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1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FGFR3与CDKN2A的表达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2022-04-24薛亚明于跃海晋学飞晋凡永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反义膀胱肿瘤

薛亚明,于跃海,晋学飞,晋凡永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泌尿外科,吉林 长春130033)

膀胱尿路上皮癌(UCB)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有60%-75%的初诊UCB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1]。对于这部分患者,通常应用经尿道膀胱电切术(TUR-B)序贯丝裂霉素C或卡介苗(BCG)膀胱灌注治疗[2]。虽然膀胱得以保留,但复发率较高,治疗后若复查不及时,可能复发并发展为肌肉浸润性膀胱癌[3]。筛选新的分子标志物,区分不同复发风险的T1期NMIBC患者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是UCB中最常见的发生过表达和突变的基因,约有40%的UCB患者携带FGFR3突变,其中近80%为低级别UCB[4]。目前研究发现,UCB早期即发生FGFR3突变,而FGFR3的过表达与其突变率增加有关[5]。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剂2A(CDKN2A)是抑癌蛋白P16的编码基因,现有研究发现,当9号染色体9p区域发生杂合性缺失会造成CDKN2A表达缺失,Ploussard 等研究发现CDKN2A与FGFR3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6]。本研究目的在于观察FGFR3和CDKN2A在T1期NMIBC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收集2014年至2016年,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泌尿外科行TUR-B治疗的NMIBC患者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肿瘤样本,并收集对应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为初诊;(2)T1期NMIBC;(3)所有患者在初次TUR-B治疗后6-8周,再次行TUR-B治疗。排除标准:(1)TUR-B治疗前接受过中医药治疗;(2)FFPE标本切片少于50%肿瘤细胞;(3)失访患者。病理分期和分级由两名正高级病理医师相互独立评价,评价依据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2010年发布的第七版TNM分期和世界卫生组织(WHO)2016年发布的膀胱肿瘤分类。肿瘤无复发生存(RFS)定义为以病理学为诊断依据,未发生UBC(包括NMIBC和MIBC);肿瘤无进展生存(PFS)定义为未发生MIBC或远处转移;肿瘤特异性生存(CSS)定义为因肿瘤原因死亡;总生存(OS)定义为因任何原因发生死亡。所有临床终点均以截至随访完成时。

1.2 mRNA表达的检测本次研究应用RT-qPCR方法检测mRNA的表达。应用AllPrep DNA/RNA/Protein Mini Kit试剂盒(Catlog:80004,Qiagen,German)对FFPE标本进行RNA提取。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提取RNA后,用Nanodrop 2000进行定量并评价提取质量。应用TransScript○RGreen One-Step qRT-PCR SuperMix试剂盒(Catlog:AQ211-01,Transgen,China)对RNA进行逆转录,并进行RT-qPCR。本次研究除了检测FGFR3和CDKN2A mRNA表达水平之外,还检测基底亚型和管状亚型的标志物KRT5和KRT20,内参选用Calmodulin-2(CALM2)。各基因PCR引物序列如下:FGFR3,正义链:5’-CGTACTGTGCCACTTCAGTG-3’,反义链:5’-CCAGCAGCTTCTTGTCCATC-3’;CDKN2A,正义链:5’-GAGGGCTTCCTAGACACTCTG- 3’,反义链:5’-CGCAAATACCGCA-CGAC- 3’;KRT5:正义链:5’- CGGTAGTGGATTTGGTTTCG-3’,反义链:5’-TGGTGTTGCGGAGGTCAT-3’;KRT20:正义链:5’-GCAGTGGTACGAAACCAACG-3’,反义链:5’-CTGCAGCCAGCTTAGCATTG-3’;CALM-2:正义链:5’- CCACCATGGCTGATCAACTG-3’,反义链:5’-GCCATTGCCATCAGCGTCTA-3’。基因相对定量采用2-△△Ct法计算。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各基因mRNA表达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中约登指数(Youden’s index)确定每个标志物的最佳分界值(Cut-off value);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曲线进行预后分析;应用Cox多因素回归风险模型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应用SPSS 25.0对结果进行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队列信息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本次研究共纳入62例患者,其中男性42例,女性20例,中位年龄68岁,中位随访时间64个月,其中低级别1例(1.61%),高级别61例(98.39%),存在淋巴管侵犯1例(1.61%),无淋巴管侵犯61例(98.39%),原位癌(CIS)21例(33.87%),序贯卡介苗膀胱灌注27例(43.55%),序贯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11例(17.74%)。

2.2 FGFR3和CDKN2A 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Spearman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显示,FGFR3与CDKN2A mRNA的表达无相关,与KRT5(rs=0.297,P=0.005)和KRT20 mRNA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s=0.314,P<0.001);FGFR3高表达与肿瘤分级呈负相关(rs=-0.37,P<0.001)。CDKN2A与KRT5 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rs=-0.331,P=0.021),而与KRT20 mRNA的表达无相关性。FGFR3和CDKN2A mRNA的表达与年龄、性别和序贯膀胱灌注治疗无相关性。

2.3 FGFR3和CDKN2A mRNA表达与临床结局的关系应用ROC曲线,通过约登指数确定对于不同的临床结局患者FGFR3和CDKN2A的最佳临界值,并据此将患者分为FGFR3(或CDKN2A)mRNA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应用Kaplan-Meier分析两组患者不同临床结局的差异。结果发现,FGFR3 mRNA高表达组的患者具有更差的RFS,但PFS和OS有所提高,FGFR3 mRNA的表达与CSS无关,CDKN2A mRNA高表达组的患者具有更差的OS,而与RFS、PFS和CSS无关。见表1、表2。

表1 FGFR3表达情况与临床结局的关系

表2 CDKN2A表达情况与临床结局的关系

2.4 影响T1期NMIBC患者RFS和OS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中,高龄(≥70岁)、FGFR3高表达和CDKN2A高表达与复发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将这三个因素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高龄(≥70岁)和FGFR3高表达与复发风险增加显著相关。见表3。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中,FGFR3高表达与降低OS显著相关,鉴于FGFR3表达是OS唯一重要的预后标志物,因此没有对FGFR3进行多变量分析。见表4。

表3 影响T1期NMIBC患者RFS的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表4 影响T1期NMIBC患者OS的单因素Cox回归分析

3 讨论

FGFR3状态异常(过表达或突变)是UCB发生、发展的主要分子因素之一。目前研究结果认为,FGFR3状态异常可能是UCB早期的分子事件,且与UCB的分级和预后有关,但FGFR3与生存率的关系并不一致。van Rhijn等人研究发现,FGFR3突变的UCB患者RFS和CSS更长[7],而Hernández等人则发现FGFR3突变可能会增加TaG1期UCB患者术后的复发率[4]。也有研究认为FGFR3与UCB预后无关[8]。Burger等人分析了221例NMIBC患者FGFR3的状态,发现存在FGFR3突变的患者,PFS更长,这一点在T1期高级别NMIBC患者中更为显著[9]。Sikic也得到了类似的研究结果,且对这部分患者进行了分层分析,发现这仅在年轻(<70岁)患者身上呈现相关性[10]。本研究结果也发现,FGFR3 mRNA高表达组的患者复发率更高,但PFS和OS有所提高。目前有几项研究发现,当FGFR3发生突变后,9号染色体9p区域会发生杂合子缺失,这会影响CDKN2A基因,并导致抑癌蛋白P16的表达降低,从而促进肿瘤进展[11]。Ploussard等人分析了58例NMIBC患者CDKN2A和FGFR3的状态,发现当9号染色体存在杂合性的患者中,FGFR3是否突变与预后无关,而对于9号染色体杂合性缺失的患者,FGFR3野生型的患者,其复发和疾病进展的风险会显著高于FGFR3突变型的患者[6]。Rebouissou等人发现,当FGFR3发生突变时,CDKN2A纯合子缺失的发生频率更高[11]。

CDKN2A的表达降低可能与UBC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本次研究发现,CDKN2A mRNA高表达组的患者具有更差的OS,与目前大部分研究结果相似。Breyer等人研究发现当CDKN2A高表达的同时,FGFR3表达降低,这部分患者的PFS最差,对于T1期NMIBC患者,CDKN2A高表达仍是预后较差的预测因素之一[12]。CDKN2A作为一种抑癌基因,目前部分研究呈现出与其功能截然相反的结果,对于CDKN2A mRNA过表达为何会导致预后较差,目前尚不清楚。Lukas等研究认为,CDKN2A发生点突变对于UCB的发生、发展过程意义不大,但CDKN2A可以在抑癌因子RB1的上游发挥作用,其表达与TP53的表达有关,当RB1或TP53发生突变时,可能会减弱CDKN2A的抑癌作用[13]。在TCGA数据库中,约有50%的NMIBC患者存在TP53突变,13%的患者存在RB1突变,而Meeks等人的队列中,这两个基因的突变频率更高[14]。Al-Khalaf等人研究发现,CDKN2A可以上调与细胞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和E2F1转录因子1(E2F1)等。通过这种方式间接介导p16的表达[15]。然而,CDKN2A和FGFR3之间尚未显示出直接关系,这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是回顾性分析,且队列中患者数量较少,这限制了该研究的可重复性。其次,没有分析FGFR3和CDKN2A的联合表达,并进行分层分析,因为队列患者数量较少,包括组织学分级为低级别和存在淋巴管侵犯都仅有1例患者,进行更为细致的亚组分析可能得不到任何有意义的结论。此外,仅分析了FGFR3和CDKN2A的mRNA的表达情况,未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急性蛋白水平的观察,且未分析其突变状态,这些都需要后续改进。

综上,对于T1期NMIBC患者,FGFR3 mRNA高表达可能预示着较差的RFS,但OS更好。

猜你喜欢

反义膀胱肿瘤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得了膀胱憩室怎么办
认识反义词
反义疑问句小练
直肠癌在调强放疗中保持膀胱充盈度一致的重要性研究
致命肿瘤忽然消失
滚蛋吧!肿瘤君
“饿死”肿瘤的纳米机器人
这山望着那山高
肿瘤标志物正常不等于没有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