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的策略研讨
2022-04-25杨雄武
杨雄武
摘要:语文教学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就是将语文的教学工作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进而使学生兼备学习主体和生活主体两种身份参与到学习中的一种教学方式。基于此的教学能够使学生们更好地将语文知识应用在生活之中、在生活中发现学习语文的机会与契机。同时生活化教学这种开放性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以语文基础的核心素养得到培养和发展,更加符合农村教学设备相对落后的教学环境,更加贴切新课改的对于教学的相关要求。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活经验;语文教学;初中
语文作为一种包罗万象的人文学科,主要是运用汉语文字来表达写作者的个人情感和文学思想。语文学科的文学作品的创作本身就是来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的,根据这一思路和农村学校较为落后的教学环境而言,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无疑是最为符合现阶段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方式。因此教师要在对教材做到全面了解与分析的基础上,找到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结合点”和“切入点”,进一步优化和改善教学策略,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因素,转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为主动积极,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农村生活经验的意义
(一)生活经验是农村教学的实践手段
对于学生们来说,课本上所学习到的知识都具有着间接性的特征,以往的教学总是将学生固定于“课本知识世界”之中,过于关注学生对于课本知识内容的学习,反而忽略了学生对于实际生活的关注,无法使用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得到体现。这就使语文学科的教学变得十分孤立,进而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消极的作用。生活经验是学生们能够通过生活来获取的,具有着直接性的特征,学生从生活经验中获取到的知识具有真实感和体会感。对于农村的教学来说,有可能因为教育设备的不先进,课堂教学无法应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届时生活经验就能弥补农村教学的这一缺陷,帮助学生实现对语文知识內容知识的直接性体验和理解。
(二)生活经验能够帮助学生感受课文
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由于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且社会阅历比较浅显,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对一些文学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无法理解。由此,教师要深刻理解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外延这一含义,并在课堂上采用情境创设、情景再现等方式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对于书本上的场景进行模拟,打破课堂呆板性和沉寂性的传统性质,为语文课堂带来生机与活力,使学生对于文章情感的解读变得更为生动,使学生能够在兴趣的促使下融入到语文的学习之中,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挖掘出语文学习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性。注入了生活经验的语文课堂,使学生解读文章的过程更加丰富有趣,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下也能对知识内容有着深层次的认知和理解。
(三)生活经验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主探索的能力
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从来都不是从零开始的,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已经对于一些浅显的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同时也具备了应用语言文字的相关能力,这种能力的具备为学生在生活中自主探索语文知识提供了可能性。基于此,教师应该从初中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认知规律出发,给予抽象的语言文字和符号具象化的场景和内容,进而使学生在具象化的情境中学习抽象化的语文知识,并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教授学生如何应用生活经验帮助自己来进行语文知识的自主探索,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多多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学习活动,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二、初中语文与农村生活经验相结合的路径探索
(一)激发调动学生生活热情
相较于填鸭式的传统课堂,注入了生活经验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时的感受,这就使学生在教学上占据了主动性的地位。此外,教师还要注重生活经验和其他教学方式的融合,充分发挥自身教学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依照教材的知识内容,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农村教学的实际环境,有条件地为学生们创造学习条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计“情景模拟”和“情景再现”的相关活动,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在高涨的情绪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并从中唤醒学生对于文章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对于生活的热情。
如教师在讲授“阿长与山海经”这一文中,教师可以针对阿长妈妈为鲁迅带来山海经时“哥儿,你要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这句话展开解读教学,让学生们扮演“阿长”,教师扮演图书店的老板,来进行买书的对话。在角色扮演中,教师要强调阿长的文盲身份,必定是在走过了多个书店、历经千辛万苦,在费劲说话和遭人白眼的情况下买来的,进而使学生理解鲁迅应用“三哼经”下的深刻含义与情感。
(二)开发农村生活的课程资源
农村初中语文的生活化教学,必然需要教师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出发,并在其中找到适合于教学的课程资源,来对课本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扩展和补充,使教材内容更加贴切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依照生活化教学理念,教师应该将视野放得更为宽阔,将教学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资源可以是本地的传统文化、村中的相关秩序和民约、对联内容和特色景观,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加以观察和描绘的对象。在教学中融入对生活常识和情感态度的渗透,学生们就能在农村的生活中学习到具有针对性的知识和技能,进而更好地参与农村生产活动中来,并在其中收获到一些不同于书本教材的情感与知识。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开展综合性较强的探究活动,对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的激发起到促进作用。
如教师在讲授完“紫藤萝瀑布”这一课时内
容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以“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为主题的交流谈论的活动,让学生针对在实际生活中的细小事物、美好事物进行讨论,进而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生活,从农村生活中发现美、体悟美。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联系自己的生活,根据农村景象仿照课文写一篇散文,进而使语文应用能力得到培养与锻炼。
(三)联系农村实际,体验语文学习情感
农村的实际生活和乡土文化资源,远远要比课本上的知识更具直观性。学生在农村生活中的耳濡目染,肯定会对本地域的乡土人情有着不一样的体会。教师可以结合农村实际生活,整合其中可以应用于语文教学的资源,使学生在熟悉的场景和环境中实现对陌生语言知识的学习。在初中的语文课本中,其中有很多都是来源于著名作家的经典作品集。无论是作者身份还是年代感,都会使学生莫名生出一种距离感,进而导致学生无法对文中的情感主旨做到深刻理会。这时教师可以联系到农村的实际生活,在课文的讲解中适时地为学生们加入生活经验,从而帮助学生体悟课本内容的情感,从本质上理解语文的学科知识。
如教师在讲授“社戏”这一课时内容时,教师在针对文中对庙会场景的描述时,可以结合本地开展庙会的相关情景,并让学生发言自己在参与庙会时所发生的趣事、比较本地庙会与作者笔下庙会的不同,进而使学生与文学作品之间的距离拉近,从自身对于乡土的情怀理解作者对于故乡的情怀,使学生在自我感悟中提升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進而将教学变得简单化、高效化。
(四)利用地方名人资源拓展教学内容
每一个地方都有着自己都特的传奇故事、每一个地方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英雄人物。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地方特色和名人效应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工作,并将其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本地文化的深厚积淀,增强学生对于故土的热爱之情,并使学生学习名人身上所具备的美好品质,塑造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和正确价值观。无论是古代时期的文人墨客、谏官名将,还是近代的开国元勋、建国力将和对中国发展具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等,都可以作为学生的学习榜样。
如教师在讲述“邓稼先”这一文章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本地对建国时期具有突出贡献的英雄、名人,为学生们讲述烙印在他们血液中的爱国情怀和坚韧品质。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开展“我心目中的英雄”的讨论活动,让学生们说出自己心目中的学习榜样,并说出榜样自身所具备的美好品德和成为自己榜样的理由。如此,知识引申和讨论活动的加入,可以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使语文的教学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还可以发挥出榜样的示范作用,使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得以规范,使学生的学习目标得以坚定,更有利于学生精神世界的塑造和美好品德的培养。
总的来说,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将教师的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将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得到最大化的展现,要在新课程改革内容和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上将语文知识内容和学生们生活实际相联系,应用动态的语言和生动的场景来激活语文课本中的静态学习资源,使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具体的、实景式的呈现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赋予了语文课堂生机与活力,创建高效性的语文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何春毅.关于农村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措施的探讨[J].教育界·乡村教育,2018(42):12-13.
[2]夏福蕊.论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有效策略[J].语文天地·初中版,2020(03).
[3]郭丽锦.初中语文教学与生活结合的策略[J].学法·教法研讨,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