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实践

2022-04-23韦璐

江西教育C 2022年4期
关键词:课堂建构学为中心小学数学

韦璐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应运而生。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为中心”也就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学为中心”的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扭转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让学生能实现自主、高效的发展。本文阐述了“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的内涵、价值与建构策略。

关键词:“学为中心”   小学数学   课堂建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应运而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小学数学教师要顺应时代潮流,立足课堂,践行“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策略与方式,提升教学质效。针对“学为中心”,教师首先要认识:什么是“学为中心”?为什么要践行“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怎样做到“学为中心”?本文结合相关教学实践,探究“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的内涵、价值与建构策略。

一、“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的内涵

什么是“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学为中心”是针对“教为中心”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如同接受知识的容器,毫无自主学习的权利与自由。“教为中心”的课堂违背了人的主体精神与认知规律,背离了“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生本教育”等教育理念,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即在数学课堂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習为中心,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的有意义建构与能力的有效发展。“学为中心”是对“教为中心”的革新,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在“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基于学生设计教学环节,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而设计,教为学服务。在课堂中,学生既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也有互动交往与合作探究的机会。“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的价值

“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师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等学情作为教学的起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建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感悟与建构。“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释放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体现了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的理念。在“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上,学生能主动思考,积极创新,获得全面发展。

三、“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的建构策略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建构“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以彰显学生中心、学习中心。

(一)“前置学习”,做好学前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优质的教学要重视学前准备。“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以学生的具体学情为课堂教学的起点,为了充分把握学生的实际学情,教师要在课前充分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做好教前准备。“前置学习”是一种学前准备,即学生在新课教学前自己对新知识进行尝试性探究与学习。“前置学习”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为新知识的教学做好铺垫,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一课前,笔者发给学生预学单,设计了以下题目:(1)举例说明什么是小数的性质?(2)为什么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大小不变?(3)小数后面的“0”都能去掉吗?为什么?(4)举例说明哪些地方应用了小数的性质?预学单发挥了“前置学习”的作用,让学生自主预学,教师就可以了解学生的预学情况,从而确定教学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流程。

(二)“情境激趣”,唤醒主体意识

“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感兴趣,才会主动学习与探究。“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激趣”的策略多种多样,其中以“情境激趣”最为常用。教师可以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并融入富有生活情趣的数学问题,进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活学生的思维与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学“认识数对”一课时,笔者从学生熟悉而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创设了电影院找座位的情境,用形象直观的生活情境,引入确定位置这一主题。这样不仅能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实可感的情境,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中心,变身学习的主人。

(三)充分“让学”,保障学习时空

在“学为中心”的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是课堂的配角,教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为主,教为辅,教为学服务。教师要充分“让学”,把课堂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做到“七分学,三分教”,保障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教学活动应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活动,要处处以学生为主体,时时以学习为中心。教师充分“让学”就要限时讲授,少讲精讲,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探究学习的机会。例如,在教学“认识数对”中的“认识列和行”一节时,笔者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第几列或第几行的,并抽出几名学生描述自己的位置。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笔者让学生自学课本,说一说数对的表示方法和意义,组织学生开展“说数对找朋友”活动,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理解数对的意义。

(四)合作探究,彰显自主建构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有意义的自主建构。以学为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让学习真正发生。“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以理解为基础,以探究为手段,以合作为方式,才能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合作与探究是“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的标志,合作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动力与效能,探究能让学生成为知识建构的“主人”。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在教学“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笔者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分组合作,动手测量并记录圆的直径与周长,算出周长与直径的商,分析和总结规律。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能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归纳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离不开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是一种基于集体力量与智慧的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能让课堂更高效。

(五)交流反思,促进思维进阶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是学思结合的课堂,是以数学思维训练为中心的课堂,也是促进学生思维进阶的课堂。在“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中,教师要促进学生互动交流,积极对话,进行思维的交锋与碰撞。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能学会自我反思,总结提升。“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首先要让学生说,说出自己的想法;其次要让学生写,写下自己的思路。展示交流与回顾反思是最好的思维进阶方式,笔者在每节数学课中,都会安排这两个教学环节。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当学生合作探究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后,笔者组织学生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有的小组采用了绳子绕圆,化曲为直的测量方法;有的小组采用了在直尺上滚动的测量方法。然后,笔者让各组交流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二者有怎样的关系。在课堂教学结束前,笔者还组织学生回顾了整堂课的教学,让学生反思自己,并说一说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这两个教学环节,既体现了“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学为中心”的课堂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础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有助于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为中心”的理念为指导,树立“以学定教,以学促教”的意识,创新教学内容与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建法.关注数学教材内容的有效解读[J].教学与管理,2019(2):30-32.

[2]周惠琴.小学数学学业评价须关注五个维度[J].教学与管理,2021(5):71-73.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猜你喜欢

课堂建构学为中心小学数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情感与生态的有效性探索
依托“概念认知”过程构建“数学内涵”课堂
开放教育下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为中心:把学生推向课堂的最前沿
积极构建“学为中心”的信息技术课堂
课堂的点滴,用心呵护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