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课堂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实践与应用
2022-04-23范萍
范萍
【摘要】在语文的跨媒介阅读教学中,电影教学的步骤主要按照“感知内容—研读细节—探究主题—迁移拓展”逐步展开。在解读电影作品过程中,应教会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具体到抽象、从电影主体及媒体到观众主体的阅读与交流,让学生由“目标性学习”进入“多维度学习”的领域,在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交流能力的同时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电影教学
整个电影教学的过程重在培养学生在电影媒介中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把握影片基本内容与要点同时,需要对电影中的有用信息进行鉴别、整合;在解读电影主题和意蕴时,需要对电影中的有用信息进行辨析;在解读影片价值时则需要对电影信息进行评判。这一教学过程就是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实践与应用的过程。下面以精选电影《寻梦环游记》《哪吒之魔童降世》《心灵的奇幻之旅》为例。
一、目标性学习:跨媒介学习的基础,为语文阅读与交流奠定特定的相对完整的平台
1.引领学生进入情境,布置具体的任务
在做情境设计时,可将三部动画电影的影片基本信息介绍给学生,然后从感知内容的角度设计活动。活动1:观影后作业:以剪辑画面或录制小视频的方式录制经典名场面。活动2:我最喜欢的人物评选和最喜欢的情节评选,写出喜欢理由。(不少于300字)活动3:截取最喜欢的画面和最喜欢的台词,制作成明信片或书签。(不少于10张)
活动4:经典重现。观看之前剪辑或录制的小视频,用有声或配音的方式表演。
在这里涉及到了四个关键问题:如何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参与到这个学习活动中来?看完电影后如何确定学习的主要内容?如何让他们把最直观的感受表达出来?最后该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本次任务明确了学生的学习情境和内容具体,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2.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共同归纳探究
观影是个体的活动,但鉴赏一部或几部电影时,大家思维的碰撞可以激起更大的火花。电影鉴赏是一件很复杂的思维过程,学生之间互相合作有利于活动向纵深化开展。学习任务的逐项开展,学生围绕具体的情境进行的概括、归纳、质疑和探究等活动,从而增加了目标性学习的深度与广度。如可以设计以下活动。活动5:比较四部影片的同与不同(表略)作业:填表。活动6:文化之旅:分组介绍影片中的文化。(民俗文化或特色文化)活动7:以“救赎”为主题,选取其中一部或多部影片阐述自己的观点。(由小组成员互评,选出优秀之作)活动8:评选各项佳作,做成PPT组内分享,全班同学评分。成果展示。将所有的成果集结成册,可以在電影社社团活动时展示,或者在学校科艺节上展示。
二、多维度学习:跨媒介学习的新方向,为语文阅读与交流增添新的思维和角度
这里的多维度学习是在同一类型电影主题统领下,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将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思有机融入到主题单元中,从而让学生慢慢提升自己的电影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
1.系列化学习:让学生在主题任务、多重语文元素的统领下,不断建构意义
电影教学在情境设计时安排了三项学习目标。目标1:“成长”、“救赎”和“治愈”意识探讨;目标2: 对比探究(人物、主题等);目标3: 象征手法探究(对电影中“隐喻”的发掘)。
三个目标任务中,第一项目标任务是引导学生探究经典动画电影的场景的特征与具体内容,后两项目标任务是引导学生把握电影的表现手法。每一项目标任务的实施,都有一系列教学设计,如对比手法的探究过程分两步:第一步,针对其中一部动画电影的情境进行解读。比如,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前后的对比、哪吒与敖丙的对比、太乙真人和申公豹的对比等;在《寻梦环游记》中,米格和父亲的对比、父亲和歌神的对比、曾曾祖母的前后对比、现实世界和冥界环境的对比等。通过对比,让学生知晓电影的场景的特征与具体内容,从而建构电影的基本意义。第二步,针对三部动画电影的情境进行解读。三部电影有其相同的地方(如“亲情”和“爱”、“救赎”和“治愈”、“叛逆”和“勇敢”“生命”和“体验”等),也有其不同的地方(如人物的设置、情节的张力、环境的烘托、文化的输出等),在这里,我们探讨三部同类电影的相关镜头或片段所运用的具体内容和手法,让学生能了解电影镜头背后的意义。
这种学习方法体现了学习方式的整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观看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这三种学习方式融合在一起。
2.沉浸式学习:让学生在语言、思维、文化、审美等方面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在电影教学中,我让学生选取电影片段进行赏析,关注人物的对话、独白和旁白、字幕等,同时对画面、镜头、声音、色彩、节奏、蒙太奇手法等电影语言加以了解。将思维活动和审美体验结合起来,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赏析电影的能力。
电影文化中包含地域文化、民俗文化等,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学习、理解与包容也是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学习目标。在电影教学中,对人类的现实世界、魂灵所处的冥界、神仙所处的仙界、心灵所处的梦境等等场景的描写;将人物穿梭于不同场景的故事进行对比,可以很直观地看出人类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引发我们对古代文明、现代文明与未来文明的思考。
3.跨界式学习:让学生以学习者与思想者双重身份参与学习
我们所说的跨媒介学习,一是指学习的对象的转换,如纸媒与数字媒体、文本与超文本等的任意转换;二是指学习的方式的转换,如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进行书面交流、口头交流、图像交流、数字信息交流等。它包含了语文教育所说的阅读、思考、写作、应用以及综合学习的相关内容,贯穿了听、说、读、写、思等语文实践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
学生在鉴赏电影过程中要关注对话、画面、音效、色彩、背景、镜头等多重信息。如《寻梦环游记》和《心灵的奇幻之旅》都是在生、死极端下讨论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人生态度,而且都以音乐作为人物塑造的核心,但它们在具体背景、人设、场景、故事事件等表现形式上大相径庭。在电影教学中关于的“成长”意识探讨环节,讨论人类的现实世界、神仙所处的仙界、魂灵所处的冥界、灵魂所处的梦境等场景的特征(这里又有极繁与极简,极现实与极形式,极具象与极抽象,极纷乱与极虚空等的强烈对比)多采用形象思维和聚合思维。如《寻梦环游记》中的小灵兽、《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江山社稷图”、《心灵的奇幻之旅》中的小灵魂等多采用发散思维与形象思维,将“幻境”“冥界”“心境”等与现实世界相比较,主要运用聚合思维与理性思维;而对“灵兽”“鞋”“灵魂”等象征手法的理解,多是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综合运用。通过如此引导,学生在写影评时不仅能将故事、场景、人物进行客观描述,还能将主观情感、审美体验、艺术鉴赏等复杂元素融入其中,从而不断增强自己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
赏析经典动画电影,重新审视人类的生命力,以此探寻人与自然的对决中世人活着的力量和理由。而我们在赏析过程中,能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思考靠拢,由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转化,在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时,也提高现代媒介素养。
参考文献:
[1]袁爱国.任务群学习视域下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电影《阿凡达》教学案例研习[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9(5).
[2]高陈玲.高低语境视阈下电影跨文化传播路径研究 ——以《寻梦环游记》为例[J].东南传播,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