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机构画像的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体系研究
2022-04-24徐冉
徐 冉
(营口理工学院图书馆,辽宁 营口 115000)
嵌入式学科服务最早产生于20世纪英美大学图书馆,是一种以大学科为对象、安排专门人员进行针对性服务的学科馆员服务模式,到20世纪70年代,该服务模式已经在国外普遍推行。而在中国,清华大学于1998年最早实施学科馆员制度,拉开了嵌入式学科服务在中国推行的序幕。目前,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均设置了学科馆员,他们积极嵌入用户的教学科研工作之中,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精准掌握用户的信息行为规律、学科发展趋势等,有效整合学科建设的不同需求,为用户提供学科资源导航、项目调研等开拓式创新服务。把机构画像引入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体系构建过程,有利于高校图书馆精准掌握机构发展动态,优化创新学科服务模式。
1 机构画像的内涵
机构画像与用户画像都是以一整套真实数据为基础构建的目标对象模型。用户画像一般是围绕用户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如性别、年龄、知识背景等)、社会关系和行为模式等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归纳和总结,进而构建出的一种标签化用户模型,它代表着某类目标用户群体的整体特征。而机构画像则是把机构和机构内部成员视为统一整体而非单一个体,用以研究机构的固有属性、动态行为和改变,归纳总结与其他机构的差异性,从而构建标签化机构模型。机构是不同个体的组合体,因此,机构画像所包含的信息也就是不同用户画像信息的组合体,它主要包括静态特征(如机构名称、成立时间、地理位置和组织架构等)和动态特征(如核心成员和社团、社交网络、科技项目、科技论文、科技奖项、知识产权、自然指数排行等)。通过搜集整理、分析研究、归纳总结机构信息,勾勒机构画像,能够全面、精准、动态地呈现机构的不同特征,不但能够辅助图书馆了解掌握机构的科研动态,而且能够为机构的不同需求提供优质的知识服务,满足机构的创新发展需求,进而优化完善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体系,有效提高图书馆学科服务的能力和质量。
2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基本特征
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有效打破时空藩篱,强调嵌入用户的物理和虚拟空间,重视嵌入用户的教学科研过程,为用户提供24小时不间断、全方位、立体化的个性化学科服务。它与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主动”和“嵌入”,呈现出三大基本特征:一是“适需”特征。目前,高校图书馆用户的知识结构、专业背景日趋多元化、个性化,对学科服务的要求也存在较大差异性,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通过多元化途径了解、掌握不同层次用户的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真正嵌入用户之中,为其提供高效优质的学科服务,这样才能有效发挥“嵌入式”理念的真正作用。二是“适地”特征。高校图书馆要真正融入用户的物理和虚拟空间,全方位融入用户教学科研全过程,依据用户学习方式呈现“数字化”特征的趋势,充分利用移动终端,同步参与教学科研过程,为用户提供最先进、最全面的学科资源,真正体现“嵌入一线、嵌入过程”的内涵。三是“适时”特征。高校图书馆要在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选择和掌握好服务时机,及时为用户提供高校、便捷、优质的学科服务,尽量避免出现处理过程漫长等问题,强化用户对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的信赖感和认同感。
3 面向机构画像的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体系构建
面向机构画像的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其服务客体是机构成员,是嵌入式学科服务体系设计的出发点;服务主体是学科馆员,是为机构成员提供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具体实施者。构建面向机构画像的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体系是在全面把握机构成员需求、构建机构用户画像模型库的基础上,建设文献资源画像库和学科服务画像库,把机构用户的资源需求、服务需求分布与文献资源画像库、学科服务画像库进行精准匹配,为机构用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嵌入式学科服务。该服务体系由三个层次组成(见图1),层次间呈现出一定的逻辑联系,并在交互影响的基础上保障了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有效开展,最大化地实现其服务价值。
图1 基于机构画像的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体系
3.1 需求层:全面精准识别
需求层,是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的基础层级,资源层、服务层所包含的各项服务均要以需求层为出发点。需求层的设置是在勾勒机构画像的基础上,通过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线性判别分析、朴素贝叶斯、KNN、随机森林等机器学习技术,智慧化预测机构用户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构建机构用户需求模型。需求层具体表现为基础资源需求、决策方案需求和辅助落实需求,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需要针对性地对需求内容进行科学分类并开展相应的建设与服务工作。机构用户需求的精准识别为精准化学科服务奠定了基础。
3.2 资源层:科学合理匹配
资源层,是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的中间层级,主要划分为内驱资源层和支撑资源层,由不同资源要素组成。在资源层,通过对馆藏信息资源进行搜集整理、总结归纳,有效提炼信息资源的特征标识,有针对性地构建文献资源画像库。采取基于深度学习的细粒度图像分析技术,聚合高校图书馆开展的决策支撑、教学支持和科研辅助等不同方面的学科服务,构建学科服务画像库。把机构画像与信息资源内容、学科服务模式实施精准关联和合理匹配,从而有效识别机构用户需求的信息资源和学科服务,做到信息资源、学科服务与机构用户的精准匹配。它们与机构用户均为双向互动关系,能够根据机构用户的需求进行有效调整。
3.3 服务层:服务功能实现
服务层,是面向机构画像的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实践活动的具体表现,由信息推送、科技查新、专利检索、学科分析、人才评价和研究报告等不同服务内容所构成。基于机构画像的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是依据机构画像,深挖具有相同的信息资源、学科服务偏好的机构用户需求,研究其服务需求的时序特征,总结归纳机构用户的需求规律,采取“线下服务为主、线上服务为辅”的服务模式,为机构用户提供精准的信息资源推送服务与学科服务。针对机构成员,高校图书馆可以提供信息推送、科技查新、专利检索等服务,为机构成员提供学科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前沿热点,寻找合作机构或合作伙伴,帮助解决教学科研中遭遇的难题,辅助他们强化个人研究成果。针对科研团队或学院等机构整体,高校图书馆科研采取学科分析、人才评价、学科报告等服务形式,为科研团队或学院等机构整体提供有关研究方向、基础科研数据、专家学者科研成果以及成果总量趋势图等。
4 面向机构画像的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体系的核心内容
4.1 嵌入“用户空间”的学科服务
高校图书馆在嵌入式学科服务过程中,从用户使用角度出发,通过物理空间、虚拟空间为用户提供学科服务,呈现出明显的“泛在化”服务特征,即无论用户在哪,服务均如影随形。在嵌入物理空间方面,可以通过馆内设置多元化服务空间和馆外与各种实体单位协同合作,把信息资源、实践基地、设施设备进行有效结合,构建学科合作空间,为机构用户提供线下学科服务。在嵌入虚拟空间方面,可以在利用原有网络关系有效推广自身资源的基础上,加强与各种新媒体、网站的合作,实现内部数据库与外部数据库的紧密关联,采取“网间联结”的方式引导用户进入、接触高校图书馆资源,满足机构用户的信息需求。厦门大学图书馆就是一个采取“物理空间+虚拟空间”服务模式的典型,它在馆内建设人文社科实验室、学术研讨室、休闲咖啡室等,在馆外建立学科分馆或学科服务基地,构建集学习、研究、交流为一体的多元化空间,同时还通过图书馆主页、网页服务链接、BBS、微博、博客、学术互动社区、Google Scholar和豆瓣网(https:∥www.douban.com/)等各种平台开展宣传,引导用户回归图书馆,享受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
4.2 嵌入“服务类型”的学科服务
高校图书馆在嵌入式学科服务过程中,从服务类型出发,在教学、科研过程中为机构用户提供学科服务,呈现出明显的“专业化”特征,即与机构用户紧密合作,配合机构用户更有效地完成教学科研工作。在嵌入科研工作方面,遵循“问题导向”原则,与机构用户协同合作开展调研,对相关学科知识、科研资讯进行搜集整理、归纳总结,形成独具学科特色的知识产品。在嵌入教学工作方面,通过场所环境、互联网平台、新媒体平台以及各种服务途径,采取专题讲座、学术研讨、定题信息资源推送等不同形式,把学科服务嵌入教学工作,为机构用户的课程设计、授课过程等提供有效的学科服务。目前,康奈尔大学图书馆与康奈尔大学大部分院系都配备了嵌入式学科馆员,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课程设计和课堂授课,同时嵌入项目研究过程,辅助机构用户做好数据管理、分析、利用等工作,提供科技查新、专利检索等专门服务,保障机构用户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科学合理地使用资源,提高其工作效率与质量。
5 面向机构画像的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实施路径
5.1 加强协同合作,重视信息联动
嵌入式学科服务,实质上就是一种合作服务模式,具体体现在学科馆员和机构用户是合作伙伴关系,而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是各部门、各团队协同合作的结果。因此,高校图书馆要重视信息联动,加强不同层面的协同合作,有效提高团队协同合作的能力;要重视高校内不同机构的协同合作,以高校图书馆为主导,校内其他机构做好支持工作,如信息部门协助做好技术支持工作,学院办公室协助做好协调沟通工作等。同时,还要重视与校外组织部门的协同合作,构建区域协同合作机制,与校外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其他图书馆等组织合作,进行学术交流,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为教学科研工作奠定扎实的资源基础,拓展学科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实现互利共赢。
5.2 树立服务品牌,拓展服务价值
要想实现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价值最大化,就要对学科服务中的某一项(或某几项)服务(或产品)进行重点打造,在特定的目标用户中树立服务品牌,有效拓展服务价值,走服务品牌化发展道路,进而推进学科服务健康、有序发展。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品牌应建立在服务基础上,体现出明显的服务性、专业性特征,要依据机构用户需求和本馆信息资源特征,做好品牌定位,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创新打造数字服务品牌,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同济大学图书馆的“双伙伴计划”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品牌,其针对用户需求,以学科馆员为核心,从学科馆员、资讯馆员和辅助人员三方面建设三层服务梯队,利用本馆资源和合作网络,面向全校师生开展嵌入式学科服务,其目的是成为本校师生在学习知识和科学研究上的“双重伙伴”,即“知识伙伴”和“科研伙伴”。
5.3 构建运行机制,保障体系稳定
要想实现嵌入式学科服务的有效进行,就要保障服务体系的稳定与高效运行,需要从以下四方面构建运行机制:一是目标驱动机制。高校图书馆建立科学合理的服务目标,确保服务团队在认知、行为和目标上的有效统一,形成较为良好的凝聚力和协作力,同时进行目标分解、细化,层层落实,为具体服务行为提供规范指导。二是知识增值机制。高校图书馆要在保障自身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实现信息资源向知识资源、智库产品的有效转化,为机构用户提供更为科学、专业的知识增值服务,进一步提升机构用户的服务满意度。三是信息流转机制。信息流转机制主要包括搜集整理、优化整合、存储传播、应用创新四大步骤,这些步骤的有效关联与合理匹配将实现最佳信息流转效率,促进嵌入式学科服务中信息流通的畅通。四是人才保障机制。高校图书馆要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提升学科馆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还要做好学科馆员的科学配置工作,遵循“岗得其人、人适其岗”的原则,做到人岗匹配,把人才安排在最适合的岗位上,做到“事得其才、才尽其用”。
6 结 语
总之,机构画像是以一整套研究机构的固有属性、动态行为和改变的真实数据为基础构建的目标对象模型。高校图书馆以嵌入教学科研决策、管理和过程为目标,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前提,通过搜集整理、分析研究、归纳总结机构各种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勾勒机构画像,能够从整体上精准、有效地呈现机构发展现状,呈现机构教学科研进展、项目研究过程、奖项获取、专利申请、人才动态等统计情况,展示相关学科领域前沿进展和同行机构的最新资讯等,不但能精准掌握机构发展特征及趋势、了解机构发展环境的需求,辅助机构教学科研决策与管理,而且能够从机构画像系统中有效提取准确数据,结合AI技术,进一步深挖学科服务内涵,充实学科服务产品内容,以满足机构创新发展需求,有效提升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能力。在“互联网+”环境下,面向机构画像的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为创新学科服务模式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如何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AI技术有效实现不同类型数据的融合与关联,充实机构画像内容,以及如何有效拓展面向机构画像的嵌入式学科服务内容,将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