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
2022-04-25骆春芬
骆春芬
[摘 要] 文章认为,学困生的形成主要受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提出转化学困生的重点在于因材施教,要针对不同问题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引导,其中最重要的措施有:激发兴趣,调整心态;注重交流,增強信心;关注反馈,促进成长.
[关键词] 学困生;转化;成因
学困生是指自律性差、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他们在学习上表现为不认真听讲,对学习难以提起兴趣,无法按时完成作业,等等. 学困生形成的因素是综合性的,如智力、情感、家庭、行为习惯、性格、学习态度等. 针对不同原因导致的学困生,应采取不一样的转化方式. 只有因势利导地对学困生进行指导与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成因分析
1. 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环境、氛围、父母之间的关系等都对孩子的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国的基础教育主要在农村,但农村家长的知识水平与文化素养相对要差一些. 尤其是一些家长长期在外工作,无法陪伴孩子,导致一些学生从小缺乏管教,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一些家长依然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念,动不动就暴揍或呵斥孩子,导致一些学生易急躁,无法平静地学习.
2. 学校因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需要的是多元化的人才. 但是,依然有部分教师受传统应试观念的影响,只认分数,忽略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甚至有部分教师直接放弃学困生. 枯燥的学习,加上教师的漠视,导致一些基础不好的学生对学习完全丧失了信心,甚至产生抵触老师、厌恶学校生活等不良情绪.
3. 个人因素
学生之间的智商虽说大体相当,但的确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些学生在智力水平上确实存在欠缺,同时又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思维,在呆板的学习方法下,难以获得好成绩;也有部分学生虽然智力水平不低,但个性张扬、学风不正、习惯不好,不愿在学习上投入时间与精力;还有的学生因个人心理问题,害怕与老师、同学交流,难以进入学习状态.
转化措施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书育人与种植花草树木一样,需认识他们的特点,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引导,这是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因材施教. 学困生有着各自独特的优缺点,教师应像给花木浇水、施肥一样培育他们,让他们在更多的关爱中成长起来.
1. 激发兴趣,调整心态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若学生对学习缺乏欲望,那么所有的探索和理论都会落空. 激发学生的兴趣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潜在需要. 而学习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 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激起求知欲、产生学习行为的首要因素.
学困生因心理上长期受到挫折的影响,对学习与生活缺乏兴趣. 教师可从多途径指导、鼓励学生,让学生在“亲其师,信其道”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对学习产生一定的积极性;或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实践操作等活动中感知数学独有的魅力,从而喜欢上数学.
想要调整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也要转变自己的观念,不可将目光仅围绕在学优生身上,而要放大学困生身上的优点,让学困生感知来自教师的肯定与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来自师生的尊重. 教师的一眸一笑、一言一行都会带给学生百倍的温暖. 可以利用一些活动设定如“进步奖”“劳动奖”“文艺标兵”等的奖项,让学困生有更多的获奖机会,以获得转化契机.
案例1 “有理数的加法”的教学.
为了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本章节教学时,设计了以下教学片段.
师: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都掌握了正数与负数是相对的关系. 下面我们玩一个游戏:如图1所示,将教室外面的过道看成一条数轴,教室前门为原点,东面为正,西面为负. (请一位学困生演示)先往东走20分米,再往东走30分米,请问你从教室门口往什么方向共走了多少米?
生:我先往东走了20分米,又走了30分米,一共往东走了50分米,也就是5米.
师:不错!若将题中的方向做一定的调整,将往东走改成往西走,结论会不会有区别?
生:往西走是负数,那结论应该是(-20)+(-30)=-50(分米).
师:很好,怎样在数轴上表示呢?
学生到黑板上画图(见图2).
除此之外,该生还想出了以下几种走法:①先往东走20分米,再往西走30分米;②先往西走20分米,再往东走30分米;③先往东走20分米,再往西走20分米,等等.
该生在亲自体验中感知到了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规则,有效地激发了他的学习兴趣. 同时,其他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与总结该生的活动轨迹,也顺利地提炼出了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规则. 此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有效地互动与交流,不仅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还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由衷地喜欢上了数学,为学困生的转化奠定了基础.
2. 注重交流,增强信心
实践证明,教师教学生的效率远远没有学生教学生的效率高. 一些学困生的主要问题就在于基础差、自卑、疑问多而又不敢问,对教师的态度大部分是敬而远之. 为此,笔者要求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成绩好且具有责任心的学生负责教基础差的学生. 学困生与同伴的交谈更加自如,学优生给学困生指导的过程也是自我巩固与提升的过程. 学困生在学优生的帮助下,更容易获得进步.
为了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信心,教师可安排“结对帮扶”活动,让“小老师”与学困生互相选择,使得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交流. 这种方法在增进学生友谊的同时,还能帮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在“小老师”的帮助下,学困生会发现学习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案例2 “从不同的方向看物体”的教学.
我们在观察立体图形时,从不同方向或角度会看到不一样的图形,这就需要学生要有良好的空间方位感. 对学困生而言,本章节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 为此,笔者让“结对帮扶”的“小老师”观察图3,要求学困生将每个图形的各个面说给“小老师”听.
学生分别从几个立体图形的正面、左面和上面三个面进行观察,通过多次重复的训练,不断地强化大脑对图形的空间认识. 经了解,几位学困生在这种方法的训练中对“从不同的方位观察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建立了学习的信心.
3. 关注反馈,促进成长
波利亚认为,学习的最佳方式是学习者的主动发现,主动发现会让理解变得更加深刻,对知识的性质、规律掌握得更加牢固. 学困生在作业中常会出现各种错误,教师可暂缓批改他们的作业,先与他们进行沟通与交流,让他们自主发现作业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自主检查、订正,之后再进行批改.
如此,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产生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错误的意识,同时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 若作业本上有太多红色的“×”,会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消极感,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厌学心理.
案例3 “整式的计算”的教学.
计算:2a2b-3a2b+ab2.
学困生的错解:原式=
2-3+
·a2b=-a2b.
师:整式的计算我们要注意什么?
生:要注意合并同类项.
师:如何判断同类项?
生:有两个条件,一是字母相同,二是字母的指数相同.
师:非常好,你来检查一下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
学困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自主观察,很快发现错误发生的原因是将非同类项进行了合并.
所有的练习、作业或考试都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而非学习的最终目的. 教师通过学生作业反馈的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给予引导,使得学生在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获得良好的学习能力.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任重道远. 实践证明,激趣、树立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是转化学困生的核心. 作为教师,应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心与帮助,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接纳数学,感受学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