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习近平用典看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
2022-04-23刘鹤亭
〔摘要〕习近平用典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重要表现。习近平对《孟子》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注意从伦理学角度汲取道德建设的启迪,从认识论角度借用关于趋势、规律、大局的洞见,阐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若干观点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若干主张的传统渊源。习近平对包括《孟子》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蕴含智慧的汲取和转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
〔关键词〕习近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孟子》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6-0921(2022)02-0094-11
〔作者〕刘鹤亭,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博士,北京 100017
习近平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2021年7月,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①。古代典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古代典籍中,习近平对《孟子》有较多的引用阐发。本文尝试对习近平引用《孟子》的情况作较为全面的梳理②,论述他对《孟子》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运用,进而从语言和道理等维度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行分析。
一、习近平引用《孟子》的基本情况
孟子是中国古代圣贤,其思想具有深远影响和世界意义,《孟子》是大作品。其一,孟子是中国古代圣贤。习近平使用过"中国古代圣贤孟子"①的表述。其二,孟子思想有深远影响和世界意义。习近平指出;"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说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②其三,《孟子》是大作品。习近平强调:"大师、大家,不是说有大派头,而是说要有大作品。我们提到老子、孔子、孟子,想到的是《道德经》、《论语》、《孟子》。"③
基于上述认识,习近平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重视从《孟子》等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中汲取智慧营养,多次引用《孟子》的典故、成语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综合笔者阅读所得和在人民网"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的检索结果④,将习近平用过的《孟子》典故成语统计如下(见表1)⑤:
从上述梳理可以看出,习近平在阐述治国理政的观点时,对《孟子》有较多的引用。这些借鉴和运用,可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在论述当今社会道德建设时,从伦理学角度汲取《孟子》有关见解;二是从认识论角度阐发《孟子》关于趋势、规律、大局等洞见的现实意义;三是阐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若干观点的传统渊源;四是阐述外交若干观点主张的传统渊源。
二、从伦理学角度揭示《孟子》对当今社会道德建设的启迪意义
从伦理学的角度看《孟子》,首先要认定其中的一些思想理念有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习近平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①在论述中华文化中"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②的思想和理念时,他列举的"仁者爱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孟子》。此外,《孟子》强调"与人为善",要恪守"良知",做到"俯仰无愧",属于在坚守道德底线方面提出的要求;在树立道德理想方面,倡导"兼善天下",做君子、成圣贤。③
大致可将《孟子》伦理价值的现实意义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为政者道德建设的启迪;二是对现代社会的精神滋养。
(一)为政者的道德建设
习近平指出:"我國历史上,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都高度重视道德建设特别是为政者的道德建设。……中国历史上形成和留下了大量这方面的思想遗产,虽然这里面有封建社会的糟粕,但很多观点至今仍然富有启发意义。"④①如《孟子》中关于民本、选择、气节的叙述,以及关于忧患意识、斗争精神等的论述。
其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汲取了孟子民本思想的积极养分。习近平在阐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时,注意借用《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典故。
2007年1月,习近平引用"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明确指出:"我们把为民办实事的工作做好了,群众的幸福感就会提升,人民群众与党委、政府心相系、情相连,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就会更加扎实。"①2015年8月,他引用"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又一次强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公仆公仆,一要为公,不能有私心;二要为仆,不能有官气。公仆对人民负责,天经地义。这种关系不能颠倒。"②习近平还注意阐发《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蕴含的现实意义。早在1984年12月他就提到《孟子》这则典故,写道:"'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在回答齐宣王治国之道时,就曾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把 '尊老'提到了治国平天下的高度。"③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再次强调:"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提倡孝老爱亲,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关系社会和谐稳定。"①
其二,习近平在描述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的观点时,多次借用源自《孟子·告子上》中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表述。早在1988年9月,习近平就提出:"'熊掌和鱼不可兼得',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莫伸手,伸手必被捉'。"⑤ 1989年1月,他再次引用这则典故,指出:"'熊掌和鱼,不可兼得',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要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这一条恐怕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⑥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多次借用这个典故,讲述当官就不要想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的道理。比如,2014年5月,他指出:"我刚当干部时就想明白了一个道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当干部。……把这些事情想清楚了,干事自然有底线,自然有高度,自然不会做那些充满了诱惑、可能掉入陷阱、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事情。"⑦又如,2015年3月,他再次强调:"我一直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这是两股道上跑的车。"⑧
其三,习近平非常看重《孟子》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表达的高尚气节。2006年,他在文章中写道:"我们一定要始终保持先进性,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节,做到身在顺境而不骄纵,身处逆境而不失志,宠辱不惊,处变不乱,扎实工作。"⑤ 2013年3月,他指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①2013年4月,他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观点,至今仍然富有启发意义,对这些思想遗产,"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使之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②
为政者的道德建设,可放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来看。习近平在论述理想信念、忧患意识、斗争精神以及学习的重要性时,借用《孟子》若干典故。如,在阐明"我之所以不断强调坚定理想信念,是因为这是事关马克思主义政党、社会主义国家的精神力量和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③的观点时,他引用《孟子》"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又如,提醒全党居安思危、保持忧患意识时,他借用《孟子》"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习近平强调:"古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党作为世界第一大党。没有什么外力能够打倒我们,能够打倒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④再如,习近平指出:"党内存在野心家、阴谋家,从内部侵蚀党的执政基础,我们不能投鼠忌器,王顾左右而言他,采取鸵鸟政策,这个必须说清楚。"⑤"王顾左右而言他",典出《孟子·梁惠王下》。还如,批评一些干部中存在的学风不浓等不良现象。习近平强调:"群众说,现在,有的干部学风不浓、玩风太盛。这样'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是要贻误工作、贻误大事的!"③"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出自《孟子·尽心下》。
(二)现代社会的精神风尚
精神文明建设伴随着现代化的整个过程。习近平看重良知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推崇诚信的价值,重视家庭的社会作用,强调中国要做学习大国。他引用《孟子》相关典故,并说明其现实意义。
其一,习近平引用《孟子》"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等古代典故,指出:"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历来尊崇厚仁贵和、敦亲重义,并将乐善好施、扶贫济困奉为美德。"⑦他强调:"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要引导人们注重修养品德、保持良知、增强爱心,给所有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关爱和帮助。"⑧
其二,诚信是非常重要的道德品质。习近平引用《孟子》"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对企业家提出诚信守法的希望。他指出:"人无信不立,企业和企业家更是如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治经济。企业家要同方方面面打交道,调动人、财、物等各种资源,没有诚信寸步难行。"①
其三,家庭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和万事兴。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②这里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出自《孟子·离娄上》。
其四,提倡通过学习提高本领。习近平一直强调"中国要做学习大国,不要骄傲自满,不要妄自尊大,而是要谦虚谨慎、勤奋学习,不断增益其所不能"③。这里的"不断增益其所不能",出自《孟子·告子下》。
三、从认识论的角度借用《孟子》关于趋势、规律、大局的洞见
《孟子》用形象的语言对趨势、规律、大局的重要性进行了描述,这些洞见与马克思主义相通。习近平重视这些洞见,结合现实对其进行创造性的运用。
(一)"虽有智慧,不如乘势"与把握历史先机
《孟子·公孙丑上》中"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形象地表述了抓住历史机遇的重要性。2016年5月,习近平指出:"推动科技发展,必须准确判断科技突破方向。判断准了就能抓住先机。'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历史经验表明,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走向现代化的国家,都是科学基础雄厚的国家;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成为世界强国的国家,都是在重要科技领域处于领先行列的国家。"① 2021年2月,他再次引用《孟子》这句话,强调:"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要教育引导全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⑤
(二)要尊重规律,不要拔苗助长
看清趋势、抓住机遇十分重要。而把机遇转化成现实。需要正确认识和顺应客观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这在人才工作上体现得较为突出。习近平强调:"念好了人才经,才能事半功倍。"①
一方面,人才的成长有一个过程。2006年9月,习近平在文章中引用《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等典故,指出;"古往今来,将才良相大都经历过艰苦环境的磨炼。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磨炼干部的品质,考验干部的毅力。"②2013年6月,他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增益其所不能。对那些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要敢于给他们压担子,有计划安排他们去经受锻炼。"③ 2018年11月,习近平再次引用《孟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等古代真知灼见,同时指出:"我国古代吏治思想和做法既积累了丰富的治吏经验,也带有明显的历史和阶级局限,其中有不少封建糖糟粕,这是我们必须注意的。"
另一方面,对规律的尊重蕴含着打好基础、不能"拔苗助长"的要求。2013年6月,习近平强调:"早熟的果子长不大,拔苗助长易夭折。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⑤ 2014年6月,他再次强调:"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①
(三)"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与全局视野
《孟子》中"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形象地表达了登高望远、看清全局的重要性。习近平非常看重全局视野和战略思维。早在2003年11月,他就对党政领导干部提出了"以'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气度和胸襟,始终把全局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全局利益为最高价值追求,以世界眼光去认识政治形势,把握经济走势,了解文化态势"⑦的要求。2018年6月,他再次引用《孟子》这句话,发出"面对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形势,为更好推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我们必须登高望远,正确认识和把握世界大热和时代潮流"⑧的倡议。
四、阐明内政若干主张的传统渊源
习近平在系统阐明内政若干主张的传统渊源时,十分注意汲取《孟子》中蕴含的积极营养。这种汲取转化可以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次序进行全面、系统地叙述。
就经济建设而言,习近平在阐述"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这一观点时,引用《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作为佐证。
就政治建设而言,习近平在论述"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的观点时,引用《孟子》"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强调:"各国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独特的,都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②他在论述简单化、伤害民族感情的做法的不良后果时,借用《孟子》"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形象表述,强调:"在日益扩大的民族交往中,各民族群众有一点小磕小碰都是难免的,处理起来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内地在维稳工作中要注意工作方法,严格执行民族政策,切忌把一个民族整体作为防范对象。那种简单化、伤害民族感情的做法只能是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效果适得其反。"③
就文化建设而言,习近平引用《孟子》"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强调指出:"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来说,这个'大',就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④在论述讲好中国故事的方式方法时,他提出了不能"舍己芸人"的要求,指出:"尽管我们在提高国际话语权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同西方国家相比,我们还有不小差距。应该承认,对国际话语权的掌握和运用,我们总的是生手,在很多场合还是人云亦云,甚至存在舍己芸人现象。"⑤在论述"古往今来,文艺巨制无不是厚積薄发的结晶,文艺魅力无不是内在充实的显现。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③的观点时,习近平引用《孟子》"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蕴含的中华美学精神。
就社会建设而言,习近平强调:"现在,对安全生产工作,有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想抓就抓,高兴了就抓一下,紧锣密鼓。过些日子,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曝十寒。这样是不行的。要建立长效机制,坚持常、长二字,经常、长期抓下去。"①这里的"一曝十寒",出自《孟子·告子上》。
就生态文明建设而言,习近平引用"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署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等,说明我们的先人强调"把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②。
五、阐述外交若干主张的传统渊源
习近平在论述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和平底色,以及正确义利观等外交理念的传统渊源时,注意借用《孟子》中的典故。
一是在论述世界文明多样性、倡导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时,多次引用《孟子》"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习近平指出:"文明交流互鉴不应该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中国人在2000多年前就认识到了'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道理。"③他进一步强调:"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和而不同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世界万物万事总是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的,如果万物万事都清一色了,事物的发展、世界的进步也就停止了。"①
二是在宣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和平底色时,借用《孟子》"与人为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典故成语。习近平强调:"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观念和传统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⑤他在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并访问欧洲四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时的演讲中说道:"中国有句古话:'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当前世界需要发展,发展需要和平。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一样,既要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要通过自身的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③习近平在这里巧妙引用《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中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性。和平是发展的前提。习近平指出:"抛弃过时的冷战思维,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是当务之急。"⑦
三是说明中国外交基于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看重友情、重视道义时,引用"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友也者,友其德也"、"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等典故。习近平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演讲时指出:"中国古代圣贤孟子说:'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中国对中东的政策举措坚持从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发,坚持从中东人民根本利益出发。"①他还在塞尔维亚媒体上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说:'友也者,友其德也。'60多年来,两国人民始终心手相连,彼此怀有特殊感情,跨越时空的真情厚谊历久弥新。"②此外,他还引用"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强调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道义"的力量。③
四是在阐述中国的世界担当时,引用《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仁义忠信,乐善不倦"等典故。习近平指出:"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品德和胸怀。"④他强调:"'仁义忠信,乐善不倦'。中国人民历来重友谊、负责任、讲信义,中华文化历来具有扶贫济困、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⑤
五是反对"以邻为壑",倡导"守望相助"。关于反对"以邻为壑",习近平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适用于各国。各国要同舟共济,而不是以邻为壑。"⑥他强调:"如果以邻为壑、隔岸观火,别国的威胁迟早会变成自己的挑战。"⑦关于倡导"守望相助",习近平强调:"各国要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弘扬伙伴精神,密切政策沟通和协调,全面深化抗疫国际合作,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争取尽早战胜疫情,努力实现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⑧
六、从语言和道理两个维度把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习近平对《孟子》等古代文化典籍的引用,为我们理解"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要论断提供了启迪。这种结合可从语言和道理两个维度加以把握。
就语言来说,习近平对领导干部改进文风提出过"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力的东西,充分合理地继承和运用"①的要求。他對包括《孟子》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中丰富语言素材的继承和运用,为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树立了典范。比如,他引用《孟子》"虽有智慧,不如乘势"的形象语言,表达把握趋势的重要性;使用"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生动语言,说明全局观念的重要性。又如,习近平在说明"纵观人类历史,凡有成就者,必有高风亮节"这一道理时,讲述了"马克思就是在他一生中最贫困潦倒的时期写成《资本论》"的故事,同时引用《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表述高尚气节的经典语言。②换言之,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华古代典籍的恰切引用,可看成是用中国话语表达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生动实践。
就道理来说,习近平注意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比如,他在引用《老子》时,对其中蕴含的辩证思维(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和人民立场(如"以百姓之心为心")进行了新时代的表达。③就《孟子》而言,结合前文梳理,习近平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注意汲取其蕴含的民本思想(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忧患意识(如"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成长规律(如"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道德价值(如"仁者爱人"、"仁义忠信,乐善不倦")等智慧营养。这种汲取和转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
(责任编辑梁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