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大流行期间,不能忽视的结核病

2022-04-25

读报参考 2022年10期
关键词:结核耐药结核病

2021年底,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全球结核病死亡人数出现15年来首次上升。新冠疫情下,这个看似已经远离我们的敌人再一次露出了自己的牙齿。

遥远的疾病

2021年12月的一个下午,许明坐在候诊椅上,他把自己包裹起来,但通过露出的眼眶和额头,仍然可以看到他暗沉的皮肤。这很可能是长期服药的副作用——他是个肺结核患者,正在与体内的结核杆菌艰难争斗。这里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以下简称“北京胸科医院”)。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结核病专业研究机构,门诊大厅随处可见戴着口罩候诊的患者,他们大都是男性,衰弱、忧郁。

许明开始觉得身体不对劲是2021年4月,最初的症状是盗汗,晚上总觉得喉咙里有东西,紧接着是咳嗽、发烧,胸口像针刺一样疼痛。他担心自己感染了新冠,跑到医院作核酸检查,结果都是阴性。在河北省廊坊市的一家医院,他第一次作了CT检查,结果是疑似肺结核,需要到专门的胸科医院作气管镜和痰涂片培养。

许明慌了。他从没想过,自己竟然会得上小时候在历史课本里才见过的病。这两年,许明过得并不顺心。大四时,他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民房专心复习考研,饿了就在巷子里的餐馆随便填口饭,熬夜也是常态。民房供暖不稳定,许明在屋里套着羽绒服背英语,一年感冒过3次。2020年,工作后的许明放弃考研,转向教师资格证考试,仍住在学校旁边晒不到太阳的小房子,一年下来瘦了5斤。

谁也不知道初次感染究竟起自何处。许明的肺部病灶中开始出现坏死的空腔,它们与支气管相连,当他咳嗽、打喷嚏时,结核杆菌伴随相当于头发丝1/15粗细的飞沫被大量喷射到空气中,直至进入下一个受感者的肺泡,再次潜伏、增殖。据统计,像这样未经治疗的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每年会传染10-15人。

对像许明这样的年轻人来说,肺结核似乎是一种遥远的疾病。很多时候,人们都愿意相信,结核病会和天花一样,就要被人类征服了。

新冠来袭

许明也有过这样的想法,直到自己确诊后,他上网查资料时才发现,结核病几乎是年轻人中最流行的传染病。

事实上,中国称得上是结核病“大国”,也是全球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曾报告,全球结核潜伏感染人群占全人群的1/4左右。如果根据这个标准推算,目前中国约有2亿-3亿人感染结核菌。他们中10%终生有机会发展为结核病患者,尤其是在感染后的前两年,发病率高达50%。

与其他细菌相比,结核杆菌增殖速度缓慢,因此引起的症状延续时间也更长。患者一般在长期低热、咳痰之后才会想到就医,增加了传染概率;可一旦肺部病灶结核经血液播散到全身,死亡率也不容小觑。

这种缓慢发病的过程,也让控制传染病的常规方式——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在结核病防治中屡次受挫。到目前为止,唯一能预防结核的卡介苗,只适用于婴幼儿,并不能在成人身上起效。

药物治疗仍是控制结核病的唯一有效措施,目前通过合理规范全程服药,新发肺结核患者治愈率接近90%。全球范围内疫情也在好转,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5-2019年间,全球结核发病率下降了9%、死亡率下降14%。直到2020年,一场始料未及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新冠发生。2021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例行发布的《2021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全球结核病死亡人数出现15年来首次上升。

倒退8年

许明也遭遇了新冠的麻烦。2021年1月初,河北省突发新冠疫情,全省进入战时状态。4月,许明出现肺部症状后的两周时间里,不管在社区还是市内医院,他始终像一只皮球,被踢来踢去。几经辗转,许明只好到北京看病。2021年8月,他最终在北京胸科医院确诊。他辞掉工作,搬回父母家里,每月跑一趟北京拿药。

在疫情早期的2020年,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北京胸科医院。那年还没过春节,结核三科主任医师段鸿飞已经从老家赶回北京,负责刚刚成立的发热门诊。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这位结核专家“几乎放弃了自己的专业,全力以赴‘守好医院的大门’”。

这样的故事不仅发生在城市。700公里外的河南省尉氏县,村医黄杉杉的结核病防治工作在2020年后几乎中断了整整一年。她自2013年起接手村里的结核病防治工作,截止到2019年12月,经黄杉杉上报的初治患者接近三位数。但在2020年,由于卫生所人手紧张,所里的问诊停了近4个月,结核转诊和登记也只能下调优先级。她说,村里有一位久治不愈的耐药结核患者,“肺上已经严重破坏”,他本来计划春节后去郑州看病,但因为短时间内医院无法收治,最终在那年端午节前去世。

2020年11月,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黄飞等在《柳叶刀》子刊发文,讨论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结核病防控的短期影响。文章指出,2020年一季度跟2019年四季度相比,全国结核病门诊量下降了26万,病人发现和登记报告数量也随之下降。这意味着,在这一时期内,有可疑症状的人不能去或不愿去结核门诊就诊。这也符合《2021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指出的结核病病例报告数大幅下降情况——2020年全球新诊断报告结核病病例数下降到2012年的水平,倒退了8年。

这已经是竭力把影响降到最低水平的结果。

耐药危险

目前,耐药结核是中国结核防治中最棘手的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2019年中国新增耐药结核病患者6.5万人,占全世界总数的13%,严重程度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早在初诊时,医生就告诉过许明,结核药有一定副作用,服药后需要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因为要吃的药太多,他每次拿药后都得把纸盒拆掉,这样才能勉强装进书包。他明确感受到的副作用是皮肤变黑,也更爱犯困。不过也有好消息,治疗一个月后检查,他肺部的病灶已经缩小,痰涂片检查也转阴了。

这是肺结核治疗中最重要的拐点,也是过往许多患者中断治疗的时间点。段鸿飞告诉记者,由于结核药物效果较好,初诊服药后患者症状很快消失,如果不加以规范管理,很难坚持6-9个月的长期服药,可一旦停药或服药不规律,普通结核病就可能发展成耐药结核,“如果前期治疗失败,只剩一两个药没有用过,再组织一个有效的指导方案就很难了”。

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规划部主任姜世闻从事结核防控工作已经45年,他早就发现耐药结核病不仅是个医学问题,也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他记得,2000年前后的一次调查显示,当时全国人均收入6000元左右时,结核患者的平均收入仅有2000元。与此对应的,是一个残酷的事实——结核病总是在人群聚集、卫生条件较差的地方潜伏传播,营养情况不良的个体身上更容易发病。在城市,像许明这样的学生和住在工棚里的农民工,往往是结核病的高发群体。

更危险的是,当耐药患者转为活动性结核后,他们也会在人群中传播耐药菌。根据2018年流行病调查数据,中国初治结核患者中有耐药比例约7%,复治患者中耐药比例占21%,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新冠疫情早期,我国的肺結核防治受到了一定影响。但就像一把双刃剑,不少专家也期待,新冠肺炎的防疫经验也可以帮助完善现有的结核防治体系。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魏倩)

猜你喜欢

结核耐药结核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生命至上 全力投入 终结结核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抗生素耐药后还能再用吗
长得丑?但价值无限!
沙门氏菌耐药谱分析
背上长“包”,小心结核作怪
鲤城区肺结核患者耐药监测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