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以及实施策略探究
2022-04-23雷进红
雷进红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能够让学生积淀足够的语言素材,使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锻炼,令学生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阅读习惯得到培养。但是由于小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所以整本书阅读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探究整本书阅读的实施策略非常有必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阅读习惯;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4-0136-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4.046
相对于碎片化的阅读来说,整本书阅读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促进学生阅读积累方面意义更为重大。如今,不仅在中学,小学阶段也在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但是由于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的倡导相对较晚,因此经验也有不足。为了更好地实施整本书阅读,文章将从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分析入手,从多个层面探究如何实施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
一、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分析
(一)让学生积累足够的语言素材
整本书阅读活动能够使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喜好,选择同自身阅读兴趣相匹配的书籍进行整本书的阅读,在此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文字敏感性,积累足够的语言素材,对书中的优美语句、精彩修辞加以理解和把握,从而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水平。
(二)让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锻炼
与碎片化的阅读不同的是,依托整本书阅读活动,能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了解完整的故事情节以及角色形象,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三)让学生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
整本书当中所涵盖的文化信息内容较为丰富,由此将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得深刻的阅读感悟,进而生成丰富的情感体验。同时,不同的书籍能带给学生差异化的阅读情感体验,长期坚持整本书的阅读,能够使学生在阅读中品味、感悟、体验,并实现对自身情感的正确表达。
(四)让学生的阅读习惯得到培养
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正在逐渐形成,一些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碎片化,缺乏系统性,阅读的内容随意且零散,导致阅读效率低下。而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有了固定的阅读时间、系统的阅读计划,其阅读习惯自然能够得到培养。
二、如何实施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
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师需要调动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为学生制订整本书阅读计划,为学生传授科学系统的阅读方法,利用思维导图辅助整本书阅读,优化整本书阅读的评价。
(一)调动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整本书的阅读需要足够的兴趣,否则学生很难进行持续、高效的阅读。为此,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调动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1.以精彩内容导读,激起学生阅读兴趣。很多作品都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有的有着精彩的故事,有的有着生动的语言,有的有着鲜明的人物,有的则有着深刻的哲理,但是小学生如果不去閱读,是无法发现作品中蕴含的魅力的。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导读,以作品中的精彩内容来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2.组织阅读交流与分享,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与分享,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快速了解书籍所描述的故事内容,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也有积极的意义。语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每天阅读的书籍内容写出故事梗概,在第二天的课堂上与其他同学进行阅读经验的交流与分享,这样不但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同时也会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于情节较为复杂,出场人物众多的书籍,教师可以为学生指定一个人物,要求学生围绕该人物列出大事记。
3.进行书影比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很多优秀的作品都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搬上了大银幕,有很多还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如《西游记》《没头脑和不高兴》《爱丽丝漫游仙境》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观看相关的影视资源,然后进行整本书阅读,并且对影视作品与原著进行对比、分析,找到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的异同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为学生制订整本书阅读计划
基于借助整本书阅读活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学校管理层应当对整本书阅读活动的教学意义和价值形成精准的认识,以便能够在此基础上让教师掌握整本书的阅读指导技巧。
1.学校应当按照教师的课时安排情况以及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整本书阅读活动时间。如今,很多学校在开展整本书阅读的时候,仅限于课外,在校内并没有留出整本书阅读的时间,教师也没有系统地制订阅读教学的计划,使得整本书阅读流于形式。若仅要求教师借助不稳定的空闲时间段组织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活动,难以确保阅读活动的效果。为此,学校方面应该根据教师的课时安排和学生的课余时间,来安排整本书阅读的时间,从而完整、系统地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
2.语文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指导学生选择阅读内容,从而确保学生阅读符合自身年龄与认知特点。小学生年龄较小,其在阅读读物的选择中通常是比较盲目的,因此需要教师加以指导,帮助学生选择适合其认知水平的读物。如在针对低年级小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之前,教师应当把握其逻辑思维能力欠缺这一情况,在为其推荐书目时要遴选故事情节较为简单的书目;在针对高年级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之前,教师应当结合其具备一定思维逻辑能力的特点,向其推荐情节较为复杂的书目,从而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提升。此外,教师亦应当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不同学生制定与其阅读理解能力相匹配的阅读目标。在对阅读目标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阅读进度、文本内容理解等要素纳入阅读目标之中。
(三)为学生传授科学系统的阅读方法
小学生的阅读整体呈碎片化、盲目性,经常是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地读,读完之后便没有印象,对于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没有太大的作用。这是因为他们缺乏科学的、系统的阅读方法。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着浏览—阅读—摘抄—写作这几个环节,为学生传授了一些方法。
1.浏览。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先不要急着阅读,如果过于迅速地阅读,学生难以很好地把握整本书。为此,可以先引导学生先浏览一遍。从封面开始,观察书名、作者,观察封面的文字、图画,初步判断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之后,打开目录,通过目录来了解整本书的架构。之后,再翻看插图、封底,对书籍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形成一定的期待。尤其是在目录中,学生可能会看到自己非常感兴趣的内容,学生通过目录中的每个故事的题目,可以产生对于故事的期待。
2.阅读。整本书的阅读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有一定困难的,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他们缺乏阅读的经验,不知道如何才能更好地阅读、体会书籍带来的愉悦感。为此,教师可以在阅读环节对学生加以指导。
(1)泛读。新课标对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的要求是300万字,300万字的阅读量对于小学生而言是非常巨大的,不可能每一本书、每一篇文章都精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于一些书籍、作品有所取舍,对于浅显易懂的童话类、故事类书籍报刊可以采取泛读法,扩大阅读量。
(2)速读。掌握快速阅读方法的学生每分钟能读200多字,而未经过训练的学生可能每分钟只能读几十个字,这会逐渐拉开距离。为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速读的方法,比如抓住关键词、关键人物、关键对话等,从而达到迅速了解文本内容的目的。
(3)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
3.摘抄。学生在求学生涯中,所阅读的书籍数不胜数,但是最终能够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几本书、几句话,其他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忘。为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将好的字词句进行摘抄、积累。这样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这些句子好在哪里,自己可以在哪些地方进行运用,久而久之就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教师再也不用担心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了。
4.写作。当学生阅读完一本书后,心中一定思绪万千,但是如果不进行情绪情感的抒发,很快又会忘记。为此,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把握这转瞬而逝的灵感,将自己对整本书的阅读感受写下来。
(四)利用思维导图辅助整本书阅读
思维导图在整本书阅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学生对于这个思维方法的了解并不多,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思维导图这一工具来辅助整本书阅读,降低阅读难度,扩大阅读量,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快速提升学生的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
1.借助思维导图形式帮助学生降低整本书阅读难度。学生整本书阅读活动一般集中在课外时间,这就意味着学生需要在没有教师直接指导的情况下,独立完成阅读活动。对于阅读思维能力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的小学生而言有着不小的难度。尤其是小学生在文字、修辞等方面的知识欠缺,将会造成其阅读活动低效化,如若这样的情况未能得到解决,必然会导致学生的阅读活动难以持久,其亦难以在这一过程之中提升阅读水平。假若教师能够在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活动之前引入思维导图模式,则将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之下实现对书籍的中心思想、情节脉络以及角色关系加以摸清和把握,这样将会让学生的阅读活动变得有据可循,从而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之下得以徜徉在书籍的故事情节之中。
2.借助思维导图模式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效率。阅读活动需要学生投入较多的时间。不过在应试教育理念依然存在不小市场的当下,以及小学生自身所背负的繁重课业负担,学生的课余时间受到大幅度的压缩。为了提升整本书阅读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应当充分借助思维导图模式,带领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文章进行分析、理解、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进行知识内化和思维的可视化。思维导图绘制完成后,教师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进行讨论式课堂学习。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把自己所画的思维导图与组员进行共享,然后学习小组内部交流,商讨文章内容,特别是在文章的结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或说明方法等方面多下功夫讨论,最后推荐小组内部最终确定的导图方案,派出代表向同学讲解课文。如此,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学生的阅读活动将变得更加清晰,有利于学生抓住书籍的中心思想和矛盾冲突,也能够提高整本书阅读的效率。
(五)优化整本书阅读的评价
整本书阅读之后的评价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深度了解清楚,并且要通过多途径加以了解。
1.对学生整本书的阅读速度加以评价。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之前应当认识到学生的阅读基础差异,并制订相应的阅读计划,不过教师还应当对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求学生在指定的时间段内完成阅读活动,对于那些无法在指定时间段内完成阅读活动的学生,教师应当了解造成其阅读速度慢的原因,是因为兴趣使然,还是阅读方法不得法,这样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2.借助讨论活动了解学生的阅读深度。阅读活动不能片面地追求阅读速度,还应当注重对阅读深度的把握。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活动之后,应当采取班级讨论活动的形式,借助学生的发言情况了解学生的书籍阅读深度,这样才可以从中发现学生在完成整本书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存着哪些问题,哪些原因导致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活动流于表面化,如此将使教师能够在后续的阅读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优化教学策略,确保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活动更为深入,并通过深入阅读让学生的语文知识体系得到完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增强。
3.多途径了解学生阅读的真实情况。为了更立体、更细化、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情况,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其每阅读一本书都要制作简单的读书卡,简要记录自己阅读的书名、人物、时间等;对于中年级的学生则可以要求其记读书笔记,对读物进行批画圈点;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要求其写出读书心得、读书报告。此外,还可以写图书推荐卡、办主题手抄报等方式展示读书效果。
三、结语
在本文中,笔者从小学生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入手,探究了开展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策略。在整本书阅读中,我们应该继续尝试和不断地改革、创新,为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提供更多好的思路,创造更多好的条件,使学生从小学起便形成整本書阅读的意识和习惯,为今后的阅读、写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潘海萍.基于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整本书阅读策略[J].新课程,2021(38).
[2] 沈敏亚.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21(15).
[3] 陈艳.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生语文整本书阅读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2021(30).
[4] 贾红斌.教育目标分类学视野下的小学生整本书阅读创新策略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