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情感识别力,使在线教学“隔屏不隔情”

2022-04-23田国秀银小青

教育家 2022年15期
关键词:状态情绪师生

田国秀 银小青

疫情形势下,在线教学成为学校新常态。便捷、多端、跨越时空,在线教学表现出诸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场景虚拟、人际隔绝、情感弱化等弊端。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要求都指向学生综合素养、健全人格与可持续发展。在线教学常态化背景下,如何既发挥网络平台的积极功效,又避免在线学习的不良影响?我们认为,调动和激活教师的情感能力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回应举措。

什么是情感识别能力?

情感能力(Emotional Capability),简称EC,也被称为“情感智力”或“情感技能”。比利时学者莫伊拉·米科拉扎克认为,情感能力指个体能够灵活、建设性地识别、表达、理解、调节和使用自己及他人情感的能力。其中,情感识别具有先决作用,指个体能够准确有效认识和辨别自己与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这一能力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接纳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抑制

个体能够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并予以接纳,而不是抑制、回避或否认。比如:当个体被某个场景激怒时,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气愤或怒火,而不是视而不见。

了解情绪的基本成分

一是身体感觉:识别生理信号,比如流汗、颤抖、心跳加速等;识别面部表情,比如喜笑颜开、眉头紧锁等;识别姿态表情,比如退缩抗拒、低头回避等。二是行动倾向:行为举止方面的表现,比如心情舒畅时的积极配合、反感厌倦时的不理不睬等。三是主观感受:一定情景作用下的主观心理体验,比如苦恼、害怕、气愤、兴趣、惊奇等。四是思想感知:与特定情绪情感相关的思想活动、认识感知等。

善于识别他人情绪

通过别人的身体状态、行动倾向、心理反应和思想倾向等认识和辨别他人的情绪,为接下来的回应和反应做好准备。比如: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沉默寡言、情绪低落,教师就要予以特别关注,并通过必要的方式做出反馈,如关心、留意、及时与其父母沟通等。情绪是心理变化的晴雨表,有经验的教师大多善于捕捉学生的情绪变化,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

情感识别力助力师生在线互动

线上教学过程中,师生隔着屏幕交流,阻隔了眼神、气息、丰富的身体语言,学生看到的主要是屏幕上的知识点、模型图和一页接一页的課件,无法与教师直接交流。即使能够看到教师头像或偶尔的出镜,也会由于图像不断切换、地理空间遥远、缺少面对面的人际交互,导致屏幕突显、人物虚拟,知识强化、情感弱化。其结果,是拉大师生的情感距离,阻隔师生的心理互动,钝化师生的思想共鸣。如何避免在线教学的人际疏远,确保“隔屏不隔情”?我们认为,强化和提升教师情绪识别能力是一条可以探索的教育之路,其教育意义在于——

有利于教师保持积极情感

教师只有正确识别与觉察自己的情绪情感,才能有效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进而准确认知、评价情境刺激,并进行针对性调节。教师有效识别自身情绪,可以主动避免职业倦怠,克服消极情绪,保持乐观心态,这是坚持初心、站好讲台、教书育人的前提。

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学生的抵触情绪会对教育教学产生严重干扰,表现在上课自主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教师如果具备较好的情绪识别能力,就可以及时觉察学生的情绪变化,辨别学生情绪反常的原因,从而进行调整与应对。比如:通过教学内容的变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改变学生组合方式,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应用受学生欢迎的电脑软件,激励或调动学生,等等。

有利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也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业成绩提高。师生关系的和谐构建需要形成“我懂你”的关系状态,而“懂你”的前提是我知道“你”是谁、“你”有什么样的情绪情感。这就需要教师快速有效识别自己和学生的情绪情感,达成彼此理解,促成积极表达,调整甚至“利用”彼此的情绪,构建和谐关系。

教师如何识别自己和学生的情绪?

在线教学尽管在网络环境中进行,但和线下课堂一样,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必不可少。这三个环节都需要教师对自己和学生的情绪情感保持敏锐识别。

课前

调整自己的情绪基调。课前教师要对自己的情绪状态进行识别,如果情绪状态不佳,就要设法调整自己,通过课程内容的充分准备、教学方式的有的放矢、关键环节的巧妙设计,尽可能使自己胸有成竹、情绪饱满。针对在线教学,教师可以特意准备一些小插件、弹幕、在线抢答、问卷星等,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使自己保持好奇,期待惊喜,活力在线。

关注学生的情绪状态。充分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如年级、班风、男女比例等,作为课堂中学生可能出现的情绪的预判依据,这也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中掌握主动权。

课中

注意自己的情绪变化。在线教学中,教师的情绪情感状态就是课堂催化剂、润滑剂和安慰剂。师生隔屏交流,很多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姿态信息受到阻隔甚至屏蔽,教师呈现给学生的信息相对单一、死板和乏味。教师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随时注意情绪变化,及时调节不良情绪,以积极昂扬的情绪状态感染学生。

回应学生的情绪动态。线上教学不同于线下教学,教师收集学生信息的渠道相对有限,尤其需要避免“一讲到底”,而要敏锐觉察学生的情绪动态,针对学生需要、问题、兴趣做出教学调整。很多教师专注于讲授,对“讨论区”的学生提问、表情、质疑视而不见,这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充分关注每个学生,通过学生互答、测试题、随机提问、抽查点名等方式,适时与学生隔屏互动,查看学生状态,观察课堂情感走向,对消极情绪予以警惕,并对面无表情、关闭视屏、误开语音等状态,及时回应,做出调整,有效疏导。

课后

反思自己的情绪影响。教学工作具有连续性,上节课不好的情绪状态,如果不能准确识别和有效调整,就有可能延续到下节课。为此,教师课后要对自己的情绪状态进行反思,复盘情绪反应,省思关键性情感交流,思考有可能遗留给学生的情绪影响。在此基础上调整情绪,重塑课堂基调,优化师生情感关系。这些课后的情绪识别,对教师认识自己、体察学生皆有帮助,对师生保持长久的建设性情绪状态也有推动作用。

引领学生保持情绪动力。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课后交流等进一步识别学生学业状态和情感状态。也就是说,不能只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也要关心知识背后学生的心理情感需求,以激发学生可持续、自我驱动的学习动机和成长动力。

教师情感识别能力是新时代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培训,教师也要自觉提高这项能力。只有准确识别自己和学生的情绪,才能使情感成为教育教学的积极因子,变教育外因为成长内因。总之,师生双方的情绪情感资源已是不容忽视的力量,必将成为助推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猜你喜欢

状态情绪师生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智珠二则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麻辣师生
情绪认同
“牛顿第一定律”练习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