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时代党政干部智能素养的内涵、价值与提升策略
2022-04-23周良发
〔摘要〕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迈入智能化时代,重构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生态。智能化时代党政工作的智能化要求党政干部必须具备智能素养,主要包括人工智能理论认知、技术应用、信息整合、伦理安全等方面的核心素养。培育和提升党政干部的智能素养,有助于推进智慧党政工作、强化网络舆情监管、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形塑执政党形象。新形势下党政干部智能素养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理念、组织、制度等方面入手,帮助党玫干部正确和理性地看待智能技术,对党政干部进行系统的智能技术教育和培训,通过建章立制助力党政干部智能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智能化时代;人工智能;党政干部;智能素养;政党形象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22)02-0105-10
〔基金项目〕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智能条件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效能评估与优化研究"(SK2020A0201)
〔作者〕周良发,安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淮南232001
近年来,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量子计算、脑科学等前沿技术引领下,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正推动人类社会迈入智能化时代,也重构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生态环境。随着智能技术对人们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的全面嵌入,党执政兴国面临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其中党政干部的智能素养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智能化时代党政干部的智能素养高低,已然成为考量和检视党政干部治理能力与执政本领的核心要素。随着智慧中国、智慧政府、智慧城市建设的持续推进,提升智能素养无疑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党政干部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鉴于此,本文在厘清党政干部智能素养的内涵、价值的基础上,就智能化时代党政干部智能素养的提升略抒己见,为新形势下党政干部增强才干、塑造形象、推进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智能化时代党政干部智能素养的内涵释义
从词义来看,智能可分为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人类智能就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才智和本领,是人类发明的智能;而人工智能是研究使计算机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进行模拟。本文着力围绕后者来探讨党政干部的智能素养。所谓智能素养,概言之,就是指主体在智能化时代应具备的能力或技能,包括把握人工智能技术原理,运用智能技术开展党政工作,开创"人工智能十政务服务"的格局等。这主要体现在与人工智能技术打交道的过程中对主体能力和水平的一种要求,实质上是人工智能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耦合关联的产物。
随着人工智能思想、理论、方法和技术已渗透到科学技术的诸多领域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党政干部如何借助智能技术开展党政工作、提高工作成效,从而更好地治国理政,已经成为党政干部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因此,在智能化情境下,党政干部的智能素养就不是简单地应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能力,其内涵更多表现在主体关于人工智能的理论认知、技术应用、信息整合、伦理安全等方面的核心素养。
(一)理论认知素养
人类高阶思维的生成需要基础知识理论的有力支撑。人类智能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同样如此。人工智能固然源于对人类智能的高度仿真,但它毕竟是人类发明创造的技术成果。人工智能虽已嵌入到人们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助力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智能化,但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它仍是相对陌生的认知领域。在智能化时代,党政干部必须了解和掌握更多关于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才能有效运用智能技术和平台开展工作。具体而言,党政干部关于人工智能的理论认知素养主要包括人工智能的概念内涵、技术体系、研发历程、逻辑结构、运行原理、应用价值及社会影响共七个方面,这是提升党政干部智能素养必不可少的"硬知识"。进一步言,对智能知识理论的了解和把握是党政干部涵育智能素养的前提基础。党政干部只有对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有正确的认知,才能在人机协同的情境下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提高治党治国效能。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人工智能技术正处于迭代发展中,党政干部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论认知也要不断更新,如此才能更好地成为新时代治国理政的行家里手。
(二)技术应用素养
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应用智能技术为人类社会服务,将人们从机械性、重复性的工作环节中解脱出来。使之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从事创造性活动。党政干部要提升自身的智能素养、推进智慧党政工作、实现党政机关治理体系现代化,就必须将智能技术全面嵌入到治国理政过程中。党政干部的技术应用素养决定了人工智能在治国理政中能否产生积极作用以及发挥实际效能。一方面,党政干部要提升智能设备的选取能力。人工智能技术的有序有效应用涉及到多个领域的各个环节,党政干部只有正确选取智能设备和工具才能提升工作成效。而随着智能设备和工具的发展完善,党政干部要在短期内从繁多的智能技术和产品中选出适宜的设备和工具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另一方面,党政干部要提升人机协同的适应能力。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不是对人类智能的全面替代,而是基于智能技術为人类社会更好地解决生产和生活问题。这要求党政干部必须具备人机协同的适应能力,以充分彰显智能技术在信息收集与存储、数据分析与挖掘上的天然优势。在智能化时代,党政于部需要具备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素养,运用智能技术开展工作时要注重合理分工、实现优势互补,协力完成党、国家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
(三)信息整合素养
党政干部能否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部署和推进各项工作高效运行,不仅依赖于其自身的政治智慧和执政能力,更依赖干其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研判的能力。然而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助推下,海量而庞杂的数据信息充斥着网络空间和现实世界,其中不乏片面的、错误的、虚假的数据信息,使党政干部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以及广大人民群众需求期待的精准识别更加困难。在智能化时代,以大数据、云计算、可视化技术等为代表的前沿技术能够深入挖掘各类数据背后的规律和特征,通过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精准定位和对广大人民群众需求期待的"精准画像",为党政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与智能化提供了无限可能。推进智慧政府建设、实现政务服务智能化,需要党政干部具备信息整合素养,利用各种智能设备和工具挖掘数据价值来开展各项工作,同时也要避免陷入"唯技术论"的泥沼而弱化自身的信息判断和选择能力。总之,人工智能以技术赋能方式实现数据信息的内容、类型与应用方式的转换,需要党政干部借助智能技术才能实现数据信息的精准识别和有效整合,以应对智能化时代党政工作变革的挑战。
(四)伦理安全素养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技术赋予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但人工智能技术也不是自足的完备系统,技术本身的缺陷和外在规制的滞后都会使技术应用不可避免地产生伦理安全问题。近年来,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而引发的社会伦理道德、个人隐私安全、公平均等享用等问题屡见不鲜,给新兴技术应用带来不小的挑战。这要求党政干部运用智能技术治国理政时必须关注伦理问题和安全隐患。一方面,要做好电子政务中党和政府数据信息维护。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关平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全局。智能技术的全面介入,务必保障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用户隐私的安全。党政干部在运用智能技术治国理政的同时,必须做好电子政务服务中党和政府数据信息的存储和维护,切不可被境内外敌对势力获取而危及国家安全。另一方面,要确保广大人民群众享有智能技术服务的权利。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应用,智能技术着实推动政务服务智能化,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繁荣兴盛提供技术支持。但是广大民众能否均等享有智能技术带来的便捷,则需要党政干部端正智能技术态度,避免人工智能算法偏见所引发的代际差距、性别歧视等问题。
二、智能化时代党政干部智能素养的价值辨识
2018年10月31 日,习近平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加强人工智能同社会治理的结合"。①鉴于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对人类社会进行全方位"征服"的态势,党政干部的智能素养成为提升其政治智慧和执政本领不可或缺的"软实力"。甚至可以说,党政干部的智能素养程度直接关涉新形势下我们党治党治国治军的效果。整体观之,党政干部智能素养的提升有助于推进智慧党政工作、强化网络舆情引领、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形塑执政党形象,从而有助于提高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
(一)有助于推进智慧党政工作
智慧党政工作是智能化时代传统党政工作的现代转型,它从根本上实现了办公智能化、监管智能化、服务智能化和决策智能化。智慧党政工作的有序有效推进:离不开党政干部的积极参与,而党政干部的智能素养直接决定了智慧党政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首先,智能办公需要党政干部具备智能素养。智能办公是对传统办公自动化的升级改造,它具有办公行为记忆功能,可根据用户的职责、偏好、使用频率等对办公界面进行优化。党政干部只有熟谙智能办公系统,才能更好地运用智能办公系统来推进各项工作。其次,智能监管需要党政干部具备智能素养。智能监管实现了对监管对象的自动感知、识别和追踪,通过获取的实时数据信息进行动态分析并及时预警。党政干部要发挥智能监管系统的功能,就必须熟悉智能监管系统的具体流程环节,实现对监管对象的精准识别和科学预判。再者,智能服务需要党政干部具备智能素养。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够打破部门和行业壁垒,通过对广大民众信息数据的分析处理,自动感知和精准预判民众的需求期待,从而智能生成个性化工作方案。党政干部只有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原理与运行逻辑,才能为广大民众提供"一站式"智能化政务服务。最后,智能决策需要广大党政干部具备良好的智能素养。人工智能通过信息收集、数据挖掘、案例支撑和知识链接等构建起智能决策系统。党政干部必须熟练地掌握、操控智能决策系统,从而将本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时、准确地动态呈现出来,为行政决策、指导实践和推进工作提供翔实可靠的数据信息支撑。
(二)有助于强化网络舆情引领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止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①广大民众到了哪里,党政干部就要跟到哪里;广大民众用什么方式获取资讯,党政干部就要用什么方式开展工作。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提升党政工作质量和成效。随着人们的网络化生存日益成为主流,党政干部要经常上上网、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才能更好地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问政于民,进而密切党群关系、贯彻群众路线、落实各项工作。习近平指出,我们"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②。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助推下,今天的互联网业已成为信息的集散地、舆论的放大器和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在网络赋予的"平权化"时代,任何一朵可以产生想象空间、带有独特标识的热点浪花,都可能瞬间演变成万众瞩目的滔天浪潮,鼓噪为影响深远的公共事件。③这给境内外敌对势力以可趁之机,他们利用大数据对受众特征和需求进行精准分析,并利用人工智能实现信息内容的智能化推送,使错误思潮借助热点事件传得更远更广也更深入。如果我们广大党政干部在网络热点事件中失声、失势、失语,不能及时并有效地回应关切、解疑释惑,广大人民群众就容易受到错误或片面思潮的影响。而净化网络生态环境、发挥舆论引领作用,就要借助智能技术精准研判舆情、提高舆情管控针对性和实效性,用蕴含主旋律和正能量的议题壮大主流舆论、引导广大民众,使他们能够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进而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繁荣兴盛的奋进者和主力軍。
(三)有助于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习近平指出:"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①意识形态工作直接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国家繁荣兴盛、民族复兴伟业和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巩固意识形态阵地,无疑是党政干部必须承担的长期任务。然而,随着网络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政府网站平台遭遇攻击、党政机密文件失窃等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扰乱了各级党委和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行,也危害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如果意识形态安全得不到保障,那么党执政兴国将无从谈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更遥不可及。为此,党政干部要担负领导责任、发挥头雁效应,通过自身智能素养的提升以切实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当前信息网络存在安全漏洞。网络办公、电子政务、智能软件固然便捷了政务服务,但新兴技术迭代更新又使已有办公软件与之难以兼容,为网络攻击、信息失窃提供可能。党政干部在运用智能系统办公的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到网络信息潜在的风险隐患,牢固树立风险防范和安全保障意识。另一方面,要借助智能技术对党政机密文件加密处理。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全面到来,使广大党政干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极为严峻的考验。因此,党政干部要提升智能素养,做好党政机密文件和政务服务内容的加密存储和安全使用,确保即使在政务系统瘫痪的情况下仍能有效办公、为民服务,从技术层面构筑意识形态安全"防火墙"。
(四)有助于形塑执政党形象
政党形象作为一种特定的关系范畴,既是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所内蕴的品质和特征的外在显现,又是广大民众对执政党全部活动的主观感知和评价的结果。而良好的政党形象在赢得广大民众普遍认可的同时,也有利于执政党自身的发展壮大。执政党的形象主要从国家形象、政府形象、党员形象等层面体现出来,通常后党政干部的形象重合且叠加。有些民众甚至将党政干部直接视为党和政府行为的外化和具象化,提升党政干部的能力和素养也有助于增强党政机关的公信力。党政干部的形象不仅体现在自身形象、人格魅力,还体现在政治智慧和执政本领上。在智能化时代,党政干部要涵育政治智慧、增强执政本领,就必须提升自身的智能素养。然而,有些党政干部尤其是中老年干部往往对新兴技术感知力和适应力不强,没有充分认识到智能技术的价值赋能。难以通过智能设备和工具有效参与到社会、媒介和广大民众的互动中,久而久之必将疏离党群关系。弱化党的执政基础。如果广大党政干部不能有效掌握、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不会高效使用智能办公系统,显然会被广大人民群众视为落伍.也会拉低我们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总之,广大党政干部要把"学习型政党"落到实处,通过学习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开展各项工作的行家里手,体现出新时代党政干部所具有的能力和素养,并在工作流程优化、工作成效提升中助力我们党树立良好的政党形象。
三、智能化时代党政干部智能素养的提升策略
智能化时代提升党政干部的智能素养,不仅是党政干部自身成长发展的要求,还是党和政府必须长期坚持做且要做好的工作。扎实推进智能化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党政干部智能素养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系统工程,要从理念上引领党政干部理性和正确看待智能技术,从组织上对党政干部进行系统的智能技术教育和培训,从制度上通过建章立制助力党政干部智能素养全面提升等方面入手,方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一)从理念上,引领党政干部理性和正确看待智能技术
如何认识人工智能技术直接关系到怎样对待智能技术赋能,这是提升党政干部智能素养的逻辑前提。为使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赋能政务管理、服务民众,就要从理论上引领党政干部理性和正确地看待智能技术。进一步言,党政干部要在理性认知的基础上合理应用智能技术。这要求党政干部必须厘清人工智能技术在党政工作中的作用,科学精准把握其效度与限度,以便张弛有度、运用适宜。
1.要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和潜能
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支撑下,新一代人工智能开启了人类智能化时代,将人们从重复性、机械性的工作环节中解脱出来,这是智能化时代带来的根本性变革。而党政干部只有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和应用潜能,才会主动将智能技术嵌入到党政工作各个环节中。具体来说,人工智能技术重塑了党政机关政务服务的本质、内涵和边界,推动党政机关工作从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变;促进了党政工作理念、方法和手段创新,是提高政务服务时代感和实效性的有效工具。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完善,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建设正如火如茶地向纵深推进,无疑给党政机关政务服务智能化提供有益启示。各级党委和政府主管部门要抢占时机、汲取经验、迎难而上,引领党政干部把智能素养提升作为长才干、壮筋骨的重要手段,扎实推进党政工作迈入智能化时代。
2.要理性看待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存在的限度
提升党政干部的智能素养固然顺应了时代发展趋势,也极大地提高了党和政府工作效能,但智能技术也不是"万灵丹"。党政工作包罗万象,不同部门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往往是不一样的,智能技术不可能包揽所有的工作环节和流程,尤其是在基层单位和窗口部门。智能技术很难有效应对那些突发性、非常规问题,仍然需要党政干部以正确的政治立场、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服务经验来解决和应对,为广大民众提供最优质的政务服务。智能政务系统只是日常办公、服务群众的手段之一,深入基层考察调研、深入生活体察民情,无不需要党政干部亲力亲为。因此,必须理性看待这一技术应用存在的限度。加之人工智能缺"心",没有思维意识,目前来看不可能完全替代人类智能,这是党政干部在提升智能素养时必须明确的问题。因此,树立正确的智能观,要把智能技术作为推进各项工作、提高政务效能的重要契机,而不是唯一途径。
(二)从组织上,对党政干部进行系统的智能技术教育培训
智能技术是党政干部智能素养的关键环节,掌握智能技术可以推进党政工作智能化。然而,大多数党政干部所学专业和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很难自发地了解和掌握智能技术原理、实现智能技术应用。对党政干部进行系统的智能技术教育和培训,帮助其了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人工智能技术原理和运行逻辑,熟悉智能办公系统的具体操作流程,是提升党政干部智能素养的应有之义。各级党委和政府主管部门要严把质量关,注重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党政干部智能素养的全面提升。
1.教育培训要突出针对性
我国幅员辽阔,党政机关众多,不同区域、部门和单位的党政干部对人工智能的技术需求各不相同。这决定了人工智能技术培训不能千人一面、大而化之,而要突出现实针对性。为此,一方面要制定个性化教育培训方案。根据党政干部的工作内容、对象和具体开展方式,制定分众式、个性化、差异性教育培训方案,切实提升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比如有的党政干部需要了解智能办公系统,有的党政干部需要掌握智能监管系统,而有的党政干部需要熟悉智能决策系统等。另一方面,还要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培训不能局限于理论层面,还要从实践层面提升党政干部的操作能力。帮助他们学会并熟练运用智能办公软件。为此,要激请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人员和具有智能办公系统操作经验者来教授,使黨政干部尽快掌握智能办公系统的操作流程。总之,各级党委和政府主管部门要洞察党政干部个性化成长之需,精准把握党政干部差异性成才之求,有针对性地引领党政干部提升智能素养。
2.教育培训要强化实效性
对党政干部进行智能技术教育和培训,旨在从智能理论认知、智能产品应用、伦理安全防控等方面大力提升党政干部的智能素养。要使党政干部直正学有所得、学出成效,并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成效,必须将智能素养教育培训落到实处。如果党政干部只是身到而心未到,不仅无法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还可能使技术赋能变成技术"负"能。为确保党政干部身入心入,要不断丰富教育培训形式,通过理论研讨、互动交流、实践观摩等方式增强吸引力、提高实效性。同时,要把智能素养教育培训与党政干部政治素养、职业道德修养提升统一起来。提高与智能技术打交道的能力,不仅仅是智能素养问题,还是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问题。党政干部只有把所服务的岗位当成一项事业而不只是一份工作,才能自发地全身心投入教育培训中,将提升智能素养作为自身成长发展的重要手段,不断夯实政治智慧、增强执政本领。
(三)从制度上,建章立制助力党政干部智能素养全面提升
提升党政干部的智能素养完全依靠自觉自省是不够的,建章立制是党政干部智能素养提升的重要保障,制度的刚性约束有助于党政干部在学懂弄通人工智能的基础上实现对智能技术熟练应用。然而,党政干部智能素养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而是随着社会发展不断丰富完善。为此,要建立健全考核监督机制,切实筑牢保障支撑体系,确保党政干部智能素养有序、有效提升。
1.建立党政干部智能素养考核监督机制
党政干部智能素养达到何种水平,还存在哪些不足,其对智能技术的认知和学习是否慎终如始,需要考核监管才能明确。为此,一方面要建立党政干部智能素养考核机制。以体制机制为重要依托,把党政干部智能素养纳入考核体系中。但是考核机制的构建也不能"一竿子插到底",而要结合党政干部所属单位所在部门的实际情况,以此来创设智能素养考核指标和实施细则。要着重从智能知识、智能能力、智能思维、智能应用、智能态度等方面来制定考核标准①,实现党政干部智能素养考核规范化和体系化。另一方面,要建立党政干部智能素养监督机制。作为政务服务正常运行的根本保障,监督是加强和规范党政机关工作的重要举措。智能化时代提升党政干部智能素养必须强化监管意识,对那些因智能技术应用失误而损害党的形象、政府公信力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党政干部严加追责,以此倒逼党政干部把智能素养提升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需要明确的是,强化党政干部智能素养考核监督不是目的,而是督促党政干部能够将这一外在压力转化为内生动力,自发主动地学习和应用智能技术推进党政工作。
2.筑牢党政干部智能素养保障支撑体系
制度能否得以有效执行、可否取得实际效果,保障体系是关键。党政干部智能素养提升的保障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组织保障、经费保障、环境氛围保障等。从组织保障来看,各级党委和政府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做好本单位、本部门党政干部智能素养教育培训的组织工作,确保智能素养教育培训活动长期性、常态化推进下去。从经费保障来看,各级党委和政府主管部门要设立专项资金,为党政干部智能素养提升提供充裕的经费支撑。比如,聘请人工智能技术人员,智能素养教育培训持续推进,以及相应的理论研讨、学术交流、参观体验等都需要经费支撑。从环境氛围保障来看,要通过制度创新为党政干部智能素养提升营造良性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环境,基干特定情境创设以增强党政干部对智能技术优势的认同度,用感同身受的氛围促使党政干部积极主动提升自身的智能素养。总之,要筑牢党政干部智能素养提升的保障支撑体系,确保党政干部能够有效解决智能化时代"技术恐慌"问题。
四、结语
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迭代更新的新时代,党政干部必须勤于学、敏于思,树立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理念,才能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打牢履职尽责的能力基础。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全面来临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方位介入,党政干部要保持技术理性,辩证看待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在人机协同的智能条件下找准自身的角色定位,推动党政工作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变。并以此为契机,改进工作作风、丰富工作方法、提高办事效率,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党政干部的业绩在实践、口碑在民间,只有让人民群众深切感受到智能化工作机制带来的便捷,才能由衷生发出对新时代我们党治国理政效能的赞誉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拥护。
最后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是提升智能化时代党政干部的智能素养必须注意"技术增负"问题,切不可使智能化技术工具让党政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压力重重①,削弱其关注和应用智能技术的积极性;二是着力宣扬智能化时代党政干部智能素养并不是对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等其他素养的摒弃,而是在提高其他素养的同时运用智能技術增强执政本领,确保党政干部始终处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②。
(责任编辑梁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