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词分类及新词产生的主要动因浅析
2022-04-23汪悦
汪悦
【摘要】新事物出现以后,人们需要创造新的词语或是赋予旧词新的含义去指称这类新事物,新词应运而生。笔者以广义上的新词为基础,从新词的产生途径出发,对2020年的40个新词进行分类,将其分为旧词新义词、新造词、谐音词、缩略词这四类。根据新义词新义的产生途径,再将旧词新义类新词进一步细分。根据词语的构造形式,也将新词形类新词进一步细分。在对2020年的40个新词进行分类后,对新词产生的主要动因进行浅析。
【关键词】新词分类;产生动因
【中图分类号】H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2)15-0126-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15.040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不少旧事物消亡、演变,新事物层出不穷。新事物出现以后,人们需要创造新的词语或是赋予旧词新的含义去指称这类新事物,新词应运而生。新词的出现对丰富现代汉语语言词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新词进行研究。根据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汉语新词语》(教育部文字信息管理司策划)、《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0)、《语言文字周报》发布的“2020十大网络流行语”,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年十大网络用语”,《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 “2020年十大流行语”以及各种网络搜索引擎:百度搜索、谷歌搜索等,笔者选取了40个2020年新词进行分类,并浅析新词产生的主要动因。
二、新词的分类
(一)对新词的理解
笼统地说,新词指的是语言中新产生、新出现的词。2020年新词就是2019—2020年度新产生、新出现的词。对新词的理解有广狭之别。狭义的新词只指新词形,由于是新词形,就伴随新义的产生。广义的新词包括新词形和新义项,既指以前没有出现过的词,也指以前没有出现过的义项。[1]相对而言,笔者认为广义上的理解更为合理。
(二)新词的分类
根据新词的产生途径,我们把搜集到的2020年新词分为“旧词新义”词、新造词、谐音词、缩略词四类,如表1-1所示。
1.旧词新义词
这类新词是通过旧词新义的方式产生的。旧词新义指的是旧的词语在新时期中产生出新的意义。[2]旧有词语被赋予了新的词义,词形不变,但新的意义被广泛运用。按照新义词新义的产生途径,这类词语可以细分为词义扩大类、词义降格类、词义转移类。
(1)词义扩大类。词义的扩大指从原先表达外延较狭窄的概念扩大到外延较宽的概念,新义大于旧义,旧义包含在新义之中。例如,“搬砖”原本的意思是搬运砖块。作为新词被使用时,“搬砖”的意义范围扩大到了所有工作辛苦、重复机械、赚钱不多却必须要做的工作。
(2)词义降格类。词义降格是指词从原来表示中性义或褒义转为表示贬义。例如“精神小伙”一词,原指收拾得十分利落,看起來充满活力、很有精神的小伙子,现在几乎特指看起来很社会的土味小伙子。词义由原来的褒义转为了贬义。
(3)词义转移类。词义转移指词的意义从字面意义转移到比喻意义。它分为隐喻和转喻两种情况。如果是发生在同一个语义域中,它是转喻认知的结果。如果发生于两个语义域中,即两个概念之间,是隐喻认知的结果。[3]笔者归纳的2020年旧词新义词中的词义转移类新词多是通过隐喻形成的。“隐喻”的基础是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神兽”一词本指中国古代民间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它们受到人们的供奉,地位很高。2020年,学校因为疫情停课,许多孩子只能待在家里上网课。孩子活泼调皮,家长们不舍得严加管教,只能像供着“神兽”一样供着小孩子。“神兽”与“孩子”的这种“被人供着”“不受约束”的相似性,使得人们开始用“神兽”一词指代家里的孩子。
2.新造词
新词语中的新造词语指的是利用汉语固有语素和汉语自身的结构规则创造的新词语。[2]由于2020年的新造词主要是合成词,按照合成词的构成方式可再将其分为复合式合成词和附加式合成词。
(1)复合式合成词。从词根和词根之间的结构关系看,2020年的新造词语又可以分为偏正型、述宾型。
偏正型复合词。偏正型合成词的前一词根修饰、限制后一词根。例如,“工具人”的前一词根“工具”修饰后一词根“人”,为偏正型复合词。“工具人”指的是对他人任劳任怨,随叫随到地付出,在情感上或经济上却始终不能得到平等对待,一直被对方当工具使唤的人。
述宾型复合词。述宾型合成词的前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后一词根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注的对象。比如,“融梗”一词中的“梗”,来源于“哏”,本指艺术作品中的笑点,也指故事的情节、片段及创意等。“融”表示融合,“融梗”即“融合故事情节、创意”,就是把别人精彩的创意融合进自己的作品中,是一个述宾型复合词。
(2)附加式合成词。一般来说,现代汉语中的附加式合成词指的是由词根和词缀构成的合成词。但是在新词中出现了许多类词缀,类词缀分为类前缀和类后缀。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书中提到,“汉语里地道的语缀不很多”,“有不少语素差不多可以算是前缀或是后缀,然而还是差点儿,只可以称类前缀和类后缀”。[4] “类前缀”和“类后缀”的位置相对固定,能够标志词性,本身的词义没有完全虚化,有时还是会被作为词根使用。类词缀的词汇意义并不是该词的本义或基本义,这个意义一般没有收录于词典中,类词缀的能产性也需要靠时间检验。《汉语新词语研究》一书将“词根+类词缀”这类词语归入附加式合成词中,所以笔者在这里也将“词根+类词缀”这一构造形式的合成词作为附加式合成词和“词根+词缀”形式的合成词一同讨论。
前加式(类前缀+词根)。“云人类”“云监工”“云课堂”等新造词,其中的语素“云”表示不可触摸的一种形式,有依赖互联网、远程访问、持续在线、数据集中化、用户量不受限制等特点。由于“云”依然可以独立成词,在新造词中也保留了部分词义,所以“云”只能算是一个类前缀。
后加式(词根+类后缀)。“柠檬精”和前两年流行的“杠精”“戏精”一样,属于词根+类后缀“精”组成的合成词。“精”作为类后缀,在词语中有指代人的含义,意义并没有完全虚化,词汇意义依然存在,但是出现位置较为固定。隐喻与类推是“柠檬精”意义与功能的主要演化机制。[5]柠檬的味道酸酸的,和嫉妒、羡慕别人的那种酸酸的感觉有相似之处,所以“柠檬精”的引申含义为羡慕、嫉妒别人的人。有时,“柠檬精”也可以用来表达自己对别人的羡慕,带有自嘲的意味。
后加式(词根+后缀)。新词“逆行者”是由词根“逆行”和后缀“者”组成的,指反向行走的人,现在常用于形容面对危难挺身而出的强者。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中,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就是最美的“逆行者”。
3.谐音词
新词中的谐音词主要分为汉语谐音词和混合型谐音词,它们都只由一个语素构成,是单纯词。汉语谐音词指的是利用汉字的近音、同音特点形成的新词。例如,“康康”一词是“看看”的谐音,“集美”一词则是“姐妹”的谐音,这类词语多出现在网络语言中。
4.缩略词
新词中的缩略词,指的是语言中经过压缩和省略的词语。[6]缩略词包括成语式缩略词、简称和数词略语。它们由一个比较长的句法单位,或者是词、短语、单句、复句缩略而成,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合成词。
(1)成语式缩略词。成语式缩略词是在各个词语当中各选一个代表字或是在句子当中选择代表字组合而成的。“爷青回”一词是通过缩略“爷的青春回来了”这一句子得来的。“断舍离”是说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适、令人不舒适”的东西统统断绝、舍弃。
(2)简称。简称是较复杂名称的简化形式。简称大都是选取名称中有代表性的语素或词。如“新冠”是“新型冠状病毒”的简称,“新型”和“冠状”是全称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语素。“国潮”是“中国潮流”的简称。
(3)数词略语。为了使话语简短,使用数字对并列词语的语素或义素概括出来的略语叫数词略语。[6]“六稳”是“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缩略词,“六保”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的缩略词。
三、新词产生的主要动因
新词产生的主要动因可以分为三个方面,语言自身的原因、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以及人们的认知心理因素。
(一)语言自身的原因(内部动因)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7]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使得语言可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生改变,在这样的条件下,新词能够以多种方式产生,用不同的语言符号形式表现同一个意思,也可以用同样的语言符号形式表示不同的意思。
语言经济性原则的促进作用。“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是法国著名语言学家 Martinet提出的。这种假说认为人们在保证语言完成交际功能的前提下,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言语活动中力量的消耗做出合乎经济要求的安排。[8]现在是社会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沟通、交流时,追求省时和语言的简洁,所以新词中出现了大量的“缩略词”,这是语言经济原则对新词的影响。同时,在新事物出现时人们需要创造新的词语反映新事物。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使得人们不会一味地使用新词语表示新事物,而是在一定程度上采用旧词新义的方式反映新事物或新的社会现象,这也促使新词中出现了大量的“旧词新义”词。
语言内部类推机制的影响。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类推概念指的是一种变化过程,此过程的产生需要利用现今存在的某些造词规则,通过现有的规则使部分词汇或者是一些语法发生改变。[9]新词中以类推方式创造的词,一般是将已有词语作为原型参照,通过加后缀或是加前缀的方式创造新词。以2020年之前出现的“云计算”为参照,“云监工”“云课堂”等词语是通过词根加类前缀“云”的方式创造的。参照“森系”“猫系”“盐系”“佛系”等词语是通过词根加类后缀“系”的方式创造的。
(二)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外部动因)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与人类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会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而变化。新事物不断出现,人们需要用新的词语来表示这些新事物。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本年的新词中就出现了“抗疫”“逆行者”“方舱医院”“健康码”等新词语。同时,新政策的出台、政治制度的完善、经济的发展都会促进新词的产生。“六稳”“六保”“双循环”等词语都属于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新词。除此以外,互联网作为一个庞大的信息交流平台,也为人们接触新事物提供了便利,使得许多网民在交流的过程中创造出了许多新词,例如“打工人”“柠檬精”“工具人”等。
(三)认知心理因素(心理动因)
求新求异心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中国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放、活跃,新的理论和观念使人们在运用语言的時候,总是会追求新奇、追求变化,希望能够更加个性化地表达自己。不断创造新词语、赋予旧词语新的意义以及不断吸收和引进外来新词语,这些都体现了人们的求新求异心理。
追求简洁的心理。高科技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要求人们在交际中能够做到快速、高效、准确。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交流更为频繁,要求信息载体尽可能简明、经济,人们追求简洁的语言心理应运而生。追求简洁、省力的语言心理在语言运用中主要表现为缩略词的大量出现。例如“活久见”“断舍离”等成语式缩略词,还有“服贸会”“国潮”等简称。
趋同心理。趋同心理主要表现在新词语的仿造和类推上。比如,“戏精”—“杠精”—“柠檬精”,“犬系”—“盐系”—“佛系”等。
自我调适心理和开放心理。人们在使用新词语时,可能是出于自嘲或是自我调侃的心理。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人们会适当地宣泄自己的情感,这是一种心理机制。例如,人们使用“柠檬精”表现出自己的羡慕,这是正视自己心理感受的一种体现,也是一种排解压力的体现。同时,人们也会因为觉得有趣而使用“集美”“嗨森”“打工人”等新词。
四、结语
从新词的产生途径这一角度对2020年的40个新词进行分类,能够更加全面地把旧词新义词和新词形新词都进行分类,但是以这种方式分出的新词类别范围比较大,区分度不够高。因此,针对不同来源的新词,还可以从词语的构造形式、词语新义产生的途径再对其进行细分,以此更加清楚地了解新词的构造形式和新词义的形成过程。在探究新词产生的动因时,不仅要考虑社会、文化、认知心理等外部动因,还应该考虑语言自身的内部动因。
新词语的出现为现代汉语词汇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人们过度追求新奇而创造的新词有时是不利于语言交际的。所以,新词语的规范化使用也是语言健康发展的要求之 一。
由于语料收集的不充分和知识水平的局限,笔者只对40个2020年新词进行了分类,词语数量较少,另外也未从修辞构造方式这一角度去探讨新词的分类,这都是本文需要改善的地方。
参考文献:
[1]施春宏.汉语纲要(上册)[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8.
[2]杨华.汉语新词语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
[3]张绍全.词义演变的动因与认知机制[J].外语学刊,2010,(01):31-35.
[4]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5]胡伟.网络新词“柠檬精”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2(03):48-52.
[6]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7]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8]鄒晓玲.网络新词的语法和语义特征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03):102-105.
[9]苏琳.新时期汉语新词语构造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