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胜任力:让中小学生拥抱未来

2022-04-23本刊编辑部

教育家 2022年15期
关键词:胜任跨文化人才

本刊编辑部

“国际组织所需人才要求全面发展,适应国际跨文化交流并具备全球视野。因此,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全球胜任力的大国人才,这样才能在国际上讲好中国故事。”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副校长顾祥林呼吁,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培养一大批具备全球胜任力的优秀国际人才。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全球胜任力培养成为国际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201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全球胜任力纳入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并从知识、价值观、态度、技能四个维度对“全球胜任力”做出明确定义:全球胜任力是指对地区、全球和跨文化议题的分析能力,对他人的看法和世界观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开放、得体和有效互动的能力,以及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的能力。

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在这种情形下,培养一批具有全球胜任力、能够立足中国实践与世界对话的优秀人才,成为大势所趋。为此,我国先后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等文件中,从不同方面强调加强国際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

落实到基础教育中,不少中小学校围绕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实践。但就PISA测试的结果来看,中国学生的全球胜任力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且,我国基础教育在培养学生全球胜任力方面也面临着教育模式、理论建构、区域差异等诸多挑战。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可谓任重道远。

本期“专题报道”聚焦中国中小学生全球胜任力现状,从“我们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基础教育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在培养学生全球胜任力方面,国外有哪些经验?”等方面着手,围绕当下基础教育在培养学生全球胜任力方面的问题与困惑,展开相关讨论。

猜你喜欢

胜任跨文化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
胜任力模型的“过度现代化”误区
国内外关于“胜任力”研究综述