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思维与高校数字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2-04-23陈晶晶
陈晶晶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網络的不断发展,我国逐渐步入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经济时代,更多行业和领域都在积极的推进智能化建设,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持续竞争力。在此背景下,市场上人才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创新创业与数字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大。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也需要进一步的创新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重新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本文主要分析了创新创业思维与高校数字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要点和措施,希望对推进教育现代化,满足市场人才需求,推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 创新创业思维 数字应用型 高校 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教的进步及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创新创业与数字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大。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实施也需要基于市场和人才需求变化,科学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管理体系,努力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学生在掌握课程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数字应用能力和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
一、创新创业思维与数字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创新创业思维与数字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更符合当前市场人才需求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教学模式,在课程模块设置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且实现了教学体系的科学创新。强调基于市场和人才需求变化,科学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管理体系、课程设置和安排,促使教学管理活动的开展和实施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实现教学成果的直接转化,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在数字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强调培养具备较强的数字交互理念、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应用智能终端设备,并借助这些实现信息传播,能满足各行业和领域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建设和发展的切实需求的人才。创新创业思维人才培养,主要强调培养的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信息素养,以切实满足互联网经济、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市场人才需求,并在工作中更好地适应单位组织、岗位工作及环境变化。促使二者有效结合,能确保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取得更理想的效果,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满足市场人才需求,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高校创新创业思维与数字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人才培养现状
新时期,各行业和领域都在拥抱数字经济,推进改革和创新,以增强持续竞争力,推进自身健康发展。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其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和实施也在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变化进行改革和创新,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思维、数字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逐渐加大了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例如:开设相关课程,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组织和开展有关实践活动,如“创新、创业、创意”大赛、计算机大赛、全国数字媒体设计大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时间实践和实习等。但具体工作的落实和人才培养也存在比较多的问题,仍需要持续改进和优化。
(二)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学校才开始探索和实施创新创业思维与数字应用型人才培养,对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全面的了解和认知,进而对教学和人才培养产生一定影响,很多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投入不够、急于求成、定位和目标不准确、培养人才单一等一系列问题。例如:部分学校的基础比较弱,资金投入比较少,基础配套设施不健全,导致学生大部分时间只能在课堂上学习一些理论知识,缺乏实际操作、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深度和广度不够,课程设置相对比较简单,内容都是一些基础性的东西,其他方面的教学也大多依赖一些知识讲座和宣传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计算机大赛、全国数字媒体设计大赛或者是构建大学生产业孵化基地等,但这些工作的实施在很多时候也缺乏针对具体的方法和对策,只有少数具备这方面基础和技能或是感兴趣的学生参与,缺乏普遍性和广泛性,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要求,严重影响人才培养的效果。
2.课程设置不合理。很多学校创新创业思维与数字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不健全,在课程教学中容易忽视数字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很多学校都是在相关专业开设课程,如计算机专业、信息工程与管理等专业课程中融入和渗透,没有与其他专业课程教学、社会实践等有效结合起来,导致其他一些专业的学生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很多学校都是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开设,或者是与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结合起来,一般在大三或者大四快毕业的时候进行,课程设置也比较简单,教授给学生的大多是一些浅显的理论知识,甚至是“心灵鸡汤”类的东西,没有实质性的内容,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和技能的培养。
3.师资力量有待完善。新时期,高校在积极推进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创新创业与数字应用型人才培养对高校双师型教师的需求更大,也就是强调教师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丰富的社会实践能力水平,在课程教学中有意识的灌输这方面的理论和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但很多学校的教师无法达到这一点,其专业知识水平高,但缺乏社会实战能力,没有创新创业、数字应用方面的经验。在课程教学设计和安排的时候,也更倾向于一些理论知识的教授,实践、实习和操作课程设置和安排比较少。
4.实践教学存在问题。实践教学在创业思维与数字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作用突出,但很多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比较多的问题。例如:主要还是依赖于实验室、创业孵化基地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且实践课程的可是比较少,比较简单,如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开展实践课,引导学生到创业孵化基地进行参观和学习等,但大多课时比较短。缺乏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参与实践和实习的机会比较少,且针对学生实践缺乏全面系统的设计和安排,布置的任务比较简单。在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时候缺乏政、校、企、科研院所、公益慈善组织等的协调管理,导致学校各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对市场人才需求、岗位工作、行业和领域的实际情况等缺乏全面了解和认知。
三、创新创业思维与高校数字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高校需要明确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市场人才需求、创新创业思维与数字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科学合理的调整和优化教学模式、课程规划,围绕教学目标要求组织和开展一系列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活动。学校教学管理活动的开展,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将提升学生的创新力、创新思维、沟通能力、数字应用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确保培养的学生能够更好应用数字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的人才需求。在课程设置和安排的时候,将创新创业思维及能力的培养与课程实践有效结合起来,科学选择教学内容,科学规划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实践课程的安排,并不断创新和优化教学的模式和手段,如科学利用案例进行教学,加强实验模拟教学,组织和开展专题调研等。此外,高校教学还可以将信息化技术和工具运用其中,构建具有导向功能的网络平台,如学院网站、大学生创新基础网络平台等,为学生广泛接触创新创业、数字化技术等提供机会和平台。而且,这些网络平台的构建,还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的补充和拓展,还能够实现在线答疑、交流和互动沟通、分享经验、自主学习等,进而促使教学工作更连续和连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借助云端培训平台,能实现智能化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学校需要定期在网络平台上上传课件、教案、教学视频案例、情境实训项目、人才招聘信息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行选择所需课程内容,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此外,还能基于创新创业与数字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构建与教学和培训配套的线上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协助实践课程的开展,为学生提供在线培训、虚拟仿真实验,且具有很强的交互性,扩宽了学生参与实验和实践的途径,也能起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数字应用能力的作用。
(二)完善学校教学基础
高校需要充分了解当前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化,促使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做出科学调整,确保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市场人才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使学生能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首先,要努力为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及能力的培养、为数字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鼓励和支持这方面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基于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教学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定期组织和开展一些活动,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入及与其他社会组织的联系等,争取赢得他们的支持和参与。其次,健全和完善教学和人才培养所需的设施和设备,根据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现实对基础设施设备的需要,适当增加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和重视程度,有条件的还可以建立仿真实验室,以免出现学生需要实践和操作,但设施设备不足的情况。形成良好的氛围,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通过宣传教育等工作的实施,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实践和实习的积极性,并利用课余时间主动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参与实践,提高能力和综合素质。此外,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确保教师团队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创新意识、实践经验,在课程教学的时候能够将专业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对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科学规划和安排,促使二者协调统一,增强教学实效性。
(三)构建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创新创业思维与数字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高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实施需要努力构建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有效规避以往学校教学和人才培养实践经验不足、实训和实践渠道及形式单一等问题,协助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和实施,确保取得更理想的效果。一是,需要进一步开设和完善实践基地,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高校需要加强与企业间的联系,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学校也需要主动承担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职责,为各专业学生实践培训和锻炼、实习提供资源、职位和岗位、教育引导。二是,学校也积极地组织和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打造创新创业平台等,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其中,对创新创业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知,并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高创新创业思维,积累相关经验,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三是,以政府为龙头,加强与社区、企业的沟通和合作,构建更加完善的实践区域,进一步拓宽学生参与实践的渠道和途径。四是,教学实践体系的设置需要牢牢把握本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对课程教学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促使创新创业思维与数字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专业课程的教学深度融合,培养一大批能够为市场和企业创造更大价值、更好应对组织和环境变化、愿意主动参与创新创业的人才。
(四)建立协同管理体系
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强调建立协同管理体系,努力的构建政、校、企、科研院所、公益慈善组织五位一体的协调管理体系,对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进行统筹协调规划,由多方协同参与,实现各项有利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以取得更理想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效果。一是,政府需要承担好自身的职责,完善相关的机制,为高校创新创业思维与数字应用型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在政策上给予一些优惠。政府还需要支持这方面教学工作的开展,并参与协调校企合作,政府、企业和学校成立三方组织,切实为学生参与实习和锻炼服务。二是,在这一过程中学院的领导需要发挥好领头作用,支持这方面活动、实践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及实施,实验教学中心、教务处、教学处、孵化基地、企业、团委等需要积极配合相关工作的开展和实施,确保创新创业思维与数字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落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在这些人员的协同配合下,做好课程教学工作、实训实习工作,组织和开展形式多样、优质的创新创业竞赛活动、计算机大赛、全国数字媒体设计大赛等活动,并实现与校园基地孵化、校外创业园等的有效融合和对接,为学生接触这方面的知识及学生实践和锻炼提供机会,并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辅导和引导,帮助其解决难题和疑惑,确保人才培养取得更理想的效果。三是,强调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为学生实训和锻炼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并培养学生对行业和岗位的把握。校企合作强调学校对自身教学模式、内容和思路进行创新,挖掘和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并对学生到企业实习和实践进行科学安排,选择适合的企业,作为实践的基地,争取实现学校和企业优势互补。企业需要积极配合这方面工作的实施,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机会,为参与实践的学生提供培训资源、职位和岗位、教育引导等,共同参与创新创业与数字应用型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岗位竞争力等。四是,科研院所也可以参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指导,定期到学校组织和开展一些宣传教育和培训,加强与学校、企业以及学生之间的沟通协调,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专业技术、研究等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有效实现研究成果的转化。五是,所有的公益组织都是“创业联合体”,公益组织需要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的筹备和建设,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协助创新创业大赛高质量开展,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等的发展应用,极大地推进了各行业和领域的改革创新,市场上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创新创业与数字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大。高校在课程教学时间中也需要明确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市场人才需求、創新创业思维与数字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等,在此基础上调整和优化教学模式、课程规划、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管理体系,促使教学管理活动的开展和实施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实现教学成果的直接转化。确保学生在掌握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数字应用能力和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保障,满足市场人才需求,更好地适应单位组织、岗位工作及环境变化。
参 考 文 献
[1]张立杰,刘茜.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与对策——以梧州学院为例[J].梧州学院学报,2017,(6).
[2]张芳芳,贺志波.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7,(7).
[3]张悦,施韵佳,桂莉等.地方应用型高校转型背景下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式探究——以滁州学院为例[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18(1).
[4]谭丹.创新创业背景下高职经管类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20,(03):104-107.
[5]姜建明.高校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思考[J].教育评论,20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