断面Ⅴ(Ⅶ)到断面Ⅵ过程中泥沙含量呈现降低趋势,沉沙池开启时(05-01)这一趋势尤为显著,泥沙含量从2.75 kg/m3减少至0.64 kg/m3,减少了约77%,说明沉沙池沉降泥沙十分有效.

表2 来水工况与泥沙含量

3.2 断面泥沙粒径分布规律

选取断面Ⅲ、断面Ⅳ、断面Ⅴ(Ⅶ)、断面Ⅵ,对经马尔文Mastersizer 3000分析的样品数据选取3或5个深度的中值粒径值D进行绘图分析,如图4所示,图中HR为相对水深.其中断面Ⅵ选取5个深度,表示为0,0.2H,0.6H,0.8H,1.0H.断面Ⅲ、断面Ⅳ、断面Ⅴ(Ⅶ)选取3个深度,表示为0.2H,0.6H,0.8H.对于不规则断面Ⅲ,从底层到表层中值粒径有大有小,这是由于断面Ⅲ过水断面面积变化较大导致流速时大时小所致,该断面中值粒径介于0.030~0.054 mm.对于断面Ⅳ,由于断面水体紊乱,流速分布不均,故从底层到表层中值粒径有大有小,该断面中值粒径介于0.02~0.07 mm.对于规则断面Ⅴ(Ⅶ),从底层到表层中值粒径呈现减小的趋势,该断面中值粒径介于0.03~0.17 mm.对于断面Ⅵ,从底层至表面中值粒径总体变小,该断面中值粒径介于0.025~0.170 mm.沉沙池开启时,从底层至表层中值粒径分布较为均匀.可见首部枢纽的泥沙中值粒径大小介于0.02~0.20 mm.

图4 不同断面不同深度中值粒径级配

图5为各断面泥沙粒径级配曲线,图中α1为小于某粒径百分数.由于试验位于黄河口附近,从断面Ⅲ、断面Ⅳ、断面Ⅴ(Ⅶ)、断面Ⅵ所取泥沙粒径级配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其粒径最大值为3.500 mm,最小值为0.100×10-3mm.所引黄河水中泥沙粒径主要为0.006~0.200 mm,极大颗粒与极小颗粒占比小,粗沙(大于0.050 mm)所占比例为40.8%.由此可知,黄河水中泥沙粒径集中分布于0.050~0.200 mm,表明尊村灌区引水过程的泥沙粒径介于0.006~0.200 mm.

图5 泥沙粒径级配曲线

3.3 泥沙输移特性分析

黄河水挟沙力指挟沙量与水流的挟沙能力相等,使其处于不冲不淤积状态,即引水过程中所能携带悬移质泥沙量处于临界值.结合2019年试验中实测数据与室内分析,推算其挟沙能力.选取黄河水利委员会精密测验所用公式,经处理后的挟沙力计算式为

(6)

式中:S为挟沙力,kg/m3;v为水流速度,m/s;R为水力半径,m;ω为泥沙静水沉降速度,m/s.

泥沙静水沉降速度计算按《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SL 42—2010)》,将粒径划分为17个组,最大粒径为4.000 mm,最小为0.001 mm.

在计算泥沙沉降速度时,粒径D≤0.062 mm时,采用斯托克斯公式计算,即

(7)

当0.062

(lgSa+3.665)2+(lgφ-5.777)2=39,

(8)

(9)

当D>2.000 mm时,计算式为

(10)

粒径组沉速的几何平均值计算式为

(11)

将上述计算所得沉降速度代入式(6),得到各断面挟沙力,与试验值比较,经相关性分析及与前人研究对比并分析,结果见表3.表3结果比前人研究相关性更高.这是因为首部枢纽更靠近黄河口,与式(6)的实测资料更为接近.

表3 挟沙力实测与计算值相关性分析

如图6所示,将各断面的实测值作为自变量,计算值作为因变量绘制拟合于同一坐标轴,实测值略小于计算值.

图6 挟沙力计算值与实测值拟合关系

为了使计算值更加接近于首部枢纽实测值.建立式(6)和拟合公式关系如下:

(12)

联立

y=1.918 5x0.855 09,

(13)

(14)

即尊村灌区首部枢纽挟沙力公式为

(15)

3.4 扬动、起动流速分析

根据各断面测量深度H,平均温度T取20 ℃,深度取H=1.0,1.5,2.0 m;根据《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SL 42—2010)》计算沉速,扬动及起动流速(见表4)采用天然砂公式计算,即

表4 泥沙沉速、起动速度

(16)

vf=0.812D0.40ω0.2H0.2,

(17)

式中:vc为泥沙的起动流速,m/s;ε为孔隙率,取0.4;vf为泥沙的扬动流速,m/s.

从表4可以发现,粗颗粒泥沙沉速快,细颗粒泥沙沉速慢,泥沙粒径越大,沉速越快.正是利用这一泥沙特性,在首部利用沉沙池可以有效沉降并拦截大量粗颗粒泥沙,这也是造成淤积的重要原因.当D>0.062 mm时,起动流速随粒径增大而增大;当D≤0.062 mm时,起动流速随粒径增大而减小.

将马尔文Mastersizer 3000分析所得粒径与实测H代入式(17)得到理论扬动流速值,并和实测数据对照分析(见表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此公式适用于尊村灌区.

表5 流速计算与实测值相关性分析

将流速实测值vm作为自变量,计算值vc作为因变量绘制拟合于同一坐标轴,如图7所示,当流速大于0.3 m/s时,计算值vc小于实测值vm;当流速小于0.3 m/s时,计算值大于实测值.

图7 流速计算值与实测值拟合关系

为了使计算值更接近于首部枢纽实测值,建立式(17)和拟合公式:

vf=y=0.812D0.4ω0.2H0.2,

(18)

联立

y=0.443 13x0.332 02,

(19)

x=6.197D1.2ω0.6H0.6,

(20)

即尊村灌区首部枢纽泥沙扬动流速公式为

vf=6.197D1.2ω0.6H0.6.

(21)

4 讨 论

在引黄灌区,需要减少有害泥沙(大于0.05 mm)引入,基于上述研究,针对首部枢纽实测数据,在此对1~2 m水深展开讨论,由式(21)计算可知,流速大于0.28~0.42 m/s时,粒径为0.05 mm的泥沙开始扬动,故对于泵前黄河口断面Ⅲ流速应控制在0.28 m/s左右才能大量减少有害泥沙输移至泵前.对于引水口断面Ⅳ,通过图4(Ⅳ)、图5及式(21)预测到其淤积严重,目前水深最大为2.00 m,淤积严重的引水口仅有0.25 m,这也是造成有害泥沙引入的原因之一.据此,引水口流速应介于0.12~0.42 m/s,工况为3.0~10.5 m3/s最宜;距引水口平均水深处,该断面最佳流速为0.3 m/s,工况为7.5 m3/s,由此可减少有害泥沙的引入,对于此引水口断面,后期应及时清淤.

泵后干渠泥沙粒径大小介于0.006~0.200 mm,将0.200 mm带入式(21)可知干渠不同水深处扬动流速介于1.36~2.06 m/s,同时0.050 mm粒径泥沙不同水深处扬动流速介于0.28~0.42 m/s,为了确保干渠冲淤平衡,应定时冲刷.表4中粒径为3.500 mm的泥沙起动流速介于1.05~1.21 m/s,依据国家规范《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2018)》[12],渠道平均流速不应小于0.30 m/s,要想实现上述冲淤平衡目标,建议流速以0.42 m/s左右最佳,需要冲刷时,流速应大于2.06 m/s.

5 结 论

1) 干渠黄河水泥沙含量与工况成正相关,保证输水效率前提下,为减少有害泥沙的引入,建议单台机组流量控制在7.50 m3/s,引水口断面应及时清淤.

2) 进入干渠的有害泥沙占比为2/5,悬移质泥沙粒径分布于0.006~0.200 mm,沉沙池对有害泥沙沉积拦截效果十分有效.

3) 建议增长泵前输水距离,前池流速以0.30 m/s左右最宜.对于干渠,灌溉、生活、工业用水时,流速以0.42 m/s左右最宜,为实现冲淤平衡,应定期以大于2.06 m/s的流速进行冲刷.

文中仅以一个灌期内数据处理分析,具有一定局限性.今后继续加大此项研究工作,以获取更多数据,同时结合CFD数值模拟深化此研究,为未来泥沙问题和灌区现代化发展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实测值泥沙流速
基于雷达数据融合与多模型组合落点坐标预测
CUACE模式对银川市区重污染天气预报效果检验
泥沙做的父亲
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为什么大象洗完澡后爱往身上涂泥沙?
保护母亲河
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流体压强与流速
基于Ansys屋盖不同单元类型下的模态分析
爱虚张声势的水
浅析比重瓶法实测土粒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