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减”,构建区域高质量教育治理体系
2022-04-23万世勋
万世勋
“双减”作为新时期基础教育领域一场深层次的教育变革,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其根本指向是进一步把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向,构建科学健康的高质量教育治理体系和基础教育发展生态。在“双减”背景下构建高质量教育治理体系,是新时期区域教育发展改革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也是区域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的关键和核心所在。具体到实践中,该如何推进“双减”政策落实并取得成效?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四点——
减轻过重作业负担,着眼学生健康成长
深刻进行头脑革命,形成认知驱动。认真研读“双减”政策,提升思想认识,强化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推行四项管理策略:基于动态监测与严控作业总量的时间管理、基于学生学情和学习目标的分层优化管理、基于学生体验与适应完善的效果反馈管理、基于自我认知与压力反思的自我评价管理。
切实发挥教研作用,重视视导功能。充分发挥教研机构的研究、指导和服务作用,从“健全作业管理机制、严控书面作业总量、教师指导学生作业情况、学生作业批阅情况、课堂教学情况、教案检查情况、视导反思与反馈”七个方面落实作业减负情况督查。同时,分学段(小学段和初中段)、分类别(教师、学生、家长)设计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管理问卷调查,力求作业设计实现基础性与拔高性相结合、多样性与精准性相结合。
真正厘清层级分工,责任落实到位。学科教师要提前设计作业,备课组长掌控作业,教研组长掌控本学科的作业量,年级组长掌控所有学科的作业总量。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设计分层作业,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可以选择完成不同内容和数量的作业,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全面推行“五优”評比,激励政策支撑。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平台作用,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加强各学科作业研讨力度,重点研究作业的育人功能、数量控制和设计的科学性,提升教师作业设计水平;重点开展优质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学案例、优秀教学论文、优秀作业设计等“五优”评比工作,真正做到减量不减质、增效不增量。
构建机制聚合力,形成发展新动能
抓住内核,构建课堂教育机制。向课堂要质量是“双减”的内核。在中小学全面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区域整体制定规划方案,通过名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上示范课、研究课、公开课等形式,展示推广课堂教学改革新成果,引领带动中小学课堂教学转型提质。同时,开展课堂教学指导式、诊断式、视导式、调研式活动,规范中小学课堂教学行为。
创新模式,构建教师培养机制。在抓好国培、省培、市培、区培等普惠性项目的同时,启动并实施教育家型教师、卓越型教师、骨干型教师培养工程,对遴选出的培养对象实行导师制定向式培养。同时,加大对省市区名师、学带、能手等的支持和培养工作力度,形成区域领军教师队伍,发挥其带头、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质量的提升。
科学导向,构建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认真贯彻国家关于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的政策文件,创新性、区本化进行中小学校长、教师、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改革探索。在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试点工作中,使用区域制定的中小学校长工作评价指标方案和对中小学教师工作的指导性评价标准,使之在职评、学校评价中发挥重要价值。对沿用多年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办法,不断改进完善,使之更全面、更科学,发挥导向、促进、保障等作用。
多措并举强治理,疏堵结合稳转型
准确研判,吃透政策。完善多部门参与的规范治理、监督检查、考核问效闭环机制,明确任务,夯实责任。严格按照“双减”政策要求,把准方向,全面停止审批新的学科类培训机构,积极推进学科类培训机构营转非工作。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通过提高审核标准,大力压减机构数量。
狠抓监管,全面督查。坚持联合督查,按照“1+1”“5+2”督查模式,每月1次定时查、1次随机查,5个工作日内查一次、2个休息日内查一次,确保检查整改无死角、培训机构无违规。
稳步推进,科学分流。统筹协调、左通右联,打通机构压减注销、分流转型绿色通道,积极上门服务,主动对接咨询,了解机构发展动向,评估办学风险,引导机构及时注销、合理转型,指导化解退费裁员矛盾,解决实际困难,确保每所机构平稳着陆。
课后服务全覆盖,个性发展促均衡
解读政策,有序推进。开展课后服务试点工作,为全面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提供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在此项工作全面开展的过程中,主管部门积极调研,召开中小学校长课后服务工作培训会、座谈会,组织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现场会,从服务时间、服务质量、服务内容、资金管理、督导检查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在课后服务的安排上,鼓励各校结合校情“一校一策”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统筹作业完成和个性发展的需求,服务内容课程化、活动化,以“作业答疑辅导+集体活动+学生个性发展”模式进行,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拓展课程,优化举措。针对课后服务开展初期存在的内容单一(主要是作业辅导、答疑解惑等与课业相关的内容)等问题,鼓励学校因校制宜探索“1+X”服务模式。“1”是指开展学生基础性托管服务,开设自主课程;“X”是指开展学生拓展性托管服务,开设个性化课程(体育、艺术、科技等),学生可根据自身需求跨班级、跨年级自主申请。同时,鼓励学校利用社会资源,外聘有特长、有技术的社会人才,考查审核后引进学校,参与课后服务工作,丰富服务内容,积极拓展课程,最大限度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课后服务。
形成合力,确保成效。建立联动机制,挖掘区域家校合作教育资源,建立专家、志愿者等服务团队,对学校和家长长进行指导,通过家委会、家长学校、家校论坛等形式,宣传“双减”政策,普及家教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形成家校教育的正向合力。
“双减”是党中央在新时代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督查督办漠视群众利益专项整治、政府履行教育督导评价职责和文明城市创建等考核评比的重要内容,旨在全方位推动教育去产业化,减轻孩子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回归教育的本质和初心。各职能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主动承担责任,建立工作机制,强力推进“双减”政策落实,全力构建区域高质量教育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