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与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风气治理
2022-04-23唐伟锋
〔摘要〕改革开放初期,陈云高度重视社会风气治理问题,主张采取发展经济以夯实社会风气治理的物质基础,构建党风、家风、军风治理体系,用严格的法律制度守护良好的社会风气,用正确的价值观引领社会风气,把人民群众作为社会风气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陈云对社会风气治理的探索给我们宝贵的现实启示:要加强党风建设推动社会风气治理;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坚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气持续向好。
〔关键词〕陈云;改革开放;社会风气治理;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22)02-0049-1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社会风气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5YJC710053)
〔作者〕唐伟锋,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天津 300222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积极"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①。这就要求我们在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基础之上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风气治理。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国内外复杂因素的影响,社会风气问题日益突出。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陈云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高度重视社会风气治理问题,并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1980年11月,他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召开的第三次贯彻《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座谈会上,在全党首次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②的著名论断,强调社会风气治理要从严抓党风开始,采取多种措施,从而推动了社会风气治理实践,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现实启示。
一、改革开放初期陈云推动社会风气治理的原因
改革开放初期,陈云多次论述社会风气问题,特别是党风问题,有很多真知灼见。"从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中期,在中央领导人里面,对推进干部年轻化和执政党党风建设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陈云是讲得比较多的,而且提出许多尖锐的富有远见的指导性意见。"①他把推动社会风气治理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一环,是党和人民的一项重要任务。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社会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受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侵蚀,将阻碍改革开放顺利进行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掀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随着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往也日渐加深。陈云时刻关注国内外情况,关心党风、社会风气问题。1985年9 月24 日,他在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强调,"目前,在党风、社会风气方面,还存在许多严重问题,实现党风、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任务还很重"②,因而深感忧虑。在这次会议上,陈云辩证地分析问题,指出:"对外开放,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用,是完全正确的,要坚持。"③但同时他强调:"对外开放,不可避免地会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作风的侵入。这对我们社会主义事业,是直接的危害。"①针对这些丑恶的思想和作风,陈云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一定要抵制和清除这些丑恶的思想和作风,要动员和组织全党和全社会的力量,以除恶务尽的精神,同这种现象进行坚决的斗争。"⑤
资本主义国家腐朽思想的不良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拜金主义。社会上一些人甚至少数党员干部为了谋取不当利益,不惜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与违法乱纪分子沉窿一气,他们"钻改革的空子,买空卖空,倒买倒卖,行贿受贿,走私贩私,弄虚作假。敲诈勒索,挑避关税,制造和销售假药、假酒,谋财害命"①。这此人为了满足对金钱的渴望,采取各种卑劣手段谋取不义之财,对此陈云严厉指出;"·一切向钱看'的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正在严重地腐蚀我们的党风和社会风气。"⑦二是享乐主义。有一些人陶醉于吃喝玩乐,沉溺于醉生梦死之中,忘记了艰苦奋斗的作风,特别是少数党员干部"搞特殊化,走后门,不遵守党纪国法,损公利私,不与群众同甘苦,不实行吃苦在先、享受在后"①,这与我们党提倡的艰苦奋斗作风背道而驰。三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一种强调个人自由、个人利益的社会哲学。这种哲学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不重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甚至损公肥私、贪污腐败,给社会风气带来严重危害。陈云深刻洞察其危害性,指出"那种'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资本主义哲学……是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因素"②。
(二)社会风气问题尤其是党风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
众所周知,党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内容,与社会风气密不可分,二者相互影响。良好的社会风气能推动党的事业向前发展,反之,不良社会风气则会逐步瓦解党的执政基础。
毛泽东对治理社会风气充满信心,他强调:"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党外有这种不良风气的人,只要他们是善良的,就会跟我们学,改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就会影响全民族。"③邓小平也明确指出:"只有搞好党风,才能转变社会风气。"①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要继续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就不能不考虑社会风气的影响。然而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党在党风建设上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此,陈云有着深刻的认识。1982年6月24 日。他在对胡乔木起草的一份文件的意见中指出:"目前在我们的党风中,以至在整个社会风气中,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是非不分。"⑤是非不分表现在没有底线,立场不坚定,不能坚持正确原则。"有些同志在是非面前不敢坚持原则,和稀泥,做老好人,而坚持原则的人受孤立。"⑥陈云坚决反对这种倾向,要求将这个问题提高到全党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高度。他认为:"只有我们党内首先形成是非分明的风氣,党的团结才有基础,党才有战斗力,整个社会风气才会跟着好转,才会使正气上升,邪气下降。"⑦陈云本人在坚持原则方面作出了表率,得到了人们的高度评价,"在党的原则问题上,在有关党的事业成败问题上,在党的思想作风问题上,他从不做老好人,他总是旗帜鲜明地与危害党的思想、行为进行不妥协的斗争,坚决捍卫党的根本利益、根本原则"⑧。在选拔任用干部上,为防止一些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人走上领导岗位,陈云强调要从源头上采取措施,要"提拔那些党性强,作风正派,敢于坚持原则的人"①。
(三)不良社会风气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特别注重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严厉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腐朽的社会风气。1877年10月19 日,马克思在致左尔格的信中指出,在德国"流行着一种腐败的风气"②。恩格斯认为"无论如何必须铲除"③这种腐败的社会风气。列宁指出,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导致"那种勾心斗角、互不信任、互相敌视、各行其是、尔虞我诈等等恶劣风气"①。无论什么工作,陈云"首先考虑的是要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⑤,他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特别关注和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尤其是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陈云认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体现在物质上,也体现在精神层面上。因此不仅要抓物质文明建设,也要抓精神文明建设。1984年10月,他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指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既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也要有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我们永远要坚持的奋斗方向。"③总之,不良社会风气不仅影响到社会人际关系和谐和人民精神生活幸福,还影响到社会道德和社会秩序,甚至影响国家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最终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改革开放初期陈云推动社会风气治理的措施
陈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社会风气治理措施,对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风气治理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一)发展经济以夯实社会风气治理的物质基础
衣食足而知荣辱。改革开放开创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局面,国家综合国力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陈云是经济领域的专家。他尊重经济发展规律,积极推动我国改革开放。1980年12 月16日,陈云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经济形势与经验教训》的讲话,指出"按经济规律办事,这是一种好现象"⑦,强调"我们要改革,但是步子要稳","随时总结经验,也就是要 '摸着石头过河'"①,"决不要再作不切实际的预言,超英赶美等等"②。同时,他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加强经济建设,社会风气治理才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如果没有最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人们的生存都将成为严峻问题,就没人会在意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气的好坏。1988年3 月,陈云为《吃的选择》一书题词,他写道:"民以食为天,人民吃得如何是关系国运昌盛的大事。"③在他看来,"'无粮则乱',这件事不能小看就是了"①。为了搞活经济,提高经济效益,陈云主张要继续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并用"鸟和笼子"作比喻说明搞活经济和国家计划的关系。1994年2月,陈云在同上海市负责同志谈话时,仍然强调"要把注意力集中到提高经济效益上来"⑤,通过发展经济为社会风气治理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建设,包含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者是不能分离的。社会主义事业不可能是单纯的物质文明建设,又不可能是单纯的精神文明建设。"⑥
(二)构建党风、家风、军风治理体系
首先,把党风作为重点,用良好党风带动社会风气好转。陈云十分重视党风在社会风气治理中的地位,把党风提升到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政治高度。"对党的工作,他最著名的警言是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⑦方面,严肃党纪。政纪。国有国法,党有党规,国法要靠党规来保障。陈云要求严格执行各项党纪政纪,强调"党的原则和纪律不能松绑","不严格执行党纪、政纪,党风、社会风气无法根本好转"。⑧对于那些违反党的纪律的人,要坚决严肃处理。为了维护党规党法,切实整顿党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设立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陈云担任第一书记,主持制定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党内法规。另一方面,不断提高党员素质。党风是无数党员的作风汇聚形成的。提高党员素质是端正党风的关键。1987年10月,陈云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上的书面讲话中特别指出:"端正党风的关键是提高党员素质,尤其是提高高中级党员领导干部素质。"①
其次,塑造良好的家风是基础。家是缩小版的社会,家风是社会风气的缩影,没有良好的家风作基础,社会风气治理将难以取得显著成效。现实生活中,有小部分领导干部治家失严,对子女及配偶的管理失之干宽、松、软,任由他们胡作非为,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陈云强调:"希望所有党的高级领导人员,在教育好子女的问题上,给全党带好头。决不允许他们依仗亲属关系,谋权谋利,成为特殊人物。"①陈云从严抓自身的家风建设做起。他在子女面前既和蔼又严厉,"教育孩子们要尊重来自各个阶层的人,不要搞特权"②。在家中,陈云要求公私分明,并给家人定下"三不准"的规矩,即"不准搭乘他的公务车;不准翻看、接触他看的文件;不准随便进出他的办公室"③。领导干部子女及其配偶如果缺乏约束,从事经商办企业等活动,很容易滋生腐败,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1985 年4月,陈云在《关于禁止领导干部的子女、配偶经商的决定》上批示:"这件事,应由中央像严禁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的问题那样,作出明确的决定方能制止。不然的话,发展下去,党的肌体、党群关系必将受到损害,有所好转的党风也会受到影响。"①
最后,军风建设是保障。邓小平指出:"讲风气,无非是党风、军风、民风、学风。"⑤军队是我们的钢铁长城,是国家和人民安全的保障,需要铸就铁的纪律和良好的军风。良好的军风既是社会风气的重要内容,也对促进社会风气治理起着重要促进作用。早在1940年3月,陈云就曾指出:"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有了铁的纪律的党,才能建立有铁的纪律的军队,以此战胜强敌。"③在改革开放初期,陈云更加重视军风建设。1984 年10月,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关干《二十七军党委严肃认真进行自我批评,纠正弄虚作假表面文章的不正之风》的内部通讯上批示:"这个问题抓得好,纪委也应该注意这样的问题,此件可在中纪委通报上转载。"⑦
(三)用严格的法律、制度守护良好的社会风气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社会风气治理需要法律作为依据。陈云从民主和守法的角度强调法制建设的重要性,指出:"要有民主,还要守法。民主是必须的,守法也是必须的,没有这两条,我们一事无成。"⑧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上出现走私等经济犯罪活动。1982年1月,陈云针对这些现象指出:"对严重的经济犯罪分子,我主张要严办几个,判刑几个,以至杀几个罪大恶极的,雷厉风行,抓住不放,并且要登报,否则党风无法整顿。"①1984年1 月~1985年3月,广东省少部分领导干部无视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纪律,批准和支持所属公司大量倒卖汽车,还出现非法炒买炒卖外汇、诈骗、贪污受贿等行为,晋江地区还出现制造、销售假药案件等。陈云强调;"不僅应追究那些违法乱纪的个人,而且应该追究那里党委的责任。"②1986年1月1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开会研究反腐败问题,邓小平主张"对严重的经济罪犯、刑事罪犯,总要依法杀一些"③。陈云对此表示赞同,并强调指出;"杀一儆百。杀一些可以挽救一大批干部。"①无论是"苍蝇"还是"老虎",陈云都主张严厉查处,特别指出"不能'以罚代刑'","必须既有罚,又用刑"⑤。陈云之所以主张严惩经济犯罪分子,原因在于经济犯罪分子的行为会败坏社会风气,而人们往往特别关注这些重大经济犯罪案件。把党对他们的处理方式和结果作为评判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_
(四)用正确的价值观引领社会风气
价值观彰显着一个民族的品格,蕴含着一个国家最深沉的精神追求。陈云一向主张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用正确的价值观引领社会风气。
首先,高度重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陈云强调:"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就不可能有好的党风;在社会上,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忽视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就不可能有好的社会风气。"⑥1983年2月13日,陈云在与革命烈士的子女谈话时提出,希望他们能继承父辈的优良作风。他语重心长地谈道:"你们是革命的后代,是党的儿女。你们应该像自己的父辈那样,处处从党的利益出发,为了维护党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⑦
其次,善于运用文艺作品等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1984年2月2日,陈云邀请曲艺界著名人士来住所举行春节座谈会,他在讲话中强调,要紧跟时代发展,积极培养新人。坚持走正路。"走正路,就是要在书目和表演上,既讲娱乐性,又进思想性,不搞低级趣味和歪门邪道。"⑧此外,他多次在其他场合强调:"要以正派的评弹艺术,打掉艺术上的那些歪风邪气。"⑨
最后,有针对性地批判错误言论,宣传正确价值观。对干当时社会上出现少部分人缺乏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崇洋媚外,贬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现象,陈云认为必须进行严肃批评教育,充分揭露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及其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大势。他还及时发现了宣传工作方面的问题,"报纸、电台、电视台宣传有点乱",要求"报纸、电台、电视台的事,中央宣传部要主动地管一下","不管不行"。①此外,他强调要把共产主义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同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②
(五)把人民群众作为社会风气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社会风气治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是社会风气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987年7月,陳云在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我们国家有现在这样的局面,来之不易。它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流血牺牲、艰苦奋斗换来的。"③其实,他早就说过:"只有群众才真正了解他们自己的问题,只有在群众中才能讨论出在当时当地解决问题最适当的办法。"①针对社会风气治理,陈云强调一定要坚决抵制和彻底清除社会上的种种丑恶思想和行为,"要动员和组织全党和社会的力量,以除恶务尽的精神,同这种现象进行坚决的斗争"⑤。
一方面,要反对和抵制官僚主义,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制。陈云很早就提醒党内要注意防范官僚主义,指出"当权的大党,领导干部很可能成为官僚。要坚决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①。陈云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充分认识到民主集中制有不可或缺的价值。他多次重申要积极发扬民主集中制:"在各级领导班子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倾听各种意见,特别要注意倾听不同意见。要照党章办事,不要一个人说了算。重大问题的决定,必须经过集体的充分讨论,以便减少失误,少走弯路,把事情办得更好。"⑦
另一方面,要深入群众搞调查研究。陈云特别重视搞调查研究,他指出:"重要的是要把实际看完全,把情况弄清楚,其次是决定政策,解决问题。难者在弄清情况,不在决定政策。"⑧如何进行调查研究呢?一是要投入时间。陈云对时间进行了分配,强调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去搞调查研究,"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则用来决定政策。③另外,陈云倡导"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作风,采取"交换、比较、反复"的科学方法。①在此基础上,亲自率工作组或派工作组下乡、下厂,也可通过敢讲真话的知心朋友和身边工作人员听取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呼声,切实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一起推动社会风气治理取得更大成效。
三、改革开放初期陈云推动社会风气治理的现实启示
改革开放初期,陈云针对社会风气治理提出了不少影响深远的论断和观点。进入新时代,社会风气治理面临着很多新情况,回顾改革开放初期陈云社会风气治理的理论和实践,留给我们许多重要的现实启示。
(一)要加强党风建设推动社会风气治理
党风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党风决定民风,"党风正则民风淳"②。改革开放初期,陈云主抓党的纪律检查工作,把党风提升到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到加强党风建设是推进社会风气治理的关键一环,为推进社会风气治理划出了重点。新时代有新面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要变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方面,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内在蕴含着人民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向往。当前社会风气的主流是好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党风中的"四风"问题,民风中的拜金主义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抓住了党风就抓住了核心。习近平指出,党内存在比较集中的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 '四风'"③。"四风"不去除,就会体现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恰如蚁穴溃堤,危害非浅,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断然不能忽视。一方面,党要从自身做起,抓住"关键少数",增强自我革命精神,不断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严厉打击贪污腐败,持续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形成高压态势;另方面。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积极开展党内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只有长期不懈地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建设,才能形成"党风民风向善向上"①的良好局面。
(二)社会风气治理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陈云坚持走群众路线,善于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风气治理,注重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风气治理中的作用,为推进社会风气治理指明了依靠力量。当前,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社会风气治理也要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取得良好效果。习近平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①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要相信人民群众,积极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②。人民群众身处社会之中,对社会风气问题观察最为细致,反应也最为强烈,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要善于问计于民,通过各种方式与群众沟通交流,收集他们的良好建议,特别是要学会从鲜活的群众实践中汲取智慧,获取推动社会风气治理的方案和对策。第二,要广泛动员人民群众,积极引导他们参与社会风气治理。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要让他们由"冷眼看"向"热心干"转变。有一些不良社会风气是社会顽疾,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要鼓励、动员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敢于监督、敢于批判不良社会风气,比如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以及铺张浪费、人情消费、贪图虚荣等不良社会风气。第三,要由人民群众来评价和检验社会风气治理的效果。社会风气治理的效果好不好,人民群众说了算。要制定社会风气治理评价标准,把社会风气治理效果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不断完善政绩评价体系,督促各级领导干部重视社会风气治理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社会风气治理必须坚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陈云把法律作为推进社会风气治理的重要武器,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重拳整治不良社会风气,为推进社会风气治理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新时代推进社会风气治理,要切实努力做到全面依法治国。习近平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是解决我们在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③要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个方面加强法治建设,用法治推动社会风气治理。第一,立法方面要坚持科学性和民主性,不断制定和修订法律,提升水平,保证质量,为社会风气治理提供法律依据;第二,执法方面要维护法律尊严,严格执行法律规定,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用嚴格执法维护良好社会风气;第三,司法方面要公正司法,守住最后一道防线,对于影响重大的案件要公正审判,引领良好的社会风气;第四,守法方面要倡导全民守法,用法治净化社会风气,筑牢社会风气治理的基础。通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积极发挥法治在社会风气治理中的导向、规范和强制作用。正如习近平所说:"我们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引领和规范作用。"①
(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气持续向好
陈云积极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载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优势,为社会风气治理注入了强大动力。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社会思潮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言行,必须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气持续向好。社会风气深层次的要素是价值观,一个社会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出现什么样的社会风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完美结合的体现,具有科学性、人民性、时代性等特点,能够凝聚中国力量,整合社会意识,维护社会秩序,传承民族精神。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引领社会风气持续向好十分必要。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的诸方面,"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②,通过以教育引导实践,以实践深化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首先,教育引导。要综合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采取多种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现实要求等向广大人民群众阐述清楚.使人民群众建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体系。其次,实践养成。通过组织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教育引导和实践养成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使之转化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竭动力,通过强化这种深层次的驱动力使社会风气在良好的价值观引领下持续向好。
(责任编辑肖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