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上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形态的CBCT分析
2022-04-23李亚梅宋具坤钱雨嫣陈筑
李亚梅 宋具坤 钱雨嫣 陈筑,△
(1.遵义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2.贵州省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贵州 贵阳 550002;3.贵阳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科,贵州 贵阳 550005)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7月至2021年2月因牙髓或根尖周病、正畸治疗、外伤、种植、颞下颌关节疾病等原因,需要行CBCT影像学检查的患者共1 508例,并记录患者的性别及牙位。其中上颌第一恒磨牙1 488颗、上颌第二恒磨牙1 547颗;男性1 201颗,女性1 834颗。纳入标准:上颌恒磨牙根尖发育成熟;无根尖周病变;牙根无内、外吸收;无桩核、冠修复;根管无充填物。
1.2方法 所有图像均使用3D Accuitomo TypeF17(日本东京,森田)CBCT设备进行扫描,工作电压为90 kV, 管电流5.0 mA,曝光时间为30 s,切片厚度为1.0 mm。所有的图像都由一名研究生和牙体牙髓科医生独立评估,如果意见相悖,请放射科医生帮助做出最终决定。牙根数目的判定方法:从根分叉到根尖的距离占釉牙骨质界到根尖的距离的70%及以上。根管类型分类标准:以Vertucci分类法为基础[4],对上颌恒磨牙近中颊根根管类型进行分析(为了避免更复杂的分类出现,近中颊侧根管与远中颊侧根管或腭侧根管在内部存在融合的情况将会被排除),总共分为8类:Ⅰ型(1-1);Ⅱ型(2-1);Ⅲ型(1-2-1);Ⅳ型(2-2);Ⅴ型(1-2);Ⅵ型(2-1-2);Ⅶ型(1-2-1-2);Ⅷ型(3-3);不属于以上8种类型的则归为其他。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软件23.0处理数据,若理论频数>5,样本量>40采用皮尔逊卡方检验;若理论频数<5而样本量>40则采用连续校正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牙根数目 在1 488颗上颌第一恒磨牙中,8颗牙(0.54%)有1个牙根,53颗牙(3.56%)有2个牙根,1425颗牙(95.77%)有3个牙根,2颗牙(0.13%)有4个牙根。在1547颗上颌第二恒磨牙中,274颗牙(17.71%)有1个牙根,297颗牙(19.20%)有2个牙根,964颗牙(62.31%)有3个牙根,11颗牙(0.71%)有4个牙根,1颗牙(0.06%)有5个牙根。在三根型上颌第一恒磨牙中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956,P<0.001),在一根型和三根型上颌第二恒磨牙中不同性别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17.186、18.631,P<0.001)。见表1。
表1 上颌第一、第二恒磨牙牙根数目[n(%)]
2.2根管数目 1 488颗上颌第一恒磨牙中,1颗牙(0.07%)有1个根管,4颗牙(0.27%)有2个根管,585颗牙(39.31%)有3个根管,874颗牙(58.74%)有4个根管,24颗牙(1.61%)有5个根管。在1 547颗上颌第二恒磨牙中,27颗牙(1.75%)有1个根管,51颗牙(3.30%)有2个根管,1120颗牙(72.40%)有3个根管,341颗牙(22.04%)有4个根管,7颗牙(0.45%)有5个根管,1颗牙(0.06%)有6个根管。上颌第一恒磨牙中根管数目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个根管、4个根管的上颌第二恒磨牙中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59、10.641,P=0.011、P<0.001)。
表2 上颌第一、第二恒磨牙根管数目[n(%)]
2.3根管类型 共2 641颗上颌恒磨牙(第一恒磨牙1464颗、第二恒磨牙1177颗)纳入研究。1464颗上颌第一恒磨牙的根管类型:Ⅰ型573颗(39.14%)、Ⅱ型255颗(17.42%)、Ⅲ型10颗(0.68%)、Ⅳ型536颗(36.61%)、Ⅴ型48颗(3.28%)、Ⅵ型39颗(2.66%)、Ⅶ型1颗(0.07%)、Ⅷ型1颗(0.07%)、其他1颗(0.07%)。1177颗上颌第二恒磨牙最常见的根管类型为Ⅰ型866颗(73.58%)、Ⅱ型123颗(10.45%)、Ⅲ型19颗(1.61%)、Ⅳ型109颗(9.26%)、Ⅴ型49颗(4.16%)、Ⅵ型9颗(0.76%)、Ⅶ型1颗(0.08%)、其他1颗(0.08%)。上颌第一恒磨牙中不同根管类型在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上颌第二恒磨牙中Ⅱ型根管解剖形态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19,P<0.001)。
表3 上颌第一、第二恒磨牙近中颊根根管类型[n(%)]
2.4牙根及根管数目的对称性 352对同颌同名上颌第一恒磨中,共270对(76.70%)具有双侧对称性;359对同颌同名上颌第二恒磨中,共225对(62.67%)具有双侧对称性;在上颌第一、第二恒磨牙中对称性在性别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上颌第一、第二恒磨牙牙根数目及根管数目的对称性[n(%)]
2.5近中颊根根管类型的对称性 在344对上颌第一恒磨牙中,248对(72.09%)具有对称性;在252对上颌第二恒磨牙中,202对(80.16%)具有对称性;上颌第一、第二恒磨牙对称性在性别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18)。见表5。
表5 上颌第一、第二恒磨牙近中颊根根管类型的对称性[n(%)]
3 讨 论
本研究采用CBCT影像学技术对西南地区人群的上颌第一、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系统进行描述,结果显示,上颌第一恒磨牙三个牙根的比例为95.76%,上颌第二恒磨牙三个牙根概率为62.31%。与X.M.Tian等[5]研究结果相似。泰国和巴西、波兰学者对其本国人群研究表明上颌第二恒磨牙三个牙根概率高于我国,可能与种族差异有关[6-8]。此外,上颌第一恒磨牙1个根、2个根、4个根的比例分别为0.54%、3.56%、0.13%;上颌第二恒磨牙1个根、2个根、4个根、5个牙根的概率分别为17.71%、19.20%、0.71%、0.06%,提示上颌第二恒磨牙牙根数目、根管数目相比于上颌第一恒磨牙变异更大,临床医生在根管治疗过程中更应对上颌第二恒磨牙仔细检查,避免根管的遗漏。
本文结果显示,上颌第一恒磨牙Ⅰ型占39.14%,第二恒磨牙Vertucci Ⅰ型占73.58%。与其他中国学者如X.M.Tian等[5]、Y.Xia等[9]、D.Wu等[10]研究结果相似。在上颌第一恒磨牙中,Vertucci Ⅳ型占36.61%,其次为Vertucci Ⅱ型(17.42%);而上颌第二恒磨牙则不然,近中颊根型最常见Vertucci Ⅱ型(10.45%),其次为Vertucci Ⅳ型(9.26%)。同时,在韩国、埃及、马来西亚等地,Vertucci Ⅰ型、Vertucci Ⅱ型和Vertucci Ⅳ型也是最常见的类型[11]。对同一患者同颌同名牙的对称性进行研究,可为对侧患牙在治疗时提供根管解剖形态的参考,在临床工作中有重要意义。在本研究中,上颌第一恒磨牙牙根及根管具有较高的对称性,其概率为76.70%,高于Y.H.Lin等[12]研究的62.67%。X.M.Tian等[8]研究了上颌磨牙近中颊根管数量的双侧对称性,但缺乏对近中颊根根管解剖结构对称性的探索。我们根据Vertucci分类法对上颌第一、第二恒磨牙近中颊根根管类型的对称性进行研究,发现72.09%的上颌第一恒磨牙和80.16%的上颌第二恒磨牙具有解剖结构的对称性。本研究显示,上颌第一恒磨3根型、上颌第二恒磨牙1根型和3根型的发生率在不同性别上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此外,我们发现上颌恒磨牙的牙根及根管数目、近中颊根根管类型的双侧对称性在性别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J.N.Martins等[13]研究表明在恒磨牙中女性的融合根发生率高于男性;戴德华等[3],Y.Xia等[9]发现上颌MB2男性的发生率高于女性,提示牙根及根管解剖形态可能与性别相关,值得进一步探索研究。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三个牙根四个根管和三个牙根三个根管分别是西南地区上颌第一、第二恒磨牙最常见的牙根及根管类型;上颌第一恒磨牙、第二恒磨牙最常见的根管类型为Vertucci Ⅰ型,其概率分别为39.14%、73.58%;上颌第一恒磨牙牙根及根管数目双侧对称性为76.70%,第二恒磨牙牙根及根管数目双侧对称性为62.67%,上颌第一、第二恒磨近中颊根根管类型具有对称性的概率为72.09%、80.16%。CBCT是一个优秀的辅助诊断工具,可更为细致的熟悉并掌握根管解剖形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临床医生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