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水墨在构成设计中的教学实践探索

2022-04-25柯用叨

流行色 2022年3期
关键词:水墨笔墨探究

柯用叨

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绍兴 312366

艺术创作的本质是对思想情感的传达,是创作者对审美情趣的追求。传统水墨作为中华传统艺术形式的一部分,经过长期发展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审美语言。开展传统水墨构成设计教学,是帮助学生了解形式语言构成规律、启发创作思路、拓展创意思维深度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实际教学阶段应明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做到理性与感性协同,从基础开始讲起,逐步加强原创性。

一、传统水墨形态的基本构成要素

传统水墨形态是由点、线、面三个要素构成的,而且也是提升设计感染力的重要途径。

第一,点。在传统水墨构成中,点是最小的单元,不存在任何形态变化的,但是却具有视觉心理效果,比如焦点性、远近性、均衡性等。点到线、点成面,并没有明确的范围界定标准,只是想其中一样要素与周围造型进行对比,参照各要素所处位置诉诸当下的视觉感受,比如疏与密、聚与散等,促使观看者产生心理张力,从视觉上看点与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就形成了诸多变化(见图1、图2)。

图1 色

图2 游

第二,线。线代表长度,但是线本身不具备任何宽度和厚度。在传统水墨的构成设计中,相比于点,线所带来的视觉感受会更加丰富,比如直线造型带给人垂直向上的感觉;倾斜的线条造型带给人运动感和空间感;曲线造型带给人流畅、温润的感觉;细直线呈现出潇洒尖锐的视觉效果,可以用竹枝来写意。但是此种视觉感受也具有不稳定性,个人的审美方式、视觉经验的不同,最终视觉感受到的外在形态也就不同(见图3、4)。

图3 藤蔓

图4 果子

第三,面。与点、线相对比,面的造型更能确定绘画作品中形的本质,因为不论是“形”还是“形态”,最终都会以特定形象呈现出来。所以在传统水墨的形态构成中,面造型的存在会更具意义。在平面构成中,“形”大致可以分为几何形、不规则形、有机形以及偶然形。由面造型构成的形需要与周围环境相融合才能被视觉感知到,所以形能够因感知环境不同呈现出不同的感知效果(见图5、图6)。

图5 融

图6 蔬

传统水墨构成与平面造型构成还存在一定差异,这是由于笔线形质的特殊性造成的。传统水墨仅是用简单的笔墨形态以及形态组合呈现作品。但是既要求笔墨结构中具有丰富的笔墨形态,同时笔墨形式也要具备独立的审美形态,这就是传统水墨形态三项基本构成要素的多种变化,而产生这些变化的根本在于笔法的组合运用。以及正确把握笔墨结构的关系,在传统水墨构成设计中,平面构成是按照美的视觉效果,以理性和逻辑推理来创造形象的,但是在正式创作过程中,更多的是将情感意绪融入到笔势当中,在主观意识的支配下肆意运笔,感受笔势下的节奏旋律,将性情、审美、思想尽数融入于水墨作品中。

二、传统水墨构成设计的教学策略

(一)分段练习与笔墨表现

传统水墨的构成设计课程内容较为丰富,各个部分的难度系数不同,学习目标也必然是存在差异的,教师在授课阶段应尝试分段教学,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汲取知识,掌握水墨构成设计技巧。

首先在第一阶段,带领学生初步了解传统水墨构成的基本造型以及造型规律,让学生自主练习点、线、面的设计,并参照生活中常见物像发挥想象力,将其进行几何处理后自主创设新的组合。要求画面中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协调,画面整体富有形式美感,这阶段的练习侧重于学生对基本要素的理解,因为笔墨要素练习是体验点、线、面造型构成规律的过程,当三项要素通过水墨材料呈现出来时,不论是空间、结构,还是肌理都是出现丰富变化。

进入到第二阶段,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分析水墨构成造型规律的分析思路,由此可以继续实施现代绘画作品造型以及色彩运用规律的分析教学,这里可以为学生提供塞尚、马蒂斯、布拉克等作家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运用水墨材料进行绘画临摹,以呈现出丰富的、深浅变化的画面效果,同时体会客观概括自然物像、抽象处理等绘画语言。学生在使用传统水墨材料临摹西方绘画作品的过程,会将作品中表现出的构图方式转化为自己的经验,促使学生对构成设计形成独特理解,不断丰富要素的组合形式,对画面中的形、色的表现获得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教师甚至可以让学生反复临摹同一作品,促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增进笔法与墨法的运用水平。

其次是第三阶段,这阶段主要组织学生实验拓展材料,并检验新技呈现出的画面效果,促使学生通过本段学生学会自觉关注水墨材料的选择与技法的运用,了解其呈现出的别样风格与画面美。该阶段的课程内容包含多种技法,比如肌理拓印、遮挡喷墨、揉纸法、试剂留白等,这些内容本身就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自由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通过实践感受材料与技法的全新作用。材料不同融入墨中呈现出的变化也就不同,导致画面的肌理效果不同。即使是同一种材料,在改变技法后,呈现出的肌理效果也会存在差异。所以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启发学生思考材料与技法,使其明确认识到任何材料与技法的运用最终都是画面整体构成关系的协调,是为形式美感提供服务的。

接着是第四阶段,教师以构成设计理念组织学生开展写生活动,其目的是锻炼学生抽象造型能力,使且可以在构成设计阶段将空间造型换融入到画面中。写生活动一般应先从单一静物开始,然后逐步过渡到风景与人物的组合练习,写生的过程是学生将掌握的笔墨语言转化为训练的根本途径,以笔带墨,感受每次运笔后在宣纸上呈现出痕迹变化,将立体化物像用二维笔墨形态表现出来,体验传统水墨独特的艺术美。

最后是第五阶段,创作水墨小品,这部分的内容相对综合,既需要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绘画语言,同时也要确定设计的侧重点,进而形成初步的创作框架,做到内容与表述和谐统一,如此才能让画面呈现出最佳视觉效果,让观看者直接感受到作者所传达的情感,通过这阶段的学习能够让学生的创作能力与笔墨表现力得到质的提升。

以上五个阶段的教学训练需要相互衔接、相互作用,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夯实基础,后一阶段则是前一阶段的巩固,突出了整体构成设计教学的探究性与系统性。

(二)抽象思维与形式美感

美术专业的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西方美术的影响,比如色彩、解剖、透视、素描等,这也导致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其视角会被眼前物像所限制。此外,在花鸟、山水等科目教学阶段,普遍会将教学重点放在传统笔墨的程式方面,没有将水墨构成规律探究引入到课堂,促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难以得到显著提升。用心感受传统水墨画可以了解到,其画面是非常注重水墨的构成,每一个笔墨程式中都渗透着形式美感,画面整体不拘于物像造型,不追求色彩是否真实,多数情况下都是按照主观意愿以及审美情趣概括想要表达的事物,然后经过平面化处理后赋予画面形式之美。

水墨构成设计课程让学生观察视角发生了变化,学生通过长期的学习与训练能够对水墨精神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在实际创作阶段也不再拘泥于程式化的表现技法,会结合经验与画面需求探究更多的形式美感,让画面构成能够高度契合当代的审美倾向。

(三)探究学习与创新能力

实施研究性学习,其关键在于,教师应为学生设定一定的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此过程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探究学习分为两个部分,即自主研究与合作探究,两种探究活动分别适用不同的学习内容。基本元素练习、西方现代作品临摹练习、写生练习等教学中可以采用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探索水墨构成的造型设计规律与技巧,并通过实际操作将现实物像转化为笔墨形态,了解传统水墨的审美样式以及文化意蕴,使学生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另外,在材料与技法实验、水墨构成小品创作两项教学环节中可以采用合作探究形式。首先在材料与技法实验中合作探究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相互交流学习经验,促使学生取长补短做到娴熟掌握各式笔墨技法,并形成自己的个性化呈现方式。其次在水墨构成小品创作阶段应用合作探究,能够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拓展创作思路,让水墨构成小品的作品更加完善,并且学生合力解决创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实现不同程度的进步。

(四)精神情感与艺术感知

每一个艺术作品中都蕴含着创作者的精神情感,观看者透过作品能够与创作者间接产生情感共鸣。而要赋予作品一定的精神情感,需要教师采取情感性教学策略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艺术感知能力,增强情感表达能力。需要教师注意到的是实施情感性教学需要课堂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到水墨构成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同时教师应密切观察学生,做好因材施教,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让学生能够做到用心去感受身边事物,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实现精神情感的发展。

教师在水墨构成设计教学实施阶段,一方面要明确提出知识学习目标与技能目标,另一方面也要提出相应的情感目标,帮助学生找准学习的方向。比如在基本元素练习、西方现代作品临摹练习、材料与技法实验教学过程中,将造型观念与审美意识培养也作为教学目标的一部分,进而让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为个性发展与情感表达奠定前期基础。在写生与水墨构成小品创作阶段,将生活意识、社会意识作为教学目标的一部分,要求学生的创作内容需与实际生活有关联,或者是熟悉的事物与社会内容等。这样的要求既能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触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关注社会,让学生在创作设计的同时也能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具备精准表达精神情感的技巧与能力。

三、传统水墨构成设计的课程成果去向

开展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要应用于实践,而实践也是检验学生理论内化效果的有效途径。针对传统水墨意象构成设计的教学,鼓励学生将对水墨意象的实践后创作出优秀作品应用到生活中,并推向市场。在此教师为学生组织了小型作品展活动,将学生的设计作品逐一展示出来,供学生们观赏,并相互借鉴经验,以此来掌握更多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路。后续又利用校园活动的机会,部分学生自发组织了义卖活动,学生将自己的水墨意象作品印在各种物品上,做成了传统水墨画的衍生品,义卖现场有帆布包(见图7-10)、团扇、方巾,太阳帽等,受到诸多人的喜爱。经过此学习成果转化的经历,既让学生了解到此类作品的受众程度,同时也更好的锻炼自己的创新创造能力与艺术表现力。

图7 (汉字)

图8 (果子)

图9 (藤蔓)

图10 (繁)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画易,只得形式更易,欲得局格特别难”,这里的局格指的是作品的构思与画面布局。实施传统水墨的构成设计教学,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技法与写生功底,还能使学生学会观察现实物像,形成思辨的头脑,在不断学习中探索水墨构成的形式组合,做到内容与表达的和谐统一。基于此,在实际教学阶段,教师应带领学生从水墨构成造型开始学起,然后逐步过渡到现代绘画的临摹,让学生深入了解形式美感,掌握造型构成规律与色彩规律,并将这些间接经验融入到设计作品中,使学生的艺术创造力与创新能力均有所增强。

猜你喜欢

水墨笔墨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水墨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当代水墨邀请展
水墨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