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流行语“傲娇”的语义演变及功能探析

2022-04-24薇,高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逆序傲娇语义

李 薇,高 伟

(1.哈尔滨体育学院 体育人文社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2.东北农业大学 文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一、引言

“傲娇”尽管并非最新出现,但却一直经久不衰。据我们对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百度搜索引擎等的相关考察,“傲娇”的最早用例出现在2011年8月9日一篇题为《〈三国杀〉关羽内奸 傲娇帝之死》的网游文章中。尔后,它开始高频出现在网络、新闻媒体、影视剧里,甚至被用来给电影命名。关于“傲娇”的用例,截至2018年5月9日,在百度中搜索到146万条,搜狗中搜索到71.0636万条,天涯论坛上搜索到1.4602万条,BCC语料库中搜索到1.3471万条。在语料中,我们发现“傲娇”表义不一,用法灵活。本文将主要探讨“傲娇”的来源、语义演变及其演变机制、句法功能及流行原因等相关问题。

二、“傲娇”的来源及语义演变

(一)“傲娇”的来源

关于“傲娇”的来源,其主要观点源于网络。百度百科、百度知道、搜狗百科等相关网站对其进行了详细说明。“傲娇”是一个日源词,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的美少女游戏中,本是用来形容外表高傲、内心娇羞的少女。百度百科对“傲娇”释义为:“平常说话带刺、态度强硬高傲,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害羞地黏腻在身边”的人物,主要是常用于恋爱型态的词汇。“傲娇”是日语拟声表感叠词“ツンツン”(蛮横、任性、高傲)和“デレデレ”(害羞、娇嗲、黏腻),两者组合为“ツンデレ”,中文译为“傲娇”,也可译为“外冷内热”“蛮横娇羞”“娇蛮”等。指人所具有的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会从“ツンツン”变成“デレデレ”的特质,可以视为“爱情上的外冷内热”,是御宅族次文化中广泛形成萌对象的类型之一。随着御宅一族次文化的蔓延,“傲娇”在大众媒体上也会被使用到,作为譬喻有魅力的人物形象、恋爱模范、话题人物等。

(二)“傲娇”的语义演变

“傲娇”本是指那些外表高傲、强势、冷漠,但对自己喜欢的对象却很温柔、娇羞的女性角色。输入到汉语后,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发生了嬗变,使其更加汉化,语义也随之扩大,趋向泛化。随着语义的扩展,“傲娇”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已由原来的贬义色彩泛化为褒贬兼用。

1.女性化的“傲娇”。既“傲”又“娇”,有傲慢之气,又不失娇柔。专用于形容那些骄傲又带有些刁蛮、任性的女子,虽有大小姐脾气,却也有一定资质,“傲娇”更能凸显出她们的个性气质。

例1 铃爱和她的外形十分的一致,都是一个口硬心软的傲娇娘,而且也受到了不少人的喜爱,当然,卓慕也不讨厌铃爱的这种傲娇性格。(Seraphim《一人的无限恐怖》)

例2 万里挑一的漂亮脸蛋,喜欢耍心眼的小聪明,一点点贵小姐的傲娇脾气,也平添了几分难得的可爱。(胖员外《官枭》)

2.男性化的“傲娇”。只“傲”不“娇”,有骄横之范,又不乏魅力。专用于形容那些带有一副高冷范儿的男子或男性化的人物,虽自矜自负,但也有一种自以为傲、引以为豪的实力。

例3 他饰演一位腹黑男,一路跟踪徐峥以争夺一项商业授权,却穿着紧身衬衣长裤,不时扭着小腰翘臀,很是傲娇。(长江日报,2012-12-11)

例4 以汪峰傲娇的风格和周董很拽的个性,他们抢学员时擦出的火花,让人很是期待。(人民网,2015-04-17)

3.无性别化的“傲娇”。因“傲”生“高”,有高贵之品,卓尔不群之势,但又不是不能接受,用来形容那些品质出色卓越,但却与平民之间存在一定距离感的物品。

例5 洋奶粉由于人们趋之若鹜,在中国甚是“傲娇”,价格也是居高不下。(华西都市报,2013-07-03)

例6 在傲娇的葱价面前,究竟谁才是真正的受益者?(日照日报,2016-04-28)

4.心理上的“傲娇”。有“骄傲”之义,是“傲”中附“骄”,“骄”里藏“傲”。心存高高在上之感,但又不失儒雅风度,不会像“骄傲”那般傲慢,却比“骄傲”多了一份自矜。

例7 几年前,我们在网上购物带着一种傲娇的心理。(人民网,2011-12-01)

例8 其间,若干个傲娇的观点再次刺痛公众视线,并引发出新一轮的公众喟叹。(人民网,2012-08-14)

随着词义的不断发展变化,“傲娇”一词已成为了偏义复合词。“傲娇”是由形容词性词根语素“傲”和形容性词根语素“娇”构成,“傲”为焦点,“娇”为背景,其语义重点凸显“傲”,“娇”只是起到陪衬作用,使该词在美丽娇气的衬托下凸显出那种高傲之气,传达出了一种更为形象的色彩。“傲娇”之所以会凸显“傲”而非“娇”义,可以借用经济学上的“Gresham 规则”来解释:“在货币流通中,坏的货币常常将好的货币逐出。因此当一个有两个相反意义的复合词发生意义整合时,‘坏’的意义往往占据上风,把‘好’的意义挤出。”[1]由此可以看出,带有贬义色彩的“傲”比之带有褒义色彩的“娇”是更占上风的,因而语义自然会凸显出“傲”。在提倡语言经济原则的时代,汉语中仍然保留了大量的偏义复合词,是因为偏义词更符合汉语韵律词双音步的特征。

三、“傲娇”的语义演变机制

(一)逆序产生的新鲜感

日源的“傲娇”输入到汉语以后,人们可能会望文生义,极易被误认成汉语里“骄傲”的逆序词。逆序词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构成逆序词的两个字,其语音形式、书写形式相同,而顺序却相反,比如,女子—子女、语言—言语、适合—合适等。这些同素逆序词有的同义,有的不同义。尽管“骄傲”与“傲娇”并不是同素逆序词,但在大多数人们的认知中,“傲娇”就是“骄傲”的逆序形式,甚至会有人误写作“傲骄”,这种习非成是的语言现象在汉语中并不少见,比如,熊猫(本为“猫熊”)、提防(本为“堤防”)、信口开河(本为“信口开合”)等。“傲娇”应属于自造的逆序词,这种自造词语“主要是出于准确、恰当的需要,以及为了突出幽默、诙谐的效果”。[2]“傲”与“娇”又是汉语固有的词语,在“骄傲”逆序词的推崇下,使人们觉得这一表达既简单又新鲜,因而极易使人们接受。再加上对外来文化的倾向与人们求新求异、追求时尚的心理,使得人们总是不断地去寻找一些新颖、尚简的词语来表达内心的想法,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傲娇”正是在这种需求下应运而生,并以“傲娇”的姿态占领舞台。

其实,“傲娇”与“骄傲”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并未收录“傲娇”。而“傲”的释义为:①形,骄傲。②名,姓。“娇”的释义有三:①(女子、小孩儿、花朵等)柔嫩、美丽可爱。②形,娇气。③动,过度爱护。我们说“傲娇”,“娇”比“骄”更能体现阴柔之美,用于形容女子,无论“傲”到什么程度,都带有几分可怜可爱,即便是多了几分高傲甚至是冰冷,也是不会讨人之嫌的,正所谓,冰美人更美。“傲娇”一词形容男子,傲骨之中又有了几分娇柔,不致于因“骄”而“纵”,驾驭不得,是易使人接受的。“傲娇”一词形容物品,天然地带着几分高贵之气,雅而不俗,也是易使人接受的。“傲娇”之重点就在“娇”,“娇”本身就表示美丽可爱,带有柔嫩娇气之义,所以“傲娇”比之“骄傲”,更能传达出言者自身的傲气与娇贵,较之“骄傲”一词的情感描摹更加细腻深厚,表达色彩更为形象传神。

(二)概念隐喻与概念整合理论

Lakoff和Johnson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并指出“概念隐喻”包括源域、目标域和映射等,隐喻就是将源域映射到目标域上,目标域概念往往通过源域来理解说明。[3]Fauconnier和Tumer继承并进一步发展了概念隐喻,进而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概念整合网络是概念整合理论的核心内容,“典型的概念整合网络由两个输入空间共有的抽象的结构组织通过部分映射,被映射到类属空间里,这种映射和配置将在合成空间中体现出来,并通过输入空间概念元素之间的组合、完善和扩展过程形成层创结构。”[4]简而言之,概念整合包括四个空间:输入空间1、输入空间2、类属空间和合成空间。不同输入空间的元素因其具有相同的属性、性质或动作、特点等被跨空间映射到类属空间中,进而有选择地进入到合成空间,通过组合、配置、扩展等重新分析的过程,构建出新的意义。

“傲”与“娇”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组合在一起后,经过重新分析,人们将“傲”与“娇”的概念意义有机整合。整合后的意义构建是动态的,经过进一步糅合截搭使得这两个概念域中的相似成员进行配置,并发生“化学变化”,得以扩展。傲娇,是高傲、自矜与柔美、娇贵的凝结,是骄横、高冷与魅气、娇美的组建,进而构建了“整体大于部分”的新义,进一步展示了概念整合理论对语义问题的解释力。正是在概念整合理论机制下,使得“傲娇”的源域(外表高傲、内心娇羞黏腻的少女)投射到目标域(女性、男性、物品及思想情感等)上,这便是概念隐喻起了作用。概念整合会使构建的新意义更加形象、幽默、具有感染力。

例9 一汽—大众全新CC的颜值并不低,从发布之初就备受国内消费者的关注,希望最终的定价不要再拿出“傲娇”的价格。(人民网,2018-04-20)

上述例子中主要想要表达的是希望最终的定价不要太高。这个意义的构建就是将“傲娇”的源域映射到了目标域(大众全新CC的价格)上,这就是人的性格与商品价格的整合过程,其整合路径如图所示:

图1 “傲娇”概念整合路径

上图中“人的性格”和“价格”分别建构了两个输入心理空间: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输入空间1中的三个元素与输入空间2中的三个元素一一对应,这两个输入空间的部分元素存在相互映射,因而我们就要去探求这两种语义上原本不匹配的成分之间的相似性。空间1的“性格”是指人在态度和行为上表现出的心理特征;空间2的“价格”是指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中的元素本是毫无关联的事物,却被相提并论,貌似相差甚远,但在人类的认知领域对价格的高低与人性格的高傲产生了相似性的联想,并在类属空间“外在的表现形式”“给人以距离感”等共同抽象元素的作用下,完成了跨空间映射。空间2的“价格”随之投射到空间1中,将其填充,价格较高的物品由于普通大众难以承担其费用,因而使人难以接受;性格高傲之人由于骄傲自大,因而使人难以接近。性格高傲和物品高价在合成空间中进行有机整合,并能共存于合成空间中,完成了层创结构,构建出了新的意义,那么本来赋予“人”的傲娇特点便被赋予了“价格”,从而完成了整合,达到了一致性。在隐喻机制下,这一意义的构建使之高贵的大众全新CC的“价格”与平民之间天然地产生了一定的距离感。

四、“傲娇”的句法语用功能及使用考察

(一)句法功能

据对人民网、天涯论坛中“傲娇”用例的句法功能考察,我们发现“傲娇”在句中可以充当定语、谓语、状语、宾语、主语、补语等,其中以充当定语和谓语情况居多,这也是形容词的一般用法。

例10 最重要的是浑身散发着一股高端傲娇的气场!(人民网,2017-07-25)

例11 最近沙特对美国的态度有点“傲娇”。(解放日报,2013-11-06)

例12 海清则在旁边傲娇地调侃说“我现在也是老板娘”。(新华娱乐,2013-09-03)

除此以外,“傲娇”还可以自由作谓语,后可以接动量词等形式,具有动词性。又如:

例13 蓝天持续了十日,要傲娇一下,离开我们了,但昨天,她依然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恬淡疏阔的身影。(北京晨报,2016-01-14)

(二)语用功能

“傲娇”本是一个联合式合成词,但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娇”语义的脱落,使得“傲”这一焦点信息被凸显出来,具有了更为融合性的表达效果,语用修辞色彩随之增强。在语用表达上,“傲娇”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含有强烈的评价义,在其使用过程中可褒可贬,或赞扬或嘲讽。

例14 傲娇!海口“好空气”再排全国第一。(海南日报,2017-08-17)

例15 有网友质疑赵薇是不是因为“致青春”票房太好,傲娇了。(人民网,2013-05-02)

例14中的“傲娇”独词成句,是对海口“好空气”的一种高度赞扬,带有了明显的主观评价义色彩。例15中的“傲娇”则带有了心高气傲、轻狂傲慢的批评、嘲讽之义。

“傲娇”具有的丰富表情功能,这种极为传神的色彩凸显出了一定的修辞效果,能够更加传神、精准地描绘出言者所要传达的含义。例如:

例16 再加上那抬手撩发的风情、下颌微扬的傲娇,只有颠覆二字才能形容。(时尚网,2012-05-10)

例17 小编还记得刚有“红腰子”这个系列时因为其瓶身弧度设计独特,大家都叫它“傲娇”瓶,看这傲娇的身姿,是不是很傲娇呢!(人民网,2017-02-28)

例16中的“傲娇”虽给人一种盛气凌人、心高气傲之势,却可以泰而不骄、不挟不矜,同时带有清艳脱俗之美,超世绝俗之态,这种又傲又娇的传神色彩绝非是其他词语所能描绘出来的。例17中“红腰子”瓶身独特的设计,使它超类绝伦,给人一种好自矜夸、张扬个性之感,这种特定的修辞色彩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伴随网络媒体的广泛传播,“傲娇”已打破了时空的局限,激发出了无限的能量.在类推机制作用下,一系列“傲娇”词族衍生而出:傲娇男、傲娇女、傲娇妈、傲娇鸡、傲娇脸、傲娇型、傲娇感、傲娇控、傲娇样、傲娇系、傲娇风、傲娇病、傲娇范儿、傲娇劲儿,等等。这些“傲娇”词族在衍生之初便被赋予了一定的修辞色彩,带有了明显的主观评价义。

(三)新闻媒体使用考察

“傲娇”已经从网络语体逐渐走向了新闻媒体,并于2017年一度以电影名称《傲娇与偏见》登上影视平台,可见,该词已逐渐被官方所认可。本文选用人民网作为语料统计对象,对5548条“傲娇”在新闻语体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傲娇”在新闻专栏中的使用频率差异较大,反映了语言的社会行业变异。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娱乐/人物专栏,其次是游戏/动漫专栏,这与“傲娇”的最初来源有着直接的联系。“傲娇”带着一股天然的潮流,社会上一些傲娇的物品定会受到人们的青睐,因而在时尚/传媒、财经/社会专栏的使用频率相对也比较高,在国际/旅游、汽车/房产等专栏的使用频率也是呈上升的趋势。而教育与文化等专栏具有严肃性、科学性,对语言的规范化程度要求较高,因而其使用频率较低。

表1 “傲娇”使用频率

五、结论

综上所述,“傲娇”从最初的外冷内热、外傲内羞的美少女角色已经开始泛化,出现了男性化“傲娇”、无性别化“傲娇”以及心理“傲娇”等,语义色彩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隐喻机制作用下,通过概念整合理论使得“傲娇”具有丰富的表情功能以及特定的语用修辞色彩,符合语言经济原则。同时“傲娇”还拥有强大的能产力,能够创造出符合时代发展的“傲娇”词族,这无疑使得“傲娇”在众多网络新词面前傲娇范儿十足,让人不得不为之傲娇。

猜你喜欢

逆序傲娇语义
一只傲娇的“小公主”
傲娇“天鹅”换羽归来
有界线性算子的Drazin逆的逆序律
语言与语义
关于矩阵广义BottDuffin逆的逆序律
新中国70年汉语逆序词研究(1949—2019)
对外汉语教学中AB-BA式逆序词教学分析
你的“傲娇”一文不值
“社会”一词的语义流动与新陈代谢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