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治疗联合艾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效果及对CSI评分的影响分析

2022-04-23马昀欣董友朋

贵州医药 2022年4期
关键词:痉挛性痉挛艾灸

马昀欣 董友朋

(1.宝鸡市中医医院,陕西 宝鸡 721000;2.陕西省中医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0)

中风是脑循环功能障碍后导致脑组织堵塞或血管破裂促使脑组织出血而引发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该病致残率高,且约有70%的患者遗留后遗症,其中痉挛性偏瘫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1]。目前,西医主要通过康复治疗帮助中风后偏瘫患者减轻运动功能障碍,使其尽快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然而,康复治疗难以促进气血运行,在缓解患者痉挛上效果欠佳。艾灸治疗是通过艾灸产生的艾热对体表特定穴位进行刺激,以促进经气活动的激发,对脏腑与功能进行调整,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2]。本文旨在探讨康复治疗联合艾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3~78岁,平均(63.49±3.12)岁;病程15~40 d,平均(25.79±3.62)d。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53~78岁,平均(63.37±3.24)岁;病程15~39 d,平均(25.46±3.45)d。纳入标准:患者符合《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3]制定的中风诊断标准,并处于痉挛性偏瘫期;患者首次发病,生命体征平稳;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因某些疾病无法正常沟通者;合并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合并其他急危重症者;合并感染性疾病或严重原发性疾病者;曾接受肢体痉挛治疗者;既往有运动功能障碍者。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康复治疗:(1)肌肉牵伸:①摆放抗痉挛体位:患者摆放患侧卧位,伸展肘关节,旋转前臂后伸展指关节;伸展患髋,轻度屈曲髋部,在体前软枕上屈曲健肢;前伸患肩,充分伸展肘部、腕部与指关节后放置于胸前软枕,在机体前方另一侧软枕上摆放患腿,自然屈曲髋关节。②牵伸躯干肌:患者屈膝,使髋部内旋,一手下压膝部,一手在肩部施压,两手呈反方向用力牵拉。(2)坐站转换:患者分开双足,保证膝盖、足尖呈直线,两手紧握后将肘部向前伸,适当前倾躯干后屈曲髋关节,缓慢坐起。(3)步行训练:以合适力度按摩患者患肢,使其患肢处于放松状态;患者练习双腿交替前后迈步,迈步过程中不断转移重心,由扶持步行逐渐练习至徒手步行。以上动作各做15 min,2~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艾灸治疗:首先选取上肢穴位(外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下肢穴(三阴交、悬钟、阳陵泉、足三里)、躯干配穴(中脘);其次选取百笑灸,在欲灸穴位上粘贴灸筒用医用胶布,将灸盖拨开后妥善安装灸柱;最后点燃艾柱,在灸筒上进口艾柱,或是合理调整灸盖对施灸温度进行控制,以患者皮肤潮红并产生显著温热感为最佳,在艾灸燃烧后将艾灸装置去除;各穴位艾灸治疗20 min,5次/周,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4]评估患者痉挛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5]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Barthel指数[6]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运动功能Fugel-Meyer(FMA)评分[7]评估患者运动功能。分别于治疗前后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5 mL,采用G-R-80A型全自动血液粘度仪(上海朗逸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包括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与血浆粘度。

2 结 果

2.1两组CSI、NIHSS、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CSI、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FMA评分高于对照组(t=6.790、7.422、41.977、23.169,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SI、NIHSS、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比较分,n=40]

2.2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粘度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6.364、10.343、5.590、3.535,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比较

3 讨 论

康复治疗是西医用于改善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症状与肢体功能的首选手段,其中包含多项运动,如肌肉牵伸、坐站转换等。艾灸属于中医特色疗法,可在治疗过程中同时产生热力、药力,通过局部穴位促进气血运行,有效调理机体。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经联合治疗后CSI、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Bathel指数及FMA评分均显著升高;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较显著改善。表明患者接受康复治疗与艾灸治疗可减轻痉挛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康复治疗要求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完成各项动作,此时运动产生的刺激能够促进中枢系统的重建与血液循环的改善,有效增强肢体肌力。在此基础上,为患者进行艾灸治疗,主要选取其外关、合谷与手三里等穴位,诸穴合用可发挥活血通络之效,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痉挛与偏瘫症状。此外,艾灸治疗对神经元兴奋性具有刺激作用,选取患者肢体穴位进行艾灸,能够促进气血运行,扩张脑组织血管而改善局部微循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8]。人体外关穴、手三里具有补阳益气、补虚强壮之效;天泉、曲池具有活血解痉、疏通经络之效,艾灸以上穴位可达到濡养经脉之功,促进机体血液循环,为运动功能的恢复创造良好条件[9]。艾灸治疗中,灸柱产生的热力可以通过穴位在肌肉组织发挥作用,促使血管扩张,加快血液流动速度,从而改善血液循环。此外,艾灸治疗选取的各穴位符合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中医治疗原则,有助于患者脑组织迅速建立侧支循环,解除脑缺血导致的痉挛状态,有效恢复侧支代偿血流灌注,改善血流速度[10]。

综上所述,中风后偏瘫患者采用康复治疗联合艾灸治疗,可以改善痉挛状态、血液流变学,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而促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猜你喜欢

痉挛性痉挛艾灸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针刺跷脉穴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
艾灸保健知多少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无药无创纯手法调整痉挛性斜颈验案一则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针刺对中风痉挛性偏瘫研究进展
卵巢囊肿蒂扭转螺旋CT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价值分析
婆婆迷上了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