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文书法传承中的数据叙事和可视化设计

2022-04-25宋欣潼

流行色 2022年3期
关键词:藏文可视化书写

宋欣潼

上海大学 上海 200040

一、将数据叙事引入藏文书法

(一)数据叙事的概念

数据叙事指将复杂的数据还原或关联到特定的情节或情感中,带入合适的故事场景,以叙述的方式进行呈现,旨在使数据更容易被认知。数据叙事在学术领域和行业中正逐渐受到关注,Julie Steele在《数据可视化之美》中探讨了数据叙事的重要性,提出“问题+可视化数据+场景=故事”的公式。根据故事的模式可分为作者驱动和受众驱动,作者驱动不包含交互,按照作者规定的路径进行叙述;用户驱动则具有高度交互性,由读者自行探索。Segel和Heer提出好的数据故事必须在创作者驱动和受众驱动之间保持平衡,并给出三种常见的数据叙事模型: 马提尼酒杯(Martini Glass)结构、互动演示幻灯结构( Interactive Slideshow)和向下钻取事( Drill-Down Story)结构。

(二)藏文书法传承面临的困境

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都由当地老一辈的手工艺人口耳相传,这种传承方式受到时间、空间、地域等多方面的限制,随着科技迅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远离了现代人的生活。“藏文书法”是以藏文字为载体的书法艺术,有着1300多年的悠久历史,伴随着藏文字的产生和发展,是藏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文书法”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今藏文书法的传承与发展面临以下困境:(1)藏文书法具有很强的文化与审美价值,由于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大部分人看不懂藏文,导致其传播受限,需找到新途径来进行宣传。(2)师徒之间言传身教的传承方式很难被全面记录,为了解和研究藏文书法带来了困难,需找到更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3)藏文书法在当代除了文化价值外,也应该找到新的应用价值,需要借助现代设计的方法和力量来解决。

(三)数据叙事运用于藏文书法的可行性

在科技发展的驱动下,大数据、AR、5G 等数字技术在非遗传播中起到了加成作用。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不断探索对于非遗的数字化保护方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数据叙事的魅力,发现其在文化遗产传播中的潜力。

例如,《紫禁城的历史》项目获得2019年凯度信息之美的金奖,利用数据故事来讲述中国紫禁城成为故宫博物院的过程。按照时间线讲述重要的历史节点,并选用不同的色彩基调区分多个主题板块,将大量数据信息设计成交互式信息图表,穿插文字叙述对历史背景进行补充解释,以色彩明亮的精美插画丰富画面,在网上的访问量高达200多万(图1)。

图1 《紫禁城的历史》

《土族盘绣的数据探秘》通过定量研究盘绣初学者与传承人之间的差距,将脑电波、肌电、时间、线的长度等数据进行可视化设计,用盘绣历史、学习过程和感受等情节将数据串联,以用户驱动讲述盘绣传承的数据奥秘,从全新的角度解读土族盘绣非遗技艺蕴含的文化价值(图2)。

图2 《土族盘绣的数据探秘》

在藏文书法传承与传播过程中,针对文化差异引发的信息传递障碍这一问题,数据叙事是提升文化信息易读性的有效解决办法之一,能够提高用户对数据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可视化是数据叙事中的重要部分,结合美学设计能发挥出非遗文化的艺术价值,需要根据用户心理偏好和文化背景来考虑色彩的选择,辅助数据更好的传递。对非遗数据进行多维度的探索和可视化设计,通过多维度的展示使非遗变得立体化,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归藏文书法,让古老的非遗技艺焕发生机,从而达到广泛传播的目的。

二、数据采集与可视化设计

探索数据是进行数据叙事的第一步。数据是构成内容来源的原始材料,在这一过程中要保持数据的真实性和原始性。藏文书法是一项动态的非遗技艺,在书写过程中具有速度、节奏、笔力等动态特征,同时心理活动变化对动态特征起到控制作用。由于藏文书法的传承方式是由师徒之间言传身教,并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何获取有效数据成为一个难题,为研究藏文书法带来困难。笔者设计了一个定量分析的实验,借助可穿戴设备智能化感知动作、位置等多种能力,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记录和分析传承人的书写运动、脑部活动以及肌肉变化,将原始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处理,更加科学地研究藏文书法非遗技艺。

(一)探索书写运动的数据

为了更好地对比分析,以及防止大量数据展示带来枯燥感,笔者邀请一位来自青海果洛的藏文书法传承人和一位汉字书法的学习者,分别书写《玛吉阿米》诗歌的藏文版与汉文版,利用MYO手环采集书写过程中的肌电数据,利用Mindwave Mobile设备采集脑电波数据,目的是对比分析藏汉书法书写运动过程中动态特征与心理活动变化。

笔者通过Mindwave Mobile可穿戴脑电耳机采集到八个维度的数据以及 eSense参数,应用eSenseblem 算法处理后,选取其中专注度和放松度两个维度的数据,通过直方图的形式进行对比分析,利用极坐标柱状图的形式进行可视化设计(图3)。为了使用户把更多的关注放在数据上,底色选用低饱和度的黑色,数据展示选取高明度的黄色系,便于观察数据量的大小和变化趋势。深黄色数值表示受试者的专注度,浅黄色数值表示放松度,图中的坐标轴刻度越大代表专注度或放松度越高。

图3 藏、汉字书法脑电和肌电数据可视化

借助MYO手环采集传承人手臂表面的肌电信号,采集到emg、加速度、陀螺仪和方向四个维度的数据,并使用方差公式来计算方差值,该值用于表示肌肉活动的强度。在视觉呈现时选择常见的折线图形式,处理为一条平滑的曲线,选择明亮的黄色,便于观察书写过程中肌肉用力程度变化趋势。

(二)探索文字维度的数据

文字书写的动态过程中形成了点、线、面的分布。点是最基础的构成元素,线指文字包含的笔画形态,面则是由点和线的分布而形成的成片字迹。笔者以单个藏文词语和对应汉字词语进行对比,包括文字结构、组成构件以及偏旁部首等,探索出藏文字中存在的点、线、面的关系,借助图像自动化分析技术分析两种文字的墨水比和字面率。在此过程中,需要保证两种文字的书写规范和书写范围相同。墨水比用长方形呈现,在长度相同情况下,比较两者的宽度,得出结论是藏文字书写的墨水量大于汉字(图4)。字面率分析的结果采用参数化几何图形呈现,汉字图形是接近正方形的不规则多边形,藏文字则是更为修长的多边形(图5)。

图4 藏、汉文字墨水比对比

图5 藏、汉文字字面率对比

(三)其他数据采集

为了得到全面的数据,笔者在采集数据的过程中实时收集和存储图像,录制书写过程的视频并记录书写用时。通过访谈与网络调查收集传承人的相关信息,作为文化元素在故事叙述过程中进行情节润色或串联。以上收集到的信息在永久存储的同时,可以实现人们随时随地共享,根据不同使用需求对数据进行完善和修改。

三、叙事路径设计

面对实验过程中采集到的大量碎片化数据,可以借助数据叙事的模块化、多线程方法预设起点和终点,将要传递给观者的信息按照顺序编排进去,观者按预设的路径依次浏览,全面获取知识。同时需要按照逻辑清晰、步骤详细的叙事路径进行设计,才能保证数据与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制作一个数据故事,首先需要确定故事的主题,这是推动数据叙事设计的关键。笔者以藏族诗歌《玛吉阿米》为叙事线索引导读者阅读和体验,以观者看不懂藏文诗为故事起点,激发其探索欲望。整体采用交互式幻灯结构,结合作者驱动和用户驱动叙述两种方式,通过三个模块来讲述藏文书法的历史与传承故事。在不同的版面依照故事流分开呈现不同的情节,在互动中逐步引导用户探索数据。故事的第一部分为解构藏文字,带用户了解藏文的历史和对藏文字的解读;第二部分为藏文书法与汉字书法书写运动时数据对比与文字维度的分析实验;第三部分为仓央嘉措的诗集可视化研究与分析。用藏文字、藏文书法、藏族诗歌这三个文化元素将数据串联,引导读者一步步了解藏文书法的文化内涵。

四、视觉呈现设计

数据叙事依赖于创作者和受众之间的互动和信息传递,创作者既要为受众提供结构化的故事叙述,又要与其保持一定的交互空间,因此笔者以交互式网站为故事呈现的载体,强化“沉浸式”叙事体验。

(一)可视化图表设计

非遗数据呈现的重点在于提高非遗文化的易读性和趣味性,可视化图表正是提高理解效率的有效选择,在图表设计中融入美学设计,利用色彩强化可视化功能,能够让图表变得美观有趣,引导用户快速获取信息。

在《仓央嘉措诗集》可视化设计上,笔者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64首诗歌的情绪值与词频进行数据分析,参考词云图、关系图与树状图的形态,设计了一种新的可视化交互图表,用户可以更改视图、特定数据区域高亮显示或点击深入探索等(图6)。图表由三层结构组成,最内部的词云图展示诗歌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中间使用堆叠图的形式,将诗歌的情感值划分为零到一百的区间,用颜色的深浅度代表诗句的情感倾向,颜色最深的橙色代表情绪积极,颜色最浅的白色代表情绪消极,通过色彩传递情绪;最外圈为每首诗歌的首句诗,触及数据可以查看整首诗歌。

图6 《仓央嘉措诗集》可视化图表

同时将仓央嘉措的传奇故事绘制成连环画,通过插画和文字结合的方式向浏览者传递信息,避免大量文本信息的平铺直叙,美化页面的同时提高艺术价值(图7)。丰富精彩的视觉元素能够对浏览者进行视觉刺激,从而诱导其视觉流向实现完整的信息传播,使整个界面完整且具有艺术感。

图7 仓央嘉措传奇故事连环画

(二)可视化中的色彩运用

色彩在网页界面中不仅有使页面信息层次分明、突出重点信息和视线引导等功能,还可以传递情感。藏族唐卡运用色彩的手法非常独特,带着千年前古人对色彩的审美倾向。因此笔者结合藏族文化背景和故事内容情感倾向等因素,提取了唐卡中的黄色为主色调,黄色富有活力且常用于代表历史,用低饱和度的深色作为背景,用高明度黄色来突出信息的展示(图8)。同色系现代感插画的插入不仅能丰富页面,同时为古老的非遗技艺注入现代元素,更加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图9)。

图8 唐卡色彩元素提取

图9 网页插画绘制

五、数据叙事助力国家非遗文化传播

非遗传承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传播力度不足,大多依赖平面静态化的传统媒介,然而在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媒介的影响力日益下降,非遗传播的途径需要从传统媒介过渡到新兴媒体。数据叙事对非遗文化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在新兴媒体传播中能提高信息的易读性、趣味性和互动性,使大众更愿意去了解它,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媒体了解非遗,并参与到非遗保护中。数据叙事对非遗美育工作起到一定作用。当下学生群体有了更多接收信息的渠道,容易被新鲜、有趣的信息所吸引,利用数据叙事对传统非遗进行解读,更容易吸引学生群体的注意,潜移默化中使非遗文化深入到学生的思想中,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最终作品成果《解构藏文》在IEEE VIS 2021 Arts Program Exhibition(IEEE可视化大会艺术项目展览)中展览,在ChinaVis 2021第八届中国可视化与可视分析大会中参加艺术可视化展览。借助现代数字设计与科技的力量,助力国家非遗的传播与创新,让更多人了解并学习非遗,向全世界讲好现代“中国故事”,让世界认可中国文化。

六、结语

本实践证明将数据叙事运用于藏文书法非遗技艺传播中是可行且有效的,数据叙事能够帮助用户克服文化障碍,接收文化信息和解读复杂数据。归纳出藏文书法数据叙事的设计流程,总结从获取原始数据、进行数据可视化设计到转化为数据故事进行叙述所经历的主要步骤和方法。从全新的角度解读藏文化,使非遗保护融入新的思维和先进的数字技术手段,实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猜你喜欢

藏文可视化书写
Unwritten 尚未书写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用什么书写呢?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黑水城和额济纳出土藏文文献简介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藏文音节字的频次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